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个懂得珍惜的树枝〖哲理美文〗
一个年轻人受了极大的挫折想自杀。入夜后,他极度悲伤地带上根绳子,独自一人来到树林里爬上树想上吊。当他把绳子绑在树枝上后,树枝说话了:“亲爱的年轻人,别在我身上吊死吧!有一对小鸟正在我的枝头筑巢呢!我有责任保护他们。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会折断,鸟巢也保不住了,请你原谅我,并且可怜那对小鸟吧!”年轻人听了,体谅了他的爱心,就放弃了这根树枝,爬上了更高的另一根树枝。可当他把绳子绑上去时,这根树枝也说话了:“年轻人,请你体谅我吧!春天就要到了,不久以后我就要开花,成群的蜜蜂会飞来嬉戏、采蜜,这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会被压断到地上,花蕾也会被摧残而死,那样蜜蜂们会非常失望!”年轻人听了,只好默默地攀上了第三根树枝。 “原谅我吧!”他还没有绑绳子呢,树枝就开口了,“年轻的朋友啊!我自己正远远地伸到路上,目的就是想让疲惫的旅行者在我的底下得到一些阴凉,这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如果你吊死在我的身上,会使我折断。以后,我再也不可能享有这种喜悦了!” 这时,年轻的上吊者沉思了一会 ,他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自杀,只因为我承受痛苦吗?难道我就不能学学这些树枝,用我的生命去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吗?”一念之间,他把焦点由自己身上转向了无数他认识的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他从三根对他说话的树枝上各折断了一小段细枝,爬下树,快快乐乐地离开了。 他一直保存着那三根树枝,终身学习那三根树枝的精神,再也没有被挫折压垮过。 这则寓言的含义很清楚:人不能只在意自己。只在意自己受了什么伤害、委屈,承受了多少重担、压力,结果只能越来越缺乏活力,愈来愈萎靡不振。将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就像那三根树枝一样,多注意别人的需求,以帮助别人、使别人得到益处为志向,摆脱绝望的纠缠——如此,眼界将会逐渐开阔,生活自然日益丰富,生命也将日益蓬勃。记住,只有珍惜身边的一切,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10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的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掉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稻田。弟子们席地而坐,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试想那些学生们的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少意义?
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品格都会起作用,要么是你的宝库,要么是你前行的绊脚石。试想,如果你在二三十岁就被人给你贴上一个不道德的标签,往后经历的路怎么走呀?只有以一种好的品德待人方可终生受益。
小和尚打油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派去买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着跑下山,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回庙的山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和严厉的告诫,越走越紧张。小心翼翼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丝毫不敢左顾右盼。眼看走到庙门口,一脚踩到了一个坑,洒掉了三分之一的油,小和尚越发紧张,手脚开始发抖。等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只剩了一半。
厨师大怒,指着小和尚骂道:“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洒了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非常难过。
一位老和尚听到了,过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回来向我详细描述一下。”
