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竹叶15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 麦冬15克 党参10克 甘草3克粳米15克 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396)《伤寒论》 主治:伤寒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主证为发热,热势不高,38℃左右。无明显自觉发热恶寒症状。 个人总结:该方治疗外感后 ...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6克 石斛15克 麦冬9克 黄连3克 竹叶6克 荷梗15克 知母6克 甘草3克 粳米15克 西瓜翠衣30克 主治:中暑受热,气阴两伤。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脉虚数者。 个人总结:同伤寒一样,有实证,有虚证。伤寒表实证用麻黄汤系列,表虚证用桂枝汤系列。夏季受寒, ...
相处有一年了,周围的同事渐渐知道我治病有几手,尤其是治感冒。那天闲聊问我,治感冒有几招?我总结起来,大概二十八个方子。同事惊讶:那么多!哼哼,差远了。本人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伤寒论》中一百一十二个方子都能治疗感冒的(当然是各个阶段),还有《温病学》中的大小七十多个方子,都应该有适用的时候,可惜自己还 ...
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12—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9—18)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原文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伤寒论》 伤寒十余日, ...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12克 黄芩9克 党参9克 半夏9克 炙甘草9克 生姜9克大枣4枚 原文: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伤寒论》 血弱气尽, ...
麻黄汤 组成: 麻黄9克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杏仁10克 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伤寒论》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伤寒论》 主治:感冒后,患者恶寒严重,怕冷明 ...
看过几遍《伤寒论》,外感风寒的治疗,略知一二;再看了看《温病》,外感热病,也略有了解。一时间很自觉了不起。等到面对内科杂病,哈哈,还差得远呢!俨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茫然,甚至恐惧。好在有好朋友小寇,全无一点私心的耐心教我。好在有《脾胃论》可以学习。虽说人过中年,只为对得起病人的信任,也只好硬着头皮, ...
从医二十多年,终于体会到“外感法伤寒,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之意。 从《伤寒论》中体会到伤寒的治疗,从《温病学》学会温热、湿热的治疗。治疗内伤却不得法。转而看《脾胃论》,恍然发现原来治法都在这里。 可惜,我上学时,《伤寒论》不过是一门经典,根本不知道它有多少实用价值。《脾胃论》只是耳闻, ...
一病人,入院多天,高烧,用消炎药无效,靠退烧药才能退烧,一会儿还得烧上去。 我去会诊,患者体壮,精神自若,舌苔白,微腻,脉沉而细。白细胞才3000多。询之发热前有寒战,无关节痛,无汗。考虑为病在少阳,用小柴胡汤,因其高热,加用石膏,又因其入院时有咽堵,饮食难下,为气结于喉,加升降散。只开两付,试 ...
从《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中发现这么一位神人,用经方如神,但在网上竟然查不到他老人家的蛛丝马迹。好奇怪。 他写了一本书,是中医就该看看:《经方验》。 看《刘渡舟医案》,知道了经方应该这么用; 看《胡希恕医案》,知道了经方还可以这么用; 看《经方验》,敢情,经方竟然可以这么用! ...
我个人以为,第一,你得相信《伤寒论》里的叙述是非常实用的,里面的112个方子是临床都可能用到的!这是最基本的,就像是战士,你上战场前先得熟悉手中武器的使用一样。记得我上学时,刚接触《伤寒论》,老师还讲过中医有人提出过“古方今病不相能”的观点,意思是时代变了,古代的方子已经不适用了,该调整了。自己当 ...
没有想到日本人竟然出了一本这样的书,而且是在几百年前,我得改变一下对日本人的看法了。 连日本人都会这么研究、崇拜《伤寒论》,而有些中国的败类竟然对中医百般责难,我真是无语了。 日本人,得区别来看;中国人,也一样! 如果中国没有枪支管制,我怀疑方舟子之流还敢不敢再胡说八道! ...
还是一个两味药的方子。 那天,是一位女士来咨询。说她的父亲岁数很大了,(80多了),来医院不方便。主要症状是老人几天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烦躁不安,难以入睡,一会儿躺下,一会儿又坐起来,一会儿又得躺下,家里人急的够呛。 我一分析,病是突然得的,应该是跟外感有关系,患者的表现显然是“坐卧不宁”,正合 ...
毕业实习的时候,我也向当时实习医院的主任问过这个问题,当时,主任好像给我列了好多书。 如今,临床多少年了,我自己发现,学好中医,根本不用去看那么多书,把《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学好,有兴趣再翻翻《黄帝内经》,就已经不简单了。当然,病案一定要看的。 甚至,仅仅把《伤寒论》搞懂,真正 ...
原文地址:《我是铁杆中医》学术篇之《一个铁杆中医的心路历程》作者:彭坚 我的学徒生涯 1家学渊源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却并非书香门第,祖上是农民,原籍湖南岳阳彭家大垸。清朝道光年间,曾祖父彭吟樵不满包办婚姻,从老家出走,一担青菜挑进长沙,成了城里的“打工仔”。有一次,看到钉马掌的工匠在削 ...
就像一些人说的,中医书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真不知道该看那一本好。现在有些人想学中医,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我把我感觉不错的书列下来,或许对有志学中医者有些帮助。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这三本书,学好了,只要真正理解、领会了其中任何一部就可称为中医大家。具体学习起来,我以为《伤寒论》 ...
任之堂的书《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看完了,有收获,但也有遗憾, 我奇怪的是在这本书中一句话没提到《伤寒论》。 在我的意识里,学中医不学《伤寒论》是不可理解的。 再看第二本书。
侥幸治好了几个病人,得到一些患者谬赞。其实,自己有多大本事,自己最清楚。 自己真正接触临床,也就是三四年的光景,真正领悟《伤寒》,也就是这一两年,很多东西还没领悟到。加之年龄已大,又不够勤勉,只不过仗着有点小聪明,悟性好而已。 真正的好中医,我所知的大多故去,比如:胡希恕、李可、赵绍琴、刘景褀。 近日 ...
学中医的都应该看看这篇文章。很简单朴素,却是至理名言。原文地址:《竖琴学经方手记》作者:老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5551760.html?from=like 一、中医入门之路 2007年底,我刚接触中医的时候,不知道方向,只能在论 ...
那天,一个住院病人来找我,喜笑颜开(本人就愿意看到病人来的时候,没说话先笑--肯定是效果不错)告诉我,她多年的呃逆,仅仅吃了我三付药就见缓解,想再喝几付巩固巩固。 想起来,她是一个我会诊的病人。用的很简单的方子:旋覆代赭汤《伤寒论》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