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张仲景

相关文章

转:[诸子百家] 不出百年 中医必亡

此番言论绝不是我危言耸听也不是我思想偏激而是确切感觉到中医将走向覆灭有很多人都说中医是伪科学 声讨中医的声音一也都没有断过 而每次声讨的人都会被大家骂个狗血淋头大家都认为中医是我国国粹为泱泱大地保驾护航 ...

中医畅谈 2015/10/19 01:19 david92003

橘枳姜汤用验 门纯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橘枳姜汤: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此方我常用量为:橘皮、枳实各9克、生姜3片,临证时用于 ...

中医方剂 2015/10/16 05:06 民间中医网001

张仲景和他的伤寒论,中医历史探究!

中医圣地医圣祠姚 伟可怕的大疫在大地上无声无息地蔓延,发病的人突然高烧、咳嗽、胸闷,然后在极端痛苦中死去,其症状与现代典型流行病近似。那是东汉末年,史书的记载是这样的:“东汉末年,疫疬横行,万户萧瑟。 ...

中医理论 2015/10/8 21:25 david92003

寒症腹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症腹痛:  参看阴症伤寒各方。或炒盐熨之,或炒葱姜熨之,或用热灰熨之,或用滚水一壶隔布熨之,均止痛好法也。又方∶或饮胡椒汤,加糖冲之,不可加盐 ...

验方偏方 2015/9/27 09:57 民间中医网001

从气的层次认识中药药性

从气的层次认识中药药性□汪雪义 甘肃中医学院        敦煌医学卷子《张仲景五脏论》云:“药疗也,疗人万病,肥白俱解,子孙昌盛,众人爱敬,皆由药性。”药性直接关系着临床疗效。可以说,学界对中药 ...

中医草药 2015/9/23 02:23 david92003

辨方症论治体系初探(转帖)

学医牢骚 我是个针灸专业的学生 想起10多个月前刚开始实习时,看到医院里的针灸科里的实习,实在是失望透顶,老师扎针像插秧,只不过是多加了电而已。科里N多的杂七杂八的疗法,感觉像过家家,就是不见疗效。 心中嘀咕,在科里这样实习这学业怕是要荒废了,既然在医院里学不到针灸,那就改学方脉。可是,一看到老师开方 ...

理法方论 2006/11/17 08:56 桂木

“煮饼”考释

金匮要略》原文第六条百合洗方中提到“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煮饼”一词,宋代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谓“煮饼是切面条汤,煮水淘过,热汤渍食之。”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金匮要略》对“煮饼”亦谓之“煮淡面条之类”。   为了进一步探讨“煮饼”的确切涵义,笔者现考证如下:   煮饼的历史渊源 ...

伤寒杂病 2006/11/16 20:11 梁知行

中医拜师口诀

一拜开元李老君, 二拜神农主分明, 三拜黄帝轩辕氏, 四拜大乙雷公 (此处缺一字) , 五拜华陀知生死, 六拜先师岐伯成, 七拜长生张仲景, 八拜东垣李公人, 九拜王叔和脉诀, 十拜扁鹊作难经, 十一拜河间寒水清, 十二拜丹溪救良民, 十三拜民医孙思邈, 前传后度先师名。 (湖南蓝山县城关地区) ...

民间秘法 2006/11/15 19:37 梁知行

补品 - 千年鬼话 (转贴)

千年鬼话--qinqian - BY - 2006-9-27 22:53:00 http://www.gc999.com/blog/user1/qinqian/archives/2006/183.html 关于“补”的话题,千百年来就吵吵。从秦始皇寻找不死药,到今天满大街的“保健品”,从人参、鹿茸、灵芝、十全大补充汤,到乌鸡、王八、猴脑、动物生殖器……关于“补”的神话,或者说鬼话,永远有 ...

护生茶楼 2006/11/15 07:27 wesleybb

大医本色是诗人

作者:苏坤泉   历代评论谓医圣张仲景“有神思而乏雅韵,故以医名”,诚然,在中国医学史上名医工诗者不多。然而在钟灵毓秀的崇武古城中,却曾经出了一位神思雅韵兼备的才人,这就是名闻闽南而扬海外的大医涂去病先生。   《惠安历史人物传》(1992年4月出版 林瑞峰 王良周主编)记载:“涂去病,字希桓, ...