小和尚不想干,说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端油,还看风景。但是,最终小和尚还是要听老和尚的,勉强上路。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路上的风景真美。远方有雄伟的山峰,不远处有耕种的农夫。不久,又看到欢快的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耍,两位白发老先生兴致勃勃地下棋。小和尚就这样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回到了庙里。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竟发现碗里满满的油,一点儿没有洒出来。
厨师苛刻要求,给小和尚带来无比的紧张,结果是“油洒了一半”;老和尚在意的是过程,结果小和尚心情放松,碗里的油一滴未洒。
感悟: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是在卢勤老师著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中。当时看完后,感触特别深。因为我就是那个“厨师”,对学生的要求严得苛刻,我曾经要求过学生考试卷上的看拼音写汉字这种题一个字也不能错,错了就要受到惩罚,还要求默写古诗也得全对,最多不能超过十个错字,否则就留校继续默写。结果搞得孩子们一考试就紧张,某一次竟然是几乎全班学生在“看拼音写汉字”这道题上都丢了分。我百思不得其解,正巧此时我读到了这篇小和尚买油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人不能有太大的压力。压力过大,人就容易紧张,反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书中提到一个贺洋溢的故事,她的爸爸说:“我们孩子不怕考试,第一是不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越是在成绩不好的时候,孩子越需要鼓励,批评或者打骂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空中楼阁”出自《百喻经 |
古时候,有一个既愚蠢又固执的富翁。有一天,他去拜访另外一个富翁。到了这个富翁的家里之后,他看见那楼房造得十分华丽美观,明亮宽敞,心中非常羡慕。他呆呆地望着楼房,暗暗地想:我的钱财一点儿也不比他少,为什么不可以建造一座这样高大美观的楼房呢?他回到家里以后,马上就把当地的工匠找来,问道:“那座气派非凡的高楼是你建的吗?”工匠回答说:“是我建的。”富翁很高兴,跟工匠说:“你也照样给我建一座那样的高楼吧。”木匠答应了这个富翁的要求。
没多久,工匠就动手建造高楼了。富翁看到工匠从地上建造房屋,感到奇怪,就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木匠答道:“建三层楼房啊。”富翁听了,直摇脑袋,着急地说:“我不要下面两层,赶快给我建造最上面的第三层。”木匠听了这傻话,真是哭笑不得,耐着性子给他解释:“这是办不到的。如果不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三层是建不起来的。”富翁坚持他的意见:“我不要下面两层,你们一定要给我建最上面的那层。”当地的人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觉得这个富翁太愚蠢可笑了。
“空中楼阁”就是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原意是指悬在半空中的楼房亭阁。后来,人们就用它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连佛都不肯保佑的事
以前有个村子,生活着两个信佛的兄弟,他们依靠着种植家里的田地过生活,兄弟俩都算不上富裕,生活只属于中等水平。
兄弟俩一直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现状,所以两人有空的时候,也会一起商量改善生活的大计,这一天,兄弟又谈到了关于致富的话题,弟弟说:“哥哥呀,我们从小就生活这里,别的活计也不太通,不如今年我们辛苦点,一起把山边上的荒地开垦开垦,我计算了,如果我们努力耕作三到五年,节余的钱粮,就可以换些先进的农具回来,到那时,我们不但可以再次扩展种植规模,还能建房买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哥哥听了弟弟的建议,犹豫了一会说,我觉得你的建议虽然好,但是只是属于小农意识,是没有远见的行为,按你的行为,即便花上十年八年时候,我们也最多能成为一个非常没有前途土地主。
哥哥又继续说:“我觉得我们一直这样的贫困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过去一直太过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而忽略了我们的信仰,我认为正确的方法,是要天天去庙里烧香供佛,诚心诚意的去求佛祖保佑,只有这样,佛祖才会保佑我们下半生富裕,还会保佑我们的亲友们全部平平安安。”
弟弟听了哥哥的理论,其实心中有些异议,但是一时也找不到什么观点去反驳。
哥哥看见弟弟没有反对他的意见,于是便收拾了一些衣物,带着不少香烛跑去了附近的寺庙,临走的哥哥特意向弟弟交代了自己原先种植的田地特征,比如哪块地应该种植玉米,哪块地应该种植小麦,弟弟把哥哥的话一一记在了心里。
哥哥就这样住进了寺庙里面,哥哥拜佛很虔诚,日夜顶礼膜拜,祈求佛祖保佑自己的家人和生活。
