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人迎

相关文章

五色第四十九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雷公曰:五言之辨,奈何?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 ...

1 2015/10/7 04:11 袁医生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黄帝问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并,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 ...

1 2015/10/7 03:44 袁医生

平脉大法

  师曰:平脉大法,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 ...

1 2015/10/5 22:23 袁医生

《伤寒论》序写得太好了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 ...

1 2015/8/18 10:51 卫大夫

新购《王雨三治病法轨》

网上有高人指点说《王雨三治病法轨》是本好书,于是买了来看。看后大感神奇! 一直以为“人迎”脉在脖子上,这本书里却说是“两手之脉,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并且“数十年来,照此左右脉息,以定阴阳虚实而治病,竟丝毫不爽”。其人所用之中药也未见特异之药、少见之方,而疗效真可谓神奇。 看来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

1 2015/8/16 18:51 卫大夫

针道摸象:左升右降之临床应用

  中医书友会: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新书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王文德 ⊙ 编辑/王超      编者按:本文是王文德老师《针道摸象》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读后很有启发,与您分享。      图:蝴蝶,陈朊摄。      左升右降之临床应用   1991年在左云行医时,遇到一位老人,传授一招治 ...

1 2015/3/24 07:48 中医书友会

请问人迎气口

我读李东垣的辩脉开头就讲人迎;气口;可这人迎气口在何处;我不知,初学望有人指点谢谢

王光宇脉学 2014/8/15 18:52 dwang9876

【原创】“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辨疑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辨疑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自晋·王叔和《脉经·卷第一·两手六部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云:“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及《脉经·卷第二·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云:“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之后,后世脉学诸家或有尊此说者。如:宋·施发《察病指南·卷上· ...

脉法精微 2014/6/7 14:49 河间金栋

【人迎脈探索】

序: 前言: 前篇: 1.標準脈位 2.二十八脈簡說  3.人迎脈 4.望診知病 5.五臟主病 6.針灸 中篇【基礎醫案】 1.體質:兒童發育 例一:人沈之食欲差 例二:人極大之吃不胖 例三:人大滑之壞脾氣 例四:人略大、舌紅之帶下 例五:人左大、右入尺之矮小 例六:人略大、入尺之經期不准 例七:入尺之遺 ...

脉法精微 2013/8/11 08:37 cjjcheng123

辨脉

脉原 脉者幕也,如幕外之人,而欲知幕之内事也。(朱丹溪)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者所以主宰营卫而,不可须臾失也。从月,从永,谓此可永岁月也。古脉字,从血从辰,所以使气血各根据分派,而行经络也。 ○折一臂、瞽一目而不夭,脉少变则病患随之,可不慎哉!(《医学入门》) 脉乃血派,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 ...

脉法精微 2013/6/16 03:27 东华子

能否用人迎和寸口简易判断阴虚阳虚呢?

自学黄师素问悬解,看到卷二平人气象论中如下一段: 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此段旧误在六节脏象论。 人迎,足阳明之动脉,在喉旁 ...

黄帝内经 2013/1/22 18:35 perfumehelen

关于经脉系统

经脉系统应该包含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概念包含特殊的气脉体系,内循环,血液系统等;狭义的经脉系统应该只是指特殊的气脉体系。由于内经行文各处无明确的界定,导致概念混乱(个人认为现在看到的内经并非完整版本,应该有不少篇章遗漏了)。期待有修炼之士可以以体证来说明,补全内经,普及中医,功德无量。 我有两个 ...

理法方论 2011/10/28 04:46 talnin

寒热病——《黄帝内经 灵枢》第二十一篇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 ...

黄帝内经 2011/8/31 18:28 无动于中

四时气——《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九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 ...

黄帝内经 2011/8/31 18:26 无动于中

四时气——《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九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 ...

黄帝内经 2011/7/4 20:08 无动于中

四时气——《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九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 ...

黄帝内经 2011/6/14 19:12 无动于中

经脉——《黄帝内经·灵枢》第十篇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 ...

黄帝内经 2011/5/6 18:30 无动于中

终始——《黄帝内经·灵枢》第九篇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 ...

黄帝内经 2011/5/5 17:52 无动于中

保存在峨眉山佛教寺院里面的祖国医药遗产

作者:巨赞法师 去年冬天,承领导上的照顾,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于保存在峨眉山佛教寺院里面的祖国医药遗产作了初步的了解与研究,现分六段,介绍如下。   1.保存在峨眉山佛教寺院里面的一部分祖国医药遗产,过去一向用之于宗教方面,非常秘密,一般人都不知道。据我亲自抄到的《峨眉宗莲花宝笈》正册及副册看来 ...

民间秘法 2010/1/4 20:36 梁知行

大熊猫先生独家医案 (一)

今天一三十多岁女子陪老公看病,处方后女子要求诊脉。诊脉过程中双方沉默。 脉象:右尺沉有力,关沉细,寸稍小紧、入鱼际; 左尺沉小,关弦、人迎细小紧,寸沉小。 舌象:淡白稍青紫,稍胖大,苔薄白。 分析:(分析过程中我说女子答)整体脉象为沉细,与季节脉(秋毛)不符。但有神有根,且未见明显藏奸之“ ...

玉林中医颈椎病专题 2009/9/22 19:43 观月

123下一页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