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疗疟方二十一首

2015/8/5 08:12|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47|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疗疟方二十一首  病源夏日伤暑,秋必病疟,疟病之发以时者,此由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疗疟方二十一首

  病源夏日伤暑,秋必病疟,疟病之发以时者,此由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此所以日作稍益晏者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作日益早也。

  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蓄积乃作,

  夫卫气每至于风府,则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邪项,循膂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

  风之与疟也,相与同类,而风独常在也,而疟得以时休者,何也,由风气留其处,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应乃作,阳当陷而不陷,阴当升而不升,为邪所中,阳遇邪则蜷,阴遇邪则紧,蜷则恶寒,紧则为栗,寒栗相搏,故名曰,弱则发热,浮乃汗出,旦中旦发,晚中晚发,夫疟其人形瘦,皮必粟起,问曰,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愈,月尽解(出第十一卷中)。

  

  广济疗疟常山散方。

  常山(五分)升麻(二分) 蜀漆(一分)

  上三味捣筛为散,一服二钱匕,和井花水煮米半合,顿服少间则吐,吐讫则瘥。

  忌生葱生菜及诸果子生冷油腻等物。

  

  又疗疟常山汤方。

  常山(三两)

  上一味切,以浆水三升,浸经一宿,煮取一升,欲发前顿服之,后微吐瘥止。忌生葱生菜。(近效疗疟,间日或夜发者,张文仲备急同,并出第一卷中)

  

  张仲景伤寒论辨疟病

  师曰,夫阴气孤绝,阳气独发,而脉微者,其候必少气烦满,手足热而欲呕也,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在心脏,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瘦脱肉。

  又辨疟脉,夫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瘥,弦迟者温药愈,弦紧者可发汗,

  又辨疟岁,岁发至三岁发,连日发不解者,以胁下有痞也,疗之不得攻其痞,但虚其津液,先其时发汗,其服汤已,先小寒者,渐引衣自覆,汗出小便利则愈,疟者病患形瘦皮上必粟起。

  又问,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者,当月尽解也,如期不瘥当云何,

  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宜急疗之,

  鳖甲方。

  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心(三分)葶苈(二分熬)石苇(二分)浓朴(三分炙)牡丹皮(五分)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半夏(一分洗)人参(一分) 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窠(四分炙)赤硝(十二

  上二十三味末之,取锻灶下土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土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下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苋菜生葱胡荽羊肉饧等物。(千金有海藻大戟虻虫,无赤硝鼠妇,用锻灶灰一斛)

  

  又疟发渴者,与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方。

  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忌海藻菘菜。(经心录疗劳疟并出第十五卷中)

  

  肘后疗诸疟方。

  取青蒿(一把)

  上一味,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备急张文仲同)

  

  又方:鳖甲(三两炙)

  上一味捣末,酒服方寸匕,至发时令服,三服兼用火炙,无不断者。忌苋菜。

  

  又方:牛膝茎叶一把切,以酒三升渍一宿,分三服,令微有酒气不即断,更作,不过三服止。(文仲备急集验同并出第一卷中)

  

  深师疗疟膈痰不得吐,宜吐之,常山乌梅方。

  乌梅(半两) 桂心(半两)芫花(半两) 豉(五合绵裹)半夏(半两)常山(半两)

  上六味切,以酒三升,水四升,合煮取二升,分三服,必得吐,一方取三升。忌生葱羊肉饧生菜。(一方无半夏常山)

  

  又疗疟丸神方。

  人参(三分) 铅丹(三分) 天雄(十分熬)

  上三味捣合下筛蜜和,初服二丸如梧子大,临发服二丸,中当温热,四肢淫淫痹为知,服药忌饱饭,食疟断后食如常,万不失一。(备急文仲同)

  

  又疗疟,撩膈汤方。

  常山(三两)甘草(三两炙)松萝(二两)乌梅(十四枚)黄芩(二两) 瓜蒂(十四枚)

  上七味切,以酒二升渍一宿,明旦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忌海藻生葱生菜菘菜等。

  

  又疟结实积热,烦扰迷冒,寒热但多,绵惙困笃,常山大黄汤方。

  常山(三两)甘草(三两炙)前胡(二两)大黄(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下大黄,煎取三升,分澄令冷,初服七合,中服八合,比欲发服九合,王文州大子因疟危困服此皆愈。

  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等。

  

  又疗疟醇汤方。

  生姜(三两)乌梅(三七枚擘一方十四枚)甘草(三两炙)桂心(二两)常山(三两)荷根(三两)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曰醇,未发时须顿服,更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曰,至发不断,复顿服甚良,别方说发日平旦服一升,以醇着头边,若欲发便服醇,神良,二说不同也。

