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伤寒舌鉴》

2015/8/10 00:29|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9010| 评论: 0|原作者: 雪山来客

摘要: 伤寒舌鉴   《伤寒舌鉴》,舌诊著作。一卷。清·张登撰于1667年。据本书自序称,作者“取《观舌心法》(是继《伤寒金镜录》之后的舌诊专著,共记载137舌诊图,原书已佚),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 ...
伤寒舌鉴

  《伤寒舌鉴》,舌诊著作。一卷。清·张登撰于1667年。据本书自序称,作者“取《观舌心法》(是继《伤寒金镜录》之后的舌诊专著,共记载137舌诊图,原书已佚),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而参入父亲张登治案所记,及己所经历,共得120图。”其中包括白、黄、黑、灰、红、紫等多种舌苔,并附妊娠伤寒舌。每种除有总论叙述外,各图均附说明。现存康熙七年刻本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1949年后有多种铅印本。


  (一)白苔舌总论
  (二)黄苔舌总论
  (三)黑苔舌总论
  (四)灰色舌总论
  (五)红色舌总论
  (六)紫色舌总论
  (七)霉酱色苔舌总论
  (八)蓝色苔舌总论
  (九)妊娠伤寒舌总论
伤寒舌鉴·白苔舌总论
  白苔舌总论
  伤寒邪在皮毛。初则舌有白沫。次则白涎白滑。再次白屑白疱。有舌中、舌尖、舌根之不同。是寒邪入经之微甚也。舌乃心之苗。心属南方火。当赤色。今反见白色者。是火不能制金也。初则寒郁皮肤。毛窍不得疏通。热气不得外泄。故恶寒发热。在太阳经。则头痛、身热,项背强、腰脊疼、等症。传至阳明经。则有白屑满舌。虽症有烦躁。如脉浮紧者。犹当汗之。在少阳经者。则白苔白滑。用小柴胡汤和之。胃虚者。理中汤温之。如白色少变黄者。大柴胡。大小承气、分轻重下之。白舌亦有死症。不可忽视也。
  微白滑苔舌



  寒邪初入太阳。头疼、身热、恶寒、舌色微白有津。香苏散、羌活汤之类发散之。
  薄白滑苔舌


  此太阳里证舌也。二三日未曾汗。故邪入丹田渐深。急宜汗之。或太阳与少阳合病。有此舌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厚白滑苔舌


