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二字应如何理解?
一提到中医,大家会一下就想到的是西医,那么“中医”二字,是不是、仅仅就为区分“西医”两个字而设的呢?我想学习和爱好中医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尝试性地或者说是思考性地辨析一下,“中医”二字的真正含义、弄清楚“中医”二字的起源呢!要想弄清楚,其二字的构字意义和寓义,就不得不、先了解下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或者说文化史。大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乃至于我们现今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在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创造了与时俱进的、不可数计的辉煌业绩,然,医药学文化无不贯穿始终,这是谈到中医,我们不得不提及的事情。因为我们中医的文化与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小了讲,她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小之又小的分支,而从大的层面讲,她足能涵盖中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谈到这,下面我就以我的拙见,从几方面试着来解析下“中医”二字。
首先看一下“中医”二字的造字,大家都知道,在原始社会的时候,我们的远古先民是不会使用文字的,唯一与动物有所区别的就是,她们能够直立行走和能够使用再简单不过的工具,她们使用的所谓的工具,只不过是把繁杂的树枝去掉,留下直杆,然后在前端设法弄上个尖儿,这样再捕猎的时候,拿这个尖木棒在很远的地方往野鹿,羚羊…………等猎物的身上投掷,唉!竞能够屡屡获手,这样既不用再用好多的人去奔跑着围追一只猎物,节省了好多体力,又能在不惊动猎物的情况下,只须一两个或着是三五个人,就能猎得好多的猎物,让整个群落美美地饱餐一顿,要么说人为万物之灵呢!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既是最简单的工具,也只有人能够使用它,并且还能得心应手,不象现在动物世界里边所演的,那些老虎啦,狮子啦,野狼啦……大家都知道厉害吧,可就是再厉害它也不会使用这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工具的,它们有时遇到大一点的猎物,只能整群出动,特别是野狼群,它们只能整群出动才能捕获有限的猎物,不够分吃还得引来群内战争。你看是吧!,再就是远古先民们,不仅仅就会使用这个简简单单的树枝木棒,还能够把石头打制成名种不同形状,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器物,随着器物不断地增多,她们的收获也多了起来,收获地多了,就得有标记呀,分配呀,是不是,她们想出了既简单又可行的方法——就用哪些自然的藤蔓系上疙瘩。比如:打到一只鹿就系上一个疙瘩,两只鹿呢!就系上两个疙瘩……依此类推,其实,你看这不就是最早的数学吗!就这样历经千百年的日积月累,经验在不断丰富,获得的猎物越来越多,单靠系疙瘩,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实的发展,比如说:打了五只鹿,八只野猪,还用原来系疙瘩的办法,系上五个疙瘩和八个疙瘩,最后呢!时间一长,也分不清是五个疙瘩是鹿呀、还是八个疙瘩是鹿来了,这时候聪明的先民们就又想出了适应现实的新办法。什么办法呢?她们看到鹿的头上长着角,就按着鹿的形状,歪歪扭扭地、在一些石片上或着是动物的大的骨头上,用比较硬的东西画上一些符号:比如把鹿画成“ ”像不像一只小鹿,后面标上五个竖扛扛,就知道是五只小鹿,把野猪呢!画成“ ” 后面画上八个竖扛扛,这样就能把打了几只鹿和几只野猪呢给标记出来了,还标记得很清楚。在古文字中猪这个字就是这个“豕”(shi)字,这也是个象形字,你看!最初的时候,还没有形成文字之前,其实字呢!就是一个简笔画而已,要么现在还把一些书法家的字,称之为字画呢!这不就是我们最早的文字的起源吗!从那时起,这些象画的文字就一直被沿革地、一步一步运用到现在,历经几千、几万年而从不衰落,只不过呢!是在一步步被实用地沿革、变化着,随着年深代远的不断变化,运用到不同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象最初的远古先民们所创立的这些符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就面临必须要有更多的符号来参于生活的需求,象!自然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用来造字的符号实在是位数有限的,这时,聪明的远古先民们就又奇思妙想地、把两个甚或多个符号拼接起来,构成新的符号,来表达各种事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就形成了我们汉字所独有的造字风格,象:象形文字、形声、形意、指事、会意、会意兼形声……等等,每一步每一阶段,无不渗透出我们远古先民的聪明和智慧,构成了我们独特的、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明。这是我们炎黄子孙最最值得骄傲的一点。
可能有点扯远了,可是作为一个比较而相对复杂的符号,它是不会就那么轻而易举地给发现创造出来,它需要历经几百甚至上千年历史沉淀,才能被开发出来,应用到生活当中去,那么“中医”二字究竞是怎么给创造出来的呢?