  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出第二十二卷中)

  

  千金麻黄汤,疗疟发汗方。

  麻黄(四两去节)大黄(四两) 栝蒌(四两)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发前食顷服,临发更服,服后皆覆取汗。

  忌海藻菘菜。(集验同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疗疟病医不能救者方。

  以绳量病患脚,围绕足跟及五指一匝讫,截断绳取所量得绳置项上,着反向背上当绳头处中脊骨上灸三十壮,则定,候看复恶寒,急灸三十壮则定,比至过发一炊,久候之,虽饥勿与食,尽日,此神验,男左足女右足。(出第十八卷中)

  

  崔氏疗疟,会稽赖公常山方。

  常山(三两) 石膏(八两碎绵裹) 甘竹叶(一把切)糯米(一百粒)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明旦欲服,今晚渍于铜器中,露置星月下高净处,横刀其上,向明取药,于病患房门前,于铜器里缓火煮取三升,分三服,日欲出一服,临发又一服若即定,不须后服,取药滓石膏裹置心上,余四分置左右手足心甚验。忌生葱生菜。(出第四卷中)

  

  备急 华佗常山桂心丸,神良方。

  甘草(炙)常山大黄桂心(各四分)

  上四味末之,蜜和,平旦服如兔屎,每欲发服六丸,饮下之,欲服药时,先进少热粥良。

  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文仲同出第二卷中)

  

  延年疗疟,常山方。(裴右庶送)

  常山(四分)青木香(四分南者)蜀漆(一分)牡蛎(二分 )大黄(二分)乌梅肉(一分熬) 丹砂(二分研)豉(二分熬)知母(二分)鳖甲(二分炙) 麻黄(一分去节)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为丸,丸如梧子,未发前粥饮服五丸讫,微吐后,须臾任食,至欲发更服十丸。忌苋菜生血物生葱生菜油腻。(崔氏同)

  

  又疗疟丸方。

  常山(三两)甘草(二分炙)知母(四分)

  上三味捣筛,蜜和为丸,丸如梧子,未发前饮服十五丸,临发服十五丸,得快吐则愈。

  忌海藻生葱生菜菘菜。(并出第十五卷中)

  

  必效疗疟,鸡子常山方。

  取鸡子一枚,断开头,出黄及白令尽,置小铛子中,又取常山细末,量满前空壳,又倾铛子中,又量白蜜还令满壳,复倾铛子中,三味同搅,微火煎之,勿停手,微冷可丸则停,丸如梧子,如病患午时发,巳时服三十丸,欲至发时,又服三十丸,用饮汁下,欲吐任吐,亦如前服讫,更不发者,不须服,服后禁脂腻油面生菜瓜果七日,此方敕赐乔将军服之立效。

  

  

  又疗疟不瘥,虎骨常山方。

  虎头骨(炙)常山甘草(炙)鳖甲(炙)乌梅(熬) 葳蕤白薇升麻茯苓石膏(研)知母麦门冬(去心) 豆豉(熬)地骨白皮

  上十四味各等分,合捣,蜜和丸如梧子大,未发前日晚空肚服二十丸,至发日平旦服四十丸,如人行十里,食白粥一碗,欲发时亦服三十丸,三日内慎生冷,万无一触,不吐自瘥,魏右史处得,云奇效。

  忌海藻、菘菜、大酢、生葱、生菜、苋菜。

  

  又疗疟,常山方。

  常山(一两切) 独头蒜(一颗去根茎横切) 糯米(一百粒)乌豆(一百粒)清酒(一升)

  上五味,病未发前一日,以酒浸药于碗中,以白纸一张覆之,碗上横一刀,欲发时三分饮一分,如未吐更服一分得吐则瘥。

  忌生菜生葱。(并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疗疟豉心丸方。

  香豉(五合熬令色变)常山(二两)大黄(三分) 附子(二分炮)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服如大豆十丸,当勿食,比至发来,令服三十丸,疟不止,亦可至四十丸,疟必止,若膈上有停痰,欲吐听之,若腹中实,欲下亦无妨,常有验。

  忌生葱生菜等。(杨孔思方出第四卷中)

  

  乌梅,疗疟,无问温瘴痰疟,悉皆主之方。

  乌梅肉(二两)常山(二两)鳖甲(二两炙) 香豉(二两)蜀漆(二两生用)人参(一两) 肉苁蓉(二两)桂心(二两)知母(二两)桃仁(二两去尖皮别捣如稀饧)

  上十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桐子,空心以酒饮任下三十丸,

  忌生葱生菜苋菜海藻菘菜。

  (一方有升麻甘草各二两为十二味)

  

  外台秘要》>卷第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