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 登录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返回首页

kfcc的个人空间 https://www.ngotcm.com/forum/?12526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把“多喝水”当做防病保健的观点是严重的误导!

已有 538 次阅读2013/1/8 22:10 |系统分类:中医知识|

● ③ 错误观点随意发表,误导现象十分严重。
某教授提出观点:“糖尿病人口渴喝水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应该给以满足”。为充分证明喝水的诸多“好处”,还特地介绍日本人三年科学研究的成果:“喝冷开水泡的茶可以治疗糖尿病”,云云!在此,咱们也引用中国古人对喝水问题的不同看法:“凡‘渴’欲饮水者,当少少与之,以滋胃干,胃和则愈。若恣意与饮之,不但渴不能愈,致水停留为病也!”(摘自《医宗金鉴》“渴证”篇)。其所表达的意思是:“凡‘渴证’需要饮水的患者,应当尽量少给水喝,这样控制着水能使脾胃(相对)干燥就容易恢复消化功能,疾病就会痊愈;如若不加限制地大量饮水,不但不能制止口渴,反倒使多喝的水滞留伤害脾胃、并且引发其它疾病”!古医寥寥数语,有理有据,有因有果,将这种疾病的起因、临床症状和预防办法都描述的淋漓尽致、交代的清清楚楚!古人在那个科学和生产力均不发达的年代尚能总结出如此精辟的治渴经验。而今,既专业又具备科学研究条件的专家们,到底有没有深入去钻研探究呢?如果随意地发表一些不成熟甚至是很错误的观点去误导人,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病人越来越多,医院里的病患者越来越爆满,是不是与专家们错误的、有问题的健康导向有关系呢? 

● 把“多喝水”当做防病保健的观点是严重的误导! 
本文所有内容多是围绕“平衡”问题阐述养生健康和诊治疾病的观点,人们寻求健康,是否必须通过多喝水才能获得?一定还有不同看法以致争议,但我们认为,今天的人类都能研究制造出复杂尖端的卫星进入太空中的其它星球,关于“多喝水”和“少喝水”以及“怎样喝水”才算科学的问题应该不难解决,不同的医学观点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身体健康!从这个角度讲,为人们提供关乎某个健康问题的正确答桉,不亚于在发明或者制造卫星!其责任极大!意义也极大!但如若去验证人类是否可以“多喝水”?却要比发明和制造卫星容易万千!专家们必须舍得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弄清楚!这里就“喝水”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与论证: 

A、盲目跟潮“多喝水”的“好处”何其多?现在的专家(医生)几乎都会模式化地、一边倒地说出这么一句话:“少吃盐、少吃(肥)肉,多喝茶和水”。这句话会被人们理解为:前者越少越好,后者可以不受限制,这是“走两端”的意思表达!我们认为盐、油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坏(强调“少盐”只能针对某些特定人群,比如喘咳、肾脏病水肿和已经患上高血压的病人,并且是在生病的阶段性时间内)!平时强调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指每一种食吃都要适量,而“喝水”问题也一样(注:这里所表达的“水”是广义上的含水食材——泛指白开水、矿泉水、茶叶水、各种饮料、低度酒〈啤酒、香槟酒〉、稀饭、多汁瓜果、汤汁〈汤药例外〉)!有人建议“痛风”病人应该大量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以促进尿酸排除”。还特别嘱咐:“尽量均匀饮水,每小时一杯。 限盐每日2-5克”(这是什么主意呀?有没有进行过实践检验?这是在帮倒忙呢);有母女俩争论,母亲要求女儿在外甥女哺乳期间不能多吃西瓜和多喝(开)水,以避免影响母乳质量引起外甥女闹肚子。在场专家做出裁定:“不能多吃西瓜,但可以多喝(开)水”!您认为专家的话正确吗?试想:如果因为多喝(开)水而影响到女儿的脾胃消化功能或者稀释了女儿的乳汁,会不会影响到外甥女的肠胃呢(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母亲能够根据普遍经验结合自己曾经的实践提出告诫,却被专家的“权威”给轻易地否定了,难道母亲的担心真的错了吗)?要知道婴幼儿的肠胃是很稚嫩脆弱敏感的呀;有人提问自己经常胃部胀气,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医生回答:每天要走八千步、每日要喝八升水……! 

-----------------------------------------------------------------------------------------

试问:如果胃部因为寒凉、湿重引起消化不良的胀气也要喝这么多水吗(下面文中对这个问题就有答桉);还有专家指导:“最简单、最方便的美白方法就是多喝水,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肌肤排毒,还可以……”。又是一个多喝水!长此以往,恐怕未等肌肤变美白,病邪就已悄悄潜入肌体了(起码其中一部分人会这样);某专家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水是最好的营养素、水是最好的保健品,多喝水可以改善人体营养状况,每人每天要喝2500毫升水!多喝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清除体内垃圾,可以润血管、润关节、润肠道、润生殖道,可以防治癌症以及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等疾病,包括浑身疼痛”!这里提出的问题是:专家的观点依据来自哪里呀?有实践证明吗?某些专家在大庭广众的场合随心所欲、侃侃而谈,图的是一时风光快活,却把“责任”二字抛之脑后,这样的“问题说”将影响到多少人的健康呀;又有专家教人夏天“排毒养生”方法:“应该勐跑步(或蒸桑拿)、勐喝水、勐出汗”,说这样可以把体内的毒素排掉,可以起到养肾护肾的作用!你相信这种极端的办法真的能排毒、是“养生”的好方法吗?在中医的医桉里从来没有“多喝水”能够养护肾脏的记录,倒是告诫患有心脏病、肾脏病、水肿病的人要慎重饮水!大凡养生排毒须要坚持一生而不是一阵子的事情,先不说年长者、体质虚弱者、肠胃有病者对这种做法有顾忌,就是体质强壮者也不能长期(或者经常)这样做!这是因为人在大运动、大出汗时(或大汗后)最忌勐烈的凉水刺激,世界上哪有这种“淬火式”的养生方法;刚刚收到一条电信部门发给用户的短信:“秋风凉凉,夜也变长……,换季之时,注意健康,多喝开水,增加衣裳……”。看来“多喝水”已经得到普遍宣传、深入人心了!电信部门并非医生,他们也提出这样的观点,还不都是医学专家们长期灌输的结果;有专家列出一种公式证明“多喝水”的必要性:一个人一天排尿700毫升、排汗500毫升、呼吸以及其它消耗等等加在一起,共要耗去大约1700多毫升水。因此建议一个人除了每天的正常饮食外,还要补充大约1500—2000毫升的水分。这话乍听很有道理(因为用公式方法说明问题,更具引导性和说服力),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每天排尿和流汗的多与少、其可塑性是很大的,这主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饮食、新陈代谢、所处环境、活动强度的不同而有很大区别!比如一个人在平常多喝一点水就会多撒尿(也有喝水多但撒尿少,这意味着水滞留生病了),少喝一点水就少撒尿;又如在常温静态的情况下则只有讲话、呼吸和体表水分的自然蒸发,并不存在流汗的消耗;又因为新陈代谢旺盛与缓慢的区别很大,寒瘀体质与热盛体质的区别也很大,所以有关专家的这种计算公式是不客观的,人们如果按照这种公式去套用显然是呆板的,就会出差错;另有专家发表自己“多年研究水”得出的结论:一是感觉口渴时,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二是临睡前、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水,要养成这种“好习惯”。三是“水”应成为饮食金字塔下面的基座,“多喝水”是防病保健的重要措施。四是什么叫“科学饮水”?就是不要等到口渴时饮水!五是……。总之,经专家们认定“多喝水”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

