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我分析手足口病可以用经方葛根芩连汤 作者:贡元明 手足口病是肠道肠道病毒, 手、足为脾主四肢, 脾开窍于口唇, 肠道在中医可以归脾, 葛根芩连汤可以清理肠道中之湿热, 治疗协热下利,而手足口病的疹子是带有小水泡的红色疹子非常符合湿热外发,加之此病初起发热,流涕, ...
转贴:梁知行 转贴链接: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3755&extra=page%3D114 —————————————————————————————————————— 此帖转自伤寒论坛WPOY先生发的帖子.(题目为知行所加.)
转贴:梁知行 转贴链接: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9773&extra=page%3D121 —————————————————————————————————————— 邢 斌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医科 李继昌(1879年~1982年),云南昆明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尊翁为名医李明昌。 ...
追寻失落的文明---古脉法整理与研究(上) 题记: 日前翻阅一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是一巨大的针灸铜人,旁边一黑体标题:“中医---失落的文明”。合上杂志心底黯然,东方文化失落的又何止是中医,曾经博大精深的国学,如今大多尘封在图书馆的故纸堆中,古代自然科学中,唯有中医硕果仅存。 初学中医 ...
读《伤寒论·序》质疑 熊建强于 光 《伤寒论-序》(以下简称《序》)的作者和写作年代,按通行的说法是汉代张仲景所作,亦有不少人认为是后人伪托.笔者在研读中,也发现有较大的疑问.今略述如下: 一、《序》是一篇写得报好的文章,说理精辟、言辞华丽,读起来朗朗上口。单从语文角度上讲,也算文中上品.但把《序 ...
作者:马凤丽 《伤寒九十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寒医案专著,由南宋著名医家许叔微(公元1080年-1154年)所著。许氏为宋"真州(今江苏仪征)白沙人,字知可,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后曾任徽州、杭州教官及翰林学士,故又有“许学士”之称。 《伤寒九十论》是许氏治疗伤寒的医案专集,他在熟读《伤寒论》、《金 ...
作者:兰福森 兰玺彬 本文作者与包识生是隔壁生产队的人.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些老年人讲包救死扶伤的故事,系作者小时候的偶像之一. 本文初稿最先在新浪中医论坛里发贴,后来,在2005年10月7日,14日,21日的< 上,分三期连载发表.< 2005年第6期发表,2005年的< 收入出版.现在,转过来供大家一笑. 在闽西著名 ...
求俞长荣教授《伤寒论汇要分析 》!多谢了!
作者: 李心机 烦,仲景书中习见。“烦”字在仲景书中可有三义:一是心烦或烦躁,二是表达症状的严重程度,三是恶心的意思。 烦的最一般的含义就是心烦,或心里烦躁,属于现代所说的精神症状范围。如论中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 ...
文/ graydragon 王叔和在中医学史上的重要性,始因与重要的经方著作《伤寒杂病论》联系在一起。王叔和在编次《伤寒论》之外,自己还写了一部《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因为就《伤寒论》而言,王叔和曾做过整理编次工作,鉴于王叔和掌握大量的脉学知识,他是否会在编辑《伤寒杂病论》残卷时,对其中条文进行一 ...
太阳病;桂枝二麻黄一汤症 孟氏,46岁,2003年2月6日。主诉;去岁腊月二十八患感冒至今尚未痊愈,昨夜忽发烧,今晨就诊西医谓患泌感,吊水处理后似觉无碍。现忽觉又发冷,且越来越厉害,不时伴有咳嗽。我问有否发热?答;这几天都一会发热,一会发冷,每日都发生几次,几天来均如此,伴有咳嗽。刚才医院见我说咳嗽就好象审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4:46 编辑 作者:黄仕文,樊巧玲 半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en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块茎,后人将其性味、功用、归经总结为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1]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半夏通过巧妙配伍,可以发 ...
作者:房成举 王希仲(1883~1981年),贵州织金人,生前任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早年从师清末筑城维新大臣李端 先生,悬壶七十余载,与王聘贤、袁家玑、石玉书等齐名。笔者与先生同乡,尝侍于先生之侧,亲见其善用《伤寒》、《金匮》方,运用娴熟,每获奇效,独具匠心。兹举善用乌梅丸治沉疴之疾可窥其一斑。 ...
作者:陈瑞春 《伤寒论》关于脉诊的原文共有146条,约占全文的1/3强。古本《伤寒论》中尚有“辨脉法”(34条)*和“平脉法”(42条)两篇脉法的专论,可见仲景对脉诊十分重视。再检阅《伤寒论》每篇的命题来看,又均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篇名,说明其诊疾论病乃是以脉、证、治三者相结合的。由此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