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伤寒

相关文章

求<张聿青医案>或<范文虎医案>

上学时曾在图书馆见过这些书,毕业时也曾打算复印他们,张聿青医案曾是许多大家们细读过的书,范文虎医案的整理者是魏长春先生,本为一代名医,且范先生常用伤寒方,伤寒法值得一读

资料求助 2007/10/13 08:21 ff_75112

古方药服用时间和次数的讲究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6:31 编辑 郑亚琳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古代许多医家对服药方法理论都十分重视,正如《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病人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服药时间   《黄帝内经》要求医者顺应天时而调理 ...

本草求真 2007/10/13 03:33 梁知行

关于骨瘤

请问骨瘤与伤寒有关系吗? 中医能不能治好骨瘤(良性)?

伤寒杂病 2007/10/8 23:22 幸福的鑫淼淼

十一期间倾情奉献飞虎精校背诵打印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十一期间倾情奉献飞虎精校背诵打印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http://hexun.com/feihu1978/default.html 飞虎案:愚自学医以来,屡次欲通读伤寒杂病论,而不能坚持,今已而立之年,尚一事无成,深以为耻,故欲下功夫背诵伤寒论一书。今以网络版《宋版伤寒论原文.doc》为底稿,以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之《伤寒论释义》(二 ...

伤寒杂病 2007/10/4 23:45 薛飞

求书:《伤寒论崇实注》--徐道隆著

作者简介 徐道隆,字伯兴,号飞龙,1907一1960一年,贵州大方县人,生于诗书世家,其祖父徐在田于清朝末年登进士第。〕徐老先生幼患重症,幸获当地名医王向勤施救。病愈后,王向勤慧识其学医天赋,竟拒受医酬,唯愿将道隆纳入门下习医,以发扬光大其医业〔〕幼年的徐道隆自此步入杏林。徐老先生家学渊源深厚,一生嗜读医学 ...

资料求助 2007/10/4 06:27 梁知行

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丛书出版发行了

此套丛书由福建科技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发行。 此套丛书书目包括: 《曹氏伤寒发微》 曹家达 著,汤晓龙 点校 内容提要 《曹氏伤寒发微》四卷,曹家达(字颖甫)著,丁济华、沈石顽校订。刊于1939年。书首凡例,卷一至卷三为太阳、阳明篇,卷四为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霍乱、阴阳易瘥后劳复等篇,后附跋 ...

中医资料 2007/10/3 08:17 梁知行

好消息!《曹氏伤寒发微.金匮发微》、《恽铁樵医书四种》等好书重版发行了!

相关新闻: “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丛书首批7种出版 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丛书(共21种),首批7种(包括《药盦医案全集》、《女科秘诀大全》、《曹氏伤寒发微》、《金匮发微》、《丁甘仁医书二种》、《恽铁樵医书四种》、《秦伯未膏方集》)日前由福建科学技术出 ...

理法方论 2007/10/3 05:12 梁知行

近代中医学发展概述暨著名医家及论述

近代中医学发展概述暨著名医家及论述 在近代百余年动荡的社会环境里,中医为保障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医疗实践又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近代中国传染病流行猖獗,中医中药治疗热病(包括喉、痧、痘、麻等)有很好的疗效。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仲景的伤寒学说和清代的温病学说。而且近 ...

民间秘法 2007/10/2 05:43 梁知行

福州市寻访“儒医”进士府

中广网福州9月台29日消息(记者陈定川) 福州市区北面靠山,山叫北峰。北峰重峦叠翠,风物长宜,已经被福州市政府开辟为福州的后花园。在北峰山脚下的新店乡,有一个村落叫汤斜村。改革开放前,这一带还是农田一片,沃土中小溪淙淙,白天鸟语,夜里蝉鸣。随着福州市城建设的步伐,汤斜已变成都市里的村庄,旧貌换了新颜 ...

民间秘法 2007/9/29 22:49 梁知行

手抄本《佛点头脉诀》——献给热爱中医事业的人

编者前言 世之《佛点头脉诀》,尚有两种不同版本,一载于清朝太医院编著的《药性通考》之中,此书分为八卷,前六卷收载中药四百三十五种,卷七、卷八为《集录神效单方》,《佛点头脉诀》附于卷六之末,因其年代久远,校订不详,存在不少错误之处,难免贻误后学。一传为王氏《佛点头脉诀》,传言“该诀诊病快而准,叙 ...