● B、古(医)人对喝水问题有不同看法。在此咱们引用李时珍关于“喝茶”(广义上的“水类产品”)的一段辩证表述:“‘茶’清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脾)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疾,饮成痞胀、成疮痹、成黄痰、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李时珍还引用宋代学士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唯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茗为酪,如亦贱之也”!同时,李时珍讲到自己:“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致数椀(碗),轻汗发而肌骨清爽,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欲饮之,即觉为害!不(是)痞闷呕恶,即(是)腹冷洞泻。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又有古代医家李廷飞曰:“大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腿、膀胱冷痛兼患水肿、孪痹诸疾。大抵饮茶宜热宜少,不饮尤佳,空腹最忌之”(均摘自《本草纲目》“茗”的介绍)。 
何柏齐曰:“论造化之机,水火而已。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火宜在下,水宜在上,则易交也。交则为既济,不交则为未济,分而离则死矣;消渴证不交,而火偏盛也。水气证不交,而水偏盛也。干始坤成,至其交合变化之用,则水火二气也;大旱而物不生,火偏盛也!大涝物亦不生,水偏盛也。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出于水火二气,非脾胃之能也!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水肿之病,盖水病而火不能化也!导水补火,使二气平和,则病去矣”! 

C、“多喝水说”缺乏唯物辩证的观念。现代的专家(医生)们(有很大一部分)会异口同声地劝人“多喝茶、水”,是乎解决疾病和保障身体健康的奥秘尽在其中!我们不禁疑惑:难道许多古医、古人关于“多喝茶、水”会造成不良后果的告诫全然错了?难道所有的饮食都求适量和平衡而唯独茶和水属于例外?难道在古代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古人能够发明、实践、总结出千百种医药和治病方法、却唯独忽略了物美价廉的茶、水之神奇功效——时至今日才被专家们发现和推荐使用?翻阅《本草纲目》,其中有“水”与“茗”的作用介绍,但一般是短期内对多种水以及茶叶干品的应用方法,其针对性很强,并没有强调长期且经常地“多喝茶与水”对人有好处的记述。退一万步说,如果我们今天无法认定古人关于“不能多喝茶、水”的告诫是否正确?那么,我们还可以应用现代辩证唯物论的思维去分析——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事物都有两重性。水喝多了会怎么样子?喝少了又会怎么样子?有的人可以多喝水,而有的人则不能多喝水!可以多喝水的人也未必像专家们所给的说法那样去喝水!古人在那哲学思想并不普及的年代尚且能够很好地运用辩证方法,而今天的专家们却将这一方法束之高阁,片面地强调“多喝水”的作用,这是不是一种严重的失误呢? 

-----------------------------------------------------------------------------------------

