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瘦身穴位细图及所用穴位介绍(转载)

2015/8/4 10:06|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372|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重点穴  足三里(胃经36)Zusanli(ST36).  穴义:足,下肢;三,数词;里,古代有以里为寸之说。穴在下肢,位于膝下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点穴

  足三里(胃经36)Zusanli(ST36).

  穴义:足,下肢;三,数词;里,古代有以里为寸之说。穴在下肢,位于膝下三寸。

  定位: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山脊外一横指处。

  主治

  1、胃肠道疾病要穴,用治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呕吐、呃逆、腹痛、腹泻便秘痢疾等症。
2、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治咳嗽气喘等症。
3、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血压治疗高血压病,又能抗休克,升血压。
4、镇静、安神,治头昏失眠
5、强壮补虚之要穴。
6、头面五官病,常与合谷配用。
7、下肢瘫痪之要穴。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重点穴

  三阴交(脾经6)Sanyinjiao(SP6).

  穴义:三阴,指三条阴经;交,交会。此系脾、肝、肾三阴经之交会穴。

  
定位:
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主治

  1、胃肠道疾病要穴,常与足三里配用。
2、泌尿系疾病要穴,治尿潴留浮肿遗尿等。
3、生殖系疾病要穴,治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滞产等。
4、镇静安神,降血压。
5、下肢酸痛或瘫痪(尤以足外翻者为适应症)。
6、下腹部手术针麻要穴。

  伏兔:伏兔穴Fútù(ST32)属足阳明胃经。

  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髂骨上6寸。伏兔别名外丘、外勾,位于大腿前隆起的股直肌处,属足阳明胃经的经穴《会元针灸学说:伏兔者,伏是潜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时肉起如兔之潜而不伏也,故名伏兔。

  主治:腰腿痛,下肢麻木瘫痪脚气荨麻疹
取穴方法:伏兔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解剖:在
股直肌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人体穴位配伍:髀关穴、阳陵泉穴治下肢痿痹。
灸法直刺 1~2寸。
别名:外勾穴,外丘穴。
穴义:
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名解:
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如停伏之状,故名。

  2)外沟、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沟、外丘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且沉降在胃经经脉之外。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胃经之外,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脾土中渗出后下行阴市穴,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
水针

  

  血海:足太阴脾经重点穴
Significant Points of the Spleen Channel ofFoot-Taiyin

  血海(脾经10)Xuehai(SP10).

  穴义:血,气血的血;海,海洋。本穴善治各种血证,犹如聚溢血重归于海。

  定位:髌骨内上缘2寸。

  主治

  1、调经,治月经不调,痛经等。
2、凉血止痒,治荨麻疹,丹毒,湿疹皮肤病
3、局部治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痛。

  

  悬钟足少阳胆经重点穴
Significant Points ofthe Gall-bladder Channel ofFoot-Shaoyang

  悬钟(胆经39)Xuanzhong(GB39).

  穴义:悬,悬挂;钟,钟铃。穴当外踝上,是古时小儿悬挂脚铃处。

  定位:外踝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

  "髓会绝骨"治下酸痛或瘫痪,足内翻;
③ 治落枕项痛;
④局部治踝关节周围病痛。

  承扶:【标准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别名]肉郄,阴关,皮部

  [穴义]膀胱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

  【取法】俯卧位,在臀横纹正中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坐骨神经、内收大肌。皮肤厚,由股后皮神经的臀下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阔筋膜。在半腱肌和股二头肌之间,或穿经股二头肌长头刺入坐骨神经干。坐骨神经由梨状肌下孔离开骨盆,出现在臀大肌的深面,位于出入骨盆结构的最外侧。该神经在臀区和股后区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连线中点稍外侧,和股骨内、外侧髁之间连线中点,以上三点的连线上。

  【功用】通便消痔,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2.其它:便秘,痔疮,尿潴留,臀部炎症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有闪电样感向下肢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水湿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脾土物质屯固于穴周,水湿气化后则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燥湿生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臀部是人体肌肉最为丰满之处,它之所以丰满,是由于有膀胱经经水对脾土微粒的运化以及本穴对脾土物质的固化作用,但这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则是人体自身重力场的作用,人体大系统重力场的中心在三焦中的二肾,远者为高、为外,近者为低、为内,而脾土物质属阴中之太阴,在人体重力场的作用下它无法从腰臀部的低地势外走足膝部的高地势,因此脾土物质会屯固于人之臀部。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重点穴
Significant Points of the Urinary Bladder Channel ofFoot-Taiyang

  委中(膀胱经40)Weizhong(BL40).

  穴义:委,弯曲;中,中间。穴在腘窝横纹中点。

  定位:腘窝横纹中央。

  主治

  腰背痛之要穴;
清热泻火,治高热抽搐,急性吐泻(点刺出血);
③ 降血压(点刺出血);
④ 坐骨神经痛或下肢瘫痪等。

  针法

  ①直刺1-1.5寸;
② 三棱针点刺出血;
③不宜用直接灸炷灸。

  承山:足太阳膀胱经重点穴
Significant Points ofthe Urinary Bladder Channel ofFoot-Taiyang

  承山(膀胱经57)Chengshan(BL57).

  穴义:承,承受;山,山岭。腓肠肌之二肌腹高突如山,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

  定位:委中与平外踝最突出处的跟腱连线的中点。

  主治

  ①治腓肠肌痉挛的要穴;
② 治便秘,内痔脱出,脱肛等;
腰背痛;
④ 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针法:直刺或针尖略向上斜刺1-2寸。

  

  风市:少阳胆经重点穴
Significant Points of the Gall-bladder Channel ofFoot-Shaoyang

  风市(胆经31) Fengshi(GB31).

  定位:大腿外侧中间,腘横纹上7寸。

  主治

  ① 主要用于下肢酸痛及麻痹;
② 治皮肤瘙痒,常与曲池配合应用。

  针法

  直刺1-2寸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