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 登录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返回首页

bj2030的个人空间 https://www.ngotcm.com/forum/?19092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清朝名医黄元御

已有 1069 次阅读2010/12/25 18:03 |个人分类:医学人物|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黄元御开始学习医术的时候,首先是从精心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入手的,继而研读《金匮玉函要略》、《黄帝内经》,扁鹊的《难经》等中医典籍。黄元御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读书穷本溯源,不惜时间与心血,“杜门谢客,罄心渺虑……三载而悟”。由于他善于学习知识和前人的经验,不仅能发微探幽,勤奋不倦,并且从不囫囵吞枣,拘泥于一孔之见,从而集众人之智,成一家之言,学问和知识日益精深和丰富起来。

  经过几年的潜心奋斗,黄元御学医有成,开始了他行医的生涯。黄元御一生行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医术精湛,德医双馨,被人交口称赞,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黄元御成名之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御医。关于他做御医的原因,乡贤碑文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据民国十二年黄元御乡贤碑文记载,是因为乾隆年间诏修《四库全书》,因需校刊入选医籍,经考取入京的。这个记载是错误的。黄元御入值太医院是在乾隆十五年,前后约七年时间。《四库全书》开馆纂修是在乾隆三十七年,此时黄元御已辞世14年了。

  那么,黄元御是如何走进皇宫,当上太医的呢?乾隆十五年,皇帝得了重病,太医院多方调治无效,无奈之下,诏各省举荐天下名医。适逢黄元御由江南至京城游历,经人举荐,入宫为乾隆治病。他详加辨症,药到病除。乾隆大喜之余,亲书御匾“妙悟岐黄”相赠,并赐黄元御为御医。从此,黄元御开始了侍职太医院的生活。

  侍职太医院的几年中,黄元御虽倍受赏识,但并不得意,宫廷里穷奢极欲,尔虞我诈的情景让黄元御充满了郁闷和压抑。

  (王伟波:)由历史记载以及民间传说看,乾隆皇帝对黄元御很为赏识的,即在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南巡期间,还传谕黄元御伴驾赴杭州。但太医这一职务,当时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每日奔忙于皇宫内院与达官贵人之门,忙忙碌碌,这种生活与黄元御精求医理,著书立说,济世救人的人生宗旨是相违背的。

  御医生活不仅使黄元御达不到济世医民的宏愿,而且也没有空闲去完成更多的著作,他为荒废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而惋惜。此后,他惜时如金,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中去。

  其实,黄元御在入宫前就已完成了多部医学著述。其著作仅记于《清史稿》的就有医书11种,计98卷。其中《素灵微蕴》、《四圣心源》、《伤寒悬解》、《长沙药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伤寒说意》、《玉楸药解》8种医著,被世人称为“黄氏医书八种”。后来,黄元御又完成了《素问悬解》、《灵枢悬解》和《难经悬解》,合前八种共计十一种。

  这些医著,解说前人之莫解,立其独见之明,名冠医林,影响深远。他提出的“扶阳抑阴”以祛病延年和主温重阳的观点,独居医家一宗。此外,他对于瘟疫痘疹病机理的认识,更是独创见解。

  夜以继日的操劳,50多岁的黄元御须发皆白,身体日渐虚弱。乾隆二十年,黄元御抱病回到故里。三年之后,一代名医黄元御溘然长逝,享年54岁,归葬于新郭祖茔,长眠于他父祖的墓侧。他与妻子孙氏留有两个儿子,继承了一些医道

  黄元御从36岁开始著述,到去世前成书13种,约200百万字。他去世后不久,清朝廷开馆编纂《四库全书》,黄元御的著述全部收入其中。同时他的医书十一种,不胫而走,盛行于世,各种刻本近20种。全国许多地方的从医者争相传阅,藏为秘笈。清末,黄氏医书传入了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黄元御的名字广为流传。人们在崇敬之余,也给与了他很高的礼遇。除各种史志纷纷为之立传外,将之奉入乡贤祠,供百姓瞻拜。对于他的研究,也一直未曾停止。尤其是建国后,特别是1980年以后,黄元御的研究工作更是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注册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2/21 06:46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