杏林雅俗 2007/9/26 23:49 世安

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

清代是中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中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至清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流派、学说在这里碰撞、交融,推动了中医学的全面进步。在这样的环境里,中医诊断学也逐步走向完善。 (一)清代的医家秉承了当时盛行的考据之风,对古代医籍做了许多考证与注释。但同时他们更重视临床实践,在大量的对疾病治 ...

脉法精微 2007/9/26 06:50 梁知行

向斑竹提一个建议

本版医案库栏目非常好,多看医案,对照原书是学习伤寒杂病论的好方法,但目前我看很多医案没有患者的年龄和初诊时间,这使医案的学习性就打了折扣,要知道中医是时间医学,每年五运六气都不一样,都一个症状不同的时间用方也不尽相同,所以希望斑竹增加医案中患者年龄,初诊时间,最好还有患者的真实出生年月。谢谢 ...

伤寒杂病 2007/9/25 18:46 aliec

证象白虎屡治不愈

男 10岁 脉微浮,弦细,数(六到七至)尺脉沉弱.舌滑苔剥边有齿痕有芒刺.平时吃多好动多梦,入睡有汗醒后无汗,偏于恶热.又哈欠连连,咳,喘,有痰(清稀 微黄)鼻部有痒感流清涕.曾经有伤寒史未全愈(四岁),导致体弱多病每犯如上至今.期间经无数医生医院治疗用了大量清润袪痰寒凉药物,终不能全愈. 病人情况错综纷繁 ...

病情辨析 2007/9/25 01:32 易学中医

《伤寒杂病论义疏》

重新上传,修改了一下封面。 中医棒棒糖论坛整理,一校稿正式版。 请网友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 =============== 五味堂主 ============== 编辑说明:更改分类标签 http://ftp.ngotcm.com/index.php?o=display;id=3839 本帖最后由 水神 于 2007/9/28 17:15 编辑 ] ...

资源发布 2007/9/24 22:59 juzhuo

周六知止老师串讲宋本伤寒论进度,学习心得,问题专贴

09月22日所讲内容:(120-127)   一二0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饮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一二一、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

讲堂互动 2007/9/23 06:16 素灵

请关注《复兴的古中医学》

请关注《复兴的古中医学》 最新一期的《南风窗》开出专题讲《复兴的古中医学》有文章7、8篇,很值的一读,请各位关注。 转自伤寒论坛mtm http://ftp.ngotcm.com/index.php?o=display;id=3838

资源发布 2007/9/22 07:09 水神

又一《伤寒杂病论》抄本

又一《伤寒杂病论》抄本 见2006-3-3 10:09:49 潇湘晨报 http://www.hnol.net/ArticleContent/20063/200633109493872432.html “当年的知青故事”:农村奇遇,造就我的一生 2006-3-3 10:09:49 潇湘晨报   金国荣(口述) 朱元亮 (整理)   当年,在桂花飘香的时节,长长的车队排成一字长蛇,满载着上千名 ...

资料求助 2007/9/20 04:42 刘止吴

又一《伤寒杂病论》抄本

见2006-3-3 10:09:49 潇湘晨报 http://www.hnol.net/ArticleContent/20063/200633109493872432.html “当年的知青故事”:农村奇遇,造就我的一生 2006-3-3 10:09:49 潇湘晨报   金国荣(口述) 朱元亮 (整理)   当年,在桂花飘香的时节,长长的车队排成一字长蛇,满载着上千名下乡知识青年,跋山涉水,向古 ...

伤寒杂病 2007/9/17 07:02 qiuxian2007

大熊猫老师即将开讲伤寒脉法,敬请关注

  大熊猫老师将在UC民间中医讲堂讲伤寒脉法。老师考虑到听众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初学的,有学到一定程度的,有在临床上一直工作的,所以老师决定从基础的基础说起,先讲构建中医的三大哲学基础: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老师说:在学中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这些基础。我们每天随时随地都在说阴阳,究竟什么 ...

讲堂公告 2007/9/15 08:54 白熊熊

转自伤寒论坛之梁知行先生之个人空间.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6:46 编辑 生黄芪日用500克亦可!!! 卢崇汉方中生芪为50 克,我自曾加至120 克,后李可方中为500克. 初惊骇,后决心一服,无恙,亦无特异反应,看来再加些亦不会有事.故有医言黄芪不可重用未必是也! 表虚气陷证确是可以重用黄芪的. 坏人的插入广告,请忽略: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

本草求真 2007/9/4 20:52 张家小妹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