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温病

相关文章

风温与伤寒,风中于前,寒中于后.

风温之为病.....鼻息必鼾。不可汗,汗之则...(背不下,请自己查)这条在伤寒论论述太阳病之首,是先别伤寒温病,恐人误用,不要以为仲景不知温病,此其一。内经语:风中于前,寒中于后,论述明矣,亦不要以为内经不知温病。况内经以五六为用,俱出治法,怎么能独少此条?背为太阳,名为太阳寒水,寒气临之。胸腹为前,若前 ...

中医学子 2007/11/15 20:18 正法眼藏

风中于前、寒中于后,风温与伤寒。

风温之为病.....鼻息必鼾。不可汗,汗之则...(背不下,请自己查)这条在伤寒论论述太阳病之首,是先别伤寒温病,恐人误用,不要以为仲景不知温病,此其一。内经语:风中于前,寒中于后,论述明矣,亦不要以为内经不知温病。况内经以五六为用,俱出治法,怎么能独少此条?背为太阳,名为太阳寒水,寒气临之。胸腹为前,若前 ...

黄帝内经 2007/11/15 20:16 正法眼藏

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整理与相关研究

论文作者: 李禾 刘淑婷 本文拟从《伤寒论》、岭南医学、医家黎庇留生平及《伤寒论崇正编》、《黎庇留医案》的研究情况等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整理与相关研究的价值。 1.《伤寒论》研究情况 纵观历史,可以说《伤寒论》是历代医家研究最为集中的对象之一,《伤寒论》的研 ...

中医资料 2007/11/15 03:55 梁知行

吴医的突围

作者:顾 俊 曾有人说,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弃儿。那么,西医西药,俨然就是这个科学昌明时代的宠儿了。它们看似二元对立,却也和光同尘。西医治不了的,不妨试试中医。越是行到水穷处,临时抱佛脚的时候,这个平时不承指望的“弃儿”,越能突显出惊人的异禀来。寻个老郎中,觅张古偏方,几帖草头药下去,死马还 ...

民间秘法 2007/10/14 00:37 梁知行

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丛书出版发行了

此套丛书由福建科技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发行。 此套丛书书目包括: 《曹氏伤寒发微》 曹家达 著,汤晓龙 点校 内容提要 《曹氏伤寒发微》四卷,曹家达(字颖甫)著,丁济华、沈石顽校订。刊于1939年。书首凡例,卷一至卷三为太阳、阳明篇,卷四为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霍乱、阴阳易瘥后劳复等篇,后附跋 ...

中医资料 2007/10/3 08:17 梁知行

近代中医学发展概述暨著名医家及论述

近代中医学发展概述暨著名医家及论述 在近代百余年动荡的社会环境里,中医为保障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医疗实践又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近代中国传染病流行猖獗,中医中药治疗热病(包括喉、痧、痘、麻等)有很好的疗效。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仲景的伤寒学说和清代的温病学说。而且近 ...

民间秘法 2007/10/2 05:43 梁知行

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

清代是中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中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至清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流派、学说在这里碰撞、交融,推动了中医学的全面进步。在这样的环境里,中医诊断学也逐步走向完善。 (一)清代的医家秉承了当时盛行的考据之风,对古代医籍做了许多考证与注释。但同时他们更重视临床实践,在大量的对疾病治 ...

脉法精微 2007/9/26 06:50 梁知行

《圆运动》与《桂林古本伤寒论》对温病的解释完全相反

《桂林古本伤寒论》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 ...

理法方论 2007/9/14 04:42 狮子3

想了解下,中医分为几个派系啊?

前几天又看到一个资料上讲,火神派 之前听说过温病派,伤寒派 哪位能给个这方面的资料呢?想先了解下大概 多谢!

贴子回收 2007/9/5 23:35 lily_an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转自伤寒论坛,作者: 来源:日本《汉方临床》 由于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对于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只有三条,又加后世医家对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皆视为竣剂,畏之而不敢用。因而大青龙汤的应用上的广泛性和临床上的卓效性,鲜为人们所了解。 近几年来(1985年以后) ...

理法方论 2007/9/3 02:29 7224162

中医为什么势微?

