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民族医药--藏医学

2015/9/12 17:42|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457| 评论: 0

摘要:   民族医药--藏医学    西藏传统医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整全性医学体系,在国内外现今备受注意。  大藏寺祈竹仁宝哲自幼年随川北着名医僧习医,尤其对藏医学体系中之各种疗法及药物之疗效各方面有极深之认 ...

  民族医药--藏医学

  

  西藏传统医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整全性医学体系,在国内外现今备受注意。


  大藏寺祈竹仁宝哲自幼年随川北着名医僧习医,尤其对藏医学体系中之各种疗法及药物之疗效各方面有极深之认识。
  《西藏医药学》结集了祈竹仁宝哲在一九九九年四月在香港为一群中医及传统中国医学之学生就西藏医学而作之漫谈式讲座的内容,经祈竹仁宝哲数次补充,再由编者翻译整理而成,俾令有兴趣之读者对西藏医学有概略性之认识。
  由于编者对医学并无深入之认识,在编绎上少不免会有错失之处,责任当属编者。此外,本书之内容及出版目的纯为介绍西藏医学,读者不宜视书中内容为自学或自医之教材及建议。

藏医背景





  在佛教传入西藏以前,西藏已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当时,西藏之医学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的只是较原始及片面的卫生及治疗常识。

印度医学

  自公元三世纪时期左右,印度的传统医学开始传入西藏,渐渐提升了西藏医学之水平。
  在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引进了佛教及相关之文化。在其领导下,西藏创立了自已的文字。松赞干布与汉皇朝之文成公主联婚,引入了汉地之文化,其中包括了汉医知识。后又延请印度、汉地、波斯及希腊等国家的名医入藏交流,各自译着出其本土的医学文化成为藏语著作,又共同着成了一些医学钜着,集各国医学文化之精华,遂形成了西藏医学之雏型。松赞干布又颂布法令,大力推广促进医学之研究与传授。
  到了公元八世纪,当时的藏王赤松德真亦极为重视医学文化,更由汉地、印度、尼泊尔、喀午米尔、波斯及土耳其等地请来了多位博学之医师,透过翻译、互相交流及印证与传授医学之方式,培养出第一批西藏医学的医师,同时也译出了藏传医学中最重要之钜着:〈四部医续〉。

独特体系

  第一批被培养出来之西藏医师约有三千位,分为几个等级水平。在此同时,各种动、植及矿物之药用价值及使用方法已被确立,医学之理论与实践已正式成型,西藏医学成为了集西藏本地、印度、汉地及中东地区之医学精华的独特体系。

四部医续

  是藏传医学的精华,分为四个部份。第一部份为生理学、病理、诊断等之知识;第二部份为解剖学、胚胎学及医德方面之学问;第三部份为临床学;第四部份主要为制药及疗法方面之学问。
  到了公元十七世纪,西藏成立了「药王山医学院」,位于布达拉宫斜对面。这所学院以〈四部医续〉为主要教材,配合其它藏医学著作及与实践结合,历年来培养出很多良医。

医历学院

  在公元一九一六年,西藏又成立了「医历学院」,培养藏医人材及提供门诊服务,同时也负责制药工作。
  在近几十年的政治变化中,拉萨之「药王山医学院」被完全破坏,但「医历学院」至今仍然继续运作(注:已更名为「藏医院」)。一九八三年后,西藏陆续成立了藏医学校及设于大学内之藏医学系等等,在其它藏民地区亦成立了较小型之藏医院,藏医培训学院与制药厂。在国外,「药王山医学院」重新在印度大吉岭建立,同时接受西藏与外国人入学;「医历学院」亦在嘉玛拉雅山外围之印度领土上建立,致力制药及培训工作,更在印度各地设立门诊分部。
  以上为西藏医学之历史背景。

藏医传授

  传统藏医学之授受,主要分为师徒式教育及学院式教育两种。两种方式之中,以师徒式教育的历史较为悠久。衲虽然取得了「医历学院」颁发之医师资格,但却从未正式受过太多学院式之藏医教育。衲所懂的主要是以师徒传承方式,由家师处学得的。
  师徒式教育
  大致上说,一位愿收学徒的藏医会有一至数字弟子。有些藏医是在家人,所收的徒弟自然包括了自己的家人,也会摄受一些诚实可靠的年青人为徒。医僧则会选年青僧人中较适合习医而又有兴趣者为徒。
  在师徒式之教学关系中,师父与徒弟之关系尤如父子般之密切。通常师徒会在一起生活多年。在起初的阶段,徒弟主要是背诵医学上之著作,协助师长制药、采药及治疗,从旁观察学习多年。在这阶段上,为徒的同时也从依师学习的过程中熏染了医德的习气。