而另一方面,弟弟独自经营了自己的那份和哥哥丢下来的几块田地。
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的长势特别好,眼看便是一个丰收之年,弟弟虽然很辛苦,但是心中多少有些安慰,拜佛的哥哥有时也会下山逛逛,当他看到庄稼时也异常的兴奋,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他拜佛的回报。
转眼到了秋天,就要到收获的时刻,弟弟忽然犯愁了,原来庄稼太多,弟弟担心自己忙不过来,若是错过收割的时节,便可能会影响产量。
这一天,拜佛的哥哥在寺庙里意外的见到了弟弟,哥哥问弟弟来的原因。
弟弟说,我是来告诉哥哥丰收的消息的。
哥哥高兴的说,你看怎么样,若没有我诚心诚意的拜佛,你怎么会有那么好的收获呢。
弟弟笑咪咪的点头称是。
哥哥很安慰,他记得当时住进寺庙里的时候,弟弟还颇有微词,现在他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所作所为的正确性。
弟弟对哥哥说,其实我这次来是不打算回去了,我觉得既然哥哥一个人拜佛都那么有成效,那么我也打算搬进来和哥哥一起拜佛,这样以后收获便会更大。
哥哥想想地里就要收获的庄稼急了,他大声质问弟弟,你也来拜佛,那地里即将长成的庄稼谁管?哥哥越说越气,把弟弟好好的教育了一次。
弟弟终于忍不住笑了,他说:哥哥呀,原来你也知道光拜佛不种地是没有收获的呀。
佛经里出现这样一则故事,本身是非常有趣的。 要知道人生有自己的信仰,是件好事情,那是困惑与混沌时心灵的好去处。 可是若一味的去追逐明天,忏悔昨天,而放弃当下的事情,是不是将思虑摆错了位置呢? 如果学佛学会的仅仅是拜佛的姿势,而不是一颗佛心,那学与不学也没有什么差别了。 不去体会佛经里千年沉淀出的学识,而一味的把佛祖当保姆用,佛祖也只能苦笑了。 一切皆有度。 迷途中,长者的指尖便是道路的起点,何必一定要等待引路人把我们领到终点? 上天给了我们和煦的风与滋润的雨,不懂得耕耘,馒头是不会直接掉下来的。 有人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至理,还要作奸犯科,再埋怨佛光不能普照就没有道理了。
此故事出自《大庄严论经》
心 寬 者 清
有一位貧窮的人向襌師哭訴:「襌師,我生活的並不如意,房子太小、孩子太多、太太性格暴躁。您說我應該怎麼辦?」
襌師想了想,問他:「你們冤家有牛嗎?」
「有。」窮人點了點頭。
「那你就把牛趕進屋子裡飼養吧!」
一個星期後,窮人又來找襌師訴說自己的不幸。
襌師問他:「你們家有羊嗎?」
窮人說:「有。」
「那你就把牠放到屋子裡飼養吧!」
過了幾天,窮人又來訴苦。襌師問他:「你們家有雞嗎?」
「有啊,並且有很多隻呢!」窮人驕傲地說。
「那你就把牠們都帶進屋子裡吧!」
從此以後,窮人的屋子裡便有了七八個孩子的哭聲、太太的呵斥聲、一頭牛、兩隻羊、十多隻雞。三天後,窮人就受不了了。他再度來找襌師,請他幫忙。
「把牛、隱、雞全部趕到外面去吧!」襌師說。
第二天,窮人來看襌師,興奮地說:「太好了,我家變得又寬又大,還很安靜呢!」
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监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自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非常欢喜的受教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藉机说教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不解似的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的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诸仁者能会意么?”
诸学僧至此均能省矣。
禅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们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非常自谦,有如龙退缩,虎低头。这正说明了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龙为兽中之灵,虎为兽中之王,禅者乃人中之贤,以退为进,以谦为尚,不亦宜乎?
盲人点灯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村民们络绎不绝地默默前行。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从巷道深处静静地照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瞎子过来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他问身旁的一位村民,“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
他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他根本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让人觉得可笑?
