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浮针疗法形成以后,没有原地踏步,而是在针灸界前辈的指导,朋友们、学生们的帮助启发下不断发展。这些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针具的更新和适应症的不断扩大。
1针具的发展
我们认为,针具的演变和盛衰对
针灸学术理论的发展有导向性影响 ,有什么样的针具就有什么样的操作方法和理论,没有针具的变革发展就不可能有今日的针灸学。正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铁针代替
砭石从而推动针灸发展一样,当今针灸器材的演变增加,也给针灸学带来无限生机。针具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要使浮针疗法的理论成熟和完善,没有针具的创新和推广使用困难就大了很多,同时,要有针具的发明创造,必须具有理论的探索和指导。
因此,
医疗器械是一种
治疗方法(特别是物
理疗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开始时,我们采用浮针疗法时,使用传统针灸针具
毫针,用“毫针”作为浮针疗法的工具,在治疗部位较小、病痛较轻的
疾病时效果快捷,疗效也比较确切,但下列的一些因素促使了我们下决心改变针具:
(1) 在病变部位大或深时,用毫针作工具的浮针疗法效果不明显,常常需要多个毫针,甚至多针效亦不彰。
(2) 因为浮针疗法需要长时间留针,由金属制成的毫针留置于体内常常会因为移动等因素造成
疼痛,或刺破
血管等组织。
(3) 金属针留置于体内,会在病人心理上造成强大负担,总担心有一定危险。这种心理对疾病的恢复是个负面因素,特别是对那些与心理因素关系较为密切的疾病,如:
恶性肿瘤、
胃溃疡、
肝炎等。1997年初,一位恶性
肿瘤的患者强烈反对用浮针疗法,使我们坚定了改革针具的决心。该患者强调,当用毫
针刺入后,疼痛确实有所减轻,但留针时间长,或多或少地产生局部区域的疼痛。因此,矛盾的关键在于留针时间上,一方面浮针疗法需要长时间的留针,另一方面,用不锈钢毫针留置会因为针尖随软组织的移动而移动,造成治疗过程的疼痛(或者说是医源性疼痛)。因此,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针具上下功夫了。
(4)据我们观察,浮针疗法的疗效与针具的粗细有密切关系,用粗毫针比细毫针的效果好。用细毫针罔效的病例改用粗毫针后常可收意外之良效。但是,粗毫针留针时间长更加容易引起医源性疼痛,对病人的心理影响也更大。
(5)在用毫针作为浮针疗法器具的时候,很多病人担心把金属针留置体内会造成自己在家里无法处理的后果,因此宁可浪费时间,等候医生下班前才取针。这样既耗费了医生的时间,也不利于科室空间的利用。
由于上述的各种情况促使我们发明浮针针具(简称浮针),也就是现在的软套管针。虽然,现在看起来浮针没有什么奇妙的,但当时却是花费了我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经过了几个步骤才有了这个小发明:
(1)首先我们想到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目的。物理疗法,最容易想到的是利用温度达到目的。在理论上讲这是行得通的:利用温度差使材料的硬度变化达到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寻找一种材料制成浮针疗法的器具,这种材料要符合几个要求:在低温时坚硬,温度提高后在短时间内(如半小时内)软化;对人体没有毒性、不容易引起
过敏反应;价格不能太贵。要满足上述几个要求,确实有相当的难度,而且即使把这种针具制成,每个浮针疗法使用单位必须配备冰箱。事实上,就目前考虑来说不是很可行。
(2) 其次,我们觉得化学方法也可考虑。只要找到一种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能够与体内的化学成分起反应,从而软化质地,符合使用要求。但要找到这样一种材料实在困难,因为它需要满足的要求太多:在医学上该材料及其化学反应对人体没有毒
副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度,能够被制作成针具;价格上也不能太贵。我们咨询了我校化学教研室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专家,他们表示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无能为力。
(3) 从临床来看,基本上可以说,在皮下疏松
结缔组织埋藏具有一定容积的物体即可达到浮针疗法的效果,我们完全可以以液体代替固体,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射一定量的液体(如