  病三四日。其邪只在太阳。故苔纯白而厚。却不干燥。其证头疼发热。脉浮而紧。解表自愈
  干厚白苔舌


  病四五日。未经发汗。邪热渐深。少有微渴。过饮生冷。停积胸中。营热胃冷。故令发热烦躁。四肢逆冷。而苔白干厚。满口白屑。宜四逆散干姜
  白苔黄心舌


  此太阳经初传阳明府病舌也。若微黄而润。宜再汗。待苔燥里证具。则下之。若烦躁呕吐。大柴胡汤加减。亦有下淡黄水沫。无稀粪者。大承气汤下之。
  白苔黄边舌


  舌中见白苔。外有微黄者。必作泄。宜用解毒汤。恶寒者五苓散
  干白苔黑心舌


  此阳明府兼太阳舌,其苔边白中心干黑者。因汗不彻。传至阳明所致。必微汗出、不恶寒、脉沉者。可下之。如二三日未曾汗。有此舌必死。
  白滑苔尖灰刺舌


  此阳明府兼少阳舌也。三四日自利脉长者生。弦数者死。如有宿食。用大承气下之。十可全五。
  白苔满黑刺干舌


  白苔中生满干黑芒刺。乃少阳之里证也。其证不恶寒反恶热者。大柴胡芒硝急下之。然亦危证也。
  白滑苔黑心舌


  白苔中黑。为表那入里之候。大热谵语。承气等下之。倘食复而发热、或利不止者。难治。
  半边白滑舌


  白苔见于一边。无论左右。皆属半表半里。宜小柴胡汤。左加葛根。右加茯苓。有咳嗽引胁下痛、而见此舌苔者。小青龙汤。夏月多汗自利。人参白虎汤
  脏结白滑舌


  或左或右。半边白苔。半边或黑或老黄者。寒邪结在脏也。黄连汤加附子。结在咽者。不能语言。宜生脉散合四逆汤。可救十中一二。
  白苔黑斑


  白苔中有黑小斑点乱生者。乃水来克火。如无恶候。以凉膈散承气汤下之。十中可救一二。
  白苔燥裂舌


  伤寒胸中有寒。丹田有热。所以舌上白苔。因过汗伤营。舌上无津。所以燥裂。内无实热。故不黄黑。宜小柴胡加芒硝微利之。
  白苔黑根舌


  舌苔白而根黑;火被水克之象。虽下亦难见功也。
  白尖黄根舌


  邪虽入里。而尖白未黄。不可用承气。宜大柴胡汤加减。下后无他证。安卧神清。可生。倘再有变证。多凶。
  白苔双黄舌


  此阳明里证舌也。黄乃土之色。因邪热上攻。致令舌有双黄。如脉长恶热。转矢气烦躁者。大柴胡调胃承气下之。
  白苔双黑舌


  白苔中见黑色两条。乃太阳少阳之邪入于胃。因土气衰绝。故手足厥冷。胸中结痛也。理中汤泻心汤选用。如邪结在舌根。咽嗌而不能言者。死证也。
  白苔双灰色舌


  此夹冷食舌也。七八日后见此舌而有津者。可治。理中四逆选用。无津者不治。如干厚见里证。则下之。得汤次日灰色去者安。
  白尖中红黑根舌


  舌尖白而根灰黑。少阳邪热传腑。热极而伤冷饮也。如水停津液固结而渴者。五苓散。自汗而渴者。白虎汤。下利而渴者。解毒汤。如黑根多、白尖少、中不甚红者。难治。
  白苔尖红舌


  满舌白滑而尖却鲜红者。乃热邪内盛。而复感客寒入少阳经也。小柴胡汤加减。
  白苔中红舌


  此太阳初传经之舌也。无汗者发汗。有汗者解肌。亦有少阳经者。小柴胡汤加减。
  白苔变黄舌


  少阳证罢。初见阳明里证。故苔变黄色。兼矢气者。大柴胡汤下之。
  白尖红根舌


  舌尖苔白。邪在半表半里也。其证寒热、耳聋、口苦、胁痛、脉弦。小柴胡汤和解之。
  白苔尖灰根黄舌


  此太阳湿热并于阳明也。如根黄色润、目黄小便黄者。茵陈蒿汤加减。
  白苔尖根俱黑舌


  舌根尖俱黑而中白。乃金水太过。火土气绝于内。虽无凶证。亦必死也。
  熟白舌


  白苔老极。如煮熟相似者。心气绝而肺色乘于上也,始因食瓜果冰水等物。阳气不得发越所致。为必死候。用枳实、理中。间有生者。
  淡白透明舌


  年老胃弱。虽有风寒。不能变热。或多服汤药。伤其胃气。所以淡白透明。似苔非苔也。宜补中益气加减治之。
  白苔如积粉舌


  此舌乃瘟疫初犯募原也。达原饮。见三阳表证。随经加柴胡、葛根、羌活。见里证。加大黄
伤寒舌鉴·黄苔舌总论
  黄苔舌总论
  黄苔者。里证也。伤寒初病无此舌。传至少阳经。亦无此舌。直至阳明府实。胃中火盛。火乘土位。故有此苔。当分轻重泻之。初则微黄。次则深黄有滑。甚则干黄焦黄也。其证有大热、大渴、便秘、谵语、痞结、自利。或因失汗发黄。或蓄血如狂。皆湿热太盛。小便不利所致。若目白如金。身黄如橘。宜茵陈蒿汤,五苓散。栀子柏皮汤等。如蓄血在上焦。犀角地黄汤。中焦桃仁承气汤。下焦,代抵当汤。凡血证见血则愈。切不可与冷水。饮之必死。大抵舌黄证虽重。若脉长者。中土有气也。下之则安。如脉弦下利、舌苔黄中有黑色者。皆危证也。
  纯黄微干舌


  舌见黄苔。胃热之极。土色见于舌端也。急宜调胃承气下之。迟则恐黄老变黑。为恶候。
  微黄苔舌


  舌微黄而不甚燥者。表邪失汗而初传里也。用大柴胡汤。若身目俱黄者。茵陈蒿汤。
  黄干舌


  舌见干黄。里热已极。急下勿缓。下后脉静身凉者生。反大热而喘脉躁者死。
  黄苔黑滑舌


  舌黄而有黑滑者。阳明里证具也。虽不干燥。亦当下之。下后身凉脉静者生。大热脉躁者死。
  黄苔黑斑舌


  黄苔中乱生黑斑者。其证必大渴谵语。身无斑者。大承气下之。如脉涩、谵语,循衣摸床、身黄斑黑者。俱不治。下出稀黑粪者死。
  黄苔中黑通尖舌


  黄苔从中至尖通黑者。乃火土燥而热毒最深也。两感伤寒必死。恶寒甚者亦死。如不恶寒。口燥咽干而下利臭水者。可用调胃承气汤下之。十中可救四五。口干齿燥。形脱者。不治。
  老黄隔瓣舌


