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水谷痢方

2015/8/23 18:42|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200|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谷痢方一十首  病源水谷痢者,由体虚腠理开,血气虚,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在肌肉之间,后遇脾胃大肠虚弱,而邪气乘之,故为水谷痢也。  脾与胃为表里,胃者脾之府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谷痢方一十首

  病源水谷痢者,由体虚腠理开,血气虚,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在肌肉之间,后遇脾胃大肠弱,而邪气乘之,故为水谷痢也。

  脾与胃为表里,胃者脾之府也,为水谷之海;脾者胃之藏也,其候身之肌肉。而脾气主消水谷,水谷消,其精化为荣卫,以养藏腑,充实肌肤。

  大肠肺之腑也,为传道之官,化物出焉。水谷之精,化为血气者,行於经脉,其糟粕行於大肠也。肺与大肠为表里,而肺主气,其候身之皮毛。

  阳气虽在表,而血气尚弱,其饮食居处,过动劳役,血气虚者,则为风邪所伤,客在肌肉之间,後因脾胃气虚,风邪又乘虚而进入於肠胃,其脾气弱者,不能克制水谷,故糟粕不结聚,而变为痢也。

  又新食竟取风,名为胃风。其状恶风,头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饮不下,腹胀形瘦腹大失衣则腹满,食寒则洞泄。

  洞泄者,痢无度也。若胃气竭者,痢绝即死。

  诊其脉小,手足寒,难疗也。脉大,手足温,易疗也。

  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悬涩者死,以藏期之也。

  脉绝而手足寒,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脉缓时小结者生,洪大数者死。悬绝而涩者死,细微而涩者生。紧大而滑者死,得代绝脉者不死。

  养生方》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又云∶五月勿食未成核果及桃李,发痈疖,不尔,发寒热,变黄疸,又为泄痢。(出第十七卷中。)

  

  广济疗赤白水谷冷热等痢方。

  地榆(六分)白术(五分) 赤石脂(七分研)浓朴(六分炙)干姜(六分) 熟艾(四分)龙骨(七分)甘草(四分炙)黄连(十分)乌梅(六分熬)人参(六分)当归(五分)

  上十二味捣筛为末,蜜丸以米饮汁服二十丸如梧桐子大,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出第四卷中)

  

  集验论黄帝问曰∶人若溏泄下痢者,何也。对曰∶春伤于风,夏生溏泄,肠久风,亦为溏泄也。

  

  又疗热水谷下痢。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阿胶(炙各二两)栀子(三十枚)乌梅(二十枚)黄柏(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再服神良。(备急同肘后名乌梅汤疗热下 )

  

  又方:黄连(一升金色者) 陈米(五合)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肘后文仲同并出第四卷中)

  

  删繁疗中焦热水谷下痢。蓝青丸方。

  蓝青(汁三升)黄连(八两)黄柏(四两) 阿胶(五两)白术地榆地肤子乌梅肉(各三两)

  上八味捣筛为散,用蓝汁和,微火上煎取可为丸,丸如杏子大,饮进三丸。(出第四卷中)

  

  崔氏疗水谷痢方。

  干姜(三分) 鸡子(二枚)小豆(二百粒炒令香)黄连(三分)

  上四味,捣筛三味,纳鸡子黄白中,熟搅令相得,微火上炒,令可丸。一服五十丸如小豆大,旦以饮服,瘥即停。(出第三卷中)

  

  文仲疗因仲夏热多,令人发水谷痢,肠中鸣转,一泻五六升水方。

  黄连(去毛) 浓朴(各三两)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出第三卷中)

  

  必效疗水谷痢方。

  小豆(一升煮)腊(二两煮)

  上三味和,顿服之即愈。

  

  又方:棕皮(烧灰)

  上一味研,以水和服三方寸匕。(并出第二卷中)

  

  古今录验疗热水谷下痢方。

  黄连阿胶(各二两)栀子(二十枚)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又方:黄连当归甘草(炙各二两) 酸石榴皮(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并出第十卷中)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