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2015/8/6 01:25|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03|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病源》,夫天行时气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者,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病源》,夫天行时气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者,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人有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也;

  

  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

  一名时行伤寒,此是节候有寒伤于人,非触冒之过也。

  若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小轻也。

  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也。

  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小微也。

  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然得时行病,一日在皮毛,当摩膏火灸愈;

  不解者,二日在肤,可法针,服解肌散,汗出愈;

  不解,三日复发汗,若大汗则愈,不解者止,勿复发汗也;

  四日在胸,服藜芦丸,微吐之愈,若病固,服藜芦丸不吐者,服赤小豆瓜蒂散吐之即愈,视病者尚未了了,复一法针之,当解;

  不愈者,六日热已入胃,乃与利汤下之愈,百无不如意,但当谛视节度与病耳。

  

  食不消病,亦与时行病,俱发热头痛,食病当速下之,时行病当待六七日下之。

  时行病始得,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

  热在胃外而下之,则热乘虚便入胃,然病要当复下去之,不得留于胃中也。

  胃若实热,致此为病,三死一生,此辈皆多不愈,胃虚热入烂胃也。

  其热微者赤斑出,剧者黑斑出,赤斑出者五死一生,黑斑出者十死一生,但论人有强弱、病有难易,功效相倍耳。

  病者过日,不以时下之,热不得泄,亦胃烂斑出矣。

  若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采言语与人不相主当者,勿以火迫之,但以猪苓一方寸匕,水和服之,当以新汲冷水令强饮一升,若一升半可至二升,益佳,以指刺喉中吐之,随手愈,不即吐者,此病辈多不善,勿强与水,水停即结心下也,更当以余药吐之,皆令相主当者,不尔必危。

  若此病不急以猪苓散吐解之者,其死殆速矣,亦可先以去毒物及法针之,尤佳。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

  清旦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挽两耳,举,

  又引鬓发,即流通,令头不白、耳不聋。

  又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汗气,令面有光。

  又摩手令热,从体上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愈。

  

  又时气病,一日太阳受病,太阳为三阳之首,主于头项,故得病一日,头项腰脊痛。

  又时气二日,阳明受病,阳明主于肌肉,其脉络鼻入目,故病二日,内热鼻干不得眠。

  夫诸阳为表,表始受病皮肤之间,故可摩膏火灸,发汗而愈。

  又时气病三日,少阳受病,少阳脉循于胁,上于颈耳,故得病三日,胸胁热而耳聋也。

  阳经络始相传,病未入于脏,故可汗之而愈。

  又时气四日,太阴受病,太阴为三阴之首,是知三日以后,诸阳受病讫,即传之于阴,而太阴受病焉。其脉主于咽嗌,故得病四日,腹满而嗌干,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又云∶夫得病四日,毒在胸膈,故宜取吐。有得病二三日便心胸烦满,此为毒瓦斯已入,或有五六日以上,毒瓦斯犹在上焦者,其人有痰实故也,所以复宜取吐也。

  又时气病五日,少阴受病,少阴脉贯肾络肺,系于舌本,故得病五日,口热舌干,渴而引饮,其病在腹,故可下而愈。

  又时气病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囊缩也,此为三阴三阳俱受病,毒瓦斯入于肠胃,故可下而愈。

  又时气病七日,法当小愈,所以然者,阴阳诸经传病竟故也,今病不除者,欲为再经病,再经病者,谓阴阳诸经重受病也。

  又时气病八九日以上不解者,或者阴阳诸经重受于病,或已发汗吐下之后,毒瓦斯未尽,所以病不能除,或一经受病,未即相传,致使停滞,累日病证不改者,故皆当察其证候而治之。(并出第九卷中。士弱氏曰,七日传经尽,再传经必七日,盖剥复之义耳)

  

  《广济》天行壮热,烦闷发汗。麻黄汤方。

  麻黄(五两去节)葛根(四两) 栀子(二七枚擘) 葱(切一升)香豉(一升绵裹)

  上五味咀。以水八升,先煮麻黄、葛根三两沸,去沫,纳诸药,煎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为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五六里,更进一服。不利,覆取汗,后以粉粉身,忌风及诸热食。(出第一卷中)

  