  舌黄干涩而有隔瓣者。乃邪热入胃。毒结已深。烦躁而渴者。大承气汤。发黄者。茵陈蒿汤。少腹痛者。有瘀血也。抵当汤。结胸。大陷胸汤。
  黄尖舌


  舌尖苔黄。热邪初传胃腑也。当用调胃承气汤。如脉浮恶寒。表证未尽。大柴胡两解之。
  黄苔灰根舌


  舌根灰色而尖黄。虽比黑根少轻。如再过一二日。亦黑也。难治。无烦躁直视。脉沉而有力者。大柴胡加减治之。
  黄尖红根舌


  根红而尖黄者。乃湿热乘火位也。瘟热初病。多有此舌。凉膈解毒等药。消息治之。
  黄尖黑根舌


  舌黑根多而黄尖少者。虽无恶证恶脉。诚恐暴变一时。以胃气竭绝故耳。
  黄苔黑刺舌


  舌苔老黄极而中有黑刺者。皆由失汗所致。邪毒内陷已深。急用调胃承气下之。十中可保一二。
  黄大胀满舌


  舌黄而胀大者。乃阳明胃经湿热也。证必身黄、便秘、烦躁。茵陈蒿汤。如大便自利而发黄者。五苓散加茵陈、栀子、黄连等治之。
  黄尖白根舌


  舌根白尖黄。其色倒见。必是少阳经传阳明府病。若阳明证多者。大柴胡汤。少阳证多者。小柴胡汤。如谵语烦躁者。调胃承气汤。
  黄根白尖舌


  舌尖白根黄。乃表邪少而里邪多也。天水散、凉膈散合用。如阳明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发黄。茵陈蒿汤。
  黄根灰尖舌


  舌乃火位。今见根黄尖灰。是土来侮火也。不吐不利、心烦而渴者。乃胃中有郁热也。调胃承气加黄连。
  黄根白尖短缩舌


  舌见根黄尖白而短硬。不燥不滑。但不能伸出。证多谵妄烦乱。此痰挟宿食占据中宫也。大承气加姜、半主之。
  
伤寒舌鉴·黑苔舌总论
  黑苔舌总论
  伤寒五七日。舌见黑苔。最为危候。表证皆无此舌。如两感一二日间见之。必死。若白苔上渐渐中心黑者。是伤寒邪热传里之候。红舌上渐渐黑者。乃瘟疫传变。坏证将至也。盖舌色本赤。今见黑者。乃水来克火。水极似火。火过炭黑之理。然有纯黑、有黑晕、有刺、有隔瓣、有瓣底红、瓣底黑者。大抵尖黑犹轻。根黑最重。如全黑者。总使神丹。亦难救疗也。
  纯黑舌


  遍舌黑苔。是火极似水。脏气已绝。脉必代结。一二日中必死。切勿用药
  黑苔瓣底红舌


  黄苔久而变黑。实热亢极之候。又未经服药。肆意饮食。而见脉伏、目闭、口开、独语、谵妄。医遇此证。必掘开舌苔。视瓣底红者。可用大承气下之。
  黑苔瓣底黑舌


  凡见瓣底黑者。不可用药。虽无恶候。脉亦暴绝。必死不治。
  满黑刺底红舌


  满舌黑苔。干燥而生大刺。揉之触手而响。掘开刺底红色者。心神尚在。虽火过极。下之可生。有肥盛多湿热人。感冒发热。痞胀闷乱。一见此舌。急用大陷胸丸攻下。后与小陷胸汤调理。
  刺底黑舌


  刺底黑者。言刮去芒刺。底下肉色俱黑也。凡见此舌。不必辨其何经何脉。虽无恶候。必死勿治。
  黑烂自啮舌


  舌黑烂而频欲啮。必烂至根而死。虽无恶候怪脉。切勿用药。
  中黑边白滑苔舌


  舌见中黑边白而滑。表里俱虚寒也。脉必微弱。证必畏寒。附子理中汤温之。夏月过食生冷而见此舌。则宜大顺冷香选用。
  红边中黑滑舌


  舌黑有津。证见谵语者。必表证时不曾服药。不戒饮食。冷物结滞于胃也。虚人黄龙汤。或枳实理中加大黄。壮实者用备急丸热下之。夏月中暍。多有此舌。以人参白虎汤主之。
  通尖黑干边白舌


