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藿香正气散 焦树德

2015/9/16 02:34|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37|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藿香90克、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各30克、白朮、陈皮、半夏曲、厚朴、桔梗各60克、炙甘草75克,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用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盏,热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藿香90克、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各30克、白朮、陈皮半夏曲、厚朴桔梗各60克、炙甘草75克,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用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盏,热服。如欲出汗,盖好衣被,再煎服之。
现临床上多参照原方用量比例精神,改为汤剂服用。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内伤湿冷,饮食停滞,又外感风寒,症见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膈满闷、咳嗽气喘又治中暑霍乱吐泻,感染岚瘴不正之气,舌苔白腻、脉象滑等症
方中以藿香辛温散寒,理气和中,芳香祛秽,表里兼治作为主药;辅以紫苏、白芷、桔梗散寒发表,芳香化湿,宣畅肺气,半夏曲燥湿降气,和胃止呕,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佐以白朮、茯苓、陈皮健脾化湿,理气除痰,大腹皮行气利湿,生姜、大枣辛宣和胃;使以甘草中焦,和百药。
本方在夏暑季节最常使用。如果表邪偏重,恶寒发热而无汗者,可加香薷以助解表之力。如兼食滞加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焦槟榔、炒莱菔子,以加强消导。如湿盛腹泻者,可加炒扁豆、炒薏米车前子等以利湿止泻
本方以藿香命名,因藿香清芳微温,为醒脾快胃、振奋清阳之妙药。正如《本草正义》所说:「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但本品温和力缓,同时须配伍苍朮、厚朴、佩兰、苏叶或白朮、陈皮、茯苓等。王好古也曾赞扬本品:「入顺气乌药散则补肺,入黄芪四君子汤补脾」。本方有发越脾气、调中焦升降之力,故名「正气散」。
我常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效果良好。例如李某某,女,26岁,因八月天气炎热,吃冷饮水果太多,夜卧窗前,睡眠受寒,次日头痛发热憎寒无汗,全身酸懒,脘胀腹痛,呕吐四次,水泄三次,舌苔白腻,脉象浮滑,重按无力。据此脉症,知为暑夏季节,内伤湿冷,外感风寒,肠胃气乱,寒湿不化,而致吐泻,表证不解而致头痛寒热。四诊合参,诊为暑湿吐泻之证。治以温散化湿,佐以解暑。处方:藿香10克,紫苏9克,白芷9克,半夏10克,干姜6克,香薷9克,炒扁豆9克,茯苓20克,大腹皮12克,广木香6克,车前子12克(布包),炒白朮6克,伏龙肝60克(煎汤代水)。一剂显效,三剂痊愈。
藿香正气散与六和汤(砂仁、藿香、厚朴、杏仁、半夏、扁豆、木瓜人参、白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皆能治疗夏月饮食不调、外感暑气而致寒热、吐泻等症。二方相比,本方解表除湿之力大于六合汤,但正气虚弱之人应慎用。六合汤解表芳化之力虽小于本方,但益气匡邪之功却大于本方,并且还有和肝舒筋之作用,对吐泻转筋者有效。
本方与不换金正气散(苍朮、厚朴、陈皮、甘草、藿香、半夏、生姜、大枣)皆用于治疗湿浊内停,兼有感冒而呕吐泄泻之证,但本方解表发散与利湿之力较大,不换金正气散则化湿和胃、调中止呕之力偏重,解散之力较轻。
凡阴虚火旺,中焦火盛而作呕作胀,以及温热病,均忌用本方。



方剂心得十讲》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