  《肘后》疗天行一二日。麻黄解肌汤方。

  麻黄(一两去节)升麻(一两)甘草(一两炙) 芍药(一两)石膏(一两碎,绵裹)杏仁(三十枚去尖、双仁)贝齿(三枚末)

  上七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覆取汗,汗出则愈,便食豉粥补虚也。

  忌海藻、菘菜。(《千金》同)

  

  又方:麻黄(二两)黄芩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生葱。(张文仲同)

  

  葛根解肌汤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麻黄(一两去节)大青(一两)甘草(一两炙)黄芩(一两) 石膏(一两碎)大枣(四枚擘) 桂心(一两)

  上九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相次服之。覆取汗,瘥。忌海藻、菘菜、生葱、炙肉等。(张文仲同)

  

  又疗二三日以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芩(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分三服。微覆取汗,半日便瘥。如不除,更服一剂。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范汪、张文仲同,此张仲景伤寒论》方)

  

  又若有热实,得汗不解,腹胀痛,烦躁欲狂语者。可服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大黄(二两)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枳实(四枚炙) 半夏(五两洗)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当微利,忌羊肉、饧。

  此方四首最第一,急疾须预,有幸可得药处,便不可不营之,保无伤死,诸小疗为以防穷极者耳。

  忌羊肉、饧。(出第二卷中,同上)

  

  《删繁》疗天行三日外,至七日不歇,肉热令人更相染着。大青消毒汤方。

  大青(四两)香豉(八合熬,绵裹)干葛 栀子(各四两) 生干地黄(一升切)芒硝(三两)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诸药味,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忌芜荑、热面、酒、蒜等物。(一方有石膏八两)

  

  又疗天行五日不歇,未至七日,皮肉毒热,四肢疼痛强。苦参吐毒热汤方。

  苦参(八分)乌梅(七枚) 鸡子(三枚取白)

  上三味,以苦酒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澄清,下鸡子白搅调,温去沫,分再服之,当吐毒热气出愈。

  

  又疗天行七日至二七日,脏腑阴阳毒瓦斯,天行病欲歇而未歇,或因食饮劳复,心下胀满烦热。生地黄方。

  生地黄(切一升)黄芩(三两) 桂心(二两)甘草(二两炙)竹叶(切一升洗)香豉(一升绵别裹)心(一升)芒硝(三两) 尖鼠屎(三七枚) 干葛(一两) 麻黄(三两去节)石膏(八两碎,绵裹)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忌芜荑、海藻、菘菜、生葱等。

  

  又疗天行二七日外,至三七日不歇,或寒或热,来去吸吸,四肢羸瘦,饮食不能,腹中虚满,热毒不安。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汁一升) 生麦门冬(汁一升)赤蜜(一升)人参(二两)白术(三两)桂心(一两)甘草(二两炙)生地骨皮(四两)升麻(三两) 石膏(八两碎,绵裹)心(一升)

  上十一味,细切,以水九升,煮诸药味,取二升,去滓,下地黄汁,更煎三两沸,分温五服,昼四夜一服。

  忌芜荑、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又疗天行三七日至四七日,劳俇不歇,热毒不止,乍寒乍热,乍剧乍瘥,发动如疟。鳖甲方。

  鳖甲(三两炙) 大青(二两)石膏(八两碎,绵裹)牡丹皮(一两)乌梅肉(一两)常山(三两)竹叶(切一升)牛膝根(三两)甘草(一两) 香豉(一升熬,绵裹)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日三。

  忌生葱、生菜、鲤鱼、海藻、菘菜、苋菜、芜荑。(一方有生天门冬、生地黄各切一升)

  

  《千金》疗天行热病五六日以上。宜服苦参汤方。

  苦参(三两)黄芩(二两) 生地黄(八两)

  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煎至二升,去滓,温服半升,日再。

  忌芜荑。(出第九卷中)

  

  凝雪汤疗天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胸中,烦乱欲死,起死唅汤方。

  芫花(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再三薄,热则除,当温四肢护厥逆也。(张文仲、《备急》、《古今录验》、《深师》、《范汪》并同。出第十卷中。通按∶音腊,折也,推也,又折也。以故布折方,渍而答胸上也)

  

  《千金翼》疗天行脉浮紧,无汗而发热,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证续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宜服麻黄汤。(《千金翼》不疗天行)