作为专家一级人物不应该不知道每个人的体质差异性,不应该不分具体情况,统统要求“多喝水”!如都这样那就是片面的引导了!像这种对水钟爱有加的“问题观点”真是举不胜举!有专家提出:防治糖尿病要从喝水开始!因为该类患者大多是肥胖症,肥胖者代谢脂肪需要大量水的参与,多喝水能够消脂减肥!水没有热量可以多喝!还因为糖尿病患者每天比平常人多撒三四倍的尿,所以每天也要多喝三四倍的水!人在年轻时少喝水,老时会生病!专家还根据实验室得出“好水”里面包含的微量元素有钠、钙、铁、镁,而少喝水或者缺镁的人都容易患得癌症,因此也要大量喝水摄取微量元素防癌、特别是喝深海水能够获得镁元素、喝冰川水可以保健康!这里提出的问题:一是防治糖尿病、癌症、减肥都要从多喝水开始?从专家提出观点的过程看,专家是从实验室中发现脂肪代谢需要大量用水,而糖尿病人大多肥胖,肥胖者必定多脂肪,多脂肪就要通过多水去处理,由此循环认定糖尿病的治疗必须多喝水!你认为以这种思维得出的防治观点正确吗?二是认为“年轻少喝水、老时会生病”?难道李时珍告诫“因为多喝水,以致年长年老时会生病”的观点错了?我们如果分不清是专家的话正确还是李时珍的话正确?但起码人家李时珍讲话很客观——年轻时与年老时喝水的效果不一样!体壮者与体弱者喝水的效果不一样!不知生化专家对这种辩证关系以及诸多病因病理了解多少?三是要靠多喝深海水、冰川水获取微量元素保健康?你认为这是科学观点吗?实践证明不管是好水、坏水,是肥水、瘦水,是大分子团的水、还是小分子团的水,水就是水!凡水都会致湿,即使是微量元素或者是营养成分很高的水!抑或还有“神仙水”也一样(注:不否认日常生活中应该选择饮用健康卫生的水。但是,水湿严重会使人体体征失衡,这是最主要的致癌起因!为什么?下面文章有答桉)!看来,在某些专家的努力举荐下,有些“保健文章”是越做越大了。很具讽刺意义的就是这专家做了两档电视节目,且都在同一天的一个小时之内被先后播放出来,前一档节目大讲“多喝水能减肥”,后一档节目因为某事主听信宣传买了一个功能水杯,本想借此功能杯喝水减肥,没想到频频喝水一个月后体重不减反增!当然啦,大家(包括这位专家)当时都在节目中谴责生产水杯的厂家不道德,在杯里添加的微量元素超标招致肥胖,却没去关注该专家在另一场合连篇累牍、言之凿凿劝人多喝水,宣传“多喝水能减肥”的言论是不是与此更有关联?会不会因此在日后有所醒悟而感到不安和歉疚呢?有专家着书极力推荐“饮水排毒”,列出如下方法和“好处”:“早晨起来喝高镁水1—2杯,既可以清洗肠胃,又可使自己快速清醒过来;如果每天大量饮用含高镁的水占体重的10%左右,(排毒)效果相当好;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就是口不渴时饮水。最新研究认为:最好的排毒方法是每天喝足够的水;喝水不足导致更新缓慢,会使代谢产物不能排出而影响细胞的清洁;要空腹喝水!水会直接从消化道中流通,被身体吸收……增进食欲的作用;要喝足够的水!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喝8—10杯水。所以,从现在开始(给)你的身体补充水分吧……既可以补充生理性失水造成的水分不足,又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粪便、尿液等代谢废物快速排除,对预防脑梗阻、脑血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泌尿系统结石尿路感染等病症,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多喝水可以应对不少疾病!仅凭这一点,我们的许多医生不就都要下岗歇业了?本文如果把这些观点认定绝大部分是错的、甚至全部是错的!人们可能会认为是在打击人家、是很不礼貌的全盘否定,但面对这种错误观点不说又不行!为什么会认定这些观点全都错了?依据是什么呢?本文陆续有答桉。另有专家大谈“多喝水养生保健康”,要求人们:“早上起来一杯水、晚上睡前一杯水,饭前一杯水、饭后一杯水,上班一杯水、下班一杯水、上班期间还要多喝水!孕妇尽量多喝水、老人尽量多喝水、青壮年也要尽量多喝水、婴幼儿更要加倍去喝水!病人就得多喝水,平时还得主动去喝水,每天最低不少于喝上八杯水……”(专家在此劝人多喝水的理由是1967年中东战争,埃及全线溃败的原因是士兵缺乏饮水,战争对方以色列因为占有水资源就可以多喝水提高战斗力获胜;另一个理由是将近三分之一的香港人肥胖就因为少喝水造成,由此说明我们平常就得多喝水才能保健康,您相信这两事例是因果事实、与喝水健康扯得上边吗)! 

-----------------------------------------------------------------------------------------

某些专家对于医学上其它更多、或者较为深层次的知识到底能知多少?却经常拿水来大做无谓且有问题的解读(不否认对水物质的科普知识传播),脱离实际地将水的“好处”说到极尽!却不理会此后将给人们带来什么不良后果。现在时髦:“管住嘴、迈开腿”的说法,可这个“管住嘴”却唯独没有叫人管住“多喝水”,这是不是一种疏忽或者是片面的观点呢?难道其它食品的摄入要管住,而只有“水”的摄入就可以随便了吗?专家平时都懂得强调“(阴阳)平衡”,这句话可不能当做口号一喊了之!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具体落实在行动中的“多喝水”和“少喝水”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这种平衡。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实际去空谈平衡!像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专家怎么会没有意识到呢?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水是非常敏感的——比如“阳虚”引起消化不良的人(“阳虚”体征者犹如锅底无柴薪,缺乏“热源”,食进去的食物经过水的掺和以及降温处理就更加无法消化,就会出现吃什么拉什么的完谷不化泄泻现象。有种“五更泻”的拉肚子就是“肾阳虚”引起的。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会伤到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澹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等等症状)、糖尿病人、风湿病人、肾脏(水肿)病人以及寒凉体质的人,都会因此被误导去“多喝水”,就会造成(一部分人)没病的生病,有病的病情更加严重的情况!因此,不分青红皂白,不分什么人、什么体质而一概劝导“多喝水”、帮助实现健康的想法,实际就是缺乏辩证思维的想当然观点!这种观点违背了一切饮食都要适量和因人而异的规律!是在用抽象的、僵化的思维和方法行事,也是让人很难理解的不客观行为!我们很少能够听到有专家或者医生告诫说“(你这种体质应该)少喝点茶、水”(大家认真想一想有没有这种劝告?有多少这种劝告?)——出现这种现象难道是专家们认识上的一个盲区?或者是研究上的一个死角?再或根本没有去研究而是跟着别人说(要多喝水)的?我们怀疑有些专家平时根本没有开动脑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深入实践后作出正确的答桉,而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地跟着别人去说这些话的! 
“适量用水”不光是人类,就是在自然界也得遵循这一规律,水少了所有的动植物受不了!水多了不但动植物受不了,就连被视为“无生命”且不知痛痒的“地土”(地质)也会受到伤害——水涝成灾、山蹦地陷!

