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民族医药--傣医学

2015/9/12 17:41|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377| 评论: 0

摘要: 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图)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医药学门古老而又唤发青春的科学,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古代橄榄时期,米腊哈时期和近代新社会时期的无数风浪险阻,从点滴、零散的医药经验,以口述、手教的 ...

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图)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医药学门古老而又唤发青春的科学,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古代橄榄时期,米腊哈时期和近代新社会时期的无数风浪险阻,从点滴、零散的医药经验,以口述、手教的形式历代相传,直到佛教学的传入,产生傣族文字后,才把这些治病经验和方药记载下来。

  佛教学的传入对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包括了天文、地理、医学、文学等知识
傣族人民信仰小乖佛教,在传经学教的过程中,这些医学知识自然相传被吸收。傣医学在自己医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其它医学,如印度医学、中医学及其它民族医药学的精华,然后产生了现代的傣族传统医药学。并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一门以“四塔”、“五蕴”为核心的科学。傣医学以它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以自身无可辨驳的科学性和对人类所作的重大贡献,勿庸置疑地证明了她的存在价值和光辉前景。傣医学的祖国医药学的绚丽瑰宝和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家列为“四大民医药”之一(藏、蒙、维、傣)。她有自己的文字和独特的理论体系,鲜明的民族医学特色及地方特点。千百年来通过长期的艰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总结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为边疆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赢得了繁衍生息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后,西双版纳州党和政府遵循国家有关政策,十分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号召“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并努力发掘提高”,“发展民族医药,拯救民族医药遗产。”五十至六十年代,国家鼓励集体举办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组织,把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诊疗经验,一技之长的傣医组织起来,利用了传统的傣医为群众治病,很受欢迎。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末期间,全州先后成立了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由原老州长召存信同志担任组长),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景洪市民族医药推广站(后改为傣医药研究院、现改为中傣医院)、州傣医医院,逐步开始了对傣族传统医药的挖掘、继承、翻译整理和研究工作。

  傣医是祖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傣族医药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傣医的诊法和傣药的使用也独具特色。

    傣医诊病,以望、闻、问、摸为主,重在察颜观色,配合四诊来诊查疾病,如妇科疾病注意的询问月经情况。治疗方法是从肤色推其稳血味,然后以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肤色白则为淡血,需用苦药;肤色黑,血则甜,需用淡药;肤色红、黄则血或咸,需用稍淡、秒辣之药。但任何疾病的治疗最先都用塔药(主药七先行药)。分月:1月、5月、9月各瓦药塔,因风致病;2月、6月、10月名巴塔雅,因土致病;3月、7月、11月名阿波塔,因水致病;4月、8月、12月名爹卓塔,因火致病。各种塔药有固定的药方,即:瓦药塔(方药组成,小辣椒、姜、茴香、雅克向、格精例);巴雅塔(松针、杯拉继、杯玛克、杯报);阿波塔(必比尤亮、杯拉继、杯玛克、杯报);紊单塔(杯报东颠克、茴乍、樟脑、辑亮、硼砂)。塔药的服法是先将草药剂量混合捣碎全热水服。傣医应用药物大多数本地产,少部分从内地和缅甸等地购进。

    20世纪50年代,傣族医药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组织人员进行民大量的挖掘、整理。1982年9月,勐海县召开了全县傣医经验交流会,几名傣医除献方献药外,还上山采挖药材,收集标本80余种。同年,州民族药物研究所(州傣医院)开设傣医门诊。1983年,景洪政府民族医药推广站更名为傣医药研究所。1983年5月,国家民么、国[有卫生部把傣医药列为继藏医、蒙医、维医之后的第大民族医药。1983年7月,卫生部部长崔月工犁到州民族医药研究所视察,决定由中央、地方筹资70万元,建设一所傣医院,将科研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并指出:加强培养年轻一代傣医专业人才,逐步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1986年7月,在州卫生学校举办傣医班,共招收傣族学生40名,学制3名,培养以传统傣医学为主兼学中医与西医知识的青年傣医。1988年4月10日,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建成,附属于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对傣医傣药更好的地服务于人类。1990年12月,州傣医院老傣医康朗仑被列为国家660名老中医、老民族医第一批抢救对象,为跟师带徒指导教师。经国家卫生部门、国家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批准,年轻中医师林艳芳为徒弟跟师学习3年,已于1993年考核合格出师。