  两感一二日间。便见中黑边白厚苔者。虽用大羌活汤。恐无济矣。
  黑边晕内微红舌


  舌边围黑。中有红晕者。乃邪热入于心胞之候。故有此色。宜凉膈合大承气下之。
  中燥舌


  舌苔中心黑厚而干。为热盛津枯之候。急宜生脉散合黄连解毒汤以解之。
  中黑无苔干燥舌


  舌黑无苔而燥。津液受伤而虚火用事也。急宜生脉散合附子理中汤主之。
  黑中无苔枯瘦舌


  伤寒八九日。过汗。津枯血燥。舌无苔而黑瘦。大便五六日不行。腹不硬满。神昏不得卧。或时呢喃叹息者。炙甘草汤
  黑干短舌


  舌至干黑而短。厥阴极热已深。或食填中脘。?胀所致。急用大剂大承气下之。可救十中一二。服后。粪黄热退则生。粪黑热不止者死。
伤寒舌鉴·灰色舌总论
  灰色舌总论
  灰色舌、有阴阳之异。若直中阴经。则即时舌便灰黑而无积苔。若热传三阴。必四五日表证罢而苔变灰色也。有在根在尖在中者。有浑舌俱灰黑者。大抵传经热证。则有灰黑干苔。皆当攻下泄热。若直中三阴之灰黑无苔者。即当温经散寒。又有蓄血证。其人如狂。或瞑目谵语。亦有不狂不语。不知人事。而面黑舌灰者。当分轻重以攻其血。切勿误与冷水。引领败血入心而致不救也。
  纯灰舌


  舌灰色无苔者。直中三阴而夹冷食也。脉必沉细而迟。不渴不烦者。附子理中四逆汤救之。次日。舌变灰中有微黄色者生。如渐渐灰缩干黑者死。
  灰中舌


  灰色现于中央。而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者。此热传厥阴之候。乌梅丸主之。
  灰黑苔干纹裂舌


  土邪胜水。而舌见灰黑纹裂。凉膈调胃皆可下之。十中可救二三。下后。渴不止热不退者。不治。
  灰根黄尖中赤舌


  舌根灰色而中红尖黄。乃肠胃燥热之证。若大渴谵语。五六日不大便。转矢气者。下之。如温病热病。恶寒脉浮者。凉膈、双解选用。
  灰色重晕舌


  此瘟病热毒。传遍三阴也。热毒传内一次。舌即灰晕一层。毒盛故有重晕。最危之证。急宜凉膈、双解解毒。承气下之。一晕尚轻。二晕为重。三晕必死。亦有横纹二三层者。与此重晕不殊。
  灰黑干刺舌


  灰黑舌中又有干刺。而见咽干、口燥、喘满。乃邪热结于少阴。当下之。然必待其转矢气者。方可下。若下之早。令人小便难。
  灰黑尖舌


  已经汗解而见舌尖灰黑。有宿食未消。或又伤饮食。邪热复盛之故。调胃承气汤下之。
  灰黑尖干刺舌


  舌尖灰黑有刺而干。是得病后犹加饮食之故。虽证见耳聋、胁痛、发热、口苦。不得用小柴胡。必大柴胡或调胃承气加消导药。方可取效。
  灰中墨滑舌


  淡淡灰色中间。有滑苔四五点如墨汁。此热邪传里。而中有宿食未化也。大柴胡汤。
  灰黑多黄根少舌


  舌灰色而根黄。乃热传厥阴。而胃中复有停滞也。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汗出不止者死。正气脱也。
  边灰中紫舌


  舌边灰黑而中淡紫。时时自啮舌尖为爽。乃少阴厥气逆上。非药可治。
  
  
伤寒舌鉴·红色舌总论
  红色舌总论
  夫红舌者。伏热内蓄于心胃。自里而达于表也。仲景云。冬伤于寒。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病。故舌红而赤。又有瘟疫疫疠。一方之内。老幼之病皆同者。舌亦正赤而加积苔也。若更多食。则助热内蒸。故舌红面赤。甚者面目俱赤而舌疮也。然病有轻重。舌有微甚。且见于舌之根尖中下左右。疮蚀胀烂。瘪细长短。种种异形。皆瘟毒火热蕴化之所为也。其所治亦不同。当解者内解其毒。当砭者砭去其血。若论汤液。无过大小承气、黄连解毒、三黄石膏等。此类而推可也。
  纯红舌