藏医渊源

  早在远古时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居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于治疗的经验;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相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
  历史记载藏医已有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他对世界屋脊上的藏族人民的生存,繁衍生息,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藏医学鼻祖宇妥云丹贡布(708-833年)集古代藏医之大成,吸收四方医学的精华,编著了《四部医典》该巨著是80幅唐卡的最早来源。公元8世纪初,吐蕃王朝侍医比吉赞巴希拉,编绘《尸体图鉴》26章。《尸体分布图》、《活体及尸体测量》等藏医腹腔图画见于许多藏医历史典籍。公元1730年圆满完成了《四部医典系列挂图》79幅藏医唐卡画图的绘制。史籍记载,唐卡画图是为了使四部医典通俗易懂,从学识渊博者到初学的童龄均能理解,犹如一颗掌上透明珠宝,一目了然。
  藏医80幅唐卡是祖国医学宝库的璀璨明珠,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1998年由强巴赤来教授担任主编,编写了藏、汉、英《四部医典80幅彩色挂图释难蓝琉璃之光》著作,作为注解的小圆圈图表5000多幅,为系列挂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经典概述

  据《玉妥.云登贡布传》记载,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种医学叫《本医》,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主要靠三种疗法,即放血法、火疗法、涂摩疗法来治病。同时,还用酥油止血,用青稞酒治疗外伤等等原始简单的办法。 公元四世纪,天竺的著名医学家碧棋嘎齐和碧拉孜入藏,传播了《脉经》、《药物经》、《治伤经》等五部医典,对《本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公元六世纪以来,从内地传来了医学和天文历算;七世纪,文成公主入藏,带来四百零四种病方,五种诊断法,六种医疗器械以及四种医学论著如《门介钦莫》(即《医学大全》)等。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时又带来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论著,并把其中一些著作译成了藏文,如《索玛拉扎》(即《月王药珍》)等等。赤松德赞时期,藏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九大著名医学家,即玉妥.云登贡布、碧棋列贡、吾巴曲桑、齐齐谢布、米娘绒吉、昌提杰桑、聂巴曲桑、冬门塔杰和塔西塔布。其中玉妥.云登贡布最为有名。
  玉妥.云登贡布(708~835年)是吐蕃王朝时期最杰出的医学家,曾担任过赞普的御医,是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他走遍西藏各地,广泛搜集和研究民间医方,总结民间医药经验,还多次赴内地五台山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拜中外名医为师,曾邀请著名中医学家东松(即韩文海)、印度医学家新提嘎瓦、尼泊尔医学家达玛锡拉、克什米尔医学家库雅巴等来藏研讨学术。他结合中外医学成果,编著了三十多部医学论著从而形成了藏医的一整套体系。
  从此,藏医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文献收载

  藏族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藏族医药学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公元8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六种:
  (一)《敦煌本藏医残卷》(公元8世纪)收载53方133味药;现能考证的127味中动物药66味(占52%),植物药51味(占40%),矿物药12味(占18%)。
  (二)《月王药诊》(多认为是公元8世纪中叶),医僧摩诃衍、毗卢遮那翻译。收载药物329种,其中植物药212种,约占65%,大半为高山植物,绝大部分至今仍使用。
  (三)《四部医典》(12世纪),宇陀·元丹贡布著。收载药物1002种,其中第2部第20章药物性能390种,收载方剂400个。
  (四)《四部医典蓝琉璃》,第司·桑吉嘉措(1653~1707)著。收载药物1400种。
  (五)《晶珠本草》,帝玛·丹增彭措(1673~1743?)著。收载药物2294种,其中植物药1006种,动物药448种,矿物药840种。
  (六)《正确认药图鉴》,绛久多杰(18世纪后叶)著。图文并芪,收载药物580多种。

现代藏药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甘孜州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
  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常用藏药中,含生物碱的种类约占50%,这些活性较强的成分多见于乌头属、翠雀属、唐松草属、莨菪属、槐属、龙胆属和小檗属等药用植物。例如,大黄是一味重要的藏药,青藏高原分布大黄属植物28种,其中藏药应用的有21种,藏药用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种除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之外,尚有藏边大黄、喜马拉雅大黄、塔黄,西藏大黄等,青海、甘肃等地还用波叶大黄;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黄、歧穗大黄、长穗大黄、网脉大黄、心叶大黄、红脉大黄、卵叶大黄;下品(曲玛札)有小大黄。

