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张仲景

相关文章

我看《伤寒杂病论序》

————感谢河北淮医生的费心整理,由于是带教时随口而谈的,肯定有不严谨甚至错误的地方,真诚欢迎并感谢朋友们给我指正。 《伤寒杂病论》原序 先说《伤寒杂病论》这本书,这本书的版本流传过程,有许多考证。现在看到的版本一般指的是明本,明本是根据宋朝的版本来整理的,宋本是不可见的,再以前的时候到唐朝孙 ...

转贴专栏 2010/11/26 17:51 金谷子

两汉及三国时期中医文献发展概述

中医文献是中医学伟大宝库的主要载体,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是对中医学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因此,对中医文献的研讨,也是对中医学术的继承与挖掘。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重要F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中医文献的诞生、形成与发展,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仅就两汉及三国时期中医文献发展概 ...

转贴专栏 2010/11/19 02:00 胆一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古医籍考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古医籍考证 关键词 伤寒论 神农本经 汤液经法 辅行诀 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中所提到四部古籍,即《伤寒论》、《神农本经》、《桐君采药录》及《汤液经法》,并认为伊尹依《神农本经》和《桐君采药录》撰《汤液经法》,而张仲景又以《汤液经法》撰《伤寒论》,下面对这些 ...

转贴专栏 2010/11/18 21:25 胆一

《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历史背景及其与《内经》、《本经》等古代医籍的学术联系

(一).《伤寒杂病论》的学术地位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也是在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辉煌成就与重要价值的一部经典著作。 它继《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论著作之后,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某些杂病的诊治规律,发展完善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 ...

转贴专栏 2010/11/18 21:07 胆一

《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

《汉书·艺文志·经方类》曰:“《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据传作者为商之伊尹,故又名《伊尹汤液》。《汤液经法》梁·陶弘景后失传,是以《隋书经籍志》未加著录。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伤寒论序》亦称《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夫《伤 ...

转贴专栏 2010/11/16 03:36 胆一

如何鉴别好的经方医师

善用仲景方的是经方家,不能用麻黄、桂枝、附子、石膏、芒硝、大黄、甘遂、乌头等的,且视之如猛虎的,是学而无成的经方家。 出自倪海厦真言 倪海厦批评了一些学而五成的人无论是遇到什麼症状,都喜欢使用茯苓四逆汤或是当归四逆汤,经方被这种人拿来乱用,不但对病人无益,反而会误导学生,让学生以为经方就是如此。 ...

医师交流 2010/11/5 02:20 阴阳之子

漫 谈 经 方

漫 谈 经 方 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 温兴韬 历代经方家对经方的研究探索不遗余力,对经方的传承发展功不可没,但其间的疑点是非争论层出不穷,其中不乏精辟见解,然又每多歧义枝蔓,或悟入微际,去法弥远,常令初学者“茫如坠烟雾”而无所适从。兹就本人随恩师黄煌教授学习经方以来对经方若干问题的学习思考作一梳理。 ...

转贴专栏 2010/10/30 02:14 lianxiang

仲景为何以杏仁代麻黄

仲景为何以杏仁代麻黄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仲景明言“见病知源”,“源”即是病本,“见病知源”即辨证求本之意。机械地按仲景书中举出的有限例子来“方症对应”是非常不可取的。   ●药,指药物本身固有的功能;用,指药物临证的具体运用。研究中药功效应分清药与用的问题。    ...

医患杂谈 2010/9/23 07:09 bygzpf

《伤寒》条文质疑《小儿感冒误治的恶果与救治方法》

1、感冒是身体受寒引起,发烧是正气抗病反应。治疗当助热散寒用辛温药,不当助寒退热用苦寒药。用凉药退热则必然引邪深入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批: 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可见导致温病的外因也是伤于寒,但与麻黄汤证的伤寒治法大异。仲景先师在《伤寒论》也提出了,“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 ...

贴子回收 2010/8/25 01:43 水中火

转帖 读《伤寒杂病论》

读《伤寒杂病论》 作者:黑糊糊 初看《伤寒杂病论》,是在二十年前,听我祖父说,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学懂伤寒,于是我开始看这个书,初看几天,觉得一头雾水,没有任何感觉。去问我祖父:这个书到底能不能学懂?祖父答:世人学经典的不少,学懂的不多,要是在最初期不懂就不学了,以后你看病最多只能是个半瓶醋!要么就坚 ...

