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
佛法的真谛不是烧烧香,瞌瞌头,练练
气功所能得到。有人会问:如何才能得到?条件有三。一是对真正的人佛法有正知正见,更不能有偏见,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二题要有明师指点。这里说的明师,不是有名的师,而是明白的明。常言道:要知上山路,须问下山人。你所遇到的师傳,对佛法都稀里糊涂,他能给你指引正路吗?那只能是以盲引盲,浪费钱财不说,简直是贻误人生。盲修瞎练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那不是在浪费生命吗?三是要有机缘,有了机遇你抓不住,也是憾事。我们还是拿达摩祖师度化梁武帝的事来说明,梁武帝原为樵夫,打柴为生,一日挑柴回家碰上下大雨,见一寺庙入内避雨,此时只见屋顶突然漏水,正好漏在佛身上,梁武帝不加思索,立即去下头的斗笠载在佛的头上,把自己穿的蓑衣披在佛身上。时过境迁。后来梁武帝当了一国之君'他头上的斗笠已变龙冠,衣服也不是以前的簑衣,而是龙袍加身了。这就是他的
福报。他当皇帝后,盖寺庙,舍饭斋僧,做了不少佛事。之后达摩祖师度化他时。他对做这些佛事大肆张扬,说自已功德很大,达摩祖师一看,他与给佛遮雨时的涩梁武帝判若两人,说他无功亦无德,即扬場而去。原来的他为佛遮是本性显现,是无功德心,无心即是大心,所以他的功德如
金刚经所说:如虚空不可思量,后来一步登天当了皇帝。之后,就产生了功德心,《鄊斋》开篇考
城隍中说:有心为善,虽善不偿,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因为文中有这个精辟的观点,闫王随委任该人为一地区的城隍爷。达摩离去后,有个人告?浑梁武帝,那个人就是观世音菩萨,梁武帝捶胸顿足,后悔莫及,赶忙派人追赶,已是沓无音信。梁武帝回过神来又一想,能说出达摩是观世音菩萨的人。亦非是一般人,赶快去见这个人。当他走到该人屋内时,此人己坐化园寂了,此人也是一大菩萨。错过时机,机不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