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半夏生姜汤(类证活人书〕 半夏 生姜 半夏生姜汤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组成】生姜15克(切) 半夏(洗)10克 【用法】上药用水4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青饮(圣济总录) 大青叶 升麻 生地 大黄大青饮 处方来源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药物组成:大青1两(茎叶紫者是,不紫即是远志, ...
原文地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作者:杏林一粟梁·华阳隐居 陶弘景撰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 ...
〖方源〗 《金匮要略》“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苓桂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组成〗 茯苓 四两 、甘草 三两 、干姜 三两 、 细辛 三两 、五味子 半升 。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 ...
夏天小孩子睡觉爱踢被子,肚子着凉,最常见的就是腹泻。 我家孩子9个月了,前阵子腹泻了3此,都是因为晚上受凉,白天就出现腹泻的症状。 以前好像听说过,大蒜熬水可以止泻。在我孩子身上实验下,还真灵。一 ...
二、难症 葛根汤治疗颈椎症 患者陈某,男,45岁,某县委办公室主任。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致头颈强痛、肩、手麻木。经当地县医院拍片确诊为颈椎增生。经用牵引、针炙、理疗等,疗效不佳。后来求用中药治疗。诊见虽 ...
验案:患者,女,35岁,本村人,1990年春就诊。素有胃痛病史多年,由于农忙,饮食不周,旧病复发,疼痛难忍,波及整个上腹部,拒按,摇动有振水声,哗哗地响,形亏体弱,舌淡苔薄白,脉细。予大陷胸汤:大黄30。0,加 ...
太老师张大昌先生系《辅行决》的收藏捐献者,临床经验丰富,理论造诣极高。现将其未公开发行的《经法述义》中的一篇摘出,以供大家学习、研究。此文系山西中医研究院赵怀舟先生打印整理。 张大昌1982年序 讲解经 ...
大陷胸汤一验一误作者:沙丘沙 验案:患者,女,35岁,本村人,1990年春就诊。素有胃痛病史多年,由于农忙,饮食不周,旧病复发,疼痛难忍,波及整个上腹部,拒按,摇动有振水声,哗哗地响,形亏体弱,舌淡苔薄白, ...
如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折算过来就是:45g 30g 15g 28g 但是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上来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所以是三次的治疗量,如服药发汗后,不再服用。那么一次量 ...
第一天 放学回家的路上,孩子说肚子不舒服,在学校医务室老师给吃了药还是不好,回家后给学校打电话得知给孩子吃的藿香正气水。前一天孩子就说过肚子不舒服我没太在意,因为到现在他也只是说不舒服,并没有痛苦的疼 ...
忌:生、冷、腥、辣 宜:饮食清淡 情绪舒畅 一、本人使用的是古中医,讲的是木火土金水,论的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顾煎药方法与今稍有不同,每剂药只煎一次,不得搞二煎三煎。 二、一般情况下加好清 ...
太老师张大昌先生系《辅行决》的收藏捐献者,临床经验丰富,理论造诣极高。现将其未公开发行的《经法述义》中的一篇摘出,以供大家学习、研究。此文系山西中医研究院赵怀舟先生打印整理。 张大昌1982年序 讲解经 ...
我在本站下载了白云先生诵读的伤寒,发现与本站置顶的不同,于是在网上搜集来略加整理放上来,看有朋友需要没有,但我总觉得有些地方可能不太正确,请各位前辈给与指正。再就是我把word文件一并放上来,需要打印的朋友可以省点事。 伤寒杂病论 汉•张仲景 撰 宋刻《伤寒论》序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 ...
我看过“凡煎药方法”了,有点没搞明白。 “先用水煎煮一遍,把药汁取出,再加水煎煮二遍,亦把药汁取出,合第一遍药汁后,分温三服。此中分温三服,是每一次服药时,用三分之一的药量,用小容器大火煮沸后,取下火,放温服用。” 是不是先后两次煎煮中药,然后取所得的药汁的1/3作为每次的服用量,每天服用三次咯?早中 ...
唐·昝殷撰··经效产宝 建档:中国医药学院 陈荣洲教务长 1=标题= 卷上 2=标题= 妊娠安胎方论第一”凡十一道〔 疗妊娠三四个月,腹痛,时时下血。 续断”八分〔、艾叶”六分炒〔、当归”六分〔、竹茹”四分〔、乾地黄”六分〔、 阿胶”四分炙〔、鸡苏”四分〔,右以水一升 ...
《伤寒杂病论卷第四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 ...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穹穷一两,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此 ...
伤寒杂病论卷第一 平脉法(上)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盛。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