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司富春委员:让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报讯 (记者海 霞)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卫生资源,对养生保健、亚健康调理与慢性病、难治性疾病、突发性疾病防治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地解决健康需求不断增加、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与医疗保健费用不断增高等矛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提出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三项建议:一要加快加强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着力扩大供给,培育新型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要积极探索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一方面,树立大健康理念,探索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重点以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优化传统诊疗模式,探索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发展模式,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延伸服务模式,多专业联合诊疗的服务模式,多种方法并用的综合治疗模式以及体现中医药文化和大医精诚理念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鼓励各医疗机构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等便捷服务;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第三,加强中医药产学研深度协作,加快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及转化。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服务项目的设计,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服务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中医药的原创思维与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从中寻找创新灵感和路径,推动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 吴以岭委员:以中医药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 本报讯 (记者陈计智)国家高度重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发展,先后制定和出台政策和措施,促进行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表示,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防治结合的治疗观念,对在健康服务产业中发挥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吴以岭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扩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用地供给,设立专项资金,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种方法激励发展前景好、信誉好、口碑好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一批品牌企业为行业龙头企业,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加大扶持开发特色健康产品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质量保障的中成药品种数量,让疗效确切、特色突出的中成药得到广泛应用;放开药食两用目录,采用负面名录:将药性较为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列入处方用药,民间长期应用同时并未发现安全性问题的中药材品种均可列入药食两用目录,从而开发出更多的特色健康产品,使其市场容量广泛增加从而促进相关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必须培养大批既懂中医药,又能在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的交叉复合型人才。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不能拘泥和局限于大学校园和课堂教育,要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础上探索交叉专门人才培养的灵活可行的培养模式。 王阶委员:利用中医药做好医养结合 本报讯 (记者胡 彬)推进健康中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必经之路。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托,医养结合已成为一种创新的养老服务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表示,在老龄化发展及慢性病高发背景下,把医养结合作为老龄化健康管理的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以整合照料、联合运行、支撑辐射为医养结合基本模式,构建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临终关怀等一体化服务政策体系,有效而实用。中医药是健康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面对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趋势,中医药所具备的医疗、预防、保健等全方位价值,不仅与医养结合的内涵相吻合,其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提案认为,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必须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调和阴阳、调畅情志、食疗养生等全方面综合调治,做到“未老先防”“未老先养”。 增强体质,防治老年病发生。中医药在防治老年疾病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提供内容,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项诊疗技术和推广项目中的太极拳、健身气功、中药熏蒸、药膳膏方、情志疗法等特色疗法。在为医养结合提供服务内容时:第一,开展中医服务内容规范化研究,形成适合中国居民健康需求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第二,出台和完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和标准,引导各类机构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第三,组织开展对中医药服务内容的评价和监督管理,并通过一系列的医疗健康保险,形成长期有效的中医医养服务内容。 多方协作,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整合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居家养老等各方资源,加大医疗机构、养老院、教育机构三者之间的有机合作,发挥三甲医院的资源优势,利用教育机构的科研力量,结合居家养老,依托社区,释放中医药的自身优势能量,科学、规范、统一的制定关于中医药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中的内容及形式,从而建立多方向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挖掘人力资源,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在高校教育规划中,增设相关专业,开展对从事养老服务人员的中医药相关知识和专业的培训,增加并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唐祖宣代表:构建“医养结合”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杨 柳)原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发病率为53.9%,是调查人群平均水平的4.2倍,人均患有2~3种疾病。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已达2.1亿,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5.5%。庞大的慢性病老年群体,对医疗的依赖和养老的需求不断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纷纷出现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甚至排队等候入住的情况。目前,全国共有城乡养老机构42475个,床位总数493.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仅为24.4张。另外,传统养老模式中,“家庭、社区、机构养老”三者严重脱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大量老人得不到良好的健康管理和专业照护。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第二届国医大师唐祖宣指出,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出台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 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构建以老年养护为目标的“养医结合”新模式的养护中心,能充分发挥以下四大优势:第一、发挥三甲医院的医疗优势,按不同需求分层设计。根据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失能程度和个性需求,护养中心将老人分别安排入住养老区、护理院、慢病区等不同区域。专门开设“绿色救治通道”,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中心救护车24小时待命。第二、中西结合的康复理疗服务。养护中心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功能训练、康复理疗。第三、专业的长期照护团队,由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社工师、护理员等组成的长期照护专业团队。第四、科学健康养生。由专家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对营养膳食、科学保健、健康养生等进行专业指导,同时配有专职社工师对老人每周的文化生活做出安排,倡导和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此,建议国家发改委重视“医养结合”新模式的构建工作。使老年人尽快享受养护、健康、绿色的生活。 (责任编辑:姜洁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