首先,看“中”字,中字是个指事的字。甲骨文字形,是这样写的“”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由此可以测知“中”这个字的造字时代并不是才远古,有什么根据呢?你但看它的字形象旗杆就可测知,大家都知道,原始先民时期人们绝对不会用旗子,他们也不可能造出旗子来,是不是,所以说,它最起码不是远古时期造就的字形,那个时期的人们只不过是会用简单的图形字来指事罢了,那个时期也还用不着这个字的出现,用不着,也就没有造这个字的必要。那么它就应该是上古或中古时期造就的字形,“中”这个字的本义:是中心;当中的意思 。你看!在古代特别是秦汉战争频繁的时代,那时候行军打仗,大家都看过电影或电视,一个军队什么地方最重要?是不是指挥的地方最重要,因为打仗的胜与败,关键就在于这个军队指挥官的威力不是,只要指挥官运筹帷幄,指挥得当,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你看指挥官他就是这个军队权力和威力的集中,在古战场上,一出阵,军队一字排开,元帅位居中央,在他的背后,总有一面大旗居中而立,上面有这位元帅或大将的姓氏字,特别是这面旗子也就特别突出了“中”字这个字的字形与字义,再配上各色彩旗,好不威风,一看就是一支阳刚十足的部队,再看元帅一般住在什么地方?是不是住中军宝账,古时候行军,有行军帐篷,元帅是军中首脑,他的帐篷一般都居中而住,这样便于指挥调集四面八方的兵将在很短时间内就能集齐了,在中军宝账元帅的案头摆的什么?就是发号施令的令旗令箭不是,你看这个旗子在古代作战中,发挥了特别特别重要的作用,这个旗子发挥作用最最明显的就是摆出各种阵法的时候了,象我们这个年龄段儿的,大家都听过小说杨家将,因为在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家中唯一也是最好的家电就是———收音机了,还得说是条件比较富有的家庭才能拥有,不管大人小孩都爱听收音机,就因为那是唯一能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地方。播小说的时间段一般是下午的六点钟吧!只播30分钟,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杨家将》,每天都在那个时间段开播,那时候我们家孩子多,生活不宽裕,家里没有收音机,只要放了学,一到这个时间段,大人想找你、都找不到,好几个孩子聚在有收音机的小朋友家,都竖直了耳朵、全神贯注地听个没完,谁要来打扰一下,那!可烦了,直到播完一段才都各自散去,特别是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时候,那!叫一个精彩,简直都是屏住了呼息听,在破阵久攻不下的时候,最后穆桂英等,想方设法靠近天门阵中的那个百尺吊斗,把它给砍倒了,使得敌军失去指挥和战斗能力,最终大获全胜,为什么?它那个百尺吊斗一倒,就能够破了那个天门阵呢,因为那个吊斗就是天门阵的指挥中心,上面四个面都有人作指挥,白天呢手里拿着各色的令旗,晚上拿着各色的灯笼,因为它那个地方,处在全阵正中、也是最高的位置,四面八方的兵将都能够看得很清楚,只要上面的人一打旗或着是灯笼,就能调集各方的兵力,让你打不进来,或打不出去,只到把你消灭,你看多厉害!当然现在,在电视或电影上更显示的明显了,到现在你就会发现旗和中有多么重要的联系;上面“中”字显示了权力的重要性,再就是它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中”字更为重中之重的一面,那就是它的协调作用,先看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的,他说“中”和也。大家知道,一个国家也好,一支军队也罢,如果上下不协和,那肯定是没有发展的,也是不能长久的、很危险的存在,“将相和”这个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老廉颇“负荆请罪”被传为佳话。古代也好,现在也好,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都离不开文臣和武将的存在,谁都知道文可定国、武能安邦,这句话说来好说,其实文臣和武将真正能同心和力,各负其责,治理好一个国家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时,拥有一个好的国家统治者和一个好的军队领导人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古敢直谏者视为良臣,敢殉国者视为良将,如果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正气十足,他处于奸佞和刚正之中间位置,他选择的是刚正的、保国爱民的治国之道,那么他就会削除奸佞,以从文治武攻之道,而上保国家、下安黎民,从而使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百业兴旺,如果这个统治者的势气不足,处在奸于忠之中间的位置,他明辨不了是与非,那么他就协统不了这个文治武攻之道,将整个国家治理的一塌糊涂。历史上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南宋朝庭,秦桧和岳飞,统治者不辨是非,听凭佞党当权,害死岳飞,险些亡了国。