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古代急症刺灸法我国古代医家在急症刺灸法方面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继承这份宝贵遗产,对发展现代急症刺灸法、提高救治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着重介绍急症是针刺法、刺血法、火针法和急症灸法的特点。 一、 毫针刺法 急症刺法,当以毫针刺法为主,它几乎适于各类急症。古代应用毫针治疗急 ...
我弟弟原来是精神分裂症,又患了抑郁症,上次发病时自杀未遂,现在刚出院不久。我最近一直在听王正龙老师的录音,想找王老师咨询一下,但是经过多方努力也找不到他本人,我只得自己先灸,我灸了关元和中脘,也喝了好多天的四逆汤了,感觉身体比以前好了一些了,尤其是灸关元的时候小腹里特别疼,大概那一部分有病吧。但是我 ...
中国针灸2001年5月第1卷第七期 文章编号:0255-2930(2001)05-0301-02 刺法与灸法 中图分类号:R245。8 文献标识码:A 直接灸的手法应用及临症举隅 林其盛 (福建省尤溪灸学研究所、尤溪县妇幼保健所,福建365100) [摘要]传统的直接灸,难以体现灸的补泻特点,且因其 ...
作者:张庆萍 杨骏 黄学勇 -------------------------------------------------------------------------------- 关键词:艾灸 禁忌 意外 灸法,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相对安全、简便的特点,故而针灸界素有“针捷灸稳”之说。更有医家认为灸法无有禁忌,所谓“针者需师方行,艾灸凡人可施”,甚至于 ...
http://99cid.com/info/b.rm 这个艾灸的视频教程很不错,虽然简单,可对不知道怎么灸的朋友来说很受用的. 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 ...
我将论坛上的一些关于灸法的帖子整理了一下,分为灸法简介、灸疗的方法、原料的制备、网友体会等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灸法自应用于医疗实践以来,传至春秋战国时期已颇为盛行,在文献中最早提及灸法的可见于《左传》,记载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有病,请秦国的医缓诊治,医缓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所说的“攻”即指艾灸,而“达”是指针刺。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 ...
是一个想学针灸的朋友的建议.一个也是讲,两个也是说,所以干脆办个班了. 准备在这个周六和周日(8月25.26号)先试讲两天. 主要内容是家用保健针灸术,比起治疗针灸要简单,安全,容易掌握. 主要面对想自己在家靠针灸保健的同学.所以希望学成就业的同学就不用来听了,这个和医疗针灸不是一个套路. 对学员没有特别要求,喜欢 ...
在什么时间施灸?
宮寒不孕只能用中藥及針灸方法來治療,不能自然而癒,如果你想不吃中藥,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療。 買艾條,可先買幾支試一試,燃點之後在三陰交、關元兩穴進行艾灸,即是針灸的灸法。 三陰交在雙足的內踝上三吋地方,三吋相當於四雙手指的闊度(除拇指)。 關元穴在臍下的三吋地方,最好灸3.5吋至4寸的地方,臍下兩吋兩方是石 ...
金庸大师的武侠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各个范畴、各个方面,在他的小说中都得到了绝妙不俗的展示与表现,包括医卜星象诗歌赋,琴棋书画菜酒茶,真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仅从医道而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塑造描写的医者就不下十数位。今仅从中择选出“四大名医”一 ...
我是一名在读的中医学院学生,最近正在看彭静山和郑魁山两位大夫的临床经验集,在已经开了刺法灸法学和针灸治疗学的情况下,我该特别注意书中的哪些内容? 谢谢各位
秋灸关元 春灸气海--养生灸法 (摘自《太乙神针灸临证录》) 二千多年来,传统医学之理论和临床实践,始终贯彻着强身防病,“治未病”的养生思想。早在《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又“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 ...
委中÷委阳÷合阳三穴在腘部形成一个三角。 笔者发现灸委阳热气可以向上传到肩部(手太阳经在肩部的分布位置)。如为寒湿阻滞的肩痛患者,初灸有寒气聚集感,等热气完全冲破后则会反馈有温热疏通感(一般患者在灸后15-20分钟后) 灸委阳则热气传向腰背,感觉也如上述 灸合阳则热气传向腰骶骨 以上方法笔者针对寒滞型屡 ...
双手第四指板机指,右手已动刀手术稍有改善,但怕了. 左手想用灸疗,应灸何处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