  舌见纯红色。乃瘟疫之邪热初蓄于内也。宜败毒散加减。或升麻葛根汤等治之。
  红中淡黑舌


  舌红中见淡黑色而有滑者。乃太阳瘟疫也。如恶寒。有表证。双解散合解毒汤微微汗之。汗罢急下。如结胸烦躁直视者。不治。
  红中焦黑舌


  舌见红色。中有黑形如小舌。乃瘟毒内结于胃。火极反兼水化也。宜凉膈散。若黑而干硬。以指甲刮之有声者。急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红中黑斑舌


  见小黑斑星于红舌上者。乃瘟热乘虚入于阳明。胃热则发斑也。或身上亦兼有红赤斑者。宜黑参升麻汤、化斑汤等治之。
  红内黑尖舌


  舌本红而尖黑者。足少阴瘟热乘于手少阴也。竹叶石膏汤。
  红色人字纹裂舌


  舌红甚而又有纹裂者。阳明热毒熏蒸膈上。故现人字纹也。宜服凉膈散。如渴甚转矢气者。大承气下之。
  红断纹裂舌


  相火来乘君位。致令舌红燥而纹裂作痛。宜黄连解毒汤加麦门冬寒润之。
  红内红星舌


  舌见淡红色。又有大红星点如疮瘰者。湿热伤于脾土。罨而欲发黄之候。宜茵陈蒿汤、五苓散选用。
  深红虫碎舌


  舌红更有红点。坑烂如虫蚀之状。乃水火不能既济。热毒炽盛也。不拘日数。宜小承气汤下之。不退、再以大承气下之。
  红色紫疮舌


  瘟疫多有此舌。其证不恶寒。便作渴烦躁。或咳痰者。宜解毒汤加黑参、薄荷。并益元散治之。尺脉无者必死。战栗者亦死。
  红中微黄根舌


  热入阳明胃腑。故舌根微黄。若头汗、身凉、小便难者。茵陈蒿汤加栀子、香豉。
  红中微黄滑舌


  病五七日。舌中有黄苔。是阳明证。如脉沉实谵语。虽苔滑。宜大柴胡汤。若干燥者。此内邪热盛。急用大承气下之。
  红长胀出口外舌


  舌长大胀出口外。是热毒乘心。内服泻心汤。外砭去恶血。再用片脑、人中黄掺舌上。即愈。
  红餂舌


  舌频出口为弄舌。餂至鼻尖上下或口角左右者。此为恶候。可用解毒汤加生地黄。效则生。不效则死。
  红痿舌


  舌痿软而不能动者。乃是心脏受伤。当参脉证施治。然亦十难救一也。
  红硬舌


  舌根强硬失音。或邪结咽嗌以致不语者。死证也。如脉有神而外证轻者。可用清心降火去风痰药。多有得生者。
  红尖出血舌


  舌上出血如溅者。乃心脏邪热壅盛所致。宜犀角地黄汤加大黄、黄连辈治之。
  红中双灰干舌


  瘟热病而舌见两路灰色。是病后复伤饮食所致。令人身热谵语。循衣撮空。如脉滑者。一下便安。如脉涩下出黑粪者死。
  红尖白根舌


  红尖是本色。白苔为表邪。如恶寒、身热、头痛。宜汗之。不恶寒、身热、烦渴者。此太阳里证也。五苓散两解之。
  红战舌


  舌战者。颤掉不安。蠕蠕瞤动也。此证因汗多亡阳。或漏风所致。十全大补、大建中汤选用。
  红细枯长舌


  舌色干红而长细者。乃少阴之气绝于内。而不上通于舌也。纵无他证。脉再衰绝。朝夕恐难保矣。
  红短白疱舌


  口疮舌短有疱。声哑、咽干、烦躁者。乃瘟疫强汗。或伤寒未汗而变此证。宜黄连犀角汤、三黄石膏汤选用。
  边红通尖黑干舌


  瘟病不知调治。或不禁饮食。或不服汤药。而致舌心干黑。急下一二次。少解再下。以平为期。
  红尖紫刺舌


  汗后食复而见红尖紫刺。证甚危急。枳实栀子豉汤加大黄下之。仍刮去芒刺。不复生则安。再生则危。
  红尖黑根舌


  瘟疫二三日。舌根灰黑。急用凉膈、双解微下之。至四五日后。火极似水。渐变深黑。下无济矣。若邪结于咽。目瞑脉绝油汗者。一二日内死。
  红嫩无津舌


  汗下太过。津液耗竭。而舌色鲜红柔嫩如新生。望之似润。而实燥涸者。生脉散合人参三白汤治之。然多不应也。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