再说一个军队若没有一个好的元帅坐阵指挥,要想取得胜利,那!是不容易,我爱听古代评书,几乎每部书上都会提到行军作战之规,十七禁律五十四斩之类的东西,这个军规是做什么呢?这就是元帅用来协统军队的,如果没有这个军规来规范着军队中的所有的人,谋士和元帅谋划的主意再好,武将们不听从,元帅再协统不了,将士们想咋干就咋干,那还能取胜吗!所以,就得用这个军规来约束众多的人,团结一至,取大同存小异,才能提高战胜的把握性。所以这个中与和的统一性又显示出了其重中之重一面。谈到和就得谈平,和乐生平吗!心平气和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心平则气和,上静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这是中医学中的基础理论。上面,我们用“中”字的造字又引出了一此特性的问题。总之中就是适中、就是和平,谈到适中,谈到和平,就!更不得不提及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他特别强调中庸之道,仁爱之道,事事以和为贵,他的思想逐渐被世人所推宠、被认可,以至于两千多年来常盛不衰。当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多个国家生根发芽、有风靡全球之势,这就注定好的精华的东西,存世就应该是长久的,这也应和了道家“道法自然”的规律,儒道一家他也是不谋而暗合的,再就是!佛家讲究四大皆空,无欲无求,人若达到此种境界,万事淡泊少利,世间又何谈战争之有!又何愁世道不平!身心畅达,气血和合,百病不生,又岂有不长生之理呢?总之事事和合,无过与不及,从养生学的角度,这是不是又暗合中庸之道呢!儒道佛三家思想、不谋而暗合,岂不又是三家一统,三小分枝而已。当然这只是从某一角度,我个人的见解,学习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地学呢!大家说是不是?细品三家思想无不突出以中、和为顺,和既中、中既是和啊,以上从“中”的造字结构及暗含的意义与特性,我们从几个方面粗略地剖析了一下,归于一点,它最终就是达到一个目的——“完整”与“统一”,这是与我们中医学的整体观是完全一致的,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就象我们的心脏,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喜乐出焉,有个好的国君就会有一个完整强大的国家,有一颗好的心脏就有一个完整健康的人一样,这是完全贴切的比喻。上面咱提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其实人体这个构造,她就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小的国家,她也效法于自然,如果心脏有了毛病,她就好象我们有一个不阳刚的皇帝、领导人。什么都不顶,外侵不敢抗、内乱平不了,岂不是国之衰亡的表现,天下百姓因何而喜,又怎能够安乐地生活呢!我们的心脏,你想,这是身体当、中重中之重的地方,她不用说不工作,不工作人就直接死亡了,如果工作不及力,你整个身体各个器官都会受不了、会出现一派萎靡、甚则衰竭现象,你想心脏如果出现问题,就象一个人一样,她自身都无力活动,那他还会去管别人的死活吗?所以也就失去了她的主管和协统作用,主不及力,臣子又有啥法?又说了,把这个君主给换了呀!现在当然是三年一届,换届选举了,当然用这个比喻好象还有点牵强,不过确实现在的医疗水平在不断进步,也能做心脏搭桥手术,更先进一点,还能换心脏了,可是就目前为止,做心脏搭桥和换心脏的成功率低,且先不说,成功后又能存活多长时间呢?这应该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吧!再回来说,你就是做了手术,换了心脏它必竟不是你自己的,还有排异现象时刻发生的危险存在不是,得常年累月的服药服药,爱惜爱惜,啥都不能干,这不就是一活死人吗!有什么两样,你破坏了你自身的整体,你还梦想长寿吗?闭眼都能想象得到他能存活多久,就象国君无能失政,还愁国家不亡一个道理。以上是说心脏象国君一样不阳刚、不及力而直接出现的危急现象,这是从正面解析。我们再从反面来分析考虑下,假如你的心脏非常健康、非常好,就象一个国君,身体虽然非常棒,但是,他不爱理朝政大事,一切都由下属去做,那情况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大家可想而知,还不是内乱外侵,最终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拿人身体来说,既是不死,也得伤肝败胃,大病难免。《内经》还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以上咱说了,心亢与不及力给人身体同样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那么其它四脏,内经也同样做了形象的比喻,把肺比作相傅,相傅是什么,就是相当于总理,脾主谏议,不就是大臣吗,肝为将军,肾为作强之官,就相当于筹备库的官员吧!这不就形象地构成了一个小小的国家机构吗!