    1990年初,州卫生局组织州民首长医药研究所人员对3县40个乡(镇)的233个村公所,2068个自然村寨进行民族医药情况普查,初步掌握了民族医药的第一手资料。91北京国际传统医学大会上,西双版纳傣族医药参加展览,受到与会代表和中外人址的高度评价,党和国家领导人带着浓厚的兴趣参观傣医药展,并题词或签名留念,提高了傣医药的知名度。1983年,《傣族医四塔五蕴理论研究》一收出版,《傣族传统医药方剂的研究》鉴定验收,《名老傣医康朗仑学术思想探讨和临床经验总结一竹楼医术》一书验收,获国家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第二届国际传统医学优秀奖。完成了《云南省百科全书》傣医部分的撰写任务和《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编委会分配撰写的60个傣药品种的任务。其中《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一书,《傣族传统医药方剂的研究》和《竹楼医述》分别送省科委、省卫生厅组织鉴定,评定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一书七月份参加首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文大奖赛”,荣获“生命力杯优秀论文”成果奖。
  
傣族传统医学对病(证)的论述

    傣医对病和证有不同的论述,据《档哈雅》记载,共有九十六大类风病,六百多种证型。如“帕雅拢”(风病)包括了四百多种证,其中,“拢沙力坝”有一百二十七种,“拢沙龙”三十四种;“拢麻响”有七十六种,其它杂风证有二百多种,有的以一个主症来命名,如接贺(头痛)、接腰(腰痛)、接短(腹痛)、习嘿(腹泻)等。又如“拢牛”贺占波(六淋证)有六种证型:1、牛斤(似洗肉水一样的尿——尿血);2、牛勒(血尿);3、牛崩(乳糜尿);4、牛暖(脓尿);5、牛晒(砂尿);6、牛亨(石尿)。目前,我们收集的《档哈雅》中,散在记载了几大类病例,包括几百种风证,并以一证一方,一方多证,形似中医的《伤寒条辩》,灵活变通,体现了傣医学特色。另外,还有一百多种杂风病证,广泛涉及到内、外伤,妇儿科等各种病症,有必要进一步整理研究。

    季节与疾病的关系

    摩雅傣根据热带和亚热带高温的气候特点,把一年分为三季,每季为四个月,傣历(傣族自己的历法“遵腊沙塔”,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与公历相比傣历的三个月相当于公历的一月)的1—4月叫腊鲁脑(即冷季之意)以蚯蚓出土(冷取卧拎兵羊脑)为标志。5—8月叫腊鲁黄(即热季),以凤凰花开(萝欢烘配况兵羊黄)为标志。9—12月叫腊鲁芬(即雨季)。疾病的发生除与每个季节有关外,特别是在季节相交之前后发病率较高的傣族称之为“腊鲁堕岗”。如热季交雨季时(8—9月之间)疾病发病率较高,冷季交热季之时(4—5月之间),消化系统的腹泻,疾病发病较多。雨季交冷季之时(10—1月之间)呼吸系统伤风感冒咳嗽较多。每年季节都有一些固定的“雅塔”可以用来预防疾病或治疗疾病。季节不同,使用药物治病也有一些规律,一般热季多用“雅烘”(苦味药),冷季多用“”雅发(涩味药),雨季多用“雅撇”(辣味药)。

    人体体质、年龄、季节与用药的关系

    摩雅傣根据人体的肤色的不同,把人体的血分为五种不同的性质,胆分为三种不同的性质,借以说明人体体质的情况,并结合季节作为临床用药的根据。如色红者,血酸涩胆苦,体质较好。苦生了病,热季药宜用甜味;雨季宜用味涩的,冷季宜用味咸的;肤色白者血苦胆酸体质差,常感头目昏花,不欲食,若患病热季用甜药,雨季用苦药,冷季用咸药;皮肤黑的人血酸胆苦体质壮实不宜生病,若患病,热季用苦药,雨季用涩药,冷季用辣药;肤色白红相兼者易过敏痒疹,若患病热季用辣药,雨季用热药,冷季用涩药。另外,傣医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1—20岁称为“巴他麻外”,若患病宜用偏甜的药;20—40岁称为“麻息麻外”,若患者病宜用偏酸药;40—60岁称为“巴西麻外”,宜用偏咸药。

