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曾经有病人问我:你擅长什么?我当时很不好意思,我知道自己最擅长的是治疗感冒发热。可老百姓认为感冒根本算不上什么大病,治不治都能好的。结果我当然是不好意思回答。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发现很好治甚至老百姓认为治不治都能好的感冒,很多大夫不会治、治不好。我才知道原来某些方面自己要比别的大夫强不少呢!当然 ...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说得很明白:善诊者,好大夫也,看病的时候,观察病人的面色、摸病人的脉象,首先要区别阴阳。什么是阴阳?阴阳,包括病情是热还是寒,是表还是里,是虚还是实。中医所谓“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本人不是个好大夫,水平有限 ...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竹叶15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 麦冬15克 党参10克 甘草3克粳米15克 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396)《伤寒论》 主治:伤寒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主证为发热,热势不高,38℃左右。无明显自觉发热恶寒症状。 个人总结:该方治疗外感后 ...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24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炙甘草6克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伤寒论》 主治:腹痛,腹泻,便中红白相兼,舌苔黄白,发热。 个人总结:同样是腹痛、腹泻,同样可以是外感导致,本方主治证与 ...
黄芩汤加味 组成:黄芩9克 白芍6克 炙甘草6克 淡豆豉12克 玄参9克 黄芩汤《伤寒论》 组成:黄芩9克 白芍6克 炙甘草6克 大枣4枚。 原文: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伤寒论》 主治:发热,喘、呕,胸部灼痛,舌苔黄白相兼,脉弦数。 ...
相处有一年了,周围的同事渐渐知道我治病有几手,尤其是治感冒。那天闲聊问我,治感冒有几招?我总结起来,大概二十八个方子。同事惊讶:那么多!哼哼,差远了。本人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伤寒论》中一百一十二个方子都能治疗感冒的(当然是各个阶段),还有《温病学》中的大小七十多个方子,都应该有适用的时候,可惜自己还 ...
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12—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9—18)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原文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伤寒论》 伤寒十余日, ...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12克杏仁10克 甘草6克 石膏30克 原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伤寒论》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伤寒论》 主治:感冒后,患者出现高热(39 ...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12克 黄芩9克 党参9克 半夏9克 炙甘草9克 生姜9克大枣4枚 原文: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伤寒论》 血弱气尽, ...
麻黄汤 组成: 麻黄9克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杏仁10克 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伤寒论》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伤寒论》 主治:感冒后,患者恶寒严重,怕冷明 ...
刘渡舟医案:孙某某,女,3岁。出麻疹后,高热不退,周身出汗,一身未了,又出一身,随试随出,与《伤寒论》所说:“濈濈汗出”之证极为相似。患儿口渴唇焦,饮水不辍,视其舌苔薄黄,切其脉滑数流利。辩为阳明气分热盛而充斥内外,治急当清热生津,以防动风痉厥之变。 生石膏30克知母6克炙甘草6克粳米一大撮。 ...
一般报纸上也都说,感冒吃抗菌药没用;但我想说一句,不仅没用还有害。 中医《伤寒论》有很多误治的条文,指出病在表不得用下法。清代中医名家叶天士也提出过:“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说的很明白。感冒,中医称之为外感,治疗必须有一定规律,必须一步步地走,在表应该用发散的方法, ...
看过几遍《伤寒论》,外感风寒的治疗,略知一二;再看了看《温病》,外感热病,也略有了解。一时间很自觉了不起。等到面对内科杂病,哈哈,还差得远呢!俨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茫然,甚至恐惧。好在有好朋友小寇,全无一点私心的耐心教我。好在有《脾胃论》可以学习。虽说人过中年,只为对得起病人的信任,也只好硬着头皮, ...
从医二十多年,终于体会到“外感法伤寒,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之意。 从《伤寒论》中体会到伤寒的治疗,从《温病学》学会温热、湿热的治疗。治疗内伤却不得法。转而看《脾胃论》,恍然发现原来治法都在这里。 可惜,我上学时,《伤寒论》不过是一门经典,根本不知道它有多少实用价值。《脾胃论》只是耳闻, ...
有些病人很有意思,叫人哭笑不得。 一位病人,来我门诊后,那叫一通咨询呐,没完没了。谁让人家是病人呢?!我只好耐着心解答。结果后面等的病人倒先急了:哪有这么看病的?!...最后终于等到这位病人同意开点中药了,高潮出现:这位老哥问我:别人的方子都这么大(包括药味数量、药味的重量)你的方子这么小 ...
今天有个病人来看病,对我非常感谢,说中药太神奇了。呵呵,小菜一碟。 前一阵儿,这位病人曾经找我治疗感冒,很简单的感冒,我给开的杏苏散,很快就好了。病人专门回来又开了几付药走,说这药太好了,要给亲戚几付。 前几天,她又感冒了,这次吃杏苏散无效,在家里打电话给我,我结合她时不时出汗, ...
我个人以为,第一,你得相信《伤寒论》里的叙述是非常实用的,里面的112个方子是临床都可能用到的!这是最基本的,就像是战士,你上战场前先得熟悉手中武器的使用一样。记得我上学时,刚接触《伤寒论》,老师还讲过中医有人提出过“古方今病不相能”的观点,意思是时代变了,古代的方子已经不适用了,该调整了。自己当 ...
没有想到日本人竟然出了一本这样的书,而且是在几百年前,我得改变一下对日本人的看法了。 连日本人都会这么研究、崇拜《伤寒论》,而有些中国的败类竟然对中医百般责难,我真是无语了。 日本人,得区别来看;中国人,也一样! 如果中国没有枪支管制,我怀疑方舟子之流还敢不敢再胡说八道! ...
还是一个两味药的方子。 那天,是一位女士来咨询。说她的父亲岁数很大了,(80多了),来医院不方便。主要症状是老人几天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烦躁不安,难以入睡,一会儿躺下,一会儿又坐起来,一会儿又得躺下,家里人急的够呛。 我一分析,病是突然得的,应该是跟外感有关系,患者的表现显然是“坐卧不宁”,正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