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不论哪个机构出了问题,都会相互影响。比如心气、心血不足,肺就象一个失去国君支持他的总理一样,无精打采,给身体造成肤白发焦等一系列气血不足、运动无力的虚象。相反,如果宰相势力过强、过阳刚,你想,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若走正道,就会辅佐君王勤政安民,要是走歪了,那!他作起乱来那可了不得,直接有亡国的危险,在人身还有好吗!再说肝,肝为将军大家知道,他掌握着国家军权,哪里不行,只要他一声令下,他就能掌控全国的安危。脾主谏议,他最辛苦,他象国家最忙碌地内务大臣,什么大事、小事都得处理,也就只有他最敏感,哪里有事他最先知道。肾更重要,他象整个国家的储备库,一切的备用物资,象粮食,弹药都在于此,都有他管,关系着国家的命脉。如果储备不足了,整个国家就会不战自乱,你想象一下,他在人身的作用是何等重要。在这里说的足与不足,用中医学的理论讲,就是气、血、阴、阳的足与不足。在平常,人的气血阴阳都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微妙地自行变化着,不管有怎样的变化,五脏它总能够、自行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以达到协调、统一,步调一致,从而保证了整个机体的完整性。就象人跳舞一样,手和脚是相随的,始终保持一个相对协调、相对统一的完美姿态。也只有五脏协调了、气血平衡了,人的整个身体状态才能保持最佳而不产生疾病。气血阴阳的这种状态不就是一种中正和合的状态吗!他始终都保持着无过与不及,这应该就是“中”字的真正寓意,也正是人体不病或者少得病的理由。
下面再了解下“医”这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呢?医的古文是繁体,它有二种写法,殹巫“毉”和殹酉“醫”,这个字就是由多个符号组成的会意兼形声字。这个字的组成很有意思,这个医字的造字时期,比起咱们以上提到的,远古先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可以说是比较现代化了,光靠那个时期的简单符号,说什么也不能满足当时的社会或者说部落的发展了。就必需得造出更为先进的表达符号,来表述比较繁杂的事物,所以,也就造就出了象“医”这样的复合体的符号。现在咱把它拆分开来赏析一下,首先左上是个简写的“医”字,这个医字,在造字之先它是这个样子“”从“匚(fang)”从“矢”,那么匚是什么?矢又是什么呢?匚是古代盛东西用的方形的器皿,矢就是弓箭,“有的放矢”这个成语大家应该熟悉吧!在这里医字就好理解了,可以理解为装满弓箭的袋子或匣子;再看右上是个殳(shu)字,殳的古文是这个样子“”它是一个象形符号,象不象一只手抓着一个带钩的东西,抓个钩子干什么,用来钩打东西呗,这就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兵器,《辞海·语词分册》(下)其解释之一是:古代撞击用的兵器。竹制,长一丈二尺,头上不用金属为刃,八棱而尖。医和殳组合在一起,就組成了全新的一个字“殹”(yi),你想!一个人如果身上挂着弓箭,手里拿着个一丈多长的兵器,走起路来难免互相撞击发出声响,如许慎所说的:“擊中聲”,其本义是治病时发出的扣击声,但后来被清代经学家、音韵考古学家段玉裁(1735-1815)断解为“病声”,又被今人进一步诠释成“呻吟声”(李戎《中医难字字典》)。至此为止,我个人观点认为,从医学角度来看的话,这个“殹”字才算是功德圆满,我觉得诠释成“呻吟声”再恰当不过了。因为只有病人他才能痛苦的呻吟,他才能找医生看病不是。才能展示出“殹”的本义。好,说了这么多,我们才刚刚把这个“醫或毉”字給分析出來一半的意思吧!再看下部,下半部是一个“巫”或者是“酉”,为什么用巫和酉呢?先看巫字,它的古文是这样写的,大篆写作“” 小篆写“”,这个图形字很有意思,上面一横代表的是天,下面一横代表的是地,中间还有一竖杠,代表的是道路,有的可能不明白,天和地之间怎么会有道路呢!它就代表了天地间、空灵的空气,上下运动的道路,真实的自然界是看不到的,在这,只不过是以图画形式表述出来而已,两边有两个人,这个,小篆体会比较明显些,你看!是不是两边有两个篆写的人字,这就代表了巫师,又称阴阳人,这个想必大家都从电视或电影上见的不少,有的巫师是左右一半阴一半阳,有的是前后一半阴一半阳,手里拿个什么东西,来回或转圈地手舞足蹈,口中还念念有词,巫师在干什么,据说他能够交通天地阴阳,救命消灾,这不也是在治病吗!在古代巫就是医,医既是巫,他是不分的,又被尊称为巫医,是很受人尊敬和崇尚的一个职业,因为在那个时代,是没有科学的,就连最简单的一些自然现象,象打雷、刮风、闪电…………等等都解释不了,认为是上天要降灾难下来,就必需要借助巫师或巫医来替他们做法,交通天地阴阳,达到消灾的目的,更不用说,人要得了重病,昏迷不醒地话,就得立马求助于巫医来驱病消灾。所以,“巫医”这行业在当时是非常神圣的职业,人们认为只有他万事万物、无所不通、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也只有他才能救灾救难于水火之中,人们赋于巫医的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也难怪,这也是精神疗法的起源吧!
