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人们常把饮食和养生分开,其实早在神农氏尝百草时,就把饮食与养生融为一体了。 《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食医”一职,说明最早的医生也是饮食家,他们是不分彼此的。还有最早的食谱叫《本草食医经》,也说明在古代,食物和药物本是一回事,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古代的“食医同源”、“药膳同功”都是这个道理。活 ...
建议用唐本伤寒论 为何? 被夹塞的东西最少 一个人的水平往往不在于正确的知识的多,而在于错误的东西的少 但错误的知识,让人中蛊. 孙思邈的高寿,与其高明的医术有关。有他的把关,我们放心 哪里买的到? 估计买不到单行本 可以买《伤寒论版本大全》,或者孙思邈的《千金翼方》 ...
过去药铺的禁忌 以前各种商店中以药铺的禁忌最严。学徒进店,先拣“万金枝”、“金银花”和“金斗”,取黄金银子之意,或拣“柏子仁”,因“柏子仁”似米粒,以育徒工细心办事之风。平常说话常以药名讨彩头。 如“连翘”称“彩合”,“贝母”称“元宝贝”,“橘络”称“福禄”,“陈皮”称“头红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6 12:10 编辑 老鹳草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来历。相传在隋唐时期,中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云游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 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大多都患风湿病,而孙思邈用遍所有方法仍束手无策,孙思邈陷于一片 ...
一、许胤宗 许胤宗,一作引宗,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卒于唐武德九年(626),享年九十余岁。许氏乃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曾事南朝陈,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义兴太守;陈亡后入仕隋,历尚药奉御,唐武德元年(618)授散骑侍郎。 许氏以医术著名,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不拘一法。公元六世纪中,他曾用药物薰蒸法 ...
明天:农历癸巳年四月二十八(西元2013年6月6日)——妙应真人药王孙思邈圣诞。孙真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北周宣帝时(579年),隐居太白山、终南山,行医修道,隋唐屡次派人到山中请他至京城做官,均辞谢不前,一心向道。。。。 ...
序 昔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芳尹而汤液之剂备。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虽大圣人有意于拯民之瘼,必待贤明博通之臣,或为之先,或为之后,然后圣人之所为,得行于永久也。医家之务,经是二圣二贤而能事毕矣。后之留意于方术者,苟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知灸而不知 ...
本帖最后由 东华子 于 2013/5/17 14:34 编辑 治神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四气调神,于起居动作之间,每以志意顺四时为急务,迨其感疾,亦察精神志意存亡得失,以为治法,盖谓有生之本,营卫气血也。诸血皆属于心,气之升降舒结,又因乎喜怒悲忧恐之变,病有至于持久不释,精 ...
古代医生 医人之间的恶性竞争、相互嫉害也时常为舆论所指斥。当年扁鹊来到秦国,就遭到秦太医令李醯的忌妒,最后被其所派的刺客杀害。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序言里说他小时候患“风冷”,为了看病几乎倾家荡产,这促使他开始从事医学研究。刘禹锡也说,他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被保姆抱到“医巫家”看病,那些医巫 ...
我国古代胎教的理论基础和要求,我国古代对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感应现象十分重视,比如在《周易》一书中就有阴阳二气相互感应的描述。同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观察到母子之间有许多类似之处,所以除遗传因素之外,母亲的言行举止也可能影响到腹中的胎儿,因此就构成了古代胎教的理论基础。于是,在这种朴素的理论基础支撑下, ...
古传秘方千金月令,孙思邈
系统地讲一次养生 讲《孙真人卫生歌》,是为了集中而有体系地讲一次养生。养生是中医非常重要的内容,谈中医往往都要谈到养生。 谈到《黄帝内经》,现在流行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养生书。其实不对。《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养生书,它不过在前边几章集中地讲了养生的东西。“虚邪贼风,避 ...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 ...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 ...
一、救蛇免灾 网上有一段视频,说得是辽宁青年小于救蛇免灾的真事。小于某次外出时,碰到一条受伤小蛇,一时怜悯心起,便将小蛇带回家中,施以医药,全力救治。蛇伤愈后,小于数次将其送走放生,但每次它都能自己找回来,后来只得由它。某日小于正在酣睡,蛇突然爬到他脸上,将其叫醒。 当时蛇翘起尾巴指着另一个 ...
治头痛身热要诀 表外实,下内实,忌 世治外实,多用表剂,表则外虚,风寒得入,而病加剧。世治内实,多用下剂,下则内虚,肠胃气促,而肢不畅。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 ...
补液也叫输液,俗称“打点滴”,西医临床常在葡萄糖液中加入药物,直接静脉滴注,治疗各种较为急、重的疾病,现今医院的补液已是热火朝天,有时连普通感冒发热也不例外,不免小题大做,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我说中医也曾用过补液治病,别人或许会认为我在讲天方夜谭,然而这是历史事实,它需要追溯到遥远的唐宋 ...
发烧,几乎每个小儿都经历过,有的孩子三天两头就发起烧来。那么,小儿为什么发烧呢?应如何看待它? 我国古代,早就有不少医学家认为,发烧是每一个儿童必经的阶段,把此现象称之为“变蒸”,唐代著名医药家孙思邈在其巨著《千金要方》中就曾说过,小孩子从出生之日起,每32天叫做“一蒸”,两蒸叫做“一交”。这样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2/5/3 09:47 编辑 记得《中医基础》的教材是开篇就说中医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不经要问:那个时候有唯物主义吗?唯物主义是几千年后马克思的一家之言,而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其背后的道家思想要比唯物主义学说先进的多,其压根就没在唯心唯物之间打转。 我个人不否定马克思时期的马克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2/2/13 21:21 编辑 之所以发到这个版块,是因为觉得《黄帝内经》也包罗文中所提到的作用,《黄帝内经》绝不仅仅是一部医书,当我们运用《黄帝内经》治病时,会不会也遇到文中提到的类似内容呢?虽然未涉及医术概念,但是本文背后却是一切科学技术都通用的真理。如果您能花上些许时间,阅读一下,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