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关于六寸金针,我最早是在针灸名医王乐亭老先生的经验集里面了解的,王老先生用六寸金针治疗鼠疮,即淋巴结结核,疗效显著。以后老先生把它发扬光大,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该针法获得了极大的治疗空间。王乐亭先生可谓 ...
神为人身“三宝”之一,虽历代医家皆有论述,但气功古籍所载尤详。丹道书中义将其分为先天与后天,先天之神又弥“元神”。元,有本无、根本、原始之义。元神是指与生俱来的禀受于先天的神气,与出生后由外景事物为心 ...
岔气是“卫气失常”的病机表现(文章来源:《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2013年4月第10期P70-71)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有人认为岔气不是病,是亚健康。因为岔气后经很多检查,如腹部彩超、胸部X光片、心电图等仪器 ...
请教大家答疑解惑,《内经—灵枢—淫邪发梦篇》说:“客于阴器,则梦接内”,“接内”该作何解呢?另外,夜寝阴头寒,则梦交遗精是实证还是虚证呢?
昏眩。晕迷。眩晕。昏腾。旋晕。头昏脑胀。头昏脑眩。 清代李用粹《证治汇外·卷一·中风》所说:“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丹溪心法·头眩》:“眩者,言其黑晕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 ...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 ...
《灵枢•经脉》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本条形象地表述了人体形成的过程及皮、肉、脉、筋骨的功用。人在孕育之初,由男女交合而成精,然后由精发育而渐生脑髓。人之形体,由内而外,是以骨为支柱,以经脉为营运气血的通道,以坚劲的筋来约束骨骼, ...
清•费伯雄《医醇KT?义•劳伤》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过度或不及,可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七情之伤有五脏之分:“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但对待五脏五志之说,不可过于拘泥,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定。情志虽系于五 ...
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方 于桂枝汤内更加桂二两,共成五两,余依前法。 此方为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豕,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以此方。 古人治病,多用灸刺,此即言灸刺之流弊也。烧针令其汗,即本篇二十三至二十五各条,所云火劫、火慰、火熏之类,故曰烧,较灸为尤烈耳。针即《灵枢》九 ...
卫气为何“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灵枢、卫气行篇》说:“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问题:一、卫气本质是什;二、什么原因促成卫气“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我的观点:一、卫气本质是现代医学中的“组织部液”;二、 ...
关于人迎脉的诊法 后世以来对颈两侧的“人迎动脉”少有人诊,只见到仲景医圣论及。故在各“脉学”书中也未见到对“人迎脉”的诊察方法。因此,贫道为了验证落实“十二经脉”的道理通过多年的探讨,历经反复的验证,现确定对“两人迎动脉”的诊候部位与诊察方法。今提供出来以供中医界同仁,在临床中试诊。 1 ...
十二经脉的运行之秘至此大白天下。《灵枢经》的谜团迎刃而解。
黄帝内经讲记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649 开始学黄帝内经---一系列看不懂的词(不断增加)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7831 《黄帝内经》的成书 新释(原创)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8724 从羌族神话中找到的汉服关于《内经》成书理论之证据 ...
看到一篇文章,思路比较独特,我也比较认同这种研究方法,现在通用的方法都有点缺陷,比如采用避讳字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个严重的缺陷--它只能证明内经在该避讳字时已经存在了,但是并不能证明内经最早起源与该时,因为在宋以前,书籍的流传大多数依靠传抄,在传抄时人们很自然地根据当时的避讳字抄写典籍,比如我抄写了伤 ...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建立在“天文历数”基础上的思辨框架。 对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 1.寒暑、昼夜是形成阴阳学说对立交感的基础。阴阳是从天文历法中抽象出来用以标示事物属性的一对哲学范畴。如《周易·系辞》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
灸法与经络的发现 白兴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29(2) 经络是中国医学所独有的理论"近些年来,人 们根据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特别是马王堆汉墓出 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简称《足臂》)与《阴阳十 一脉灸经》(简称《阴阳》)两部经脉学专著中只有经 络而没有穴位的事实,提出古人是通过采用针、灸等 刺激激发了沿 ...
素问识 素问绍识 灵枢识 难经疏证 【作 者】(日)丹波元简等编 【丛书名】 【形态项】 1024页 ; 19cm 【读秀号】000005307306 【出版项】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4 【原书定价】 RMB4.75 【参考文献格式】(日)丹波元简等编. 素问识 素问绍识 灵枢识 难经疏证.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素问识》、《灵枢识 ...
自《灵枢·背腧》提出灸法补泻以来,历代医家对其均有阐发。基于前人的学术思想,笔者认为灸有补泻,且灸法补泻效应是通过调控施灸刺激量而实现的。临床上,掌握施灸最佳刺激量可以达到预期补泻效果,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本文就施灸刺激量对灸法补泻效应的影响作一分析。 1 灸法补泻的文献研究 灸法补泻即虚者灸之正气 ...
论“精孤于内,气耗于外”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以经解经的方式,还原“精孤于内,气耗于外”的经旨,彻底划清正气与邪气的界限。 关键词:精 气 真阴 真阳 阴邪 阳邪 《素问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的最后一段论述了“五脏阳以竭”而致水肿的病机、治法。其中有句经文“精孤于内,气耗于外”,在新世纪教材《内经 ...
谈“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一语的来源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一语来源于《黄帝内经》一书,该书《素问·六节脏象论》一文在论述完五脏六腑的功能之后写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可是这“一胆”指何而言,十一脏为什么“取决与胆”,又如何“取决与胆”,该文及该书中并未述及,给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