再看“酉”,它是一个象形兼会意的字,它的古文字是这样写的“ ”看象不象酒坛,它的本义为酒,它是被指代了的,但是,如果说你看到一个坛子或者瓶子就说这是个酒字,未免还有点牵强,有点说不过去,它也可以用来装油啊!是不,后来就又在酉旁加一“”(水)旁来加以区分,因为水比起油呀……什么的,它是清纯的、是透明的、是不浑浊的。人们总不能盛一瓶水放到那里吧!水到处都是啊!再说水已经有了专用的符号了,这里的水也是被代指了的,代表清纯贵重的东西,有人可能会说,古代的酒开始也是比较浑浊的呀!并且还有陆游的一首诗可以证明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是有这么一句诗吗,其实诗中所说的酒,那是有杂质的、新酿的,不是陈年老酒,顶多只能称为醪糟,这样的酒是酒中最低档次的,又称事酒,现酿现喝,也不过滤,不会用坛去装,多半盛在大缺中,上好的美酒是至清至纯的酎酒,酎酒是经过多重过滤了的,大多装于坛中放在酒窖里边,储藏多年,用来祭祀神灵或上贡皇帝用的陈年佳酿,是非常贵重的,只有贵重的东西人们才去收藏它,所以酉和水旁绑在一起,成为酒的专用词,也就显的合理化了。《说文解字》说: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以为酎(zhou去声)酒,(酎酒、好酒也)。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十四世纪,我们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为什么说八月酿酒,五月、六月不行吗?不行,古人发明的一些东西有时就是天经地仪地,你无法去改变它,象这个酉字,是十二地支里边的,我们的老祖宗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发明了天干地支记年、记时法,今天不是一在直运用,也没有人能够去改变它,古人把十二地支分配到一年十二个月当中,卯、午、酉、子正好代指了四方四时,东、南、西、北,春、夏、秋、冬,二、五、八、十一月,酉正对西方、于时为秋、代指八月,正是金秋谷物黍米成熟的时节,新成熟收获的米,养分含量是最足的,你放上一年半载,谷物中的养分就有些流失,养分就不全了,尤其那个时代,人们的保鲜技术很低弱,稍不留意谷物就会发酶、变质,那就更是一点养分都没了,所以,人们总是抢在谷物刚收获以后,里面养分含量最全的时候,用黍米等谷物,酿成甘醇的美酒,提取出尽可能多的、谷物中的精华部分保存起来,用来待客,或慢慢享用,就是在享用美酒的同时也发现了酒的妙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驱风散寒。用来疗伤祛疾,无比效验,造就了大批的酒医,长盛不衰,开辟了用酒入药医病的先河。成就了我国领先世界的酒文化。
上面,从“中医”二字的字形构造和字义方面,咱或许有些牵强附会、不才切合实际的分析、了解了一下,我们会从中或多或少地悟出一个什么道理来没有?大家看!“中”和“医”在汉语言中,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两个字,而它们却可代指我们中华几千年来与时俱进的一种医药学文化。上面咱们也提到了,单从它们各自的造字寓义上来看,是不是非它俩莫数呢!我们还是试探性地深入了解一下。
首先,还是先看一下“中”字,用医药学的眼光去看,凸显出的是它的造字寓义,就一个“和”字。和则万事兴盛,这个不用解释,大家都懂得此中的道理,因为“家和万事兴”大家脱口就能说出来,谈的是中医,咱就只用中医的观点来解释说明它,中医学的核心主题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整体观念——凸出的是“和”,辩证论治——凸出的是“变”。至此,“中”字不就附合了整体观,人体的气血和合、阴阳平衡,他就会百病不生,形体完整;那么“医”字呢!从上面的构字寓义上来看,它为什么不可以附合“变”呢!因为人体的气血阴阳时刻在变,稍不协调就会变生病态,变生病态就得究其原因,我想附合到辩证论,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也不会算是生拉硬套的吧!它既附合了中医学核心主题,那么它们俩绑在一起,就是——因与果的关系,体与用的关系。只要你气血和合,阴阳平衡你就是一个完整的形体、就合于“中“;反之你的气血不和,阴阳不平,你身体有变,由常达变就是病态,有病就得“医”。所以说,“中”就暗含了养生学的道理,医就暗含了治病学的理论。谈到养生学,莫过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这本书。