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本帖最后由 jinlin 于 2014/12/11 12:40 编辑 乌梅丸治愈幼女阴中疼痛一则 某女,3岁,湖南省望城县某某镇人,就诊时间是1996年的秋天,这个病例治愈之神速,实在是出乎我们的想象 患者的母亲在不远的外地教书,平时由她的祖母抚育,每个星期天她母亲都回家看她。那年夏季,她突然出现首先是喊屁股痛,接着是哭闹, ...
山楂之酸和乌梅之酸 上大学的时候,曾得过肝炎,不厉害,只吃一些中西成药,如肝泰乐、疏肝健胃丸之类,病基本上没有发展起来。但时不时的偶尔肝区有些胀疼,吃点药也就过去了。肝功能检查也没有问题。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前几天,这不,肝区又有点不舒服,想起内经的话,肝苦急,急食酸以缓之,正巧,家里还有点山楂,急忙 ...
俗谚“五个乌梅三个枣,七个杏仁一齐捣,男用黄酒女用醋,不得心痛活到老”。这个方剂就叫红枣膏,见于《叶士女科》安胎门心胃痛附方中。原方指征为胎气上逆所致之心胃痛,药仅以上三味,方剂平淡无奇,药少价廉,但在南林老师手里,小方却屡见奇功。。仅举案例一,二, 以资说明。 一. 妊娠胃脘痛 任某,女,28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9 23:28 编辑 乌梅是一味具有收敛固涩功效的中药。其性平味酸涩,常用量为去核3~10克。其功用归纳起来有“五止”。 止渴 乌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来治疗口渴多饮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热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乌梅煎汤作饮品,能去暑解渴。 止咳 乌梅酸涩收 ...
小三阳可以吃乌梅吗?如何吃? 舌像是白,中间有黄苔 估计是湿热型
本帖最后由 virgn 于 2013/8/29 20:45 编辑 原文: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 不是‘先于食饮’,应该是饭后,大家一直解释都说是饭前服。 饭前吃下去,虫子闻到药味,都躲起来了。 饭后吃,虫子闻到饭香,刚出来吃饭,药下来了,杀个正着。。。 ...
消化系统息肉(济生乌梅丸): 乌梅 1500克 (酒醋泡去核) 僵蚕500克 穿山甲50克蜜丸。每丸9克,每日三次。制法 乌梅1500克(乌梅以肥大肉多者为上,酒醋浸泡一宿,去核、焙焦存性)、僵蚕500克(米拌炒微黄为度)、穿山甲50克(用碱水或皂水洗净,晒干,再用滑石粉入锅内同炒至甲片黄色鼓起为度,取出筛去滑石粉, ...
于XX,女,60岁。体型高细。口干,眼干,鼻干,咽喉干1年。大便1日3-5次,呈泄状,食凉加重。小便正常。性情抑郁,失眠。夜间需要喝水几次。舌红,苔白,脉沉细缓。手足凉。 思考:本来以为,干燥证应该舌红苔少,脉细数,一派阴虚象。但此病人舌红苔白,脉反而沉、细、缓。辩为上有虚热,下有实寒,寒热错杂。处乌梅丸 ...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4/13 12:58 编辑 所在省市:河南南阳职 业:经商婚 否: 已婚性别,年龄:女 35现在主要症状:水泻 浑身无力 没胃口 怕冷 (体温不高,一冷就想拉肚子)不敢开空调主症特点(哪些条件可使症情加重或减轻?相关伴随症状。):急性水泻 反胃 干呕 浑身无力前一个月已经发作一次 这两 ...
本人咳嗽数日,少痰,痰不白,稍黄,量少,气管痒,从喉咙痒到剑突,喉咙肿痛,小青龙二副微效,着乌梅丸日一次10克,当日下午服药,第二日症状大减,上网查医案无果,百思不得其解,请懂的朋友指点!
我自从学习中医外科,目睹皮肤瘙痒性疾病病人轻则用清凉油、万金油、花露水寄望于清凉止痒;稍重非手抓搔则痒不可止,过于抓搔则肌肤必伤而鲜血淋漓,调护不当则感染化脓;更有甚者竟屡用鞋刷、牙签、钢针刺激肌肤等近乎自残方式企图止痒而不能。下定决心,发愤读书,望能拯其于水火于万一。进修结业后,购胡志峰先生主编的 ...
心气痛 心痛即胃脘痛,须分新久之殊。若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而病于初得时,当用温散温利之药;若病稍久而成郁,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若行温剂,宁无助火添病乎?此病虽日数多,不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吃物,与病安之后又纵恣口,腹病再发,难治。 心痛神方 朱砂 木香各三钱 黄占一两 化开为丸如绿豆大。每服 ...
请教,网购哪里可买到正宗乌梅丸。谢谢各位同仁!
乌梅丸炮制不当 【袁晋河医案】韩某,女,10岁,学生。1992年10月2日持续上腹钻痛,曾有吐蛔虫现象发生,每次发作数小时后即缓解,此次发作持续一小时不缓解,伴有呕吐清水,烦躁不安,舌淡苔白,脉弦,诊为“蛔厥”,投乌梅丸:乌梅、当归、川椒各6克,干姜4克,制附子、黄连、黄柏、桂枝、党参各3克。2剂,水煎服。 ...
一老叟,年62岁,主诉全身痛,头,颈,腰,背,腿,腹部等均不适,劳则加剧,患此疾已多年,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紧,重按则脉搏力减弱,大便偏稀,小便短,夜晚需起床十余次经西医消炎止痛,时缓时剧无效来诊,经笔者用中药柴胡桂枝汤,苓桂术甘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苍术附子汤,桂枝加苓术附等,效果仍是时好时坏,幸 ...
目前,“辨证施治”这个口号在中医界提得非常响,而对于辨病,则不少人不予重视,认为这是西医的事。其实,要真正学好中医,不但要善于辨证,而且还要重视辨病,如果只见辨证的优点,不知辨证不辨病还有不足之处,也是错误的。 辨证与辨病不可偏废,这并不是新提法,就连中医界公认的医圣张仲景,就是既辨证又辨病的倡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