民间秘法 2006/11/13 20:12 梁知行

中医三典故--堂·杏林·药葫芦

黄爱群   “堂”——凡是历史悠久的中药店都称作“堂”,比如北京的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宁波的寿仁堂,济南的宏剂堂,沈阳的天益堂,贵阳的同济堂等等。这个典故为何而来呢?它是出自名医张仲景。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其人医术高明,深受百姓好评。汉献帝建安中期,他被调任长沙太守,当时这里瘟疫流行,死人很多, ...

正本清源 2006/11/13 19:53 梁知行

晋唐医家对经方的继承与整理

晋唐时期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医学开始发展,方书大量涌现,继承和保存了许多古方,其中对经方发展贡献较大的医家有西晋王叔和、唐代孙思邈和王焘。 1)王叔和与《脉经》:由于《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处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纷起,致使原著散佚。经过王叔和搜集、整理、编次,著成《张仲 ...

民间秘法 2006/11/10 20:15 梁知行

建议出杂志

今天刚看到全国中医院院长会议,大家都认识到中医存在的环境危机,而在大学里面看到的杂志都是用现在的西医去探讨中医,用西医的理论去研究中医,而没有真正对于中医的阐述,希望能出一本真正中医的杂志,想想几千年前的张仲景,为什么到现代没有那样的书呢?而是到处都是化验,数据的的论文,几千年来中医的书籍只有到现代 ...

中医讨论 2006/11/3 19:50 fwifwi777

关于半夏的请教!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9:06 编辑 我看药房里的半夏有两种,一种是半透明状的,质地碎硬;另一种色白,用力按压易成粉. 我想请教此两种哪种药劲大或者说更接近仲景用的半夏?谢谢!! 坏人的插入广告,请忽略: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ы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ы提现即时到账SO.CC ...

本草求真 2006/11/3 17:13 太阳星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读《伤寒杂病论》序有“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一句。 想问:1.到底甚吗是“皮”??甚吗是“毛”??甚吗是“肌肉”??甚吗是“筋骨”??甚吗是骨头里的“真髓”?? 2.人生到底应该追求甚吗?? 3.张仲景之所以被称为医圣,仅仅只是因为他的医术吗?? 4.还想问一句儒释道到底是1家还是3家??他们的区别是甚吗?? ...

伤寒杂病 2006/11/3 02:49 fufzbd2

请问仲景方中所云"去渣分温再服"是什么意思?

 是把药熬开后去掉渣,冷却后再分两次温服吗?这里面有什么玄虚?我每次都是第一遍开后倒出来喝,第二遍加水再煮.去渣第二次煮不是没有药性了吗.

初学教室 2006/11/2 19:59 附子理中汤

关于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研究

关于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研究 魏雪舫 30年代后公世的“长沙、桂林、涪陵”三种古本《伤寒杂病论》,经长期探索,实践验证,无论从文字考辨或理论探讨,认识都在不断提高,研究亦日趋深入。对仲景之学,在“医、教、研”等各方面,历来以宋本为主。由于古本发现较晚,因真伪莫辨而问津者较少。然古本所载对宋本内容确能纠 ...

伤寒杂病 2006/10/30 00:02 淮上

如果说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真的,那么所谓的<金匮要略>

如果说桂林古本 是真的,那么所谓的 并非仲景起的书名, 是后人帮起的,从而四大经典要改写一下了,不能提 了!可以这样认为么 ?

伤寒杂病 2006/10/26 19:12 cjc108

伤寒论临证指要-刘渡舟

伤寒论临证指要 第一章 辨非论 第一节 (伤寒论)--中医之魂 (伤寒论分 后汉人张机所著。张机字仲景, 南阳郡涅阳人。 生卒年代约为公元 150年219年。 他目睹当时疾疫广为流行, 死亡惨重, 激发他"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的心情, 产生了著书立说‧ 救人济世的伟大志愿。 中医学自秦汉以来, 不 ...

伤寒杂病 2006/10/25 00:02 志一

少阴病理及其治法方药 雒晓东

少阴本热标阴,标本两从,寒热两化,为三阴的基础,一身之根基。统心肾两赃,水升火降,交互既济。其寒化证多由三阳或太阴病久,迁延而来,或由胃肾阳虚,外寒直中少阴。其在上多汗伤心阳,心悸欲按,或有烦燥惊狂,可用桂枝甘草汤、桂甘龙牡汤之类。甚则心脏阴阳气血俱虚。“脉结代,心动悸”,与炙甘草汤治之。其在下多命 ...

理法方论 2006/10/23 04:34 xdluo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