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张仲景

相关文章

《伤寒》研习

  最近讲堂在播放《郝万山讲伤寒》,播放完后,会有老师来给大家总结要点,并布置作业。今天御心老师为大家做了总结,并布置思考题如下:   1、什么是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了解张仲景籍贯,对阅读《伤寒论》有什么意义?   3、师带徒的教学方式,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伤寒论》流传到今天,哪些 ...

讲堂互动 2007/4/24 07:16 白熊熊

关于阴阳毒病的思考

作者:张再良 关键词:阴阳毒病 《金匮要略》 疫疠 意义 摘要:阴阳毒病名出自《金匮要略》,历代文献,如《脉经》、《小品方》、《诸病源候论》、《三因方》及明清医家对此病均有较详细的记载。通过对阴阳毒病的探讨,带来几点提示:仲景时代对疫病已有证治经验;阴阳毒证治体现了临床辨病与辨证的统一;专病专方在临 ...

理法方论 2007/4/21 22:22 梁知行

科学与经典中医的坎坷薪传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只有循实而动,在使用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同时,建立名相与概念,以二元对立的思想方法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模仿,并以人类的方式进行再现,以为人类所用。因此,西方科学在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现在人类认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惑与障碍。 循实而动。。西方科 ...

理法方论 2007/4/20 06:59 医医金针

久治不愈外感咳嗽的治疗探析

咳嗽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症状,常常由外感引发。《素问·咳论》开篇即云:“五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言咳嗽之证,相当复杂,治疗必须辨证论治。外感咳嗽一般较好治疗,但临床也常见一些咳嗽,由于治不得法,久久不愈。以致清代医家高士宗在其著作《医学真传》里发出“诸病易治,咳嗽难医”的感慨。笔者对于一些久治不愈 ...

理法方论 2007/4/12 22:54 梁知行

从《金匮要略·痰饮病》谈饮水与痰饮的形成

《金匮要略·痰饮病》12条称:“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对痰饮的病因病机予以扼要阐述。然对其“饮水多”、“食少饮多”等简约之词,历来理解颇较单纯,未能真正揭示仲景对其病因的实质性含义。   用“动词加名词”解“饮水” 把原文浅释后可以理解为:“有病的人,喝的 ...

伤寒杂病 2007/4/10 21:01 梁知行

望而知之

西医的诊断靠的是先进的医学设备,但是中医的诊断就靠望、闻、问、切。 最神的是只靠一双眼就知未病。张仲景的望使大夫,扁鹊的望齐王,可谓传神。 但是我们普通的中医怎么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还靠我们多看,多练。 我希望各位医师能在此给一些初学中医的一些指导,写一些望而知之的病症,也借此发扬光大我们中医的诊 ...

理法方论 2007/4/6 04:00 shuiyun

何平叔点评温病条辨(序)——大家评论评论

中医发展现状之思考(代序) 目前,中医日渐衰微,就诊中医者日益减少,其原因其实在于中医自身! 首先,近两百年来,现代科学在生理学、病理学、病源学等方面都有极其重大的成就,而且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中医这两百年不但本身在这些领域没有研究和贡献,而且几乎完全游离在现代科学之外,当然除了正日受质 ...

理法方论 2007/4/5 16:37 sdwangxg

温肾法与消渴病

《续名医类案》载陆养愚治两广制府陈公,年近古稀而多宠婢,且嗜酒。忽患口渴,茶饮不缀,而喜热恶凉,小便极多,夜尤甚,大便秘结,必用蜜导日数次,或一块或二三块。下身软弱,食减肌削。所服不过生津润燥清凉而已,脉之浮按数大而虚,沉按更无力,曰证当温补,不当清凉。问消本热症,而用温补何也?曰:经谓脉至而促,按 ...

理法方论 2007/3/29 17:47 梁知行

仲景方术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图

我愿天公从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伤寒杂病 2007/3/29 00:09 micalfan

关于元·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

《金匮要略》的文献学研究(一)—关于元·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 真柳 诚,小曾户 洋(上海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张再良教授翻译) 绪言 研究古籍首先应选择正确的版本,特别是在现代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的中医古籍,对此要求更严。《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同样是中医的重要古籍,但对于应以那个版本为准至今尚 ...

伤寒杂病 2007/3/22 02:57 梁知行

伤寒知源 笑评中医大腕系列之十

百无聊赖,信手拈来《中国汤液经方》,知此乃“伤寒大家”胡希恕与其弟子冯世纶教授的代表之作,不可小觑。然不及细读,竟觉得漏洞百出。勾起书瘾,遍查胡冯言论,才觉胡老(希恕)名不附实,实在是没有读懂伤寒。因为谬处太多不能一一道来,就从根上说说仲景之学怎与《内经》无关? 一、胡老说:“仲景书本与《内经》 ...

