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六腑

相关文章

新手的一个问题,,

脏腑生成篇中说,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 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 为脾。我的疑问是,戊土为胃在六腑属阳,而己土为脾在五脏为阴。而在阴阳变化篇中,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 热,化水则寒。为什么不是中气 ...

错帖暂存 2011/8/4 04:58 m98765

读内经谈看法——1

前言:一部医学经典,使人随学随新,不同的理解是我们有不同的收获,让我们在学习中进步,在交流中提高!!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这句话是说:五脏六腑各有精,非肾一脏独有精,随用而灌注于肾。所以肾虚光补肾是不行的。要根据不同虚损的情况而分补五脏才能有效。简单的说:肾气虚则 ...

1 2011/7/22 22:22 山里人_蹼

这个怎么治疗方法

有高手的指点指点 逆调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四篇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 ...

错帖暂存 2011/7/20 23:22 心灵传输者

求解,内径一段,望能有知者答也,感谢万分。

谁能给解答?是什么意思?岐伯说的治疗方法我看不明白 逆调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四篇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夫起居如故 ...

黄帝内经 2011/7/20 19:39 心灵传输者

中药性味治病原理

中药治病,是依靠药物性味来影响人体一团气的阴阳转化,从而恢复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 药之性——寒热温凉定性: 温热之药使气增多,凉寒之药使气减少。 “气聚就热,气散就寒”;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二者合参,说明温热之药能够使气聚集(增加),寒 ...

理法方论 2011/7/17 17:11 供需相应

破身上病易,破心中病难啊!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做子女的想孝顺,可是父母不愁吃不愁穿,就是老吵架,而吵架无非是些小事,都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的多,都觉得自己委屈,一吵架就生闷气,我知道这样非常伤身,却也无可奈何。再想想自己和老婆有时不也是吵架不已吗?吵架后,我往往头晕耳鸣,胸口发闷,想来老婆也好不到哪去。而“心者,君主之官也 ...

医患杂谈 2011/7/13 23:17 phonix

何谓奇恒之府

本帖最后由 怡红小超 于 2011/7/12 00:22 编辑 何谓奇恒之府? 中基书上是这样说的,“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在功能上则不是食物消化排泄的通道,而且又贮藏精气,与脏的生理功能特点相类似……” 这什么意思? 这就是说,古人解 ...

初学教室 2011/7/11 08:15 怡红小超

脉度——《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七篇

黄帝曰:愿闻脉度。 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蹻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 ...

黄帝内经 2011/5/31 18:03 无动于中

脉度——《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七篇

黄帝曰:愿闻脉度。 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蹻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 ...

黄帝内经 2011/5/17 18:40 无动于中

怎样判断脏器阴阳和虚实?

中医理论中讲到阴阳和虚实,怎样判断五脏六腑的阴实、阳实、阴虚、阳虚?

初学教室 2011/5/16 16:35 wbingquan

经水——《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二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 ...

黄帝内经 2011/5/10 01:08 无动于中

经别——《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一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 ...

黄帝内经 2011/5/8 18:58 无动于中

艾灸(薰艾)疗法心得之后记

艾灸(薰艾)疗法心得之后记 本人师从师父二年多,本人初期太纠缠于经络与穴位(聪明反比聪明误)《(不是说不要学经络穴位)》 反而与师父的教导与方法越扯越远! 师父的方法类似现时所说的太极疗法: 想尽办法把艾火逼入五脏六腑 由五脏六腑去决定该做什么就去 ...

针灸拔罐 2011/5/4 18:36 bs_chen

九针十二原

《黄帝内经·灵枢》 第一篇 九针十二原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 ...

黄帝内经 2011/4/1 22:28 无动于中

九针十二原——《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 ...

黄帝内经 2011/3/25 17:36 无动于中

《黄帝内经》中的三焦

三焦,一开始学中医的人,就知道了,但不知是什么东西,就现代中医来看,把它看成了,五脏六俯的统称。但当我们把中医学进去时,特别是《黄帝内经》所讲,就发现了,三焦并不简单也并不复杂。 《内经》人,把“三”字,解为三个部份,而把“焦”字解为干枯的意思,合起来就解成三个干枯的部份。 我们可以想象,当 ...

黄帝内经 2011/3/23 19:25 飘渺山人

议处方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夫处方疗疾,当先诊知病源,察其盈虚而行补泻。辨土地寒暑,观男女盛衰,深明草石甘辛细委,君臣、冷热,或正经自病,或外邪所伤,或在阴、在阳,或在表、在里。当须审其形候各异,虚实不同,寻彼邪由,知疾所起。表实则泻表,里实则泻里,在阳则治阳,在阴则治阴。以五脏所纳之药,于四时所用之宜,加减得中,利、汗无误, ...

医患杂谈 2011/3/2 04:12 hello001

人之气论

山人讲了这么多气,并不是要气死大家,而是要讲今天的重点,人的气,人的气相对于其它气是高级的气,当然高级的气是复杂的,仍可大至分为三级,即高,中,低。然我们的祖先并不是象我这样俗气,他们有更好听名字,就是元气,宗气,卫气。 卫气存在于皮肉之中,是一较低级的气,起防卫作用,请注意了,在人体中,只要有皮 ...

医家荟萃 2011/2/14 17:56 飘渺山人

掌 握 脉 诊 技 术 不 忘 四 诊 合 参

掌 握 脉 诊 技 术 不 忘 四 诊 合 参 中医诊断疾病离不开望、闻、问、切。通过四诊结果,中医能判定病体疾病之阴、阳、虚、实、寒、热、表、里,这就是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本法则,也是指导治疗的主要依据。判断疾病对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影响。从而施行辨证施治,辨证施治准确则累起沉屙。反之望闻问切 ...

王光宇脉学 2011/1/31 22:19 王光宇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