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转载]黑大豆的服用方法与作用

2015/9/30 02:44|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75| 评论: 0

摘要: 原文地址:黑大豆的服用方法与作用作者:愚草山人祝您健康  黑豆是药食两用的五谷  服用方法:  1、抓两把黑大豆约40克(这是两天的量),洗净后用冷水约1000毫升浸泡。  2、浸泡6小时左右,将水和豆一同倒 ...
原文地址:大豆的服用方法与作用作者:愚草山人祝您健康

  


黑豆是药食两用的五谷

  服用方法:

  1、抓两把黑大豆约40克(这是两天的量),洗净后用冷水约1000毫升浸泡。

  
2、浸泡6小时左右,将水和豆一同倒入高压锅内,再加10枚大枣。等到高压锅气阀喷气时,改用慢火煮20分钟闭火,再闷20分钟,熟烂即食。

  
3、用量:每天半小碗豆5个枣加半小碗汤,分2--3顿吃完。

  

  4、过了19点就不要吃了。17--19点服用,这时人体的气血流注肾经,可将营养直达肾脏

  

  按:1、若没有高压锅,用什么锅都行,

  一定要煮烂了,容易消化吸收,否则伤脾。

  
2、脾虚的老人可少吃,每顿一羹匙

  就行,等黑豆把身体补起来之后

  再加一点量。
3 、可以打豆浆喝。要连渣喝了,疗效在皮上。

  

  4、1周岁--4周岁,每天喝几口汤,不要吃豆,过了4周岁,可以喝汤再吃2小勺豆。

  

  作用:
1、有抗疲劳、增强体能的作用.

  2、提高免疫力和抗感染的作用。

  3、益智健脑补肾添精。

  4、补髓养血强筋骨

  5、养颜固齿脱发

  6、软化血管活血解毒

  7、尤其对自汗盗汗肾虚尿频效果特别明显。
8、对肾虚失眠效果很好
9、脱发,加一把花生同煮
10、奶水少,加一把花生同煮,但月子里只能喝汤。2个月后可以吃豆和花生。

  11、有很好的调经效果.

  12、可明显改善更年期潮热、心烦等症状。

  黑大豆的识别方法:
黑大豆形如黄豆,黑皮绿瓤或黄瓤,与黄豆同属,含蛋白高。(不要买黑小豆,形同赤小豆黑皮白瓤,与赤小
豆同属,含淀粉高。)




  

  

  谢谢阅读,这是我花费12年8个月心血临床跟踪,观察黑豆食疗人群所纪录下来的黑豆的作用。

  真心希望您和更多的人受益以免疾病。遥祝朋友安康吉祥!
.



《中华本草》:黑大豆

.《纲目》:大豆,有黑、白、黄、褐、青、斑数色。黑者可入药及充食作豉,黄者可作腐、榨油、造酱,余但可作腐及炒食而已。

  【性味】 甘;平

  【归经】脾;肾;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肾虚腰痛遗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药物、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煮汁涂。

  【注意】 1.《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鸟喙、杏仁牡蛎良。

2.《纲目》:服蓖麻子者忌炒豆,犯之胀满;服厚朴者亦忌之,动气也

  【附方】①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纳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四服,肿瘥后渴,慎不可多饮。(《补缺肘后方》)②治脚气入腹,心闷者:浓煮大豆汁饮一大升,不止更饮。(张文仲)③治小儿丹毒:浓煮大豆汁涂之良,瘥,亦无瘢痕。(《千金方》)④治痘疮湿烂:黑大豆研末敷之。(《纲目》)⑤治小儿汤火疮:水煮大豆汁涂上,易瘥,无斑。(《子母秘录》)⑥治消渴: 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之。 (《肘后方》)⑦治肾虚消渴难治者:天花粉、大黑豆(炒)。上等分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煎)汤下。(《普济方》救活丸)⑧治小儿胎热:黑豆二钱,甘草一钱,灯芯七寸,淡竹叶一片。水煎服。(《全幼心鉴》)⑨中毒: 以大豆汁解之。 (《补缺肘后方》)⑩巴豆毒:大豆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大豆炒食极热,煮食之及作豉极冷,黄卷及酱平。

  2.汪颖《食物本草》:陶华以黑豆入盐煮,常时食之,云能补肾。

  3.《纲目》:黑豆入肾功多,放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也。又按古方称大豆解百药毒,予每试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验乃奇,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4.《本草经疏》:大豆,岐伯云生温熟寒。藏器云生平,炒食极热,煮食极寒。观《本经》及盂诜云,生捣涂肿毒,则生者非温矣。《经》又云,炒为屑,主胃中热,则炒者又非极热矣。应是生平,炒温,煮寒无疑。

  5.《本草汇言》:黑大豆,解百毒,下热气之药也。缪氏曰,善解五金、八石、百草诸毒及虫毒,宜水浸,生捣作膏,白汤调服一合。又去风,利水,散热,故风痹瘫痪方中用之,黄痘水肿方中用之,烦渴热结方中用之。又煮熟食之则利肠,炒熟食之则闭气,水浸、生捣食之解毒,敷之肉上散痈肿。但性利而质坚滑,多食令人腹胀而利下矣,故孙真人曰,少食醒脾,多食损脾也。

  6.《本经》:涂痈肿;煮汁饮,止痛。

  7.《别录》: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

  8. 崔禹锡《食经》:煮饮汁,疗温毒水肿, 除五淋,通大便,去结积。

  9. 孟诜: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绵裹纳之;杀诸药毒;和桑柴灰汁煮之,下水鼓腹胀。

  10.《食疗本草》: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气,善治风毒脚气;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杀乌头、附子毒。

  11.《本草拾遗》:炒令黑,烟未断,及热投酒中,主风痹、瘫缓、口噤、产后诸风。

  12.《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通经脉。

  13.《纲目》: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煮汁,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药之毒;治下痢脐痛;冲酒治风痉及阴毒腹痛。

  14.《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肾燥,故止盗汗。

  15.《四川中药志》:治黄疸浮肿,肾虚遗尿。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