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李学慧 甘草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净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甘草组成,功效和胃补中,消痞止利。本方实为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而成,在半夏泻心汤和胃消痞基础上,重用炙甘草,补中益气,以调其虚。李发枝老师临证几十年,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各种脾胃湿热蕴结所致诸证,多取良效,现将临床中所见的典型病案,报道如下。 1、急性盆腔炎 某女,35岁,个体户,2006年4月1日初诊,主诉:小腹痛,发热3天。病史:因劳累,近3天下腹痛、拒按,白带色黄量多、气秽,伴畏寒、发热,体温39℃,恶心欲吐、饮食不思、肠鸣便泄,呈水样便日行10余次,神倦乏力,语音低弱,舌淡红质胖苔黄腻,脉弦滑数重按无力。血白细胞总数19.32x10^9/L,中性85.7%。B超示:子宫后方包块11mmx97mmx90mm。诊断:急性盆腔炎、盆腔炎性肿物。辨证:湿热壅盛,热毒内结,中虚失运。给予制半夏2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柴胡30g,炙甘草30g,大枣7枚,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复诊诉恶心除、胃中舒、欲饮食;不再腹泻,体温降至37℃;效不更方,上方再服3剂,第4天体温正常,饮食如常,下腹压痛明显减轻,继续中药辨证治疗2周,复查B超,子宫后方混合性包块消失。 按:患者因劳累,导致中焦运化失常,湿热下注致腹泻、纳少、恶心等中虚湿热之证,病人较虚弱,即所谓大实有羸状也。此病人服甘草泻心汤3剂后,腹泻迅速控制,食欲增加,营养改善,为控制炎症营造了良机。方中党参、干姜、枣温脾健胃,以运水湿;甘草、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干姜、半夏辛燥,既可开阴凝而祛湿,又可防黄芬、黄连苦寒太过,其奥无穷。综上所述,本方有补中和胃、清热止泻之功。 2、口腔扁平苔醉 患者,男,40岁,2006年7月21日以口腔扁平苔癣二个月就诊;2004年12月查出肝硬化,一直服用鳖甲煎丸合大黄蟅虫丸,2月前出现口腔扁平苔癣,吃饭就疼,痛苦异常。给予大黄3g,黄芩10g,黄连3g,五倍子6g,薄荷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06年7月27日复诊诉,用药后效果不好,更方给予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6g,党参15g,大黄3g,五倍子6g,薄荷10g,甘草20g。10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06年8月6日电话说,感觉效果好,续服10剂。 按:口腔溃疡属中医学的“口疮”、“口糜”、“口疮”等范畴,《金匮要略》称之为“狐惑病”。《素问·气厥论》说“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使,上为口糜”,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热,心火、脾湿中阻和肾阴不足而致热毒内攻,脏腑受损,湿热久停,熏蒸气血而致肉腐失养形成口腔溃疡。其反复发作,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虚证多由脾胃气虚或过用抗炎药物与苦寒清凉之品而致清阳不升,阴火不降,阴火乘虚上炎,熏蒸于口而成此证;实证多由心脾积热,腐蚀口腔而形成溃疡。故本病总以元气亏虚为本,虚火上炎为标,治疗应攻补兼施,寒热并用。《金匮要略》狐惑病说“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该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具有益气坚阴、标本兼治之功。方中黄连、黄芩苦寒降泄以除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以散其寒,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以补其虚,诸药合用,甘温升补与苦寒降泄并用,具有标本兼治之功。现代药理学认为,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黄连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且抗菌作用复杂而不清楚;黄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病毒、抗过敏作用;干姜有镇静、抗炎、抗凝和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诸药合用,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做血糖检查,正常,晨起困倦明显,背部近7-8月不断起痤疮,眼结膜稍红,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为湿热阴伤,气虚受风,给予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剂,2007年3月22二诊:症状大减,留有晨起便干、困倦,多梦明显;上方加柴胡12g,川楝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剂。2007年3月28日三诊:症状又减,给予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随访,现已痊愈。 按:干燥综合征多由感受燥热之邪或内生燥热所致,燥热邪毒,阳邪热毒困遏脾土,脾胃化生津液之功能不及,无精津可散布于五脏四肢百骸,临床呈现一派阴津匾乏之表现。甘草泻心汤能清热解毒,泻火而培中,且方中重用甘草,后世中西医理论有不同诊释。《伤寒论纵横》指出:“以甘草命名者取甘缓之意也,用甘草、大枣之甘补中之虚,缓中之急……”现代药理学认为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究其原理,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即有人报道,认为甘草甜素在体内被葡萄糖醛酸酶水解为葡萄糖醛酸和甘草次酸,甘草次酸与肝脏内存在的类固醇代谢酶(还原酶)的亲和力大于类固醇,从而阻碍了醛固酮和皮质醇的灭活,故使用后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重用甘草可以收到很好的解毒、和中的治疗效果。干燥综合征属风湿类疾病,因此体内类固醇水平的高低对于该病的预后密切相关。需要要重用甘草来提高体内类固醇的水平。因此,使用甘草泻心汤主治干燥综合征,取效是在情理之中的。 4 结语 甘草泻心汤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分别用于治疗“狐惑病”和“虚痞”。这是异病同治的经典之作。李师遵其法,总结临证应用甘草泻心汤关键把握3点:①病邪为湿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态食生冷瓜果、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越来越多,体内容易生湿生浊,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使脏腑功能失调,诸病丛生,属湿浊之证者居多。②病位较弥散,两焦同病,或上中下三焦俱病,或表里内外俱病。因湿浊为患,内可损害五脏六腑,外可浸淫四肢百骸,均能阻滞气机,瘀阻经络,故非化湿涤浊不能使气机调达、经脉通畅。甘草泻心汤若能灵活加减,取效拌鼓。③舌质淡胖苔白腻。脾胃湿热蕴结所致诸症以甘草泻心汤加 减治疗,多获良效。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