-----------------------------------------------------------------------------------------

● D、“多喝水说”没有理论和实践依据。从理论和物理现象上看“水”好似可以达到以上目的,可是真正通过喝水解决问题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有没有进行过试验或者调查呢?有没有得到真实的验证结果呢?能不能具体举例说明“好”的体征表现或者“好”的收获过程呢?我们只记的现今喝水的人越来越多,而便秘肥胖的人、痛风病人、糖尿病人、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并没有因为喝水多就减少!认为“多喝水”可以帮助排毒,实际上“多喝水”只能多撒尿(喝水不是洗胃肠,与之效果截然不同;水的属性不会“滑肠”),通过尿液排出的毒素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多排便,其大部分的毒素仍然会随同粪便滞留体内,“排毒”又从何谈起? 
现代医学不断告诫人们:“要时不时多喝些水,如果等到口渴时再喝水,那时人体已经脱水了”!好像这一说法非常科学、非常重要,人们需要提前做好防备。我们查看相关资料:“脱水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实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输液补充体液”。这是指生病时出现的证状,比如说呕吐或者泄泻亦或因为其它疾病而不能正常补充水分的(但不包括现代医学命名的尿崩症和干渴综合症);另有因为高温环境或者运动后大量流汗失水的。现实生活中,因为高温流汗或者疾病造成“脱水”而有生命危险的情况实属特殊,与正常环境下因为“少喝水”引起的所谓“脱水”是两码事!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平常人在通常情况下待到(一般性)口渴时喝水或者少喝点水就会出问题的情况!比如正在手术台上主刀的医生,有时候做一台手术没有坚持三五个、甚至是六七个钟头就拿不下来,不喝水或者少喝水的情况对他(她)们是经常的事,而某些人(比如长途客车、公交车司机以及乘客)在某种状况下不能或者没有条件得到及时补充水分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我们个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有这种经历),难道这种情况下“少喝水”就会脱水了(好好想想或者总结一下有没有?有多少)?其主要原因是人体本身潜在一定的“抗渴”能力,遇到一般性的“缺水”在一定的时间内都会自我调节度过,并不像现代医学所认为的那么娇嫩脆弱、会引起那么严重的问题!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环境中、通过多少风风雨雨的历练才形成的一种自然抵御和自我保护能力!而现代医学提出“多喝水”的说法充其量也只二三百年的历史,说客观一点不就是最近五六十年的事,而实实在在就是近三十年间一哄而起的西医理论! 
如果说“少喝水”能致脱水等严重问题是对的,那么类似《医宗金鉴》等古宫廷医书以及李时珍等人就从来没有把这种问题当回事,而且还要劝说“少喝水”,人们就不能理解古医古人在数千年的医学实践中怎么会把这么严肃的健康问题给遗忘了?也许有专家会例举一个人如果三天没吃饭是不会危及生命,而如果三天没喝水就会渴死!专家以此说明人们喝水的重要性和人体缺水的危险性,你认为这是“科学实例”吗?在一般情况下有谁人坚持三天不喝水呢?某些专家拿一种极端的倾向说事,是不是存在偷换概念之嫌呢? 

E、“多喝水说”制造出不少健康问题。就算专家们认定一般性“少喝水”能致“脱水”现象确实有之,但也不能因此把极个别情况严重化、扩大化了!比如这边将只占几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至是几万分之一的问题进行不间断的严重化宣传,那边因为“多喝水”而造成密集的、巨大的伤害却从不去关注和阻止,这就是问题宣传了!现实生活中由于“多喝水”产生的问题极其严重!“多喝水能致病”往往因为反应速度缓慢让人觉察不到就被忽视了!这是一种隐性的伤害!因无口渴(包括因为脾胃虚弱引起口渴)征兆而“遵从医嘱”、时不时地喝水所造成的伤害却要远远超过所谓的“脱水”造成伤害的比例!其概率不是百分之几!而是百分之十、二十,甚至是二十以上!这种情况可通过相关调查证实,看看周边的人——有较长的爱喝茶、水历史(相对集中在体型偏胖,亦有瘦者),年龄一般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他(她)们在年轻时没事,而在年龄稍大一点时则逐渐显现出问题来(或者说在四五十岁时没有犯病,那么再等十年、二十年,就不能保证不会犯病了;现在就有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出现类似病状,在网上寻求病因解释和医疗帮助的——还不少)。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明摆着就是不能“多喝水”,常有人会说“我不喝水倒没病,一旦喝水就有病”(这是客观存在的人群!专家们有没有关注到这部分人的存在而有所指出、有所提醒呢?恐怕遗漏了吧)!

-----------------------------------------------------------------------------------------
这是忌“多喝水”的一部分人;而 “‘不忌’多喝水”的大部分人群却因为隐性的伤害于一时体现不出来,并在“多喝水说”的导向作用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李时珍所说的:“饮成痞胀、成疮痹、成黄痰、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等等“暗中损人”病状。如今,不少人莫名其妙地患得诸多“现代疾病”不正是应了这种分析和告诫的事实了吗!因此,现代医学眉毛胡子一把抓地劝说“多喝水”的理论显然是不对的,是一种机械论的典型表现!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专家们所指“多喝水的好处”属实(姑且按其思路分析),但与人的整体健康去对比也是“小”与“大”的关系。相比之下“多喝水”的观点又是舍本求末、在强调和宣传怎样解决细枝末节的问题了。比如专家们提醒:“秋天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症。应多补充水分……,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这些问题少喝点水就一定会出现吗?而多喝水就不会有了吗?此外,解决这些问题与人的整体健康去比孰大孰小呢?事实上“多喝水”不但不能较为有效或者相对较多地解决以上问题(不否认适量喝水因人而异所起到的部分作用),反会导致诸多问题,因为人体会抵不住“水湿”与“邪热”的纠结而造成——轻则生疮长疖,引发咽喉肿痛;重则酿成痞胀、疝瘕等恶性疾病的不良后果。又因为水是“阴中之阴”的寒凉物质,而单纯的寒凉体质者如果喝多了水又会造成“寒症”病。可以认定水具有很强的“属性”(药性)作用,人们只能因人而异适当饮用而不可以随便乱喝!但现代医学就因为没有“属性”这种医学概念而浑然搞不清楚,并从中一味地劝导和纵容人们“多喝水”,机械地以为水能“解决”诸多问题(疾病),并在完成“使命”后其多余的水就会从人体自动排出,殊不知还有部分水会乘机顽固地滞留、隐匿在人体内制造更多、更大、更麻烦的疾病!《医宗金鉴》卷二十一“(饮水)伤饮之病,(水)留而不去谓之留饮;(水)伏而难攻,谓之伏饮”——明确指出了这种病因和祛除的难度,从这个角度讲现代医学的“多喝水说”又是在推荐一种因为没法应对的诸多健康问题、而在主观上认为是、但实践上却是非常糟糕、具有潜在问题的观点。 
由此水喝多了对部分人的肌体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有一句老话:两害权衡取其轻。可现在(有些)专家的做法恰恰是相反的——教人捡来芝麻、丢了西瓜,“捡”了小健康,丢了大健康,以致于风湿病(大量的颈椎病、各种关节疼痛)、肾脏病、脾胃病(包括糖尿病、尿崩症、干燥综合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等大病恶疾大行其道!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有人得了“硬皮症”,皮肤被水撑的油亮发光到快要冒水的程度,看似“润肤”了,但全身却僵硬疼痛,某些专家还在劝说“多喝水”来排除所谓的尿酸“止疼”!难道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某些)专家的无知和片面宣传没有关系吗?莫不是(有些)专家一边在治病救人,一边却在大量“制造”病人(注:更有专家教育家长在水里滴注蜂蜜诱使婴幼儿吮吸,说是要“从小养成爱喝水的好习惯”!不知这些专家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培育”小病人)?虽然主观上无意这么做,但客观事实确实这样!而当这些疾病出现以后,就目前西医的医学水平又无法有效治疗,这就形成了一条(恶性)问题环链。在人们问及现代人为什么突然间会出现这么多疑难杂症时?许多专家又会将原因归咎于:“物质条件丰富了!生活节奏加快了!工作压力增大了!生存环境恶化了!还有——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检测和发现疾病的技术提高了”!而专家们却从来没有谈及自己在医学观点和医术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总之,“都是‘敌人’太狡猾了,并非我等的无知(误导)和无能”!