葡萄糖注射液)也应该达到
治疗效果,这种方法我们在临床上试用过,事
实证明不是理想的选择,因为对于液体,我们较难控制它的流经路线和方向,而浮针疗法非常讲究行进路线和方向。没有适当的行进路线和方向,就没有好疗效。
(4)最后,我们想到了复合的办法,因为事实上浮针疗法的材料需要有两种复合的功能:一种功能是有一定的硬度,能够迅速穿透皮肤,能够人为控制其行进方向和速度;另一种功能是有较好的柔软度,能够在体内较长时间留置而不致引起异物感。能分别达到这两种功能的材料在医学上都已经有广泛的运用,而且价格都不是太高。于是我们便发明了现在的浮针:主要结构为软套管和套于其中的不锈钢针芯,前者有较好的柔软度,而后者有足够的刚性和硬度。
完成上述的思路历程大概花费了我们近半年的时间,97年11月我们按照第四种方案请厂家手工制作了第一套浮针针具。同年12月12日申请国家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98年7月8日国家专利局向社会各界公开。99年5月12日正式获国家使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在进一步审查中。
2适应症的开拓
如前所言,1996年6月当我们用浮针疗法治好了一例
网球肘病人后,我们不断探索浮针疗法的适应症,这个探索过程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治疗四肢部的软组织伤痛。
当时在广东增城医疗网点的门诊,很多四肢部的伤痛病例就是用浮针疗法来治疗的。涉及的病种有:网球肘、高尔夫球肘、桡骨茎突狭窄性
腱鞘炎、屈指肌腱
腱鞘炎(弹响指)、轧砾性腱鞘炎(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髌下滑囊炎、慢性
膝关节炎、跟腱炎、干性
坐骨神经痛等等。这些病痛病理变化相对简单,范围局限,浮针疗法治疗的次数不需要很多,效果好。
第二阶段:治疗躯干部非内脏病变引起的疼痛。
当运用浮针疗法治疗四肢部的病痛有确切疗效后,我们开始涉猎躯干部的病痛,结果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主要的病种有:急性腰
扭伤,慢性腰椎退行
性病变、
颈椎病(主要是神经根型
颈椎病)、肌纤维织炎、副癌综合症、强直性
脊柱炎、
带状疱疹后遗痛等。这些多数为病程长的
慢性病症,治疗次数要多一些,但无论是即时疗效还是远期疗效,都要比传统针灸方法好了很多。
第三阶段:治疗内脏痛。
人们常常被自己的思想框框所束缚。原先我们以为浮针疗法因为针刺部位浅,主要适应于软组织伤痛等病变部位轻浅的病症,对于内脏病变引起的疼痛一直未采用浮针疗法治疗,直到一位家住四川泸州麻沙桥40号的七十高龄针灸专家胡界西先生98年1月12日来信告知,他不但用浮针方法治疗了十余例颈肩
腰背痛患者,还治疗了一例急性
阑尾炎,这位老先生写道:“我在
中医药信息报上,看见了你发明浮针疗法止痛新方法,我经过试治
肩周炎、风湿性
腰痛、
肾虚性腰痛、
骨质增生性腰痛,对这些病,我一共试治了10人,对止痛效果都很好,最近我治好了一个急性
阑尾炎,经过医院检查,通知住院手术,患者怕开刀,来我处求治,我就用浮针上下左右各一针,进针后疼痛停止,留针4小时起针后,病人就走路回去了,三天随访,经检查痊愈(作者注:原信如此)。特向你报喜。”我们这才把注意力引向内脏病变,由此,我们治疗了急性
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
泌尿系
结石、癌性疼痛等获效甚好。没过多久,刘宝华等同志 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用浮针疗法成功地治疗了
胃脘痛,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第四阶段: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
随着内脏病变也成了浮针疗法的适应症之后,我们信心增加了,原先认为浮针疗法只(主要)治疗躯干四肢病痛的框框也被打破,发现对于头面部的颞颌
关节炎、副
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等引起的疼痛浮针疗法也有迅捷的疗效,但是对于
头痛(主要指非丛集性头痛),因为没有明确位置,至今我们还没有把它作为适应症之一,当然,要是颈源性头痛,浮针疗法也可取效,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因为很大一部分的病例都因为疼痛而看病,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所以我们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疼痛的治疗上。后来,我们治疗了局部
