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学用《伤寒论》浅识 作者:曲淑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总结《伤寒论》的学习过程,主要经历初期朦胧、学以致用、逐步融会贯通三个阶段,在此略谈经验教训,愿与学者共勉。 初学《伤寒论》,首先学习张仲景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其内容不能理解的部分作为存疑,很多内容只能 ...
往来寒热与潮热 作者:沙丘沙 往来寒热为小柴胡汤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伤寒论讲义》五版教材释为:“恶寒发热交替出现”。 验之临床,小柴胡汤证确有寒热交作者,患者往往自诉“一阵冷,一阵热”。临床实际,更多的情况是单发热不恶寒,也无烦渴,介于麻黄汤与白虎汤之间,再结合其他症状,投小柴 ...
本帖最后由 emily531 于 2011/9/1 15:38 编辑 舌苔图 手掌心图 2011年8月28日治疗了一例发烧并咳喘的患儿,一男童,4 岁,患儿27日晚上从幼儿园回其母发现有点发烧且烦躁半夜微喘咳,手掌发热,嗓子疼,微红有微微溃疡创面,脉数沉,鼻流涕透明成条,最近不爱吃饭。医院诊断疑似疱疹性咽颊炎+哮喘复发(原来有哮 ...
本帖最后由 空余恨 于 2011/9/4 11:34 编辑 前言: 学习需要悟性。 如果世间一切真理都摆在你的面前,那就不需要悟性了。 当然,也就不需要学习了。 道之所属,工之所疑 《伤寒论》乃是1800年来空前绝后将象数推演之法合二为一的书。是取法《素问》,《九卷》。以及《神农本草经》等,并运用了一种人类 ...
伤寒论名词解释转自:好医生 作者:xsh19532潦水:地面流动的雨水,雨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潦水煎) 甘烂水:《伤寒论》云:“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从这段原文可见,我们制作甘澜水的目的,是为了取其清扬而不助水邪之性。如苓桂枣甘汤用甘澜水作为溶剂, ...
本帖最后由 bygzpf 于 2011/8/29 23:49 编辑 第14条是论述桂枝加葛根汤的条文, 原文的桂枝加葛根汤方如下: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 甘草 二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二两, 由于这个方剂与31条的葛根汤不论是药物还是药量都相同, 故有许多注家都认为这个汤剂有误, 如林亿认为:'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 太阳中 ...
本帖最后由 bygzpf 于 2011/8/28 07:57 编辑 伤寒论医算书是数术中医的鼻祖 作者:李保住 2011-08-24 09:35 伤寒大数开窍诗:日落西山观三阴,旭日东升看三阳,三阳三阴闲来往,七十二宫都是春。 伤寒 ...
真伤寒,世罕稀,多少庸医莫能知。 仲景石函节庵泄,千金不易伤寒秘。 方不同,法更异,四时伤寒各有例。 惟有冬月正伤寒,不与春夏秋同治。 发表实表两妙方,用在三冬无别治。 真伤寒,真中风,表实表虚各自中。 表虚自汗脉浮缓,疏邪实表有奇功。 表实无汗脉浮紧,升阳发表汗自松。 背恶寒,背发热,头痛脊痛一般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8:04 编辑 葱 白(《本经》) 葱白为百合科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我国各地均有种植。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临床鲜用,名称葱白。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可作汤,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头痛 ...
东汉医圣张仲景创立的中医经典他们越研究越入迷—— 温州娄氏父女de“经方奇缘” 《温州晚报》2011-05-18 经方,是指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我国历代名医所创的经典名方。医生根据临床病人出现什么样的证,给病人服用什么样的方,这种“方证相对”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的“ ...
如题,知道的..请赐教..
脉浮数为什么宜麻黄汤 《伤寒论•太阳篇》第52条说:“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这条经文乍看是不无疑问的。因为一般来说,脉数为热,浮数者为表热,似应采用辛凉的法治,若用麻黄汤之辛温法,似乎是不适宜的。 从《伤寒论》注家的意见来看,方有执认为“浮与上同(即与第51条脉浮者相同),而此多数,数者 ...
伤寒论里脉浮所指的脉是哪些?看到伤寒论里经常有脉浮、沉之类的,不知道这个x脉是以寸脉、关脉、还是尺脉?脉阴阳是指这三个一起那单独的脉浮沉之类的是指哪个能?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7:01 编辑 作者:不争 生半夏在市面上都无法买到,现在的医师对其都讳莫若深,手如握虎,如临深渊,而仲景在伤寒论中都用生半夏,没有制半夏这一说,只是在用半夏的时候加一句水洗。因此对生半夏一直存有很大的好奇心,就像生附子一样,想亲自尝尝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那样神乎其神! ...
有谁把王正龙老师的伤寒、难经和金匮要略讲座整理成了文字版,我这有内经串讲的讲座文字整理版,是我听讲座一字一句打成word版的,谁有其他几个的文字版可以交换。
本帖最后由 和子 于 2011/8/12 19:35 编辑 伤寒成诗 小柴胡,小建中,谁把太极拈手指 泻心方,黄连汤,揉捏阴阳和缓里 一曲伤寒宫商调,锦瑟引 角羽清华,徵唱桂枝词 寒过小重山,风从青萍起 春秋际,二泉如瞳五苓散 厥阴期,浑沉原始乌梅丸 三月里,湖海一片桃花汤 五运万类,流衍一气 最温暖,冰雪中炉 ...
本人小时候曾经试过三次湿水伤寒: 病状: 高烧 40度 几乎可感空气流动 打发冷 最重要是肛门有一黑圈 哪时我这里有一个老太婆 会艾炙 有这病烧红的艾是不会感觉到痛的..经络导通后会有暖感 烧红艾点完穴位后病就会全好 现在想学一下她已经不在人世了 想找一位高手能把穴位告知-_- 只听老妈说这是湿水伤寒---我这里的人的说 ...
伤寒论有没有这样的药方?就是比如有人要出现中风的证,但是还没有真正中风,就属于前兆,证有 偶尔说话咬字不清,偶尔走路脚搬地皮,其他都正常,伤寒论里有没有治疗这样的药方? 不要大黄蛰虫丸这个吃完不管用,
把自已的脉,轻取得不到,用力可得,再用力感觉脉强点,再用力脉似乎更强。这是什么原因?按这样判断不是脉主于是里了?首先申明自已没得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