傣医傣药发展简历(图)



添加日期:2005-6-15 16:55:40  来源:本站  点击:


    【中医药事业得到新发展】1999年全州有中医院、傣医院3所,中医药卫技人员161人。西双版纳州始终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和《云南省发展中医条例》,以及省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在振兴中医药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傣医药的发展,得到了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岩庄州长亲自过问,听取汇报,组织有关部门几次研讨傣医药发展战略,提出“生物强州”发展生物药、傣药可持续战略设想,拨给傣医研究所5万元科研经费,从2000年开始把傣医药科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求从200个方例中筛选出1—2个拳头产品,形成西双版纳州医药支柱。1999年度,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向国家中医管理局申报4个科研课题,即《傣医中专教材整理研究》、《名老傣医康朗香临床经验总结、学术思想探讨》、《傣医传统医药书(档哈雅龙)的翻译整理研究》、《傣医传统经方“雅朋勒”的临床前研究》。申报的“雄鸡液”课题被誉为州科委立项。完成了卫生部中标课题“傣医风证辨治”及傣药雅麻响的临床疗效观察。全年撰写傣医药论文36篇其中(国家级11篇、省级20篇、州级5篇)。研制生产傣药17个品种,临床应用疗效较好。目前,傣医药基本形成科研、临床、教学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在农村防病治病工作中,中医药、傣医药都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傣药生产要“资源+技术+营销”】1999年8月,州委书记黄建国到西双版纳制药厂调研,并对西双版纳州生物药走向市场提出要求。

    西双版纳制药厂立足本州药用资源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民族医药,现已研制出“珠子肝泰胶束”、“肾茶”、“秋水仙碱”、“版纳内正丸”等4个傣药产品,均获得国家生产批号。至今,4个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并寻找州外市场。

    黄书记在听取了该厂傣药开发的有关情况汇报后,指出西双版纳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不多,优势主要是绿色产品、生态食品,而正是现代人转变消费方式、回归自然的一种追求。以傣药为主的生物类药品正符合这一消费趋势,对作为民族医学理论体系最完整的傣族医学进行产业开发,前途无量。但丰富的药物资源只有和高新技术、市场营销相结合,才能形成经济优势。因此,投药厂要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协作、加强市场营销,忙把西双版纳州的生物药推出州外,使之走向全国。


四塔五蕴理论(图)



添加日期:2005-6-15 15:28:32  来源:本站  点击:


  四塔五蕴理论,傣语叫做“塔都档细”、“夯塔档哈”,是傣族成文的医学理论。

  四塔,指佤约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巴塔维塔(土)。傣医认为,风、火、水、土这四种特殊物质既是世间万物的构成要素,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生机。没有风,万物不能生长;没有火,万物不会成熟;没有水,万物干枯;没有土,万物为能生存。同时认为,人体内的风、火、水、土各具功能。风主生理功能运行,呼吸、消化、排泄、哭、笑、跑、跳;火是机体热源,先天受于父母,后天谷物补之;水是滋润机体之津,人休有体液12种,皆水之属;土是万物生长之本,有消化饮食,化生血液、滋养躯体之功用。四塔相生相克,平衡则安康,不平康便生病。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傣医形成了四类药方:用于医治因风致病的药方,叫“佤药塔雅塔”;用于治疗因火致病的药方,叫“爹卓塔雅塔”,用于医治水致开门见山的药方,叫“阿波塔雅塔”;用于医治因土致病的药方,叫“巴维雅塔”。

  五蕴,傣语分别称为录巴夯塔(形体蕴)、维达夯塔(感觉蕴)、先雅腊夯塔(知觉蕴)、温雅腊夯蕴(心蕴),尚哈腊夯塔(组织蕴)。五蕴包括人体的各种器官、感觉、知觉、思维、表情等。傣医依五蕴分析人体生理与健康或患现象,探索治病强体办法。四塔五蕴相互配合,形成了傣族医学、药学的理论基础。

傣医药的理论研究(图)



添加日期:2005-6-15 12:00:54  来源:本站  点击:


