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民族医药--朝医学

2015/9/12 18:08|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226| 评论: 2

摘要: 朝医学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865年前后~1920年为形成时期。在  朝鲜族医学李朝封建统治下的朝鲜人,大批移居中国延边。当时延边的医药卫生事业极为薄弱,据《吉林汇征》记载,延边地区偏僻,精于方伎者甚少, ...
朝医学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865年前后~1920年为形成时期。在

  朝鲜族医学


李朝封建统治下的朝鲜人,大批移居中国延边。当时延边的医药卫生事业极为薄弱,据《吉林汇征》记载,延边地区偏僻,精于方伎者甚少,在集镇做医业兼设药局者,大都是外来者,其数量亦不多。乡间还有不少满族的巫医——萨满,巫医除跳大神外,也有以草药杂方、偏方医治疾病的。1905年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中国内地和朝鲜各地也迁徙来一些医生和药商,也有青年开始学医。当时从朝鲜传到延边的东医医书有《东医宝鉴》、《东医寿世保元》、《医方活套》等,学医者多从《医方活套》开始。1920~1945年为普及提高阶段。朝鲜遭到日本侵略后,移民至延吉的情况更为普遍,随着人口的增加,医生队伍也壮大了。1922年延吉制定了《取缔医生暂行规则》,实行了对行医者的考试执照制度。1923年起,延吉、和龙、敦化等县相继成立医学研究会。1938年成立汉医讲习会。以后各县相继成立汉医协会。至1953年统计,延边境内从事民族医药工作者达720余人。从1945年开始民族医药受到重视

  朝鲜族文化


,民族医队伍迅速发展。

基本理论与医疗实践

  朝医学是有独特理论和丰富临证经验的医学。其理论基础是四象医学

  朝鲜族文化


,所谓四象,是朝鲜医学家李济马根据《灵枢·通天》五态人论提出的,他取其太少阴阳,舍其阴阳和平人,将人分为四象人,创立了四象整体观、阴阳论、四行论、脏腑论、病理学、临床学、预防学等,称为四象医学。  四象整体观认为自然、环境、社会与人类是矛盾统一的整体。《东医寿世保元》中指出:“天机有四:一曰地方,二曰人伦,三曰世会,四曰天时。”朝医学还认为人的有机体是完整的整体,“五脏之心,中央之太极也,五脏之肺脾肝肾四维之象也”。  四象阴阳论是朝医学的理论基础。《东医寿世保元》中指出:“太少阴阳脏局短长,阴阳之变化也。”四象医学就是根据这一脏局短长的阴阳变化,把人分为太少阴阳人,认为只有正确的辨象阴阳,才能抓住体质的本质。  四象四行论是四象医学又一大特征。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按着一定规律进行运动。这个规律就是四行规律。四行比中医的五行少土行,它把自然界事物和人体的不同性能、作用和形态等统归于四行之内,按四行规律变化。  四象脏腑论以心为中央,其他四脏为四维之四象,又将腑划为四腑,

  朝鲜族医学


营卫物分为四营卫物,其他组织器官分属四脏,称为党马,把内脏所在部位划分为四焦。  四象病理学将各种内外病因分为四浮(风寒暑湿)、四情(喜怒哀乐)、四心(怯心、惧心、不安定心、急迫之心)、四邪恶(骄奢、懒怠、偏急、贪欲)、四毒(酒色毒虫)、四伤(饮食伤、劳役伤、打扑伤、虫兽伤)和疠气等。四象病理学强调人体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所患病症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有五种,即阴阳盛衰说、寒热多寡说、脏器大小说、情志过不及说和六经病症局限说等。  四象诊断学先辨象后辨证,是朝医学在诊断上的独到之处。辨象要先通过四象人辨象纲要,综合分析出病人太少阴阳之象,通过辨象可推断出病人内部状态、心理状态、吉症和重危症等,辨象后再通过望闻问切,参照辨象作出诊断。  四象药物方剂学认为“药乃局限于人”,是四象医学所独有的药性观。朝医学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有机体对药物的选择性问题:某些药物对某些人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

  朝鲜族医学


作用,而对另一些人却不仅不起治疗作用,反而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即药物的“不符合现象”。这是由于四象人阴阳分布、气质特点、体质不同而产生的特殊现象,四象药物学创立了药物归象、按象要药、辨象施治、随证加减的独特用药规律,阐明了药物的异象反应原理,把药物分为太少阴阳四象要药,不可混用。方剂同药物一样,也有四象人不同的方剂,分为古方、新定方(李氏)和经验方(后世医家)三类。  四象预防学认为:“救病千万,以两言决之曰:莫如预防二字。”四象预防医学要求根据四象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分别进行精神调摄,另外它还强调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同物异用

  朝鲜医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中医用法不同的中药。这些药物与中药   

  朝鲜族医学


完全相同,而朝医在反复的用药过程中,却发现了大量与中药不同的作用现象,与传统中药用法不同,这种现象,就是同物意异用现象。所谓同物异用现象,不是否定中药的传统用药习惯,而是原功效的新补充。下面举几个例子可以直观的发现:  ·熊胆:祛风活血化瘀(实验证明:单用熊胆时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谓众药之最)。   ·蜈蚣:壮阳。   ·野猪胆狗胆:活血化瘀。   ·刺猬胆:祛风。  ·海带昆布):破瘀生新。   ·灵砂:通血脉,化痰。   ·蕨菜:通乳。  ·蜂蜜:活血祛瘀

