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谁有桂林古本伤寒论,麻烦给我传一下 我原来有的,我这两天到城里准备打印的,结果前两天手机丢了,,,,, lxl0071129@126.com 本帖最后由 bygzpf 于 2009/12/12 20:55 编辑 ]
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一书,乃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与《伤寒论》合称《伤寒杂病论》,均为张仲景所著述。为经方传承的重要典籍,也是历代中医临床之圭臬。本书即是对《金匮要略》一书的增补完善和释讲。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学习经方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源头不明,终难入法海。下篇乃金匮要略内容增补及具体阐释,以伸景 ...
热烈庆祝《 师承课堂实录》出版 在当当网购买地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39887 卓越网购买地址: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2ZVP13I/ref=pd_ecc_rvi_cart_1 如果说《 师承课堂实录》是经方路径上的香花兰草, 指引了学者遁入经方之门, 那么这本《 师承课堂实录》就是 ...
报道在这里: http://news.gd.sina.com.cn/news/2009/11/29/737354.html 注意 最后部分:————专家提醒———— 孩子精神状态突然有所改变,一定要引起重视,如反应迟钝、说话不连贯等;年纪较小的孩子突然出现烦躁、胡闹和特别嗜睡,也要引起重视,这往往是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症状,“如果出现惊厥、昏迷,那就为 ...
更多中医资料,敬请关注:http://dlsz.5d6d.com/forum-24-1.html 【书名】:最新杂病论精义折中 【作者】:朱壶山 【出版项】:华北国医学院,民国年间 【格式】:PDG,推荐用老马软件“UnicornViewer”阅读, UnicornViewer_v0.12e下载一 【清晰度】:清晰 【完整度】:缺封面、版权、书名页 【书签】:无 ...
书名: 朱少鸿医案/增订本 0.4KG 作者: 陈正平 龚伟 花海兵 作者简介: 其他作品: 暂无相关作品! 书号: 9787811211559 版别: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09-09-01 装桢: 平装,32开,303页 内容简介: 目录: 内伤杂病门(肝火、肝胃病) 中风门(类中) 痿痹门(痿蹙、痹痛、麻木) 内风 ...
论坛看到的《麻瑞亭下气汤解析》一文,没有段落层次,显得很乱。便对照PDF本的《麻瑞亭治验集》修订一番,并修正了里面的一些错误字体。先发上来大家共享。 麻瑞亭下气汤解析 ------------摘录于麻瑞亭《麻瑞亭治验集》 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 原方为:甘草6克、半夏9克 ...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1/4/25 07:36 编辑 后世名医钱乙,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吴又可,叶天士,刘完素,王肯堂,张从政,王清任等皆结合当时的运气,提出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医论,并在当时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其医学著作也应运而生。刘完素好用寒凉,李东垣善于补土,朱丹溪长于滋阴,到了明清之际又出现了占据中医 ...
张仲景在《盘匮要略》中首创了专篇论述妇人病的先河,其“妇人病三篇”中的辨证论治方法,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除依靠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外.与其在临床医疗中善于运用逻辑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以下试作探讨: 1判断方法:判断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思想,也是对事物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妊娠病篇云:“妇人得平脉. ...
《伤寒杂病论》药物剂量的考证研究 -徐成贺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由于东汉距秦始皇开始统一度量衡制不远,秦始统一,虽颁布了诏书实行了强制措施,但各国接受施行实屈不易,被灭诸国各地有的因怀旧或习俗仍沿用旧制;秦始皇统一后在位十一年,至胡亥二世时,已是各地争雄纷起,政局难以 ...
古今背书方法 (1)专心读书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 ...
如题,希望里面没有错误
昔东汉之末,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恤于生民多被伤寒之疾,损害横夭,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使后世学者,有所依据。叹乎《伤寒杂病论》编成适值兵锋扰乱之时,是书不幸散佚失传,而至晋太医令王叔和乃搜集仲景遗篇, ...
自学中医一年有余,自知功力不够,不敢妄开粗方。然却养成见病即思方策之陋习,心中时常揣摸之。 余一亲戚,女,46岁,略瘦。 自述:胃病史十年有余,西医诊治无数,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痛苦异常。 当下症状: 咸痰较多。食少纳差,常感胃内灼热。 早晨起床后口苦反酸。 往来寒热,热即汗出,汗出立冷。午后益甚。 ...
求张显臣·《杂病辨治》,谢谢!百度了就是下不到。麻烦有的传一下。
《杂病广要》是一部“汇纂诸家论说”、贴切临床实用的杂病著作,采摭书目三百余种,“凡四十卷,七十三门”,计八十余万字。共分外因类、内因类、诸气病、诸血病及脏腑类五类病证,每类病证又包括若干门(计七十三门)。对于每种病证所介绍的内容不一,但多不外名义、病因、脉候、症状、治疗、方药、预防及善后调养等方面。 ...
《伤寒杂病论》被人忽视的精妙之处 作为中医经典,《伤寒论》可以说是被广大中医学者及爱好者传诵最多也研究最多的。但是,对条文本身含义的过度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难窥其庐山真面目。下面几点论述,全在于抛砖引玉吧! 一、“以经解经”,看《伤寒杂病论》隐秘的治病原则 《伤寒论》第12条(次序依赵本 ...
桂林古本的《伤寒杂病论》我已经下载了电子书,看了半天,还是自己知识太浅溥,似懂非懂! 请教!有无翻译成白话文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希望不要偏离原本的原意!
伤寒,瘟疫与杂病的辨别(紫极先生) 凡六淫而伤,伤自太阳寒水经络而病者,谓之伤寒。《内经》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者,自太阳寒水经而伤也。 凡食气而入,伤自太阴湿土脏器而病者,谓之瘟疬。气自天从鼻入伤太阴肺,食自地从口入伤太阴脾。瘟疬者,太阴先伤。《内经》云:瘟疬大行,远近咸若。 ...
作者:方国强 对宋明之代以前的中医古籍中方药的剂量问题,特别是《伤寒论》的中药剂量问题,在当今的中医药界已引起高度的重视,但一直来缺乏统一的标准,更不用说是上世纪末才刊行的《辅行诀》卷中古佚方剂药品的用量。笔者以为,通过对《伤寒论》方药剂量的研究与临床使用,最终还是能够确定下来的。笔者在此提出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