伤寒杂病 2010/8/23 17:05 bygzpf

《金匮释要》

作  者: 陈仁旭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字  数: 484000版  次: 1页  数: 705印刷时间: 2009-11-1开  本: 大32开印  次: 1纸  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7120395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金匮》一书,自问世以来,虽注家数百,名贤济济,高论洋洋,然多言简而 ...

中医资料 2010/8/21 04:51 chienshan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转帖)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1 作者:langqingjian 麻黃於方劑中的數學原則 酸棗仁藥性的探尋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 http://zaru.pixnet.net/blog 麻黃於方劑中的數學原則 〔本文為JT叔叔投稿於香港《MM》雜誌之舊文〕   麻黃,所謂「標熱本寒」之藥也,其形中空如管,能從骨、從血脈中把陽氣發 ...

伤寒杂病 2010/8/19 17:38 liop709

《中古时期的医者与病者》出版发行

简要内容: 医者与病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紧扣在一起。没有病者,医者失去提供服务甚至研究的对象;没有医者,病者得不到治疗。在医学发展史中,医者与病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医者从事医学探究,最终目的都是使病者恢复健康,生命得到挽救。如果没有病者,所有医疗技术、理论、临床经验都无从应用,失去可资凭借的对 ...

中医资料 2010/8/3 19:38 梁知行

[转]释痰

……第古人名病,必名其所可见,薄唾称淡,有淡可见,若无淡可见,焉得冒淡之名,因知要略四饮中之痰饮,虽本一作痰,而走与肠间之水,淡不淡尚未可卜,仲景亦必不凭空名之,淡饮之淡,当为流字之误,走于肠间,正谓其流,与溢字,悬字,支字,皆是状其水行以为别,水之行象,必得此四者方备,巢源论饮,悉本金匮,于四饮独 ...

伤寒杂病 2010/7/27 11:52 免费

判你个渎职罪,请你不要上诉!

判你个渎职罪,请你不要上诉! 看杨神经的文章,不要从整体上用文学作品的标准来衡量。本来网络中的人们执行的真理就是标题党,标题不吸引人,文章结构再艺术也没用。 所以,你可以在我支离破碎的语言中,得到难寻的真理和经典。 人群虽然繁杂,但是,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类人物: 1. ...

错帖暂存 2010/6/30 19:58 东方医学

转帖 探张仲景用药之秘

探张仲景用药之秘 张仲景用药之秘在量上,更与煎服法密不可分。 初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时,总对其用量之大不解其意,细研之其煎药服用法,方明大义。 以“金匮要略”书载第一方“栝篓桂枝汤”为例; 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 ...

伤寒杂病 2010/6/24 07:57 bygzpf

再议“纯正伤寒理论” 转帖

再议“纯正伤寒理论” 再议“纯正伤寒理论” 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受到后世尊崇,晋代王叔和加以整理,唐代孙思邈研究和引用,宋代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研究性著作大量问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伤寒学术局面。但是,伤寒理论高深、思想奥妙、学术蕴含,如孙思邈所论:“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 ...

伤寒杂病 2010/6/12 08:50 bygzpf

成无己的当代光芒

“第一次知道成无己是聊城人时,我心里涌起一阵自豪。”前不久接受采访时,提到中医史上的大家成无己,出身中医名家、现任聊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的医学博士谷万里,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激动。可是,这种自豪后来却常常遭遇遗憾,尤其是2008年3月,谷万里的同学、几位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的中医学留学生来到聊城时,发现几乎 ...

民间秘法 2010/6/7 22:48 梁知行

读《冉注伤寒论》笔记

作者:黄煌 冉雪峰(1877—1963),四川省黛溪县人,六世医传。 自幼习文学医,十五入津,十九乡试, 在父亲冉作楫的教导下不入仕途,遂常采药攀登瞿塘险峰之巅,治病问疾于田禾农舍之间。 早在三十年代便名扬全国,时有“南冉北张(锡纯)”之誉。 冉氏曾在湖北创办湖北中医专门学校,并任校长,建国初期, 任重庆中 ...

伤寒杂病 2010/5/20 00:23 梁知行

圆运动中古中医学,药方的量怎样换算?

第17页,第一方,理中丸: ”人参 白术 各二钱 干姜 炙甘草 各一钱“ 。。。。。。 ”此份量系普通常用份量,凡古方份量用一两者,今用一钱便合功效“ 当今我们如果要用这个方子,应该是多少克呢? 彭老是不是已经把张仲景先祖的方子里的”两“改写为”钱“了?如果是,那就是15.62*2啦。 还是我们直接 ...

初学教室 2010/5/18 17:38 yuqingd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