奉劝朋友们有空的话还是多看一下,起码对自身来讲,是有益无害的。这本书其实是累积了秦汉以前,多数人的养生理疗经验,假托黄帝命名而成就的一部医学典籍,大多数的篇幅讲得都是养生的理论,所设计到的疗法,虽然篇幅不短,但是细一品味只不过是针与灸而已,它却荣登群典之首。这并不是虚荣,它里面讲的都是秦汉以前的劳动人民,一代又一代累积的生活经验,是智慧的凝聚,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就能不病的道理,既是有病了,又怎么样通过简单的理疗,达到复原的目的,大家学过历史的都知道,生活在远古、蒙昧、相对原始的先民们,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心态,就决定了他们疾病的性质,大家知道那时的人们,生活的环境非常的自然,不象我们现在都有房子住,冬天有取暖炉,暖气……他们那个时代不行,只能依穴而居或是搭个茅草屋,冬天再冷也没有取暖的设备,恶劣的环境对他们的伤害以风寒居多,得病以后所谓的医,只是用砭针顶顶按按或用火在某一处一烤,就能把病治愈。那时的人们没有什么大的情志病,只要吃饱喝足,他们就满足了,他们的情志是恬淡的、是虚无的,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生活。经过漫长时间的摸索,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四时养生法”,惯于全篇之首,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效果,这不就是凸出一个中字吗!随之而后的是简单的医法。而到了中下古时期,随着人们欲望的不断加强,生活环境起了根本性的改变,有了欲望、就有了争夺、有争夺就有了战争。直至秦汉,战争日益频繁,天下混乱,人们到处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大兵之后必有大疫盛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的温疫、杂症接踵而至,内经上面所用的医疗方法就象咱已提到的,文字的发展一样,是远远不能解决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疾病的,这时,我国的第二部医学经典名著应运而生,使《内经》的理论又得到了更深层次地发挥、发展,那就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它系统阐释了,包括内经在内的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诊治规律,并附有对治各种病症的药方,这也是继上、中古时期药食文化的一个延续与发展。如果说《内经》理论重在养生,以权衡气血阴阳为宗旨而使人不病为目的的话,那么它就应合了这个“中”字,而《伤寒杂病论》一书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系统阐释了理法方药,在各种疾病中的运用规律,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诊疗体系,被运用到生活当中。形成实用的医疗法典,一千多年来在不断被发挥运用着。这两部经典的名著或多或少也总有那么一点瑕疵,若要说法四时、和阴阳、调摄养生的话,《内经》讲述的比较系统,若要说调和气血,权衡阴阳,理法方药引领于生活的话,那《伤寒杂病论》翘指莫数,对医方、医法发挥的剔透玲珑。仅就这两部经典一体一用,已足能把“中医”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渗透到我国医疗领域,形成我国独特的医疗体系——“中医药”文化。
以上,为鄙人多年来翻阅医书,对“中医”二字所作的一点点诠释,由于本人不是什么博士、硕士、大学生,只算是民间一小小中医爱好者或者说一小小的、家传的、师承中医传人,管窥蠡测之才,勉释“中医”二字,为免有牵强附会之嫌,颇于对中医的热爱,逐波于中医之流,也想和同道前辈、及诸位爱好者,分享一下,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点,看似金光灿灿、而又面临窘境的精神食粮,以祈达道同仁,不吝赐教,帮学互助,好让有些黯然的国学,重放光芒、去燃烧国人那颗“浮躁”的心。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1/21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