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桂枝汤临床运用】1.古代临床 (1)《伤寒九十论》:乡人吴德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关以上浮,关以下弱。予日:此桂枝证也,仲景法中第一方,而世人不究耳。使公服之,一啜而微汗解,翌日诸苦顿除。公 ...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这是一节。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虽然说是太阳病,但脉不浮而沉细,当然这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中风,明明这是湿 ...
按:春节这几天时间比较充裕,我针对同仁提出的桂枝去皮问题,服药的发汗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因考虑桂枝汤系《伤寒论》第一方,变化最多,加强对桂枝汤的学习和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窥探经方的奥旨,故作桂 ...
把五行落实在用药中,是真正落实中医药理的方法所在。仲景之法,玉楸子之学,无不深谙此道。而把用药的变化与五行结合起来,更是高超而让人不易理解。多数人只注意了药方,却忽视了其中的五行之理。 现举一 ...
伤寒论》论述“汗”的条文有一百余处。笔者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分析了汗出的分类及机理,并指出从汗证可分析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讨论了汗法的应用、汗出禁忌、误汗变证等问题。从而揭示了汗与 ...
《伤寒论》有“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历来医者俱对此七数六数解释不清其何由,其实是根本不明仲景方术之根源于内经也。 《外经》岐 ...
90年代初期,全国上下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为之,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也被纳入了下岗工人的行列。人总要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想了又想,只有学习一技之长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我离开了熟悉的城市,满怀希望的走进了家 ...
在取得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之后,看到病人仍然感到大脑空白,笔下羞涩。于是整理思路,按照教材上讲的诊断过程进行分析;主诉,现病史,类似疾病的鉴别,一般情况,过去的诊疗过程,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辅助检 ...
节选自《药性赋浅释》--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 今天讲世间的学问,来了这么多人。这足见世间法胜过出世法!这个胜,就是很兴盛的。出世法人听了大概是乾燥无味,所以就没有那么多人来听;这一讲《药性赋》,就很多人 ...
时光荏苒,岁末将至。汇总一下今年、包括部分去年下半年读过的医书如下: 近一年多以来,所读医书,以伤寒、金匮、温病为主。特别是伤寒与温病。因我一向以为伤寒温病之理法方药绝不仅为所谓外感病而设。即使治疗 ...
玉秋子扫除了往日的疑惑,涉猎了各家的言说深入研悟中医,自负古今无双。 1734年29岁,我误服了庸医的药方,放弃了仕途之路,开始学医,思索内经的秘密,研究伤寒的玄奥,然而读《伤寒论》的时候,却怎么也不能理 ...
从接触黄师著作到现在就算两年多了,闭门造车,《伤寒悬解》读了没有20遍也有十几遍了,《伤寒说意》,《四圣心源》和另外的几本书也读了数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废寝忘食,日思夜想,正如黄师所云“ ...
伤寒派和温病派,是中医的两个大流派,其理论历经百年实践。希望不要信口开河,势要两者斗个你死我活。 其中之秘,各位同行(行家)平心静气,必有所悟。 当今流弊,罪不在各大流派。而是扛着个流派大旗的庸医。与流派本身理论无关。 ...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节录) … … 趁此机会,我想顺便谈谈如何学习《伤寒论》的问题 学习《伤寒沦》应先打好一定基础,其中包括学好《内经》中的阴阳辨证思想和方法,以及学好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知识。同时把《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和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学懂吃透,并要背诵如流,牢记不忘。这是第一 ...
关于王正龙先生办讲座之我见 对中医界出现的“王正龙现象”,争议颇多。有争议,正常。但很多持反对意见的,并没有讲出对王正龙先生的做法和观点之所以不同意,只会冷嘲热讽,只会骂人。这种现象就不正常,这种人就特没劲。按说和这种人论理是个挺无趣、挺无聊的事情,但我是个爆脾气,有时脑袋瓜儿发热,干点儿无趣、无 ...
聿修堂医书选 伤寒广要 药治通义 救急选方 脉学辑要 医胜 【作 者】日本·丹波元坚 丹波元简 【丛书名】 【形态项】 701 【读秀号】000004035500 【出版项】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3 【ISBN号】 14048·4223 / R2-51/148 【参考文献格式】日本·丹波元坚 丹波元简. 聿修堂医书选 伤寒广要 药治通义 救急选方 ...
张宝钧应用经方辨治眩晕的经验 张彬 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050051) 眩是眼目昏花,晕是头脑晕转。《伤寒论》、《金匮要略》对本证有多种称法,如癫 眩、目眩、眩冒等。然而,《伤寒明理论》说:“眩也、运也、冒也,三者形俱相近, 有论之眩晕者,有论之眩冒者,运为运转之运,世论之头旋者是矣。冒为蒙冒 ...
本书已完成并正式推出: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9756&fpage=1 本帖停止更新,以下是成书过程: ========================== 本项目欢迎所有喜欢和支持中医的朋友参加 ================================ 对参与者素质的要求: 识字,不需要中医专业知识;:) 对参与者时间的要求: ...
下文摘自《医学集成》。 伤寒无汗,伤风有汗;伤寒无涕,伤风有涕;伤寒脉紧,伤风脉缓; 伤寒怕寒,伤风怕风;伤寒郁而后热,伤风即能发热; 伤寒手足微冷,伤风手足皆温。 又曰:寒胜则痛,风胜必肿。
古代医学著作中剂量的单位 比如 一升 一钱 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是多少呢? 伤寒论里的方子 有好多是“加水XX升,煮取XX升” 那么要煮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