  麻黄(三两去节)桂心(二两)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枚去尖、皮、两仁)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先煎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分服八合取汗,不须饮粥,投此汤易得汗。

  忌菘菜、海藻、生葱。(《深师》同。出第九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

  

  崔氏疗时行数日而大下,热痢时作,白通诸药多不得止,吾思旧方多疗伤寒后下痢耳,未有尚在数日,便兼除热止下者也,四顺汤热,白通苦温,故吾思作此汤,以救数十人,兼主伤寒。黄连龙骨方。

  黄连(三两止利除热)黄柏(三两止利除热) 熟艾(如鸡子一枚除热毒止利)龙骨(二两止利除热)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无不断者。

  忌猪肉、冷水。

  

  又其年时行四五日,大下后或不下,皆患心中结满,两胁痞塞,胸中气急,厥逆欲绝,心胸高起,手不得近,不过二三日,辄便死殁,诸医用泻心汤,余用大小陷胸汤,并不得疗。重思此或者下后虚逆,而气已不理,而毒复上攻,毒瓦斯相搏,结于胸中,纵不下者,毒已入胃,胃中不通,毒还冲上,复搏于气,气毒相激,故致此病。

  疗之当先理其气,次下诸疾,思与增损理中丸方。

  人参(二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炙)干姜(六分炮)栝蒌根(二两)枳实(四枚)茯苓(二两)牡蛎(二两熬)

  上八味,末之,以蜜和为丸。服如弹子一丸,熟水下,不歇复服。

  余时用此,效的神速,下喉即折,续复与之,不过服五六丸,胸中豁然矣,用药之速,未尝见此。

  然渴者当加栝蒌,不渴除之;下者当加牡蛎,不下勿用。

  余因以告领军韩康伯,右卫毛仲祖,光禄王道豫,灵台郎顾君苗,著作商仲堪诸人,并悉用之,咸叹其应速。

  于时枳实乃为之贵,难者曰,伤寒热病,理中温药,今不解之以冷,而救之以温,其可论乎?

  余应之曰,夫今诊时行,始于项强敕色,次于失眠发热,中于烦躁思水,终于生疮下痢,大齐于此耳。

  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等。(《深师方》同)

  

  又阮河南疗天行七八日,热盛不解。艾汤方。

  苦酒(三升)葶苈子(二合熬,捣)生艾(汁取一升,无生艾,熟艾、干艾亦可用,无艾,可艾根捣取汁)

  上三味,煎得一升,顿服,愈。若有牛黄,纳一刀圭尤良。此宜疗内有大热也。

  阮河南曰∶疗天行,凡除热解毒,无过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葶苈、苦酒、乌梅之属,此其要也。

  夫热盛,非苦醋之物则不能愈,热在身中,既不时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药,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脱免也。

  又曰,今诸疗多用辛甜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常有,比行求之,转以失时,而苦参、青葙、葶苈子、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胜于向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常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苦酒疗之,但稍与,促其间耳,无不解。(《千金》、《集验》同,并出于第一卷中)

  

  茵陈 疗瘴气、时气及黄病、痎疟等方。

  茵陈(二两)大黄(五两)豉(五合熬令香)常山(三两)栀子仁(二两)鳖甲(二两炙)芒硝(二两)杏仁(三两去尖、皮,熬)巴豆(一两去心、皮,熬)

  上九味捣筛,蜜和为丸,初得时气三日内,平旦饮服,每服一丸,丸如梧子大,如人行十里久,或吐、或利、或汗。如不吐及不利、不汗,更服一丸,五里久,不吐利汗,则以热饮投之。老小以意量减。

  黄病、痰、时气、伤寒、疟、小儿惊热欲发痫,服之无不瘥者,疗瘴特神验。

  有人患赤白痢者,服之亦瘥。

  春初有宿热,依上法服之,取吐利,当年不忧热病。

  忌苋菜、芦笋、野猪肉、生葱、生菜。(出第二卷中,《千金》同)

  

  张文仲疗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大黄方。

  大黄(半两)黄连(半两去毛)黄柏(半两) 栀子(半两擘)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六七沸,纳豉一升,葱白七茎,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许推然方,神良。

  又疗伤寒已五六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取汗并宜老小。

  忌猪肉、冷水。(《短剧》、《备急》同)

  

