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四诊

相关文章

世界首个模拟火星之旅实验在俄罗斯启动

世界首个模拟火星之旅实验在俄罗斯启动2010年06月03日15:09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我要评论(593) 字号:T|T 导读]俄罗斯将于3日开始在莫斯科进行世界首个模拟火星之旅实验,6名来自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国的志愿者将在狭小的模拟密封舱内生活520个日夜。 模拟舱内部模拟舱外部后排右一为中国志愿者王跃中国志愿者将参 ...

黄帝内经 2010/6/3 01:26 东方医学

中医为火星探测保驾护航

由俄罗斯组织的“火星-500”试验即将于6月3日展开,这将是人类首次模拟前往火星的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教员王跃入选成为志愿者。在520天的试验期中,他将与其他国家的5名志愿者一起在550立方米的密闭空间里模拟“奔赴火星”。负责中方参试项目的总设计师李莹辉向《环球时报》记者详细讲述了此次试验 ...

中医讨论 2010/5/23 06:58 梁知行

中医病历书写将有新规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起就《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向业界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专家对2002年版《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进行修订后形成,新增了10多项更能体现中医诊疗特色的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中医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 ...

中医讨论 2010/3/9 07:36 梁知行

想做药房坐堂医也不容易

在中医从业者中,药房诊所坐堂医当属最难做的岗位。接触的人多,工作量大,就诊者的成分复杂,工作环境恶劣,这样的医生除了必须具备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还要具备超常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多亏社会认可“老”中医坐堂模式,使得坐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大多是老谋深算,处变不惊,久经考验的老年专业工作者,如果换上血气方 ...

医患杂谈 2009/9/21 03:56 hdcs4813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 今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被确定为我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药项目中中医诊法的代表性传承人,该校于11月8日对周仲瑛教授在中医诊法方面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进行了专题研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所所长郭立中教授作为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传承人,多年来跟师周仲瑛教 ...

医师交流 2009/7/5 09:40 bygzpf

中医百家医论荟萃(重庆出版社 1988),PDF

书名: 中医百家医论荟萃 作者: 黄自立 丛书: 无 页码: 754 出版机构: 重庆出版社 书籍格式: PDF 出版时间: 1988 书籍大小: 16.8mb 书籍清晰度: 快速版 150dpi或者不清晰 书籍便利度: 详细书签 书籍完整性: 缺封面页、版权页 书籍内容提要: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医学,列论医、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病因学 ...

资源发布 2009/6/1 03:14 hys1984

敬告王国强局长:不要用“外行话”助推中医院西化

敬告王国强局长:不要用“外行话”助推中医院西化 ??作者:王世保?? ??据《中国中医药报》3月16日报道,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调研北京市中医药工作时强调,“中医院不要排斥CT、核磁共振等现代诊疗设备,一方面可辅助疾病诊断,对病变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也可以印证中医药的疗效”。 ??就在中国的 ...

中医讨论 2009/3/18 23:30 净面尊者

请大家帮忙开个药方

诊一个病号 男21岁 自小 阵发性手足无力 抽搐 右关脉极弱 左脉弦 舌质淡 舌体胖大 惧怕针灸 想吃中药 本人平时以针灸和针刀等为主 虽然对中医的四诊还比较熟悉 但 对开药方没什么自信(方剂都快忘光了) 所以请大家帮我开个处方 先谢谢了 还需要哪些资料 请指出 ...

医师交流 2009/1/27 07:29 wuzhihong365

请帮我开个处方

接诊一个病号 男21岁 自小 阵发性手足无力 抽搐 右关脉极弱 左脉弦 舌质淡 舌体胖大 惧怕针灸 想吃中药 本人平时以针灸和针刀等为主 虽然对中医的四诊还比较熟悉 但 对开药方没什么自信(方剂都快忘光了) 所以请大家帮我开个处方 先谢谢了 还需要哪些资料 请指出 ...

老牛养生室 2009/1/26 05:44 wuzhihong365

读《四诊心法要诀》心得

作者:陈兹满 《四诊心法要诀》中四诊要诀第1条曰:“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此明望、闻、问、切为识病之要道也,经曰:望而知之为之神,是以目察五色也;闻而知之谓之圣,是以耳识五音也;问而知之谓之工,是以言审五病也;切而知之谓之巧,是以指别五 ...

脉法精微 2008/12/16 02:51 梁知行

浅谈《医学答问》学术特点

作者:呼兴华 梁玉瑜,字特岩,清末广东茂名(今广东省茂名市)人。梁氏门庭业医,尤善舌诊。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梁氏任新疆镇迪道(今哈密至乌鲁木齐一带)太守,有官吏陶保廉,字拙存,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闻其医术,叩其所学,相互论医。陶氏据梁氏所述纂《舌鉴辨正》二卷(1894年),此书为中医舌诊的发 ...

