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张仲景

相关文章

第三十五回合 评评张效霞巨著的题目 论论到底谁无知与偏见

话说华山论剑,又有一拳谱公布于世,这就是张效霞博士(网名张仲景)的《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皇家兵部各分属机构的武将们都出来捧臭脚,贺表张贴得不仅满山寨都是,更是分发给各州府衙门。当然,也有对其质疑的奏章呈上,如山寨舵把子gonmai的“评《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之题目”。这文章蛮有意 ...

中医讨论 2007/11/11 21:26 yszyzy

张仲景外科外治方二首补辑

张仲景外科外治方二首补辑 作者:赵怀舟 贾颖 -------------------------------------------------------------------------------- 关键词:张仲景方 补辑 黄芪贴方 茱萸囊盛方 外科外治法 仲景外科外治之法本固有之:如狐惑病蚀于下部,苦参汤洗之;蚀于肛,雄黄烧熏之;病金疮小者,即以王不留行散粉之 ...

伤寒杂病 2007/11/11 00:37 梁知行

大黄蟅虫丸证探折

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汉·张仲景制大黄蟅虫丸治疗干血劳。清·陈修园:“五劳要证须用此,此方世医勿惊疑。”[1]然而对此大黄蟅虫丸证条文的理解,历代注家“惊疑”之处甚多,或细究文义,或探求医理,各抒己见,相互争鸣,令人目不暇接。本文对大黄蟅虫丸证注疏文献进行辨析,以加深理解原文含 ...

伤寒杂病 2007/11/10 00:40 梁知行

《伊尹湯液經》(全本.文字版)----民国楊紹伊

目录章名 太陽病證論第一 陽明病證論第二 少陽病證論第三 太陰病證論第四 少陰病證論第五 厥陰病證論第六 病不可發汗證第七 不可發汗上篇上 不可發汗上篇下 不可發汗中篇上 不可發汗中篇下 不可發汗下篇上 不可發汗下篇下 病可發汗證第八 可發汗上篇 可發汗中篇 可發汗下篇 發汗以後 ...

理法方论 2007/11/2 05:51 梁知行

“张仲景方”方族研究

文章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 中华(台湾)中医内科医学会秘书长 郑全雄 前 言   《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为后世医家倍加尊崇,赞其书为“方书之祖”,誉其方为“医方之祖”,一直是历代医家潜心学习的重要医学典籍。直至今日,《伤寒论》和 ...

伤寒杂病 2007/11/2 05:43 梁知行

浅析仲景用附子之妙法

附子是临床常用的温里祛寒中药之一,处方用名:附子、生附子、制附子、熟附子、淡附子、黑附片、炮附子。用量用法:3~15克,煎服,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古今医家用之组方甚多,用法亦然。本文对汉、张仲景用附子之法做一学习与浅析。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的方剂共44方, ...

伤寒杂病 2007/10/20 23:45 梁知行

南海譚次仲先生伤寒五定法

南海譚次仲先生(已故)著《傷寒評志》,認為讀傷寒各家注解“有窮老盡氣而不能卒業之嘆!”特將《傷寒論》尋其原理原則,立為五個定法。此五個定法能執簡馭繁,有一定創見。但《傷寒論》是否如作者所述的包蘊靡遺?值得商榷。  譚氏五定法如下: (1) 對症療法:如症見發熱則用解熱劑;症見咳喘則用理肺劑;症見便秘 ...

伤寒杂病 2007/10/18 07:38 梁知行

武简侯和他的《易简斋医学丛书》

武维春   武简侯是我的祖父,他一生从事过几种不同的职业,包括教师、报纸编辑、图书馆经理等,其中还参加了民国《泰县志》的编写,分纂教育和武备。但最主要的还是行医,他在中医研究上用力最勤,身后留下了17种约200多万字遗稿。   祖父生前有两方闲章,一方是“以振兴四千年中医为己任”、一方是“文词师古、 ...

民间秘法 2007/10/18 07:12 梁知行

辩证论治不是万能的————再论秘方

这个论坛里有很多人把秘方说的一无是处,批得体无完肤,这样不好。 首先问各位临床的先生,你们临床的时候是不是遇到过辩证准确,却用药毫无疗效的情况?是不是经常遇到病人自感不适,但医生却无证可辩的尴尬情况?你们是不是遇到过病人吃药如山,到头来却被路人告诉的一个小方治愈的情况? 我是辨证论治的拥护者 ...

理法方论 2007/10/18 00:29 倪心庵

张仲景生平暨《伤寒论》版本流传通考

张仲景是我国汉代伟大的医学家,他一生"勤求古训,博览众方",创造性地将古人的学术精华加以发挥,提炼,并结合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大量实践,最终撰成 《伤寒杂病论》一书,从此奠定了"仲景学说"的基础,开创了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发展的崭新阶段,影响着祖国医学史几千年的进程,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反 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历代研 ...