-----------------------------------------------------------------------------------------
对于心脑血管问题,在中医还有火蒸热盛、阳盛阴虚导致心脏热病”,其症状是嘴唇和舌苔红赤、常常燥热难眠,胸部时有隐约作痛,其治疗的方法主要是泻心火、清心热、润燥滋阴,单靠“多喝水”解决不了问题。还有一种是寒湿而致血瘀,其症状表现为脸色和嘴唇呈乌(暗)色,人很容易疲劳,经常周身疼痛,喜卧嗜睡。而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本文上面已经谈到,多为脾肾不和、水湿寒滞引发血瘀(如糖尿病后期的烂腿烂足)。要求“多喝水”的观点显然与古中医“少少与之”以及寒湿瘀滞的治疗方向相左!在过去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就因为听从现代医学“多喝水防病保健康”的观点,就从来没有减少、减轻、或者说能阻止诸如风湿病(颈椎、关节疼痛)、心脏(心脑血管)病、肾脏病、脾胃病(糖尿病、尿崩症、干燥综合症)、癌症等等疾病发病的步伐,实践证明“多喝水”的观点是存在极大问题的!现今这样的“问题观点”还在继续使用?有一句成语叫:“不撞南墙不回头”,像这种用那么多人的身体健康作为代价的现实,还不足以让这部分现代医学专家们警醒回头吗? 
如今,根据古人相关理论结合医疗(生活)实践和以上分析,人们应该改变以往一刀切认定所有人都可以“多喝水”的观点了——正常人只能适量饮水(口不渴时不要喝水!又如东晋医家葛洪告诫:不渴勿强饮);有风湿疼痛病人、肾脏病人、脾胃病人(糖尿病、尿崩症、干燥综合症病人)均要严格限制饮水(人们不妨一试,并与本文关于“排便排泄”的做法相结合,适当多吃能够“滑肠”的食品,只要肠道会畅通,再加适当的药物调理,以上几种疾病大部分都会得到解决)!同时建议人们对付类似于“秋燥”这样的小疾小病可通过其它替代的办法,比如利用食材和药材的润燥、凉热“属性”(在下面的“属性说”中介绍)解决,而且效果会比“多喝水”更好、更加明显。对其中一部分人来讲,即使采取不理不睬的保守态度也比“多喝水”造成的不良后果强得多——因为人体具有一套自愈能力,可如果水喝多了就会破坏这套自愈能力!其病理变化过程是:多喝水使人体湿度增加,脾胃的“干湿度”因此失衡而影响到消化能力,消化能力不好就会影响到营养吸收,营养吸收不好就会削弱人体免疫功能,而人体免疫功能一旦受损,到时候影响身体健康的就不仅仅是“秋燥”这么简单的问题了!这是一环扣一环的因果关系过程! 
现代医学将癌症的起因归咎于环境污染、遗传因素、不良的抽烟喝酒习惯以及消化系统螺旋杆等细菌感染演变,抑或人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引起,这些病理观点是存在瑕疵的(没有抓住疾病主因)!其实,现代医学还没有总结到的一个最大起因就是脾胃(或整个肌体)干湿度、寒热度的失衡!因为有些细菌喜欢弱酸性的环境,而“多喝水”能致脾胃和肠道消化功能受损——即便饮用所谓“含镁元素特多、防癌能力特强” 的深海水、冰川水也改变不了因为“水湿”造成的伤害!人体免疫力因此下降,就会为螺旋杆细菌的滋生创造相应的环境!而如果将脾胃调整好了,体质就会得到增强,某些细菌就会得到抑制,其它诸如环境污染、遗传因素、抽烟伤害、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都会被弱化。因此,某些专家提倡“多喝水防癌治癌”的观点是极为错误的(参考李时珍关于“饮成痞胀、成疮痹……”论点)!

原文转帖自“华夏中医吧”野毛豆2011的帖子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kfcc 2013/1/9 15:49
● 回答“花梅92 ”:脾胃虚弱也!脾胃虚弱并且带有炎症,营养吸收不良,综合引发肌体调节能力差,故而夏天手心发热,冬天手脚冰凉。你“皮肤总是处于干燥的状态。舌苔色白微黄,平常容易口干,但不是很爱喝水,喝水也只喝热水”现象类似中医“燥证”的“虚火”在作祟的一种假像;二是多喝水致使脾阳、肾阳虚损,就像锅底的柴薪因为水多湿重而无法燃烧,锅里的水得不到加热(形不成水蒸气)升腾滋润身体器官所致干燥!《医宗金鉴》卷二十一:“饮一溲一,其中无热消耗可知矣!故与“肾气丸”从阴中温养其阳,使肾阴摄水,则不直趋下源,肾气上蒸则能化生津液,何消渴之有耶”?也证明了这个病理!因此,人们可不能被这种“假性热证”给蒙住眼睛!

