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中国四大药房自己特色 作者:刘臣彬 外公张福和讲:四大药房中北京同仁堂,以做大蜜丸为核心,代表药物有人参养荣丸、金匮肾气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擅长做丸药。天津达仁堂擅长做丹药,特色药是梅花点舌丹,以做丹药为长处。沈阳天益堂是散剂,最特长药是羚羊清肺散,这个是天益堂药厂头牌药。丹东老天祥是做膏药头牌 ...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mp3(共42集) 2011-03-11 13:50:11 |分类: 中医 |标签: | 举报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object width="420" height="363"param name="movie" value=" http://www.tudou.com/l/tJL1uavo2h ...
【刘渡舟医案】魏生诊治一妇女,噫气频作而心下痞闷,脉来弦溃,按之无力。 辨为脾虚肝逆、痰气上攻之 证为疏旋覆花 9 克 、党参 9 克 、半夏 9 克 、生姜 3 片、代赭石 30 克 、炙甘草 9 克 、大枣 3 枚。令服 3 剂,然效果不显,乃请余会诊 ...
如果伤寒论的五方【东南西北中】有高压线。那么南方的高压线就是50条。和102条小建中汤合参活。迷迷糊糊地不注意,就会出现294条的难以治疗的死症。为医者,先学死,在学活。伤寒论25条死的症状: 死: 132 结胸征 ...
近日我读到伤寒论第351条当归四逆汤证,发现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均含有“四逆”二字,一治“厥逆”,一治“厥寒”,症状看起来似乎差不多,但用药组成却相差很大。那么,这两个方子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呢? ...
《伤寒论》南阳方言举隅作者:庞景三关键词:《伤寒论》 南阳 方言 注释 张仲景的《伤寒论》被医家奉为经典,许多伤寒学者称《伤寒论》条文“字字珠玑”,一方面说明《伤寒论》的理论深奥,切合实用,另一方面说明 ...
读来伤寒论中很少提鼻塞流鼻涕的症状,但是现代感冒,鼻塞流鼻涕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的体质发生变化了,古人没有这个症状,或是因为这个症状不是典型症状,没有辩证意义?
医疗费用贵,却仍然用西医药来治发烧,而西医治发烧的效果如何却让明白就里的人不敢苟同。中医治发烧,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对症下药,症辨得细,药用得准,为什么就没几个人用呢?我国古代的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论 ...
厥阴病的【厥热胜复】,在临床上真的存在吗? 最近看到郝万山的伤寒论讲解,书中讲到,厥热胜复,在实际的临床中是不存在的。 可能是张仲景理论推倒出来的。 但是另外基本书中,又讲到这是实际存在的临床现象。 ...
第一关:名利关 如果带着求名求利的心态来学习中医,访师问道,离道远也。 建议学中医之前,先背诵《大医精诚》、《伤寒论序》。 第二关:入道关 求医其实就是求道,而不是求术,如果站在术的层面来求, ...
伤寒论里的,半升。是现在的多少克?朋友们可知否
女,69岁,背部中断脊柱两旁发冷发紧2年,发作时用白酒搓热背部可以缓解,六月天还穿着棉坎肩,汗多(冷汗)恶风,双手感觉发胀,指尖发麻,下肢中度浮肿,无乏力,冠心病两年,经常发作心悸,劳累加重,无口干口渴, ...
患者李某,男,4.5岁,活泼可爱。2013年3月6日由其母携之来诊。其母一只脚刚跨进门而另一只脚还在门外即高声道:“过敏性角膜炎,又来了”。 这是李某第二次患此病。 2011年11月间,李某患目疾,经省市几家大的专 ...
药味用量:经方与河洛数理(2008-12-28 19:46:32 作者:古汉岗来源:古中医网 )古汉岗广东省经济科技发展研究会 广东广州 (一)日本名医丹波元简说过:“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此话人们早已熟知。但谈到此“量 ...
药味用量:经方与河洛数理(2008-12-28 19:46:32 作者:古汉岗来源:古中医网 )古汉岗广东省经济科技发展研究会 广东广州 (一)日本名医丹波元简说过:“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此话人们早已熟知。但谈到此“量 ...
论“六经”当为“六病” 刘绍武 胡连玺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其辩证施治,法度精严,是对汉以前医学的总结,并对后代医学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故该书为历来医家所重视。就是在今天,仍不失为发掘祖国医学的宝藏之一。对大搞中西医结合,指导临床实践仍有很大的衫价值。但由于此书成书年代 ...
摘自 www.linchuangyixue.com.cn 临床医学资料网 -------------------------------------------------------------------------------- 经方、《伤寒论》的脉诊独具特色,所谓独具特色即是不同于其他辨证论治体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的第一条:“夫脉当取太过不及”,是其大眼目。 脉诊在 ...
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古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累积临床的医疗经验,所总结出的医学理论。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黄帝内经》的问世,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将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理论的阐发,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都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如脏腑、经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