  又支太医桃叶汤熏身法

  水一石,煮桃叶,取七斗,以荐席自围,衣被盖上,安桃汤于床箦下,取热自熏,停少时当雨汗。汗遍去汤,待歇速粉之,并灸大椎则愈。

  

  又廪丘蒸法经云,连发汗,汗不出者死,可蒸之,如中风法。

  后以问张苗,苗云,曾有人疲极汗出,卧单簟中冷,但苦寒蜷,四日凡八过发汗,汗不出,苗烧地排叶蒸之,则得大汗,被中敷粉极燥便瘥。后用此法发汗得出疗之。(《备急方》同)

  

  又疗天行热毒垂死。破棺千金汤方。

  苦参(一两)

  上一味咀,以酒二升半,旧方用苦酒煮取半升,去滓,并服,当吐如烊胶便愈,神验。(《肘后》同,《延年》治天行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身痛。出第二卷中)

  

  《延年秘录》疗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

  水解散方。

  麻黄(四两去节)大黄(三两)黄芩(三两) 桂心(二两)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和服方寸匕。覆取汗,或利则便瘥。丁强人服二方寸匕。

  忌海藻、生葱、菘菜、生菜。(《古今录验》同,《千金》无黄芩、芍药)

  

  栀子汤主天行一二日,头痛壮热,心中热者方。

  栀子(三两)黄芩(三两) 豉(一升熬,绵裹) 葱白(切一升) 石膏(四两碎,绵裹)干葛(四两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面、酒、生冷等物。

  

  解肌汤主天行病二三日,头痛壮热者方。

  干葛(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黄芩(二两)甘草(一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桂心(一两)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得汗愈。

  忌海藻、菘菜、生葱等。(蒋孝璋处)

  

  又疗欲似天行四五日,热歇后,时来时往,恶寒微热,不能食者。

  知母方。

  知母(二两)枳实(三两炙) 栀子仁(三两) 豉(一升熬,别裹)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里一服。

  忌蒜、面。

  

  又疗天行五日,头痛壮热,食则呕者竹茹方。

  竹茹(二两)生姜(三两)黄芩(二两) 栀子仁(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去滓,分温三服。

  忌蒜、热面等五日。

  

  又疗天行五六日,头痛,骨节疼痛,腰痛兼痢。黄芩方。

  黄芩(三两) 栀子仁(三两) 芍药(三两)豉(一升绵裹)

  上四味,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忌物依前。

  

  柴胡汤,天行五六日壮热,骨烦疼,兼两胁,连心肋下气胀急硬,痛不能食,恐变发黄者方。

  柴胡(三两)枳实(三两炙)栝蒌(三两)黄芩(三两)栀子仁(三两)茵陈(三两)龙胆(二两)大黄(三两切)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温三服。

  忌热面、蒜。(并出第九卷中)

  

  竹茹,主痢后得天行病,头痛三四日,食即呕吐者方。

  竹茹(二两) 橘皮(二两)生姜(四两)人参(二两) 芦根(切一升) 粳米(一合)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五六服,中间任食。忌热面、生冷。(张文仲处)

  

  又疗天行热病,七八日成黄,面目身体悉黄,心满喘气粗气急者。

  茵陈方。

  茵陈(三两)大黄(五两)栀子仁(二两)黄芩(二两)鳖甲(二两炙)常山(二两)芒硝(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升麻(二两) 豉(三合熬)

  上十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患者饮服三丸,以得吐利则瘥。

  忌苋菜、生葱、生菜、野猪肉、芦笋。(出第十卷中)

  

  《救急》疗天行热气头痛,骨肉酸疼,壮热等疾,若初病一日在毛发,二日在皮肤,三日在肌肉,必未得取利,旦宜进豉尿汤方。

  豉(一升)葱白(切一升)小便(三升童子者为佳)

  上三味,先熬豉及葱白,令相得,则投小便,煮取一升,澄清,及热顿服,或汗或利,但瘥则得。如未歇,依前更进一剂,频用有效。

  

  又如不除,进柴胡方。

  麻黄(二两陈者,去节)柴胡(三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 干葛(二两) 石膏(五两碎,绵裹)葱白根(切一升勿令有青处,青即热,白即冷。一作桑根皮)豉(七合绵裹,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宿渍药,明旦先煮麻黄令沸,掠去上沫,然后并诸药煮取一升七合,分三服,服别相去三食顷,良久覆取汗,汗出以粉拭之。

