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从左肝右肺”看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木鱼儿辑 中医“左肝右肺”一说,来源于《内经》。因此,曾经有人想从《内经》入手,抓住“左肝右肺”之说,大做文章,并以现代解剖学相对照,攻击中医学古老、不科学,讥笑中医理论太荒唐! “左肝右肺”一词,是“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
中医发展现状之思考(代序) 目前,中医日渐衰微,就诊中医者日益减少,其原因其实在于中医自身! 首先,近两百年来,现代科学在生理学、病理学、病源学等方面都有极其重大的成就,而且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中医这两百年不但本身在这些领域没有研究和贡献,而且几乎完全游离在现代科学之外,当然除了正日受质 ...
李中梓,为明末一大医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等。原文:作者“李中梓”(公元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医学家。李氏少时擅长文学,淡于仕途,后因病习医 ...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头,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现实意义。学习《内经》的目的是运用《内经》理论解决临床问题,通过《内经》理清中医理论脉络,顺流而下,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中医。 中医理论是发展《内经》 不断完善的结果常听某些中医,尤其是学生说,中医理论是一个怪圈,转去转来,总是循环反 ...
我是还是一个大二的中医学生,前几天看黄帝内经时突然有一种对中医的看法,不知道是否正确!!! 比如拿脉学来说,老师和医生每次把脉的时候都首先看你是什么脉象,然后在结合其他诊断来辩证,但是我就是在想医家所定的脉名只是相对于我们学习的时候便于理解和掌握,但我想其实把脉的时候就是感受它的气血盛衰,假如你 ...
任何科学总是基于一定的基本假设建立起来的,中医也是这样,那么中医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呢?是不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还有读黄帝内经中“天不满东南,地不满西北”相当不能理解,望高手指教。
周退密,1914年生,浙江宁波人。上海震旦大学毕业,早年曾任上海法商学院、大同大学教授,后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长期从事外语教学工作。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自幼爱好书法及旧文学,对于书画、碑帖、版本等具有高度的欣赏及鉴别能力。著有《墨池新咏》、《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与宋路霞合著)、《退密楼诗 ...
医与道以及真意浅述 医者,苍生之所赖,其理法渊微,唯达于道者方可深明之;传统之医本于道术,为医者皆为通家,故《内经》之言多贯于三才,涉及性命。不过道之言性命,为返溯先天,医之言性命,为济世救人,所以为医者之论性命多涉及后天,道者之言性命多涉及先天。然而,修道者在功夫尚未入玄妙先天之境时,实在是 ...
百无聊赖,信手拈来《中国汤液经方》,知此乃“伤寒大家”胡希恕与其弟子冯世纶教授的代表之作,不可小觑。然不及细读,竟觉得漏洞百出。勾起书瘾,遍查胡冯言论,才觉胡老(希恕)名不附实,实在是没有读懂伤寒。因为谬处太多不能一一道来,就从根上说说仲景之学怎与《内经》无关? 一、胡老说:“仲景书本与《内经》 ...
《内经》曰:血虚脉大。然气虚亦有脉大者。盖血虚气无所附故脉大;气虚则邪火甚,故脉亦大,此种经旨皆有,但未尝明白指示,此道之所以常不明耳。 脉细小之类,为正气不足,洪大之类,为邪气有余。正气不足而见细小之脉,可补而愈也,邪气有余而见洪大之脉,可泻而愈也。唯是正气不足而脉反洪大,邪气有余而脉反细小, ...
史可法序 一介之士,苟存心济物,于物必有所济。虽蓬累而行,与得其时则驾者,不可同年而语,而其志则足尚矣。幕宾袁子体庵,顾影无俦,居珠湖之浜。喜读书,达通塞。其才如五石之(夸瓜),不适于用,然济人利物之心,未尝去怀。蚤年侍亲疾,博究方书,深得异人授,遂以天下之疲癃残疾为己任,视人之呻吟痛苦,不啻若 ...
陈士奎教授《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与邓铁涛教授《“心主神明”的科学性》的两篇文章,引出了中医界一个热点话题--谁主神明? 争鸣文章如雪花般铺天盖地,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形成“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和“心脑共主神明”说。邓铁涛教授主张中医的“心主神明”、陈士奎教授主张西 ...
内经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为什么火味苦?火性应为热吧,但是本草经里面味苦的药材大多性寒呢? 请诸家解惑于此,不胜感激。 本帖最后由 lvdou 于 2007/3/13 13:49 编 ...
自《内经》提出胃气概念及其理论以后,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并予以进一步阐释,时至今日,还有不少学者对胃气概念及其理论不断进行着诠释与发挥。下面谈谈我对“胃气”概念的理解。 “胃气”,最早见于《内经》,共计23次,但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新版《中医大辞典》将胃气解释为:一指胃的生理功能;二泛指人体的精气;三 ...
原来,我也以为我的中医没有学好,是老师或是其它什么的过错。呵呵。那时候也很幼稚,习惯了填鸭式的灌输,应付考试,自己没有兴趣,所以很多东西都是水过鸭背,考完试就忘记了。几年前,看了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以后,开始真正的对中医提起了兴趣。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忽然发现,很多东西以前老师们确确实实都已经点到 ...
中国哲学界著名学者:聚焦中医存废之争 2007-02-25 09:49:28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网友评论 64 条 进入论坛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哲学界著名学者再度把目光聚焦在“中医存废之争”这个热点话题上。 “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于所谓中医存废问题,为什么几十年来争论不休?”“ ...
此帖按顺序公布每周的讲座内容。请不要跟帖。 讲堂早期的讲座录音的下载:http://ftp.37tcm.net/index.php?o=list;a=g;id=18 2009年10月09日-10月18日 10月09日星期五 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体会 10月10日星期六 阅素灵老师讲 黄帝内经 10月11日星期日 阅素灵老师讲 黄帝内经 ...
哲学界聚焦中医存废之争:反对中医基本属无知 2007年02月25日 08:57: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于所谓中医存废问题,为什么几十年来争论不休?”“一些人提出反对中医的观点,基本是处于无知状态,反对中医就意味着反对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反对中医是毫无道理的”。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