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本草

相关文章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真武汤(第三十八方)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真武汤(第三十八方)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方四十三。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 ...

经方实践答疑 2011/12/27 23:53 刘建军

漏芦基源,兼及白头翁的本草考证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7:12 编辑 我看到民国到解放后活跃在中医药界的老前辈赵燏黄先生的遗著,即民国时他老人家调查的安国、北京、天津、禹州、保定等等城市与北方山野的药材写的几本书;例如《祁州药志》、《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中国新本草图志》,旧话重提考证谢宗万先生考证过的题目,是意在证明即是在 ...

本草求真 2011/12/27 05:25 和子2

木香的本草考证简述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7:12 编辑 既然创造了对话气氛,那么就如理进行辨析吧!看看谁的观点正确,我们不以征服为目的,仅仅在于辨理,谁对谁是好样的! 金元之际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7年4月第一版。但里面记载的却都是北宋及以前的本草,内容较《本草纲目》的治学精神 ...

本草求真 2011/12/27 05:11 和子2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栀子类汤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1/12/29 21:16 编辑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栀子厚朴汤(第三十六方)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方四十一。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一条,没有了豆 ...

经方方药 2011/12/27 01:02 刘建军

电子版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民间偏方

中医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关于中医养生的电纸书,是电纸技术与中国千年中医文化的完美结合,是爱好中医及健康养生人士的必备首选。其16G内存内置数万部中医资料书籍,健康养生之道这里都有包括。公司数十年的文化出版底蕴可为您定制您想要的任何资料。超薄流线,大气包装。送给长辈的最好礼物电纸中医,电纸技术与中华千年 ...

中医资料 2011/12/21 19:02 2280420555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类方总结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1/12/26 19:52 编辑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汤(第一方)学习方法一、涉及桂枝汤条文,一一择出。二、按照主之、宜、可与、不可与四类归类。三、删除描述性、解释性词语,便于记忆。四、不同条文进行比对,进一步归纳。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中风提纲:太阳病 ...

经方方药 2011/12/21 01:03 刘建军

药 势(触及灵魂的中药解说)

楔子 在中医的学习之路上,不只一次听见老前辈对学习者的提醒:「要明白一味药的药性、药理、效用,若走上西方化学的『成分分析』这条路,就完蛋了。」 那么,一味药的药性,自然就该照中国传统的看法:性味如何,归于某经……等等论述了?这,就一般学中医的同好而言,是对的。但,如果是对于学「经方」也就是学 ...

初学教室 2011/12/2 04:18 iisshiy_cn

试探张锡纯运用赭石的规律

近代医家张锡纯继承先贤,医论恢宏,遣方用药,精细得当其对赭石的运用,得心应手,灵活变,即师古而不泥古。在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组方用赭石者达三十首之多。至于随证而加用赭石者,也是俯拾可见。充分显示了位家师古不泥的创见之意。笔者不揣简陋,愿就张锡纯运用赭石的规律作试探,临床医生好地运用赭石这味药提 ...

经方实践答疑 2011/11/28 19:26 人来人往

《本草求真》认药小测验(3)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7:23 编辑 《本草求真》认药小测验(3) 好长时间都没看中药鉴定了,以前一些学过的都忘了。曾经把许多中药图片放到电脑中,以为自己厉害,结果都没写名字。两个月后再看,竟然忘了一半了。让我们这些民间中医的粉丝们,一起复习一下吧。这些图片您还记得吗? 第一题 P1 P2 P3 第二 ...

本草求真 2011/11/22 02:04 济缘

《辅行诀》五味作用及组方规则提要

本帖最后由 苏曼 于 2011/11/22 15:52 编辑 五脏各有体味、用味、化味,而以用味为主,肝、心、脾、肺、肾的用味分别是辛、咸、甘、酸、苦。某脏三味之间的关系是:体味克用味,用味克化味,化味生体味。故某脏之用味、其夫脏之体味、其子脏之化味,三者相同。《辅行诀》以用味不足为虚,需补之,以用味过亢为实,需泻之 ...