  从七十年代至今,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开展民族医药史籍的收集、翻译、整理、研究出版等工作,先后收集了有关傣医药的经书二百多部(贝叶经和纸板经)。广泛涉及了人体生理解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药品采收加工制取、方、药等知识。如《嘎比迪沙嫡尼》、《马腊玛塔坦》、《阿皮塔麻三给尼》、《巴力旺》、《嘎牙山哈雅》、《桑给尼》、《档哈雅龙》、《档哈雅囡》、《麻哈娃》、《牙麻嘎》、《尼该》等等。收集到两千多个单验秘方和传统经方经及动、植、矿物药材标本近千种。其次,在学述方面多次召开学术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鼓励傣医们献方、献技、献书等献策,学术气氛十分活跃。归纳整理出版了1、《西双版纳药志》1—4集;该书籍介绍了四百一十种傣药的名称,科属种、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简单的用法和化学成分;2、《古傣医验方译释》;3、《嘎牙山哈雅》(人体解说);4、《档哈雅》1—2集;5、《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6、《傣医传统方剂研究》,该书论述了方剂学的起源组方原则,剂型、治则与治法适应范围,重点论述具有代表性的四塔方和分塔论治方、方解、毒副作用、禁忌等;7、《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的研究》;翻译整理待出版的有:《傣医学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名老傣医康郎仑所撰著的《竹楼医述》、《傣医风病条辨译著》、《傣药学》、《傣医名词术语译释》等。为进一步开展傣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傣医十大传统疗法(图)



添加日期:2005-6-15 11:58:42  来源:本站  点击:


 

  傣医传统治疗的应用历史长达两千余年,傣族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探索、总结了许多治疗治疗疾病的经验,大都记载于各种傣医书籍之中,并以口述,手教的形式,代代相传。它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为指导,内病外治,外病内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内外、上下合治,沿用至今,具有独特疗效,我们将之收集整理研究归纳为十大传统疗法。

  傣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分为“烘雅”、“暖雅”、“阿雅”、“囊雅”、“沙雅”、“果雅”、“闭雅”等十种。

  “烘雅”,即熏蒸疗法,以药气熏蒸肢体,发汗,达到通血脉、活气血、止疼痛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肢体关节与肌肉胀痛等,并可用于解除疲劳,减肥消脂。

  “暖雅”,即睡药疗法,让患者躺在经加工加温的药上,以暖药热敷肢体,达到治疗目的。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症、风湿病等。不适应熏蒸疗法者,亦可改用此法治疗。

  “阿雅”,即药洗疗法,用煮好、配好的药水洗浴或洗肢体某些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于治疗皮肤病、老年保健和妇女产后熏洗。  “囊雅”,即坐药疗法,让患者坐于药上,常用于治疗脱肛、脱宫等病。

  “沙雅”,即刺药疗法,用药擦于患部,边擦药边用针刺。常用于治疗肢体肌肉麻木酸痛或痉挛剧痛。

  “达雅”,即擦药疗法,用药汁、药液涂擦患部,边擦边揉掐。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腰背后疼痛和风湿疼痛。

  “果雅”,即包药疗法,用捣烂配制的药物包裹于患部,用于治疗外伤、骨折、跌打损伤与毒虫叮咬至伤等。

  “闭抱”,即推拿按摩、捶、踩、口功吹气疗法。用于治疗跌打损作伤、腰、肌疼痛等症。

  皮肤康复美容疗法,用于治疗各种疔疮肿痛、黑癍痘疹,也用于皮肤抗皱防老。

  还有药膳茶酒疗法。

  综上所述,我们把傣药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其疗效独特,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具有很好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充分体现了傣医学的特色。

傣医传统方药简介(图)



添加日期:2005-6-15 11:56:10  来源:本站  点击:


  傣医使用的方药,虽然没有像中医的一样严格的组方原则,但通过长期的临床应用观察,总结了许多治病方药具有一定的规律。有的单味药服用即可达到治病目的称为单方,复方中仍有主辅相配或主辅佐使相配。方药少一则一味。多则几十味药物组成。如传统经方“雅鲁拢”(除风大丸药),是治疗各种恶疮肿毒癍疹的主方,由三十多味药组成。又台“四塔”主方由十五味傣药组成,专门用于调平人体内“四塔”功能失调。傣医的四大害疾病,称为“雅塔”。