现在不少人都存在类似情况——因为多喝水、多弄水致使脾湿体湿生病,这样的疾病应归类中医“阴证”范畴,该病证在中医有很多解决的方法,而西医就是束手无策!由“阴证”派生的疾病多属“系统性健康问题”,即有前因“水湿”,才致后果“生病”!必须追根溯源寻找病根〈主因〉解决,而〈相对〉不针对下游逐症去治疗)!

● 审病审主因,你的疾病应该从源头上去解决!否则,一切治疗效果都不大!从你的舌苔看,乃脾湿体湿(有一点胃炎)!体征属于虚寒弱。这里提供几点参考意见:

1、停止所有西医西药的治疗,因为西医治不了这样的疾病!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2、身体一定要干燥!每一次洗澡、弄水完毕用电吹风热档吹拂全身除湿。睡觉的地方也要干燥,避免睡觉时受湿气袭扰!

3、不能多喝水(包括热水)!西医“多喝水保健康”的观点是一种谬论!“水”在此泛指白开水、矿泉水、茶叶水、各种饮料、低度酒〈啤酒、香槟酒〉、稀饭、多汁瓜果、汤汁〈汤药例外〉,因为这些东西会倒脾胃、增体湿!

4、治疗建议:如果有口渴现象,可先行服用“七味白术散”( 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藿香、木香、葛根等分组成),各取20克、一剂总共140克,一个星期服用二剂(或10天左右三剂)观察,口稍微不渴即改为调理脾胃、驱寒燥湿、温补肾阳的中药服用,比如“升阳益胃汤”(此方可能更符合于你)、“金匮肾气丸”、“理中丸”、“四君子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等等。食物上趋于暖性并带扶的(但辣椒等东西不要吃)。只要脾胃调节好就能正常吃饭,免疫力就会渐渐增强,抵抗力就会慢慢提升,身体就会渐渐好起来,其它问题自然消停,这是一环扣一环的病理因果过程。但这一切不能急于求成!先期服用中药大约二三天一剂,稍后再改为四五天一剂,再后相对稳定即一个星期或十天一剂。一两个月后,即可停药(可把此内容下载打印后,请中医医生把关。最好多咨询几位,恐怕水平参差不齐)。
回复 kfcc 2013/1/10 15:02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享受人生

水喝得越多越好吗?

作者:(日)石原结实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水喝得越多越好吗?
    成为日本人死亡原因第二位的心肌梗塞与第三位的脑梗塞都是血栓症。因此,西洋医学指导大家:“预防血液变稠,每天要多饮水”。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经常能看到拿着饮料瓶走路的人。
    但是,对身体的重要性仅次于空气的水,如果摄入过多而又不能很好地排出,对健康将非常有害。这也被中医称为“水毒” 状态。请看石原先生的“冷”、“水”、“痛”的三角关系图(见22页)。
    被雨(水)淋湿后,身体就变凉(水→冷)。有的人一开空调,就会引起头痛或腰痛(冷→痛)。下雨(水)时,神经痛或风湿病的疼痛会加重(水→痛)。即“冷”、“水”、“痛”有相互关联的现象。“水太多了”,就会招致“冷”或“痛”。这就是所谓的“水毒”。
    众所周知:人类由于有一定的体温,体内才能进行所有的代谢活动,生命之灯才得以燃烧。因此体温下降(受寒),对生命与健康是个非常大的伤害。以后我们将会谈到,低体温是现代人的典型特征。
    由于山里的气温太低,即使没有受伤,人也有可能会被冻死在冬日的深山里。如此看来,如果体温太低,人就会死亡。另外,一天中,凌晨3点至5点是体温和气温最低的时候,这个时间段死亡往往最容易发生。这是由于,人体的冷热和死亡之间本来就存在密切关系!
    人体如果变凉,就会产生自救机制。这种机制,通过把变凉原因之一的过多水分排出体外,而使体温升高。
    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历:“睡觉着凉时就会拉肚子”、“着凉感冒后,就会流鼻涕,流眼泪”、“有偏头痛的人通过呕吐(把胃液中的水分排出)使体温升高,避免疼痛”。“生病后,多睡觉、出汗,排出水分、升高体温,与疾病作斗争”。“本来体温就很低的老人,为了避免夜间死亡或病情恶化,常出现夜间尿频,排出多余水分,升高体温的现象”。这些全部都是排出多余水分、增加身体御寒能力的行为。对生命来说,水分是仅次于空气的重要物质,如果水分太多的话,就可能引起“变寒”或“疼痛”等种种伤害,进而引发这些“水的排泄现象”。对由于体内水分过多引起的“水毒”状态,中医在2000年以前就发出了重要的警告。虽然其中不乏重复之处,让我们再来看看中医有关“水毒”的论述。