《月王药诊》

  《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

  《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

藏药规范

  目前,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主要种有:藏茴香、山莨菪、藏党参、藏紫草水母雪莲花、唐古特红景天、堪巴色宝(阿氏蒿)、曲玛孜(打箭菊)、达玛(凝花杜鹃)、野牛心、秃鹫、紫草茸、紫胶虫等。藏药资源丰富,分布在青藏高原藏胞居住的广大地区,并为很多藏医药文献所收录。

藏药交流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内地与西藏的交流日趋频繁。其中西藏发达的旅游业为藏医学的传播创造了外部环境,藏医学神秘而又渊源的历史被更多的人熟知,青藏铁路的修建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在这个大背景下,藏医药与内地交流日趋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西藏地区一些知名的藏医、藏药逐渐被内地百姓所了解,例如:强巴赤列(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格桑旺堆(中国西藏藏医药学会研究员)、德吉卓嘎(中国西藏藏医药学会研究员)、阿旺平措(中国西藏藏医药学会理事);一些藏药厂、藏医院也逐渐被内地百姓尊崇,例如仙露藏药、金诃藏药、神水藏药、甘露藏药,西藏昌都地区藏医院、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西藏自治区医院等等。藏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方便地位日趋重要,前国家副总理李岚清便欣然给西藏昌都藏药厂题词:“仙露藏药、雪域瑰宝,济世救人、奉献人类”。
  但由于西藏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内地百姓想要了解藏医药仍存在种种不便;同时,藏药企业的品牌树立也面临诸多挑战。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藏文化、藏医学的传播找到了最便捷的途径。从此,内地百姓可以借助互联网共享藏医药的经典。其中西藏藏医藏药网,便是藏医文化传承画卷中浓重的一笔。

藏药资源

  藏药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这里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种类,从藏东南的热带季雨林到藏北茫茫无际的草原,依次分布着能反映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种类,据资料记载藏区维管束植物种类达6144种,居于全国第四位。有史以来,藏区就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一大宝库,据初步统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千种以上,其中冬虫夏草贝母三七天麻灵芝等为畅销国内外的名贵药材;海南粗榧、红豆杉、鬼臼、八角莲、软紫草、纤细雀梅藤、野百合等为一类有开发潜力的抗癌药用植物。此外,还有传统中药砂仁钩藤秦艽丹皮木瓜、重楼、麻黄桃仁黄连柴胡当归黄芪、龙胆、党参、乌头、大黄、三颗针、雪莲花、五昧子等各类药材。

藏药分布

  藏药的植物种类虽然很多,但各种植物都适应于不同生态环境,因而分布也不一样。例如森林植被主要是寒温性针叶林,分布于高原的东部和东南部;灌丛植被主要有三种: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针叶灌丛;高原草甸植被具有面积大垂直分布高的特点,在高原东南部其下限为针叶林和高寒灌丛林,上限为高山垫状植被,垂直分布高度在4200~4800米;在念青唐古拉山以北至昆仑山以南呈连续的大面积分布,海拔在3600~5300米;高山垫状植被介于高寒草甸和高山流石滩植被之间。植物体矮小,呈半球形或坐垫状、匍匐状。垫状植被既是高山严酷的水热条件、辐射和强风等对植物生长抑制的结果,同时又反映了植物经历高寒严酷生态环境长期自然选择演化的适应性。垫状植被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0℃左右,最暖的7月均温在4~5℃,夜间仍低于0℃,昼夜差可达20℃,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水热条件低温干旱;还有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本类型分布在高山垫状植被之上,永久冰雪带之下,广布于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喀喇昆仑山、祁连山等,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其分布高度取决于各山峰的冰川和雪线的高低,自北而南逐渐抬升,祁连山在3800米以上,巴颜喀拉山在4700米以上,冈底斯山则在5800米以上。高山流石滩是由于强烈的寒冻与物理风化作用,岩石不断崩裂,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所形成。在碎石间隙聚积了细质砂粒,为高山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只有那些与严酷冰雪和强劲疾风作顽强斗争的植物才能获得特殊的生存条件而定居下来。这种植被是高原隆起的产物,种类虽然不多,但却是征服高山的先锋植物。这类植物几乎全部都是藏药。虽然藏区植物种类繁多,不少为青藏高原特有或喜马拉雅一横断山系特有,但因长期处于封闭未开发的自然状态,除藏医藏药及部分药用植物资源外,绝大多数植物资源基本上未得到开发利用。总之,藏区各类植物资源丰富,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资源,将使植物资源的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为振兴藏族经济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