理法方论 2007/3/21 20:52 yszyzy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内经》曰:血虚脉大。然气虚亦有脉大者。盖血虚气无所附故脉大;气虚则邪火甚,故脉亦大,此种经旨皆有,但未尝明白指示,此道之所以常不明耳。 脉细小之类,为正气不足,洪大之类,为邪气有余。正气不足而见细小之脉,可补而愈也,邪气有余而见洪大之脉,可泻而愈也。唯是正气不足而脉反洪大,邪气有余而脉反细小, ...

脉法精微 2007/3/21 20:31 梁知行

为什么我们中医一代不如一代?

从上古至今,为什么我们中医一代不如一代? 试问各位,你们发现这个现象没有,为什么每一代大师过后却很难听说他徒弟怎么怎么样。譬如叶天士,孙思邈,他们后人超过他们了吗?又比如当今大家都知道的刘力红老师又超过他的老师李阳波了吗,这类例子在我们中医界太多了,更又莫谈黄帝,仲景的这么多后人了。 难道我们后人真 ...

中医讨论 2007/3/21 19:08 陈奉生

与张功耀商榷

牛顿力学,欧几里德几何,阿基米德定律,都是几百年,几千年前的思想,至今仍然作为大学和中学的课程之一,所以,年代久远不是伪科学的代名词。一门学科是否科学,要靠实践的检验。中医之所以推崇张仲景,还是因为他的理、法、方、药整套理论,在临床上行之有效。请先生不要怪罪有人生气,因为中医现在已经是“弱势群体”, ...

中医讨论 2007/3/20 03:28 金凯歌

证治心传

史可法序 一介之士,苟存心济物,于物必有所济。虽蓬累而行,与得其时则驾者,不可同年而语,而其志则足尚矣。幕宾袁子体庵,顾影无俦,居珠湖之浜。喜读书,达通塞。其才如五石之(夸瓜),不适于用,然济人利物之心,未尝去怀。蚤年侍亲疾,博究方书,深得异人授,遂以天下之疲癃残疾为己任,视人之呻吟痛苦,不啻若 ...

资源发布 2007/3/18 19:56 梁知行

明.赵开美翻刻的<仲景全书.伤寒类证>共三卷

艰难找到的明.赵开美翻刻的 共三卷,已全扫描存盘,查大量医籍未见其名.反是在 序中有记载,但不知是真否.现传一二页让有识之士予鉴别.有结果请联系QQ:89509855 本帖最后由 清风淡月 于 2007/3/15 18:20 编辑 ]

伤寒杂病 2007/3/14 22:38 清风淡月

伤寒周易解

仲景大牛写伤寒论,树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神鬼莫测的验方。后人都知道熟读伤寒论398条397法112方,可以对症下药,效如桴鼓。即是常说的方证辨证。后世很多伤寒学家/经方派,其实是按伤寒论照葫芦画瓢,把伤寒论中的证认清,开出对应的经方,如此而已。of course, 这的确能够解决问题,而且非常有效,特别是比起 ...

理法方论 2007/3/14 07:30 王药师

张仲景对养生学的贡献

张仲景不但是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深得《内经》之旨的养生学家,他在《内经》保养元气、预防疾病的理论指导下,利用药疗、食疗、体疗、针疗等方法来扶正祛邪,促进康复,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防微杜渐治未病   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曾抨击那些不注重摄养身体的人是“崇饰其末 ...

伤寒杂病 2007/3/11 21:21 梁知行

道医傅青主先生的特殊处方

余之治医,首尊医圣张仲景,次尊仙医傅青主,何故?张仲景不但以方名,而且还以术著,岂止垂妙于定方,故以方术名。傅青主用药不依方书,多意为之,每以一,二味取验,至今晋人称先生为仙医,此二人有非东垣,丹溪诸名医所能及者。 傅山傅青主先生是山西省太原市西村人氏,生于明万历34年农历6月19(公元1606年),卒于清康熙2 ...

中医资料 2007/3/3 10:05 梁知行

仲景药物炮制 中火制法考疑

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炮制药物,属于火制法的有炙、炮、熬、炒、烧诸法。这些制法与我们现代所理解的含义是否一致?常成为对某些药物制法理解的歧义,特别是现代药物炮制法中没有的“熬”,成为极少引人注意的疑点。根据成书于汉代的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及汉前一些著作的解释及用法,可以发现古今具 ...

伤寒杂病 2007/2/27 09:20 梁知行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