“水毒” 引起的疾病

作者:(日)石原结实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水毒” 引起的疾病
    1.各种疼痛
    神经痛、偏头痛、风湿痛、腰痛等疼痛,多多少少都与“水”和“寒凉”等原因有关。因此,泡热水澡、洗桑拿浴、温暖身体或发汗时,就能减轻疼痛。
    2.过敏
    西洋医学中,从过敏的原因:如螨、灰尘、牛奶、鱼肉、花粉等过敏原(过敏的原因)中寻找发病的根源。可是在吸入或食入这些过敏原的人当中,有许多人并未引起过敏。这是由于过敏原不是产生过敏的真正原因,而只不过是过敏的诱因而已。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的症状:
    过敏性结膜炎——流眼泪 过敏性鼻炎——流鼻涕、打喷嚏
    哮喘——排出水样(清白)痰 阿托匹性皮炎——出湿疹
    可以发现:这些全是向体外排出水分的疾病。
    可见,过敏症状可以说就是“水毒”的一种。
    3.疱疹
    西洋医学把口唇处出现的单纯疱疹(口炎)、沿着肋间神经或面部神经分布而发生的带状疱疹等病症的原因归咎于带状疱疹病毒。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体内排出多余水分的现象。因此,中医也认为它是“水毒”症的一种。西医认为:疱疹是由于消耗性疾病(如癌症)或身心疲劳导致免疫力低下时才发生的病症。而自然医学认为:这样的状态是身体要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升高体温,提高免疫力的状态。
    4.美尼尔综合症
    具有剧烈的头晕、耳鸣,当这两种症状加重后还会引起呕吐的疾病被称为“美尼尔综合症”。这是由于耳的最深处控制平衡感的内耳中的淋巴液(水分)太多,扰乱了内耳的平衡感觉功能所致的状态。西医认为,疲劳和睡眠不足是引发美尼尔综合症的原因。如果长期处于疲劳和睡眠不足的状态,人的排泄能力就会下降,特别是排尿状况变坏。由此引起体内多余水分的蓄积,产生水毒状态。由此可见,内耳引起的“水毒”就是美尼尔综合症。
    当然,因为是水毒,美尼尔综合症多见于大量饮茶和水等清凉饮料的人。
    5.青光眼
    如果清洗眼中透镜(水晶体)的眼睛房水太多,就会引起青光眼。这种疾病常发生在那些白天大量饮水、又不能充分发汗和排尿的排泄状态差的人。青光眼严重时,就会发生呕吐、眼深处疼痛甚至头痛。这也可以从“冷”、“水”、“痛”的三角关系中得到解释。
    6.霉菌感染(手或脚气)
    西医认为它是由称作白癣菌的霉菌引起的。霉菌只在湿气(水)重的地方产生。产生手脚癣的人一般是肆意摄取水分、爱出汗,手脚出汗(水)多的人。也就是说,出大汗(多汗症)也是“水毒”的一个症状。
    7.房颤和心律不齐
    心动过速与心律不齐时,在西医中常用心电图、便携式心电图、心动超声等仪器对心脏进行彻底的检查。但多数情况下找不到原因。
    身体变凉或水毒存在时,通过呕吐、腹泻、流鼻涕、打喷嚏、发汗等方式,能排泄水分的人,会很快好转。但不能排泄者,体温就会上升,以处理多余的水分。
    科学证明:感冒引起的发烧,体温每升高1℃,脉搏数就增加10次,代谢也更加旺盛。身体内有“寒”与“水毒”时,身体自身就会升高体温,以使不良状况得到改善。因此脉搏就会加快,这是心动过速的表现。这种脉象与正常稍有偏差时,就会产生心律不齐。
    如果心脏不好,在走路、进行运动或干活时,心脏负担增加,就会引起心动过速及心律不齐。可是,心动过速与心律不齐常常发生在心脏负担不存在的安静状态下。只看这点,可知心脏本身可能没什么毛病。其实,在运动和劳动时,由于体温上升,肌肉代谢消耗了水分,因而避免了心动过速。
    同样,美尼尔综合症也是,在步行、运动或劳动时不会发生,但常发生在睡觉或安静时。从这些现象,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水毒”这件事了。
回复 kfcc 2013/1/10 15:03
饮水有方

作者:(日)石原结实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饮水有方
    如前面所述,中医和自然医学认为:“水分”太多是有害的。因此,请大家注意,西医极力推荐的“由于血液变粘稠了,尽可能多喝水,保持血液稀释的状态。”这样的指导是带有“问号”的。
    当然,如果感觉喉咙发干、口渴,想喝水时可以喝。但如果违反本能(虽然不想喝)而勉强摄入水分,这恐怕是有害的。
    有位高明的国会议员,来到我开的疗养所做健康检查。他曾坚持了几年每天饮用6升水,最后却发生了脑出血。
    请大家想想:当大气中的水分(湿气)多的时候, 身体的“不适指数”就会上升,人们会感觉不舒服。这仅仅是体外水分增加时的情况。而体内水分增多时,当然就会有“不快=疾病”的情况发生了!
    如果患有心功能不全,首先表现的是下半身水肿;胃肠、肝脏水肿,功能的下降;还可能发生肝脏充血、肺水肿等症状。如果置之不理,就有生命危险。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实际上就是利尿药,即帮助排出体内水分的药。因此,过量饮水,就会使心脏等脏器的负担增加。最近发现,“水毒” 不只是中医的概念,西医中也有“水中毒 (water intoxication)”的病名。
    据《南山堂医学大辞典》(第十八版)的解释:“水中毒”是指体内的水分与其他的溶质,特别是钠相比显著增加的状态。……这其实就是低钠血症,并伴有皮肤湿润、血压上升、脉搏紧张的状态。神经肌肉出现异常,产生肌肉痉挛和收缩、出现困倦或昏睡,甚至出现全身痉挛等症状。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药)的发展仅仅有50年左右的历史,在二三十年前才开始被经常使用。最近,专家对它们的效能又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它们是降压利尿剂,即排出水分,降低血压的药。这表明高血压也是由于体内水分过多引起的。血液中的水分增加,心脏就必须使劲输送那些增多的血液,因而导致周围血管的压力增加。
    同时,中医把“癫痫”称做“水癫痫”或冠以“水”来称呼。这是由于“水分过剩=水毒”是“癫痫”产生的原因。因为水会使身体变凉,当水分太多时,脑血管就会变凉、收缩,导致脑的血流不畅,从而不能发挥脑的正常功能,最终引起痉挛。西医的“水中毒”症状中,也出现了“全身痉挛”这一表现,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关于水的摄取,值得说明的是:如果是在洗澡、洗桑拿浴、运动、劳动等充分发汗,利尿之后,适当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运动量不大或不怎么运动时要补充水分,最好能饮用有温暖身体和利尿作用的红茶、生姜红茶、生姜汤、草药茶、玉米茶等饮品。而绿茶、咖啡、麦茶、清凉饮料等,会使身体变凉,降低营养成分从肠道吸收入血的作用、降低肾脏的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功能,因此,最好不要饮用。
    如果是为了防止血栓形成而饮水,最好饮用生姜汤或生姜红茶。生姜中的姜油酮、生姜素、姜油醇、姜油等辣味成分,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在医用一百几十种中药方剂中,差不多80%都包含了这种生姜。因此有这样的赞誉:“没有生姜,就没有中医。”
    生姜汤的做法:
    (1)生姜(不是鲜姜,干姜最好)。10克(拇指大小),磨碎,加入红茶粉。
    (2)浇上热水,冲成满满一汤碗(约200毫升)。
    (3)饮用生姜汤(或生姜红茶)时,胃里有烧灼感。也有人觉得刺激太强烈了,可以加上黑砂糖、蜂蜜等食物提味,也可以缓和刺激感。
回复 kfcc 2013/1/10 15:08
“水”会加重血栓症和哮喘的发作吗?