麻木的病例。第一个病例是个
神经衰弱的病人,右侧下肢小腿部麻木,在南方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神经科用了大量的扩血管药和神经营养药,效皆不显,遂请我们治疗。用了三天传统
针灸疗法后,效也不彰。无奈之下,用浮针疗法治疗。仅用了一支浮针,病人麻木在三到五分钟后就消失了(这是一个特例,并不是所有的麻木都如此轻而易举,相反,大部分麻木都远比疼痛治疗棘手)。我们的临床实践证明,对于腹部胀满等病症浮针疗法也可收功。我们迄今为止治疗胀满的病例都是
癌症病患者的腹部胀满,虽然不能象治疗疼痛一样彻底消除,但也能缓解相当一部分症状。
直到这时,我们还处于被动的、随机地拓展适应症的阶段,后来我们利用临床发现的现象的规律性主动地、有目的地拓展适应症。
综上所述,浮针疗法的适应症是不断拓展的。比如说,以往没有认识到
咽喉的疾病也能治疗,随着对疾病病因的深入理解,发现有一部分咽喉疾病是因为颈椎病引起的,那么治疗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对
失眠的治疗也如此。
我们现在判断一个病症是不是浮针疗法的适应症,所用的标准是在短时间内能不能迅速有效。如果不能在治疗时间当场有效,我们就暂时认为该病症不是浮针疗法的适应症。大家知道,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外治疗法,用这样的标准去临床观察是要求过高的。但长期观察,需要严格的科学设计,大样本量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只肯定针灸仅仅能治43种疾病?就是因为针灸的临床观察过于主观,缺乏科学的设计,缺乏量化的研究。比如说,人人都说针灸治疗
中风偏瘫有效,但谁也说不准在几天之内恢复,恢复到什么程度,因为中风病人的出血(缺血)位置、多少、时间,病人的情绪、社会关系、消化功能等等都可以影响到疗效,非常难做严格的对照,临床研究得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很多时候仅仅是凭感觉行事,反对用针灸的人可以说,如果不用针灸治疗,中风病人也能恢复,
针灸科研工作者只能无言。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仅仅有一例治疗成功,就以为所用的方法成功。
所以用上面所说的高标准来衡量浮针疗法是否有效,该病症是不是浮针疗法的适应症,是因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相隔时间短,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病人的外界环境治疗前后一致(或基本一致),治疗前后有很好的可比性,那么得出的结论相对就有说服力。因此在现阶段,浮针疗法的临床观察还是要用高标准。
我们相信,随着浮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实践,读者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适应症,对浮针疗法的适应症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推动浮针疗法临床运用的扩展、量化,同时也推动对其机理的理解和研究。
从浮针疗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没有前人的积累,就没有今天的发现和发展,同样,今天的浮针疗法也可能成为今后医学发展的契机。如果把腕踝针比作炮仗——火药的初级运用的话,那么浮针疗法也仅仅是火炮—火药的稍稍高一丁点儿的运用。在这里,我没有贬低腕踝针的意思,相反,我认为腕踝针是可以当作针灸发展或医学发展的里程碑的。人们可以在一个阶段迷茫,但从长远来看,人的认识终究是要深化的。对于正在跋涉前进的医学家,对于那些后来的
临床学家,浮针疗法也仅仅路途中的一个亮点或者是一个小小驿站。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特色技术培训,符仲华老师最新发明浮针进针器,利用进针器,每位学员都能掌握浮针操作。现场发浮针练习,保证学会。每位参会者收取研修费 2800元(包括:资料费300元、两本证书费200元、价值300元的浮针进针器1支、浮针10支以及免费复习三次费用)
11月20日--11月22日(20日报到) 北京举办。
报名电话:刘老师13021231516 (微信)QQ: 13128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