中医资料 2008/11/6 08:23 梁知行

转自 道少斋主人---步入中医之门

转自 道少斋主人---步入中医之门 2007-10-30 15:33 http://hi.baidu.com/%B7%F0%D6%F1/blog/item/beb90894fac8f91dd21b70f0.html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中考我的成绩非常好,可是父亲说:“高中别读了,大学的梦也别作了。读中专吧,早点解决饭碗吧。学中医不错,中医三个指头能断人生死”。于是,我就走上了岐黄 ...

理法方论 2008/10/17 05:08 akita

姚国美先生《治疗诊断学》节选

四诊总义 望、闻、问、切,名曰四诊。四诊并行,乃识病之要道。医家不能舍四诊以疗疾,犹工匠不能舍规矩而成方圆。以邪之中人,有诸内者形诸外,医必察其外以诊其内,而后他人疾苦,乃可了悟于心。望、闻、问、切四端,即藉以察其外者也。形诸外者,云何?曰神色之荣枯,形状之动静也;曰声音之常变,语言之爽乱,呼吸 ...

脉法精微 2008/10/9 22:02 梁知行

諸脈六部主病四字訣(本人家传首次公布)

諸脈六部主病四字訣(本人家传首次公布) 这是我家传的脉诀,先传浮脉一首给大家瞧瞧. 好不好?要说出理由,依据. 我们先要查查她的家谱,出处? 在我所读过的看过的脉学,诊断书中未见,只有,<诊家正眼>,<四诊抉微>两书中偶有类似.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Google 腾讯 概无所悉. 諸脈六部主病四字訣 ...

资源发布 2008/9/12 20:09 yanshoufeng

学好中医必先学习诊脉

学好中医必先学习诊脉 转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中又以四诊八纲为要目,四诊八纲中又以四诊为前提,由四诊才能识八纲。在望闻问切四诊中,虽然脉诊排在最后,但它是中医诊断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环。清代毛祥麟说:“切脉辨证立方,为医家三要,而脉尤重,盖脉既明,自能辨 ...

医师交流 2008/8/25 10:12 bygzpf

“中医科学论者”正在祸害中医

“中医科学论者”正在祸害中医 ??作者:王世保 ?? ??一群来自中医队伍的人士,他们因为怀着一种文化的自卑心理而成了科学主义的信奉者,他们因为信奉科学主义而成了中医科学论者。 ??这是一群中国文化的败家子,他们在用科学和西医在异化和毁灭中医,却不自知地以为是在对自己的家产进行史无前例地翻新和扩充。 ??自从 ...

中医讨论 2008/7/27 21:43 净面尊者

《四诊心法要诀》数脉浅析

作者:麦舒桃 数脉首见于《内经》: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日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并未以数脉言热。“迟冷数热”之脉从《难经》开始,但历代医家各有所见,寒热参半,均无一定论。吴谦在《四诊心法要诀》中论数脉颇有特色,文中涉及数脉的有15条。通过学习,并查阅文献,对数脉的辨识 ...

脉法精微 2008/7/21 21:44 梁知行

"网站医案"学术板块向大家诚征临床医案

“网站医案”学术板块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现向大家诚征各类中医临床医案。 具体征集要求如下: 1、医案以近现代个人或自己师长的亲诊医案为最佳。 2、不要求提供患者个人的真实资料,但要提供患者基本的临证参考资料,如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地点等。 3、医案必须真实可 ...

网站医案 2008/4/12 02:34 根尘不偶

小郎中实习手记三十三:在实习时如何学会切脉

小郎中实习手记三十三:在实习时如何学会切脉 在学校经过系统的学习,对于中医的“望、闻、问、切”都有了一个深刻的体会,其中“切”虽然在四诊排在最后,但确是最难学习的。对我们实习生来说脉诊往往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我把我在实习中是怎么学习脉诊的肤浅体会拿出来告诉大家,希望对大家的脉诊技术提 ...

初学教室 2008/3/14 08:31 黎小裕

脉学求索——名老中医焦树德、路志正访谈录

作者:吕志杰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心病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1月1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焦树德教授为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路志正教授为副主任委员。11月2日晚上,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和求知若渴的愿望敲开了两位老教授的客房门, 向二老提出了多年来探索的一个脉学问题 ...

脉法精微 2008/3/4 21:59 梁知行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