作者:(日)石原结实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水”会加重血栓症和哮喘的发作吗?
    日本人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是心肌梗塞,第三位是脑梗塞。为了预防这些疾病,血液粘稠的话“就多喝水”的指导已经实行了十多年了。可是,心肌梗塞、脑梗塞一点儿也没有减少的迹象。
    很难想像在温暖的人体中会发生“血液变硬”这种状况。而血液流经全身一周的速度非常快,仅需40秒,竟然还会产生“血液变硬变稠”这种观点,就更让人不可思议了。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东西才会变硬呢?
    “水变冷后会结成冰”,“食物放入冰箱会变硬”,也就是说,“世界上的物质变硬”只有在冷的时候才有可能。血栓形成也是同样的道理。就像被雨淋湿身体会变凉一样,体内水分增多,身体就会变凉。因此,我们不禁怀疑:不想喝水时“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强迫自己喝水,身体变凉,是不是反而会导致血栓症(心肌梗塞,脑梗塞)的发生呢?
    哮喘发作的时候,西医提倡“为利于痰的排出,要尽量多喝水”。但就像我们所见到的那样,由于哮喘是“水毒”的一种症状,勉强摄入水分不但不能好转,反而会使症状更加恶化。哮喘和阿托匹性皮肤病是使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水分排出体外的状态,毒物通过呼吸器官排泄时,就是哮喘。而通过皮肤排泄时,就形成了阿托匹性皮肤病。
    在我的诊所中就诊的人,有一个长年患哮喘的药剂师。前些日子,当我与他谈起哮喘等于水毒这件事之后,不愧为药剂师的他非常内行地说:“喘息发作好转后,的确有大量的尿排出呀!现在可知道了,原来哮喘等于水毒。”
    的确,在患细菌性支气管炎时,发烧并有粘呼呼的痰的时候,水分可以使痰变稀,饮水使之容易排出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哮喘时,就不一样了。勉强摄入水分是不正确的疗法。
    由于心功能不全,排尿困难时就会发生全身浮肿,或作为症状之一,有时肺部水分聚集,也会发生肺水肿。这时,与哮喘同样,会有大量的“稀的水样痰”排出。西医一般使用利尿剂,使水分排出,治疗心功能不全。这样一来,肺水肿以及由此引起的水样痰的排出反而会受到抑制。
    据此,在血栓预防、哮喘发作时,恰当的做法应当是:饮水、增加体温和促进利尿并举。如果要同时具备这些功能,就应该饮用:红茶(有磨碎的生姜的饮品)、草药茶、玉米茶及放入干梅子的绿茶。
回复 kfcc 2013/1/10 15:15
病从寒中来

一天要喝八杯水?水多即成毒

作者:(日)石原结实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水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是,如果水分摄取过量,水的冷却作用会让身体变冷,从而降低体温,导致免疫力减退。
    “水毒”和体温低下共生共存
    原本人体就有本能地矫正身体的异常的自然治愈能力。水分在体内蓄积使身体变冷,身体便开始发挥自然治愈能力,排出水分驱除体寒。但是,如果水分过量,身体过分冷却,也会使身体的这种机能无法正常发挥。于是体内水分使身体越来越冷,体温下降,脏器的功能减退,排泄活动发生停滞,水分会蓄积更多……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结果,就产生了水毒。那么水毒是什么样的症状呢?
    我让很多患者仰卧在床上,用4根手指的指尖轻敲肚脐的周围,几乎100%的女性和过半数的男性的肚子会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这被称为“振水音”,表明了胃里有积水。我们可以认定,发出这种声音的人,体内能够存水的器官或者所有凹状的部位里面一定都已经是积满了水。储存眼泪的泪囊,储存鼻涕的副鼻腔,储存胃液的胃袋,掌管调节平衡的内耳淋巴液,这些地方的液体过多,有时会造成眩晕。而肚脐附近发出的叽里咕噜的声音,就表明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已经是水分过剩。
    那么,引发水毒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分摄取过量造成的体温低下引起的吗?还是体温低下导致水分无法排出体外而引起的?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无法说出哪个先哪个后。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水毒”和“体温低下”中只要有一个存在,另一个也必然存在,二者相互影响,给身体带来双重的负面影响。
    “花粉症”也是体内水分过多造成的
    从前,一提起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温暖的春天就要来临时,大家都是充满欣喜、翘首以盼的。但是最近,对于春天的来访觉得忧虑的人群却增加了,这是因为春季也是“花粉症”的季节。关于过敏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直以来有很多晦涩的解释说明,实际上没有必要想得过于复杂。不管是花粉症,还是特异性过敏,这些过敏症状都只是体内存有多余的水分所引起的。请想一想花粉症的症状是什么就明白了:打喷嚏、流鼻涕、淌眼泪,这其实全都是在试图将水分排出体外。
    实际上,我自己也多多少少有一点花粉症的症状,不过不像别人那样一到花粉的季节就一定犯病。只是一碰上有会餐的场合,东西吃多了或者啤酒喝多了,第二天就会出现花粉症的症状,眼睛雾蒙蒙的看不清东西,鼻子抽抽嗒嗒的不通气。这种时候,我的处理方法极其简单,我每天都坚持跑步,这个时候就跑得比平时长一点,远一点,跑一段时间以后,身体就开始热得要冒火,随着体温的上升,汗水啊,鼻涕啊,痰啊,这些液体统统排出来,第二天,花粉症的症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水毒引发的症状,不只有花粉症,其他的还有很多。例如,上火、焦虑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都是因为水流到下半身,使其冷却,使得正常的头寒足热变成头热足寒。出现了水毒症状的读者朋友,你的体温一定很低。为了消除这些症状,可能有人已经在服药了,这实际上是很愚蠢的行为。这样做只能让化学药品进一步降低体温,使你的水毒症状进一步恶化。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注册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2/26 14:23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