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在网上看到有人服用生附片的四逆汤 自己也想按照伤寒原方服用 所以邮购了 生附片20克 干姜22克 炙甘草30克 10副 喝了2副之后发觉头非常痒 眼皮跳 后背肾部也跳 以前再热也不出汗 现在喝了一碗热饭 竟然出汗了 而且这 ...
患者黄某,女,83岁。患老慢支、肺气肿十五年。因外感诱发咳喘加剧而收住某医院。经各种检查之后告之病危,嘱其回家准备后事。并告之如不及时出院,恐怕无时间回家而死于医院。于是其家属一面联系救护车一面请笔者到 ...
杨某,男,一岁两个月。早产儿。患病后屡用西药效差。于是经常到我处用中药治疗感到效果满意。去年夏初此儿又患病,来时上午8时左右。上吐下泻、发热无汗 、面红耳赤、哭闹、舌质红苔薄。查体温38.5。据以前用药经验 ...
附子是临床常用的温里祛寒中药之一,处方用名:附子、生附子、制附子、熟附子、淡附子、黑附片、炮附子。用量用法:3~15克,煎服,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古今医家用之组方甚多,用法亦然。本文对汉、 ...
本文主要给学生一族的,特别是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身在南方的同学我了解的不多,所以优先使用于北方的同学。 总则:为什么会四肢冰凉。答曰:阴阳气不相顺接也。 很多人感觉冬天和夏天会手脚冰凉。学过中医选修课 ...
阳气不达肢末便为厥,然而截肢患者恰恰是,肢体血运不畅,肢末如尸温,这不正是阳气不达肢末的表现么。然后西医却截肢,当然我也参与过,当时我只是一个小大夫没有话语权,即使和患者说,他也不会同意我的用药方案。 ...
(个人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 扶阳论坛 2011 年11 月北京 对扶阳学派若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主讲:卢崇汉教授 时间:2011 年11 月11 日 地点:北京京民大厦一层礼堂 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一说到四逆汤,大家都会联想到四肢逆冷,但是仲圣说手足逆冷为厥,那么四逆到底是哪四逆?如果是手足逆冷,那仲圣何必再弄出个厥来,仲圣四逆汤主症也好像没有提到过四肢逆冷,可见四逆并非四肢逆冷,后入强解之!我 ...
今天来讲四逆汤、附子汤和乌梅丸三个方剂。都是伤寒论上大名鼎鼎的方子。由于十多年来,扶阳学说的大力倡导,四逆汤附子汤等方子也吃香得很多。有时恍惚间,每天醒来,总听人唠叨一句“今天你吃四逆汤了吗?”。为什 ...
【赵守真医案】 赵守真,湖南省已故名医,曾在零陵开业,1959年调湖南省中医研究所,著有《治验回忆录》。 赵氏伤寒功底深厚,用药多系经方,精纯不杂,尤擅用附子、干姜类热药,以四逆辈、理中汤应用尤为娴熟 ...
老爸素有胃溃疡,是上山下乡时落下的病根,十年前做过手术。之后还是差不多,不能吃太饱,生,冷,硬。一年总有一两次胃不适。 这几天天气反复无常。8号晚上估计受凉。9日中午约了老同事用餐,中间胃痛欲呕恶寒就自己 ...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按照黄师理论怎么个升降法?
平时都很少遗精的情况。怎么喝了反而出现这种情况。附子的用量是30克,正在逐步增加中。
寒假在家,觉得自己既然学了医最起码得打理好家里人的身体嘛!于是我问了下妈妈最近的身体状况,妈妈说最近月经来之前乳房胀的厉害,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什么,妈又说年前因为厂里的事弄得特别紧张,而且经常会腿酸!然 ...
关于火神派是否只是注重阳不注重养阴的问题,是否走偏了的问题,卢崇汉老师在上个月的扶阳论坛上讲得很清楚,对于扶阳抑阴很好理解,对于“病在阴者用阳化阴”比较难以理解到位,对于阴虚的“用阳化阴”医理,卢崇汉 ...
伤寒论名词解释转自:好医生 作者:xsh19532潦水:地面流动的雨水,雨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潦水煎) 甘烂水:《伤寒论》云:“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
李某某,女,18岁.因感寒后发热四十余日不退,曾经中西医治疗,症状如故,前来就诊.症见胸满,食少,日晡发热,恶寒踡卧,不思水饮,二便自利.面色晦暗而黑,舌润滑,脉沉细如丝.查阅所服中医处方,有按阳虚治者,曾用四逆汤,白通汤;有按阴虚治者,曾用青蒿,地骨皮,鳖甲之类及甘露饮等,均无效.按脉症分析,显系不足之 ...
现在暑热难耐,同事喜用空调,而我现在阳虚体质,还在喝四逆汤,不好协调,咋办!!!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請問紫極先生,在傷寒論裏的四逆湯所有的附子註明是要生附子,可是現在市面上很難拿到生附子,幾乎都是炮附子,若用炮附子來取代生附子,藥效是不是會大打折扣?
我是初学。开始读伤寒, 我买来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的白文本《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己又打印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我尝试今本和古本互相参校来读,竟然发现这是一个好法子。 据古本左盛德序言,仲景原书凡十三稿,今本来源于宋本,传自王叔和所得第七稿,而桂林古本则为第十二稿, 其余诸稿皆亡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