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转载]对脾约证“胃强脾弱”的反思

2015/11/12 17:45|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714| 评论: 4|原作者: 网络转载

摘要:   学伤寒,脾约证的条文是不太好理解的,伤寒论第247条: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脾约证的临床特点是:大便干结,甚则干如羊矢,不更衣数十日无所苦 ...

  伤寒,脾约证的条文是不太好理解的,伤寒论第247条: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脾约证的临床特点是:大便干结,甚则干如羊矢,不更衣数十日无所苦。不见潮热谵语、腹满痛等全身毒热内盛的表现,但见小便量多,用麻子仁丸润肠通便

郝万山教授解释脾约证,跌阳脉浮则胃气强,涩则脾阴虚,胃阳盛而脾阴虚即胃强脾弱,于是脾只能把胃肠道中的水液吸收,无力把津液还入胃肠道,导致胃肠失润出现大便硬。先生的解说虽通俗,但仍很难让人十分明了。

成氏引用《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骑于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一段经文,说明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通过肺、脾、肾、膀胱等脏腑共同完成的。如果说脾因胃强之制约,不能输布津液,何以还会“上归于肺,透调水道,下输膀胱”,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不好,何以会水液只独渗于膀胱出现小便数,而肠道却干燥无津呢?

我无意搞这些文字游戏,于是在临床中探讨这个事,我发现便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特别是顽固性的便秘,临床疗效不好,虽医书中记载的方剂不少,名目繁多,用之临床,有有效的也有没效的,轻则有效,重则无效,暂用有效,久用失效,用通下法如番泻叶、芦荟之类有暂时的疗效,不能常用;用麻仁润汤丸或当归润肠丸润肠通便,最初几天还可以,但过后疗效就差了,有的用蜜煎导还可以,但一旦停药,便秘复出现,西医的开塞露、果导之类西医都不敢长期应用,因害怕长期应用会导致药源性便秘,更难处理。

便秘者,秋天为重,特别是深秋。这肯定于秋天的燥气损伤人体的脏腑之气有关系。

在缺少疗效的情况下,我怀着满腹狐疑的心情用了以白术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结果出人意料地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白术这味止泻的药物如何能治疗便秘呢?用此治疗便秘岂不是背道而驰,带着问题去翻阅魏龙骧先生的“便秘治疗一得”一文,又经过沉切的反思,才逐渐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白术本是一味燥脾止泻的药物,何以能治疗便秘,按道理说这会越用越燥,便秘会越用越重,但前贤有言:脾主生清,胃主降浊,脾宜生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则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这说明了脾的功能失调需要阳性刚燥的药物去调理,脾的功能正常了才能履行升清布津的职责。我认为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天气季节的原因,如秋燥;有精神神经等生理失调的因素;有其他疾病的因素等,这些因素会导致邪热淤于胃肠内,损伤津液,进而影响脾的升清布津的功能,一味的应用麻仁、白芍杏仁等滋润药物和一些峻烈的泻下药物,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不会有长久疗效;而恢复脾气的功能,才是正宗的治疗手段,只有这样,脾才能为胃肠行其津液,改善便秘的症状。

临床上遇到的病例也确是这样的,顽固性便秘患者,在用了很多方法后,有时也能一天解一次大便,但大便仍然是干结的;用了白术剂后,,令人惊奇的是:患者有时也可能2-3天一次大便,但大便却是润滑的。这更说明了白术这类健脾的药物能健运脾气,调节脾为胃肠行其津液的功能,进而恢复胃肠的正常功能。至此,我认为对伤寒论第247条的理解应该有更多的反思,后人对伤寒论的解释有些是“以方测证”,这样的测证方法有些是不完全的,或理解偏颇的,至少,对脾约证中的“脾弱胃强”的理解就应该进行反思。

絮叨这么多,不知对与否?实望此文能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望同道斧正。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