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在伤寒论中看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学生也是脾胃虚寒,以前去看中医,中医一见脉数就说肝热,或说心火亢盛。服清凉药物,皆加重病情。后偶用陈士铎的火土既济丹∶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山茱萸(一两) 菟 ...
为何书中说的脱阳的表现与《伤寒论》说的四逆汤亡阳证一模一样,但为何《伤寒论》用四逆汤,而郑钦安大师却认为应该用独参汤? 脱阴的表现却与“真寒假热”证的一模一样 而”真火上腾“的表现为脱阴~~ 很乱,恳请好心人赐教 ...
新本伤寒杂病论老庄 新本伤寒杂病论目录平脉第一辨症第二论治第三辨伤寒表证脉症并治第四辨伤寒太阳病脉症并治第五辨伤寒阳明病脉症并治第六辨伤寒少阳病脉症并治第七辨伤寒太阴病脉症并治第八辨伤寒少阴病脉症并治第九辨伤寒厥阴病脉症并治第十辨伤寒坏病脉症并治第十一辨痉湿暍温病脉症病治第十二辨血痹中风中寒历节病脉 ...
为什么刘力红老师、吕英老师都认为《伤寒论》里面的六经辩证体系里面,少阳为太阳、阳明的阳枢,而少阴为太阴、厥阴的阴枢? 可是,太极图明明是:少阴为太阳、阳明的枢纽,而少阳为太阴、阳明的枢纽。 真的很困惑 本帖最后由 wcyerik 于 2010/4/22 12:03 编辑 ] ...
附子 1.《本草衍义》: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凡五等,皆一物也,止以大小、长短、似象而名之。后世补虚寒,则须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风家即多用天雄,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乌头、附子之大略如此。余三等则量其材而用之。 2.张元素:附子 ...
上上此书的封面:
民间中医网校对版是16开的,太大不方便携带,我想以民间中医网校对的为底稿做一个32开的印刷,以成本价给有志于研究经典的朋友学习使用。,有需要的朋友,跟帖
一、《敦煌本伤寒论》 1.(敦煌本伤寒论》的发现,无疑地对研究和校勘《伤寒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这是因为《敦煌本伤寒论》的抄写年代较早.而且在一千余年中,也未再发现与《敦煌本伤寒论》相同的版本,因此可以说《敦煌本伤寒论》是一部独立的《伤寒论》版本,其价值不言而喻。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封洞时间,多数学 ...
最近在听郝万山先生讲伤寒论,其中08讲“太阳病的分类提纲”中说道“主要是这个人平素体质偏于卫阳不足的他得病就容易多汗,容易得中风。如果这个病人平素体质卫阳偏盛的,相对来说偏盛的,他得了病之后就容易寒邪闭表,就容易得伤寒”,但是在下面的例子中,夫妻二人一同得病,妻子“平素是个阴虚火旺的体质,做事风风火火 ...
请联系QQ372863964. 手机:13182361061 注明:桂林古本
《伤寒论》为临床第一书,一点也不为过。 成而即散,实可为恨,幸有辑复(晋—王叔和),惜为复散,又有苦寻(唐—孙思邈),得于诸密(江南诸师),故《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所录,实为珍贵。 再有叶橘泉先生,于民国时印的《康平本伤寒论》亦为珍贵。 再有就是黄竹斋先生的《伤寒杂病论汇通》亦为精品。 ...
1、是伤寒论的开出来的方子,是几付药的量,http://ngotcm.com/bbs/?action_viewthread_tid_82009.html在这里看到一句说是张老的剂量是三付药的量,有点模糊不清了,倒底张老开的几付的量? 2、http://ngotcm.com/bbs/?action_viewthread_tid_82009.html同样还是问题 ,我去开射干麻黄汤,里面有个细辛,按张老的开法,我 ...
初学中医,困惑太多,敬请高人指点迷津,先谢了。 偶有一天感冒,查了一下大青龙汤方, 被其中的计量搞蒙了。 连计量都不清, 更别说以后计量的把握了。 如何做到经方说的一剂知二剂止呢 到底伤寒论里的一两等于几克了????? 一钱等于几克??? 还有针对个人体质,计量如何把握呢? 敬请高人指点迷津 ...
伤寒论中的一两折算成现代计算单位为15g.(桂林古本中有说明),最近研习的《四圣心源》中计算均为钱,折算成现代单位为3g。虽说黄老是从张老来,可如此大的差别,叫我如何是用方呢?请达人明示。
彭子益先生传 中医杏林:http://wujiayou.blog.hexun.com/41107866_d.html 方树梅 医自神农尝百草,黄帝著《素问》以来,历代博雅淹通之士,于斯道阐明发挥,留遗著以诏来学者,从古不胜偻数也。清《四库全书》列“子部”为医家类,其《提要》叙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①《伤 ...
作者:十世遗风 我对莘农先生怀有很崇敬的感情,他是出色的经方大师,却很少有人知道。 莘农先生的学术是我父传我的,从来不跟我讲理由,只是告诉我该这么用。如麻杏石甘汤原治喘而汗出,先生用它治疗咳嗽、发热、哮喘、尿闭等。我用此方二十多年,几无失手。一女,4岁,咳嗽一月不愈,咳则小便出,多治不效,用 ...
黎庇留《伤寒论崇正编》 黎庇留,字茂才,又名天佑,广东顺德人,近代岭南伤寒名家之一,著有《伤寒论崇正篇》,于1925年刊行,现已绝版。 文件太大,麻烦到这里去下。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949034.html 本帖最后由 98xjh 于 2010/3/26 17:20 编辑 ] ...
郑钦安先生写《伤寒恒论》时,是按舒驰远先生伤寒集注的条文次序逐条发明的,与伤寒论原文398条的顺序不同。为便于初学者学习,今将郑先生伤寒恒论的注解按伤寒论原文排列,名为《伤寒恒论顺序版》,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