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针灸医学的形成和针灸器具的产生 针灸,古老的东方医术。其治疗方法起源于针刺和艾灸二部份的合称。在古代著作中多称“灸刺”,如《灵枢·四时气》说:“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即把艾灸列在针刺之前。因此, ...
《灵枢•根结》:一日一夜五十营。 如果我今天进行了大量的运动,会不会就变成55营或者60营??
描写人体有形臟腑、组织、器官的汉字都带有“月”字边,比如肠胃、肌肤、肝肾、胸肺、肝脾、胞胎、脑髓等等,月是“肉”的简写,在古代这两个字的发音都一样,比如西域的古国“大月氏”就读作“大肉之”。唯独“心” ...
经脉的循行,貌似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做为一个凡人,没法体会经脉到底是怎么循形的,也就只能看看书本的描述而已。而书本,我认为宜以滑寿《十四经发挥》为准。滑寿《十四经发挥》注解《灵枢经脉第十篇》中十二经 ...
好久没能到这逛了,最近也有些新东西做出来. 此文档,我相信这对很多人都有用,它包括: 对经脉的简图,内经灵枢的评注,国标定位。方便查询和定位。 版面设计方便打印。 ENJOY IT!
“神”与“神明”究竟系何物? 孙传正 医学界对“谁主神明”的争论由来已久,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的“记性在脑不在心”就是其例。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思维意识活动在脑不在心,尽 ...
卫气为何“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灵枢、卫气行篇》说:“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问题:一、卫气本质是什;二、什么原因促成卫气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119e10100870m.html 选自《字里藏医》(徐文兵著) 三魂夜晚藏于肝,本当静养休息,但是如果各种原因搅扰神魂,就会出现魂不附体,出现难以入睡、早醒的症状,或魂魄飞扬,出现 ...
针灸治病因人而异 古人治病,无论病人如何,都得精心治疗。治病的时候,也很注重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病人的身分地位有所不同,体质就不一样,治疗的方式得要根据病人的生活情况,而加以分别。 《黄帝内经》 ...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 ...
《灵枢》《素问》的版本流传均比较复杂,有正传与别传本之分。 正传本简略: 《素问》 汉晋传本:不存世。但《脉经》有部分引文、别传本《甲乙经》中有载文。 南北朝传本:也不存世。但《黄帝内经太素》 ...
关于《内经》的有《素问识》和《灵枢识》听说都是好书。好像应该是〈皇汉医学丛书〉的一部分,有吗?
那位先生有罗哲初遗著《脉纬》一书? 请上传。 此书1983年由广西出版社出版。为罗哲初先生遗稿。 此帖始为求助《脉纬》一书上传之帖。间有“雾锁寒江”和版主朋友的帮助,浩才下载得此书。 为方便其他朋友能看到此书,而此书文件又不大,故改原求书帖为下载此书之帖。 特告知!!! 自序 ...
2006-05-30 20:09:07 “医非小道”@-Nzgb /article/-Nzgb-vyTnLm.html 复制 评论 原题:我又错了,应该“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原) 我看了《黄帝内经》记录片第十五集 杏林魂 (中医的传承),《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篇第七十三》说“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素问 气交变大论》“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 ...
我是中医爱好者请教: 灵枢本输第二中 阴经五腧穴;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与一年四季类比,比较能理解。 但是阳经五腧穴: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却是不同? 应该是从它的五行属性理解? 还是不管其五行所属,只是“经气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 ...
序 壬午之秋,辞职索居,感于庸工横行,生灵涂炭,欲行匡正,乃以医事行于网络,于今三载有半矣。雪泥鸿爪,不无痕迹。断简残编,粗具形骸。因致陋辞,志其梗概: 情系经中,神游网上。纵横六合之间,虫行无异;吞吐八极之内,蛛迹历然。开阖枢转,阴阳六气因之出入;升降浮沉,寒暑四时随其往来。天地定位其形象,水 ...
汉代四川名医涪翁及其弟子程高、郭玉 相传宋朝时候,在四川涪城(今绵阳市),江畔的一座山岩上,镌了“涪翁山”三个大字,当地人都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受人尊敬的古代医生涪翁而镌的,因为这里是他常来垂钓的地方。明代万历年间,绵州城南延贤山建有“南山十贤堂”,祀绵州历代名贤10人,首祀者亦为涪翁。涪翁的石刻 ...
《灵枢·四时气》揭密(上) 第一小节 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 注释: 春夏秋冬的自然之气有温热寒凉的差异,这表明四时之气有浮沉升降的不同形式。 原文: 百病之起,皆有所生。 注释: 人气顺应天气,同样有浮沉升降的变化,而百病看起来似乎是由于天气的温热寒凉所造成,其实质则 ...
请问三七生的讲座“理法方论·灵枢纂要1” 在哪可找到?讲的好极了。
论坛里使用电驴的好像不多,发布了很多天了,连查询都没有几个!! 看样子还是ftp来的直接! ---------by Omcia 2006.6.23 9:20 ================================================ 刚刚通过电驴发布了我ftp里的资源! 希望大家多做分流! 谢谢! -------By Omcia 2006.6.5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