  1、“雅塔拢”(治疗疯病)用于治疗因“风”失调所至的疾病,如“雅拢旧”(除风止痛丸)专门用于治疗因风所致的肢体、关节、肌肉、筋骨,内脏痉挛剧痛之疾病。

  2、“雅塔菲”(治疗火病方)用于治疗因“火”失调所至的疾病,如“雅翁沙拢接火”(治热风咽痛药又称喉舒宝含片),专门用于治疗咽候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

  3、“雅塔喃”(治水病方),用于治疗因“水”失调所致的疾病。如“雅拢牛哈占波”(利尿解毒五淋汤),用于治疗小便频数急胀、尿血、肾、膀胱及尿路结石等疾病。

  4、“雅塔领”(治土病方),用于治疗因“土”失调所致的疾病。如“雅朋勒”(版纳胃泰)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胃窦炎胃溃疡肠炎引起的胃脘胀痛、暖气、吞酸、腹痛腹泻病症。现将部分傣医传统经方介绍如下:

  雅叫哈顿(五宝药散)、雅叫帕中补(亚洲宝药)、雅西里勐龙(万应大小药)、雅西里勐囡(七味嗑藤子丸)、雅解(百解片)、雅朋勒(版纳胃泰)、雅路哈(接骨散)、雅杆朗(雄鸡液、雄哥片)、雅贺接(头痛片)等。我所(院)从所收集的二千多个方中筛选了100多个方药进行了剂型改革和一些必要的理化研究,通过长期反复临床应用,收到了满意疗效。有许多药方待进一步研究。
传统傣药约有两千多年。多数为植物药,供药用的有乔木、灌木、藤本,也有房前屋后的小草,大部分是本地的植物,也用少数外来的药物,如阿魏、芦荟、丁香胡椒、檀香等。除植物药外,动物药和矿物药也不少。《西双版纳傣药志》1—4集收载了本地一部分常用药用400多种。

    傣药,傣语叫做雅傣,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以植物药为主。传统的植物药,有傣药称为“埋”的乔木植物,有称为“芽”的草木类植物,有称为“帕”的匍匐类植物,有称为“克”的藤本植物,有称为“景”、“尖”的事有香气药物,有称为“宋”的酸味药物,有称为“万”的甜味药物,有称为“烘”的苦味药物和称为“发”的涩味药物,已收集编入《西双版纳傣药志》的药物有400多种。

    傣药的药性分为雅环(热性、温性药)、雅嘎雅因(大寒性药与凉性药)、雅沙墨(平性药)三个大类。药味有酸、甜、涩、咸、苦、麻、辣、香八味。酸味药有健胃滋补、清热止咳作用;甜味药有补益作用;苦味有清热解毒止泻作用;涩味有祛风止泻作用;咸味药有健胃滋补作用;辣味药有解表发汗作用;香味药有通气、健胃、滋补作用。

    傣药的剂型有丸剂、散剂、水浸剂、酊剂、酒泡剂、膏剂、汁剂、液汁、片剂、油剂等。

    特色傣药有傣肌松和雅解:

    傣肌松:是从傣药“亚手鲁”即锡生藤(防已科植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结晶性生物碱——亚手鲁Ⅱ(双碘甲烷盐),是我国独创的一种非去极化肌松剂。对肌肉松弛作用效果好、副作用低,对呼吸抑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好的肌肉松弛药。
雅解即解药:这种药,主要用于解除因饮食不洁、误食禁忌食物或失治、误治疾病而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具有解毒、美容等功能。常用剂型有水煎剂、水磨剂、散剂、酒剂、片剂、丸剂、水浸剂等。常用解药有:雅解金匹、雅解嘎罕、雅解嘎沙罗、雅解匹勤、雅解巴龙、雅解逼、雅解哈顿。

    药物的性味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酸味、苦味的多凉性,辣味、麻味药多属热性;甜味、香味多属平性。傣药的性味、功效在傣医药手稿中记述不多,散在的记载于各种大小《档哈雅》药书籍之中,有的是老傣医们加以整理有待进一步收集研究。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