我们先且不说方舟子之流以现在西医对人体的认识水平奉为绝对的科学,来批判中医不科学,是如何的科学霸权。     也不用说所谓的“反伪斗士”何祚麻院士没有任何凭证下就说陈晓旭是被中医害死的,是如何的恶意中伤.          我个人来说从来不怀疑:西医无论如何发展,中医的某些层面西医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众多 ...

中医讨论 2007/8/16 17:32 qscs

评温病学之门径――评《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为《近代中医珍本集——温病分册》选书之一。作者王松如,湖南湘乡人,为清末民初医家,早年在长沙宁乡一带行医,后遨游江汉,悬壶北京。1933年北京疫病流行,屡起危证,在临床有较深造诣。平素好学深思,博览群书,于温病一门,尤有心得。   王氏认为温病起源虽早,但其论庞杂,混淆之处甚多,所以采辑 ...

中医资料 2007/8/12 20:28 梁知行

丁甘仁对近代中医药的影响

李夏亭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孟河中医是江苏医家一大流派,孟河医家,最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丁甘仁(1865年~1926年),名泽周,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医术好,品德高,乐善好施,对病者不论贫富,一视同 ...

民间秘法 2007/8/12 20:21 梁知行

中医经典之一《温病学》迅雷下载

我找到了《温病学》刘景源主讲72学时的视频 ,地址是:北斗成功社区 http://www.beidouweb.com/ 想下载的就赶紧下吧!! 免费注册个会员 ,在课件里搜索“温病”就看见了。然后点开,出现下载界面,用迅雷下就行 =================== 五味堂主 ============ ...

资源发布 2007/7/27 00:50 hanliu

一些自认为较好的专业中医基础古籍电子书下载地址

http://www.book118.com/soft/softdown.asp?softid=1415有温病内妇科针灸诊断等类电子古医书.可以为初学者基础

资源发布 2007/7/23 02:39 东华太一

干姜附子不是神方

干姜附子不是神方 我接诊过两位病人,曾找李老看过病,未全好.二人服用了大量含附子干姜肉桂的汤药,最近脉象全是伤阴脉象,姜附回阳,但是伤阴,并无所谓的阳生则阴长,如果是这样,中医理论就不会同时强调阴阳的重要性,更不会有补阴的药,这种只强调阳的治法,尽管病情好转,但是也埋下了病根,阴精亏耗的征象迟早会显向出来.背离了 ...

医患杂谈 2007/6/27 05:31 唐汉医学

仲景论温病

读过桂本伤寒杂病论,所有温病的疑问可一扫而空,千多年来温病派和伤寒派的争论可休以。并非仲景不会医温病,只是由于众生的业力致真本失传,才有后世温病派的出现。真正的温病忌发汗,这点仲师一再强调。纵观桂本对温病的治法,无一麻桂的使用,非常符合仲景之旨,都是一些清热,润燥,滋阴的药物。简言之:温者清之。后世 ...

伤寒杂病 2007/6/6 01:32 善财童子

求证:<安宫牛黄丸>的使用方法

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出品: 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处方来源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辩》卷一。是传统的中药急救药品,尤其适用于痰热型中风,伴有高热昏迷燥动的病人,另外还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意识障碍、幼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中毒性痢疾、大脑发育不全等伴有高热、神昏、抽搐等危象的急救,因而被称为“温病 ...

医师交流 2007/6/4 07:52 学学中医

中医,在21世纪你将走往何方?

中医,在21世纪你将走往何方? 发表者: 网上飞虎 传统的中医学历经了2000多年,不断得经历着风风雨雨,先是民国时期余岩等人的废除,如今又有张功耀告别中医药宣言,方舟子、何祚庥等人反中医言论甚嚣尘上,令人愤怒! 我不知道中医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招致来这么多的骂声! 国内倍受骂名的中医学院,究 ...

中医讨论 2007/6/2 21:47 薛飞

江阴近代中医学派的一些资料

20.朱少鸿先生传略 曹永康、邢鹂江供稿 本刊编辑组整理 朱少鸿(1873—1945),江阴县峭岐乡风戈庄人。母亲死 得很早,由其继母抚养长大。幼年就喜爱读书,经史之外,还 博览诸家文学著作,因为他在学问上下了不小的苦功,所以二 十岁上参加考试,名列前茅,二十六岁时考取了秀才。 朱家的先人八世皆 ...

民间秘法 2007/5/29 18:37 梁知行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