理法方论 2011/11/21 23:46 苏曼

《本草求真》认药小测验(2)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6:00 编辑 好长时间都没看中药鉴定了,以前一些学过的都忘了。曾经把许多中药图片放到电脑中,以为自己厉害,结果都没写名字。两个月后再看,竟然忘了一半了。让我们这些民间中医的粉丝们,一起复习一下吧。这些图片您还记得吗? 第一题 图一 第一题 图二 第二题 图一 第三题 图一 第 ...

本草求真 2011/11/21 07:14 济缘

《本草求真》认药小测验(1)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5:10 编辑 好长时间都没看中药鉴定了,以前一些学过的都忘了。曾经把许多中药图片放到电脑中,以为自己厉害,结果都没写名字。两个月后再看,竟然忘了一半了。让我们这些民间中医的粉丝们,一起复习一下吧。这些图片您还记得吗? 第一题 图一 第二题 图一 第二题 图二 第三题 图一 正 ...

本草求真 2011/11/21 05:39 济缘

控涎丹与十枣汤之大戟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7:29 编辑 现在控涎丹与十枣汤的大戟一般是大戟科的京大戟还是茜草科的红大戟?教科书与本草认为京大戟比红大戟更毒一些。 甘遂也是大戟科的,包括泽漆,猫眼草,千金子(又名续随子), 以及大狼毒狼毒大戟鸡肠狼毒月腺大戟等以上都是大戟科的植物。 芫花,荛花是瑞香科与正品狼毒都是 ...

本草求真 2011/11/17 17:16 医林改错

如何看待、评价古今中医药不同时应该采取的态度!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7:30 编辑 请对此项工作有疑议的网友看看我如下观点,或许对您们改变观点有所裨益!这篇博文我准备极长期的置顶! 我以我的辩论善意的提醒大家注意中医药中的各类悬而未决的问题,从民国时期的赵燏黄等老前辈开始到今天用现代各种科学研究中医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可是中医药为什么越 ...

本草求真 2011/11/16 23:25 和子2

繁体竖版《黃帝內經素問》征訂

黄帝內經素問 16K 约350頁 開始接受預訂 開本:16開(185mm*260mm) 內頁字號:小三號 頁數 裝訂方式:索線膠訂 內頁用紙:80克黃道林紙 定價:48元 預訂價35元 即日起開始接受預訂,到2011年11月20號截止。 大約元旦開始統一發書,若和其他寶貝一同拍下的,默認。預訂期過後恢復定價。敬請把握 ...

黄帝内经 2011/11/7 00:19 jingye

自学中医入门之我见

接触中医已经一年了,买了很多书,看书的时间不是太多,一直也没找到门径。 不过根据个人的体验,觉得有几本书,可以作为入门之向导,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1.周易-系辞 2.徐灵胎医学四书 3.伤寒论条辩 4.神农本草百种录 5.注解伤寒论 6.伤寒贯珠集 7.金匮要略心典 8.唐容川医学全书 9.徐灵胎医学全书 10.本草崇原 ...

初学教室 2011/11/5 21:38 LIKE-善若水

历代本草汇编“大蓟”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7:40 编辑 大 蓟(《名医别录》)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均系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原植物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临床用名有大蓟、大蓟炭。 【本草 ...

本草求真 2011/10/31 05:05 和子2

历代本草汇编“百部”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7:40 编辑 百 部 (《名医别录》)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多系野生。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广西、贵州、四川、广东、福建、湖北、河北、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向阳灌丛或林下。喜温暖、潮湿、阴凉环境,耐寒、忌积水,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 ...

本草求真 2011/10/31 05:01 和子2

历代本草汇编“大戟”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7:40 编辑 大 戟 (《本经》) 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干燥根,均系野生,前者又称京大戟,主产于东北、华东地区,以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后者又称红大戟,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路旁、荒地、草丛、林缘 ...

本草求真 2011/10/31 04:59 和子2

历代本草汇编“板蓝根”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7:40 编辑 板 蓝 根(《本草纲目》)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多系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产,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原植物喜温暖环境,耐寒、怕涝,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甘,性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临床生用为 ...

本草求真 2011/10/31 04:57 和子2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