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大泻肺汤

2015/8/3 22:21|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62| 评论: 0

摘要: 大泻肺汤  原方:大泻肺汤:治胸中有痰涎(指痰多、咳嗽、气喘之类,有用葶苈子、瓜蒌皮、杏仁、苏子、半夏之类祛痰瘀的机会),喘不得卧(即小泻肺汤证的“咳喘上气,不可卧”),身面肿(即《金匮要略》七·15条 ...

大泻肺汤

  原方:大泻肺汤:治胸中有痰涎(指痰多咳嗽气喘之类,有用葶苈子瓜蒌皮杏仁、苏子、半夏之类祛痰瘀的机会),喘不得卧(即小泻肺汤证的“咳喘上气,不可卧”),身面肿(即《金匮要略》七·15条的“一身面目浮肿”,是痰水瘀积而上逆的表现,有用葶苈子、瓜蒌皮、杏仁、苏子、半夏之类祛痰瘀的机会),迫满(即小泻肺汤证的“胸中迫满”)(以上实际是对小泻肺汤证的详细的描述),大小便闭(指小便不利大便不通,这里更主要的是指大便不通),欲得气(矢气)利(下利)者(指里急后重、常欲大便、矢气不断之类)(以上的述证就有用大黄的机会和证据了)方。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厚朴枳实各三两,大黄、杏仁(厚朴、杏仁二味原作“干姜(一作“生姜”)、黄芩”二味,大黄用量原依小泻肺汤作“三两”。但根据上面的分析和对小泻肺汤的分析说明可知,这里用姜与黄芩都是毫无根据、无证可依的,反而是厚朴、杏仁二味才是最宜据证选用之品。另外,在《金匮要略》的十二·39条有“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的用法,该处的“形肿”是指头面、眼部的水肿,与这里的“身面肿”是同一类的证情,也说明有用杏仁的必要性。所以我对原方作了以上的改动,只有这样,本方才能真正地与其述证相符,否则就有乱用、滥用药物的嫌疑了,药不对证,治疗的效果也绝对不会好,甚至还会有反效果而越治越糟)、甘草(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再加味半夏或用半夏取代甘草)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参考比例:葶苈子三,厚朴三,枳实三,杏仁三,大黄一~三,甘草一~二或半夏三或甘草一~二、半夏三。

  合方分解:1、大泻肺汤=小泻肺汤(葶苈子、厚朴、枳实)+杏仁、大黄、甘草或半夏或“甘草、半夏”。

  2、大泻肺汤=葶苈子、杏仁、半夏(祛痰水的瘀滞郁结)或甘草(护胃、缓解证情的急迫)+小承气汤(治痰水、积食所致的胸腹膨大、胀满、实痛、大便不通之类的病证)。

  按:从证状的描述来看,本方证才有用大黄的证据,而小泻肺汤证是没有用大黄的依据的。但本方的原方用黄芩、姜(生姜或干姜)是莫名其妙、毫无根据的,所以本方原方的用药问题更大,原文必有错简,临床上是不能依据本条的述证来运用原方的,必须据证作出以上的更正才能将本方用于临床的实际治疗,此点必须注意。所以若说小泻肺汤原方还会有一定的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实际是用了这里的大泻肺汤)的话,则本方的原方是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价值、机会、可能性的,所以切勿迷信原方、随便应用原方,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当以上述更改后的大泻肺汤的应用、选用为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