中医资料 2007/10/16 01:16 梁知行

ZT:《伤寒杂病论》前东汉医学透视(3)

透视三:故露马脚,示人以故——从《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命名规则谈起 文/ graydragon 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的方剂命名,不难得出如下规律: 1、根据药物命名:根据药物命名的思维沿袭自上古时代的药证思维,它是证与药物治疗的直接对应关系。以此规则命名的方剂240首,占全部方剂的87.27 %,其中 ...

中医资料 2007/10/13 03:18 梁知行

天佑中华有中医

天佑中华有中医 文章来源:《国家地理杂志》      2005-3-1 11:21:21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中医是遥远的,神秘而不可信。   殊不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是在中医中药的庇佑下,生命得以繁衍,身体得以康健。在中国的黄土地上,中医文明之河顽强地流淌着,至今仍在滋养着华夏儿女。   其实,世界 ...

医患杂谈 2007/10/12 03:28 针缘

关于《黄帝内经》和《难经》的问题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都没有提到《黄帝内经》这一部伟大的著作,而提到一些著名的医学家,而到了张仲景的时候就提到了,我认为可以推测,《黄帝内经》成书于汉朝,在司马迁之后张仲景之前。 但是《难经》的作者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而《难经》是针对《黄帝内经》而言的,这是不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疑问在这里?先有《难经 ...

黄帝内经 2007/10/11 20:28 谦明生

中医是科学的

中医是科学的 作者:老老头子 时间:2007-09-22 06:42:29 http://bbs.cctv.com/book/11159068/1.htmlF1中医有些问题所以不被人们认识,甚至被认为不科学,并不是其本身的荒谬,而是现代科学目前还不能说明. 比如:阴阳平衡,前人只能根据大自然的大环境和人体内的小环境联系对比进行论证.病有寒热虚实,药有温凉补泻,寒者 ...

正本清源 2007/10/2 07:59 张斌峰

鼓子益是中医正统

 李可老中医说"圆运动的古中医"才是仲景正统,此后的各代都是学偏了的,只有学这本书才能学到中医正统.真是这样吗,那古今的中医书那不是作费了都不用学了吗?

医师交流 2007/9/23 23:12 医海无涯

关于杨绍伊所著《伊尹汤液经》,如果重复,请删除

杨绍伊研究经方成绩斐然 □ 冯世纶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来源:经方传真网站   杨绍伊所著《伊尹汤液经》不论是对中医文化,还是中医学术皆有深刻影响,其中《考次汤液经序》是篇典雅的古文,为研究仲景医学别开生面。该书发行量很少,已很难寻觅,今有幸借钱超尘老师珍藏一睹为快,感弥足珍贵。读其书似感杨绍伊先生在 ...

中医资料 2007/9/3 20:12 齐鲁中医

黄帝内经伪书否

有为学之人,尝云 或为伪书.以吾观之,不然.何故?夫古之从大医,术甚深明,几至目空,然则以其甚高境界,却惊讶,虽医理万千,病症无数,细细思索,总不离 ,甚者不出 .以致有清朝大医,竟吁毁仲景之后诸医书.吾以此观之,当以此史实为据,故 为医界真宗无假.不同学者迂腐. ...

箫客养生室 2007/8/31 18:53 静观天地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博物馆

今天到上海中医大学的中医博物馆去看了看。门票15元,还算中肯。里面有个义务讲解员,竟然是博二了。她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此博物馆的一些藏品。据她讲,这个中医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了。馆藏还有点东西,设计也比较到位,上几张图,大家一起欣赏欣赏。 第一张,是在校区里面的雕像,张仲景。 ...

游艺会馆 2007/8/28 03:54 汉服

【转贴】 用好经方的三个境界

【转贴】 用好经方的三个境界 转帖作者: david92003 发表时间: 2005/7/14 10:34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作者:吕志杰 贵刊2002年11月18日刊载了孟庆云 ...

基础知识- 2007/8/21 18:38 知恩

程门雪遗稿

前言:程门雪(1902-1972):字九如,有壶公、蒲石山房、书种庐、晚学轩、补读斋诸号,婺源人。十六七岁时为名医汪莲石受业弟子,后又拜入丁甘仁门下,1921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其学术思想,融张仲景与叶天士为一炉,学贯古今,汇通中西,为近代中医大家之一。其八篇遗稿,均为生前所未发表者。而崩漏、带下、胎前、 ...

中医资料 2007/8/18 01:55 梁知行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