那灯笼渐渐近了,昏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自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双目失明。”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了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缓缓向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
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因不留心被两个人碰了一下。”
盲人听了,深沉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原来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燃了它,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却会看到我的。”
很多人在抱怨为别人大开方便之门,自己却一点利益都没有,但这不能成为借口,试想如果人人都大开方便之门,那么怎能说对你没有一点益处?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的生命之灯吧,这样,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平安和幸福。
哭婆婆的故事
多年来,我在书中不止一次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现在广为流传。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鞋。老太太活得很辛苦,晴天的时候,她为卖伞的女儿忧虑,怕伞不好卖。雨天的时候,她又为卖鞋的女儿发愁,怕没有人买鞋。她活得太累了,结果生了一身的病。有人指点老太太去请教禅师。禅师听了老太太的烦恼,教给她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让老太太以后每到晴天就为卖鞋的女儿高兴,因为一定会有许多人买鞋;到了雨天就要为卖伞的女儿高兴,因为下雨的时候一定有许多人需要雨伞。这样,无论是晴天雨天都会高高兴兴的。老太太听了禅师的话,从此天天快乐,没过多久,她身上的病也好了。
这就是改变认知对人生的作用。
不同的认知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成功的人士之所以成功,往往因为他们在一些重大人生问题上有比一般人更正确的认知。
佛陀的寓言故事
有一次,一个外道对佛陀大声辱骂,非常无情,然而佛陀始终保持沉默,不加反驳。 事后,弟子忍不住问佛陀:「刚才有人骂您,您为什麽都相应不理,不回一句话呢?」
佛陀这时反问弟子说:「如果有人送礼给你,而你不愿接受,那这些礼物要怎麽处理呢?」
弟子回答说:「这时送礼的人就会把礼物带回去。」
佛说:「对,如果有人骂你,你保持沉默不加反驳,那麽这些骂人的话无疑就由骂人者自行收回,因此有时候沉默仍是最好的抗议。」
上帝會來救我的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月亮正在看著你哩!
只在一念間的轉變 人生就不一樣了--
從前,某村莊中,有戶貧窮人家,生活很苦, 家長為了省錢,常利用夜晚摸到人家的菜圃裡,偷竊蔬菜。 有一天夜裡,這父親帶著他七歲的小孩, 走進別人家的菜圃,想拔些蘿蔔帶回去。
當他剛拔了幾條蘿蔔, 他的孩子忽然在背後輕聲呼喊:「唉呦!爸爸,有人在看你!」 他爸爸大驚,賊眼四顧,慌張問道:「孩子!人在那裡?」 小男孩一邊指 著上方,一邊回答: ! 「爸爸!你瞧,月亮正在看著你哩!不是嗎?」
小男孩!的這句話,說的他爸爸愣住了。 他徐徐放下了手裡的蘿蔔,後悔的心情,使他難過,也使他歡喜。 他默默牽著孩子的手回家去了。
一路上,他在想:「偷盜是很大的罪業,大概是佛菩薩或神明的慈悲, 假借孩子的嘴,使我悔悟,使我改過向善的吧!」 其實,正道與邪途的分野,只在這一念之間而已!
那菜園主人因為菜常被偷採,氣得不得了, 心想這小偷太可惡了,一定要將小偷捉起來。就躲在樹後想捉賊。 當他看到人影正想出聲叫喊捉賊時, 聽到那孩子講的話,一時也楞在那??.....
他也看著月亮,藉著月光,菜園主人也看到小偷的臉孔, 知道他是同村生活困頓的貧窮人家。 看著父子倆默默的牽手離開,他又抬頭看著月亮,心頭默默不語。
菜園主人回家後,將看到的事情告訴妻子, 那妻子對菜園主人說:「那月亮不也正看著你嗎?」 菜園主人一夜未眠。
隔天中午,菜園主人跑去找那偷菜的父親說: 「某某呀,我家須要人手幫忙,你可不可以來幫忙呀? 除了工錢外,還可以給你一些菜拿回家。」 對這額外賺錢的機會,又可溫飽一家,那父親當然滿口答應了。
當夜,這小偷父親牽著小男孩的手,蹲在階上看著月亮, 那小男孩說:「唉呦!爸爸你看月亮在笑哩!」 同時,菜園主人也在自宅看著月亮,對著妻子說: 「從未曾感覺月亮一直都在看著,看著別人也看著我, 看著別人在做什麼事,也看著我如何的反應…唉呦!妳看月亮在笑哩!」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5/2/4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