  恶寒多,加桂心一两。

  忌海藻、菘菜等。

  

  又疗天行病不即瘥,经四五日,渴引饮,心上急强,手不得近,又不得眠,慌乱,此则是黄,不必得待刺黄始服药,凡是心强气急,不得眠卧,服此汤吐即瘥。

  瓜蒂方。

  瓜蒂(仅量一合熬令似黄,勿令焦)小豆(一合小弱量通按∶小弱量者,量人之强弱而增减也)

  上二味,捣筛为散,凡有病如前候,及天行病得四五日不歇,皆宜服此方,以浆饮五合,和散一钱匕,服之二,食久必吐,不吐更与半钱匕服,吐毕即瘥。中男以上,量意斟酌服之。

  

  又天行病若大困,患人舌燥如锯,极渴不能服药者。

  宜服干粪汤,一名破棺汤,解大热方。

  陈久干人粪(一大升)

  上一味,以沸汤一大升,沃此粪一食久,澄清,沥取一升,顿服。如渴不止者,又依前法更服。

  此宜灸,从心厌骨向下一寸半,名巨阙,取患人中指节为寸,灸三十壮。若无心厌骨,则以中指节前量,横括心上,至歧骨上,两头筑着骨,当横量下,以前一寸当中直下,则是巨阙也。(士弱氏曰∶同身寸以心鸠尾下至脐折算)

  

  《必效》疗天行一二日者方。

  麻黄(一大两去节)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则着米一匙及豉为稀粥,取强一升,先作生熟汤浴,淋头百余碗,然后服前粥,则浓覆取汗,于夜最佳。

  

  又疗天行病经七日以上,热势弥固,大便涩秘,心腹痞满,食饮不下,精神昏乱恍惚,狂言浪语,脉沉细,众状之中,一无可救。

  宜决计服此鳖甲方。

  鳖甲(二两炙)细辛(二两) 桂心(二两)白术(二两)生姜(四两)吴茱萸(一两)白藓皮(二两)附子(一两半炮)枳实(二两炙)茵陈(二两)大黄(三两切)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五里进一服。

  忌生葱、生菜、苋菜、猪肉、桃、李、雀肉等。

  

  又疗天行十日以上,腹微满,谵语,或汗出而不恶寒,体重短气,腹满而喘,不大便,绕脐痛,大便乍难乍易,或见鬼者。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浓朴(半斤炙) 陈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切,先以水一斗,煮二味取五升,去滓,纳大黄,复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煎令三两沸,适寒温,分再服,得下者止,不下更服之。(并出第三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

  

  《古今录验》八毒大黄,疗天行病三四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寒,舌黄白,狂言妄语;亦疗温病已后,飞尸遁尸,心腹痛,膈上下不通,癖饮积聚,痈肿苦痛,温中摩痛上诸毒病方。

  藜芦(二分炙)大黄(三分)朱砂(五分) 蜀椒(四分)雄黄(四分研)巴豆(四分去皮,熬) 桂心(四分)

  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麻子大。饮服三丸,当下,不瘥更服。

  合时勿令妇人、鸡、犬见之。忌生葱、野猪肉、芦笋、狸肉、生血物。

  

  牵马丸,疗天行病四五日,下部生疮,医所不能疗者方。

  附子(一枚炮)藜芦(一两炙)桂心(一两)巴豆(一两去心、皮,熬)

  上四味,捣筛,研巴豆如膏,和散蜜丸,如梧桐子。空腹服二丸。热在膈上不下,饮半升热饮,投,吐之后下,下部疮自瘥,神良。病家尝牵马买药,因名牵马丸,老小半之,以意消息之。

  忌野猪肉、生葱、狸肉、芦笋等物。

  

  又疗若六七日热盛心烦,狂言见鬼者方。

  绞人粪汁,饮数合,服良。(出第三卷中)

  

  《近效》疗天行三日外,若忽觉心上妨满坚硬,脚手心热,则变为黄,不疗杀人。秦艽方。

  秦艽(一两) 紫草(一两)白藓皮(一两)黄芩(一两) 栀子(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一大升半,牛乳一大升,煮取七合,分为二服,老小以意量之,一剂不愈,更吃一剂,试有效。

  

  外台秘要》>卷第三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