医学专家

全炳烈

  男,朝鲜族。1936 年12月10日出生。副主任中医师(积称评审时无朝医系列

  全炳烈


)。曾任延边中医医院院长,吉林省中医学会理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从医35年中,坚持用朝鲜民族医学理论指导临床,以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而闻名。他的朝医学术思想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在整理朝鲜民族医学理论体系、创编《朝医学》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编撰的《四象医学疑难词句解释》对学习朝医古籍有较大的帮助;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曾被聘为《吉林省药品标准(1977)》编委,负责朝药方剂的编审工作;被聘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朝医学分卷》编委并负责方剂学部分的编审及组织工作;现担任延边朝鲜民族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过“国际四象医学学术会议”,是国内外具有较高声望的朝鲜民族医学专家。鉴于多年来他对传统医学的发展贡献较大,各级政府曾先后授予他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奖、吉林省卫生系统文明工作者、优秀院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先进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的名字已列入《中国朝鲜族当代人物辞典》之中,成为当代中国朝鲜民族名人之一员。

崔松男

  男,朝鲜族。1940年8月出生。副主任中药师(职称评聘时无朝药系列)。曾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医药公司中药科科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卫生局药政科科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党支部书记。现任延边朝鲜民族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延边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延边药学会学务理事、全国民族民间医药研究委员、吉林省中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自1961年延边中医中药学校毕业,1962年入沈阳医学院学习2年后,从事30多年的中(朝)药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中(朝)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在朝药药用植物分类、资源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曾多次参加国家、省、部、级主持的药物分类和品种标准制定工作。他曾先后主持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和著作编写工作,担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朝医学分卷》副主编,并编审药物学部分等,主编《朝药志》,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的有关条目。主释《中国朝鲜族古医籍“增补辩证方药合编”》并获吉林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荣获第二届国际传统医学大会“民族医药之星”称号

张文宣

  男,朝鲜族。 1931年10月出生。副主任医师。曾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张文宣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兼书记等职。是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在长期的医疗管理工作中,他坚持深入朝鲜民族集居区,调查研究朝鲜民族从古至今的生活方式和医疗保健概况,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充分的历史事实证实了延边朝鲜民族医药的存在、形成和发展,从而产生了总结和进一步挖掘、整理朝鲜民族医药的设想。1980年,他亲自组织筹备成立了延边朝鲜民族医药整理小组,并任组长。在一无房屋、二无设备、三无人员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边建设边开展研究工作,历经四年的艰苦创业,建立了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并深入民间寻找朝鲜民族医药保健资料,收集24套174册朝鲜民族医药古籍,各种手抄本47册,和朝鲜族民间单方、验方,秘方1000多个。在此基础上,于1985年组织编撰出版了《朝医学》,为朝鲜民族医药学通过国家级谁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撰写的《中国朝鲜民族四象医学学说整理研究》获国家中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浆。《古代中朝医药交流史料的研究》荣获吉林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朝鲜族民族医学发展史研究》获吉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医学医籍

《乡药集成方》

  是境外朝鲜 《乡药集成方》   医学家俞孝通、卢重礼、朴允德合着。此书萃集了朝鲜和中国著名医着之精华,更   

  《乡药集成方》


主要的是引用了大量朝鲜传统医着,具有明显的朝鲜医药传统的特色。共85卷,记载有959病证,10706个方剂,1471条针灸法,乡药本草炮制法等。于1433年刻字刊行,于1984年朝鲜科学百科全书出版社释文出版。本书是朝鲜民族医学第一部较完整地反映民族医学特色的巨著,可谓朝鲜民族传统医学奠基医着,对朝鲜医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医方类聚》

  是境外朝鲜医学家金礼荣、柳诚源、闵普和、金汶、辛顾康、李芮、金守温,金循义、崔闰、金有智等历时三年合着。于1455年完成。由于此书卷帙浩繁,直到1477年始用活字排版刊出。共266卷,内容包括各科理论及证治95门,先论后方,都注明出处,按引用书籍年代顺序排列,收方5万多条,约950万字,博引中朝古代医籍153种,兼收传记、杂说及道藏佛书等有关医药内容,堪称15世纪医方之大成,对朝鲜民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引用医籍中保存了40余种已佚的中医典籍,对医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东医宝鉴》

  是境外朝 《东医宝鉴》  鲜医学家许浚所著。最初,他于1596年奉宣祖之命,同儒医郑醋,太医杨礼寿、金礼泽、李命源、郑礼男等组成编纂局编写,但因战事中断,后于1596年由许浚单独编纂,于1610年完成,1613年刻版刊行。共25卷,25册,分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大部分,选方丰富实用,每方均注出处,并收录民间单方,参考中医药书83种,朝鲜医书3种,是朝鲜最佳综合性传统医学医籍。该书明末清初传入,乾隆丙戍年(1766)由顺德人左翰文在广东刻版,嘉庆丙辰年(1796)又在江宁重刻,于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朝鲜重刊本影印发行。该书在朝鲜和中国医学的发展中有积极的影响。

《东医寿世保元》

  是境外朝鲜四象医学家李济马着。他在弃宫学文中,因身病求医,疗效不佳,便阅读古今医书,研究医学,树立了四象医学论,为证实学说,巡回全国,接诊万人,于1894年完成了《东医寿世保元》草稿,1901年由门徒们整理遗稿方刊行于世。共4卷,625条。内容包括性命论、四端论、扩充论、脏腑论等基础理论和医源论等临床病理、诊断和方药,收载了经验方86个、新定方87个。本着从人的体格和气质把人的体质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人,较完整地提示了相应的诊疗方法,是一部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举世无双的新学说,对的朝鲜民族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