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骆红雁 女74年出生,东风轮胎厂医学院针灸科医生,94年在武汉市职工医院进修期间,为其诊治三次。 案一:陡然腹痛,泄泻,几十次后精神萎靡。至其寝室时,自诉头昏,身软,肚子一痛就拉。望其 舌,舌红润 ,口无异 ...
《思考中医》在少阳病纲要中,提到用药数量的时候,举了个炙甘草汤的例子。 并引用了伤寒论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刘老师提到炙甘草汤适用“阴虚类的心律失常”,所以方用30枚大枣这个群阴 ...
柴胡9,桂枝8,干姜5,黑附子6,炙甘草5,黄芩4,牡蛎3,天花粉4 很多医师都喜欢用?
前天在单位,去了趟现场。由于闷热,浑身都汗湿透了。回到办公楼吹了风扇。 晚上六点钟吃饭时觉得手臂发痒,开始没注意。可是后来脖子,前胸后背 手臂内侧,大腿出现成片发红发痒的疙瘩。急忙乘车回家。 一根艾灸 ...
老乡肺积水历险记 标签:健康分类:针砭时弊 十天前,老家有邻居来济南看病,托我帮忙。病人是58岁的一个妇女,疾病是肺积水。 问起缘由,原来是感冒后就去输液,导致胸闷气喘,在卫生所治疗无效便去市医院 ...
现在有两个问题 1、伤寒论当中介绍的桂枝汤,桂枝用量3两,按照现在的理解,岂不是150克?而桂枝汤中桂枝现在用量普遍是10克左右,这与150克相差也太大了吧,为何? 2、桂枝汤当中,伤寒论写的是甘草,而现在很 ...
前阵子,济南气温升高,风甚大,尤于夜间每做吼声,且天气干燥. 一朋友,女,28岁,一日讲课后口干引发干咳,初不在意,殊料咳愈甚,遂自行购买川贝枇琶膏,服2日,无效. 电询于余,余短信告之小柴胡加天花粉开水泡服.2日后 ...
我面色偏黑,多油汗,数年扁桃炎史,常觉累,易感,汗在感冒后稍多.素食1年至今 自己怀疑脾胃湿热重,拟方苍术10厚朴5金钱草5柴胡8虎杖10射干5陈皮5黄芪10炙甘草10, 请各位评说!!
三个月前。我以炙甘草汤为主。治愈一位50多岁女性心脏病病人。患者平素健康,近来出现心率缓慢,每分在40次以下。曾做到心电图(24H心电监测)为传导阻i滞所致。 我第一次处方是。桂枝30G,仙鹤草60G,大枣10个,服 ...
胃痛这胃病困扰我多年了,就最近几年我控制了它! 近年偶尔要反复几次,吃一副药,按摩下就好了! 前两天刚犯了一次,右胁胃区疼,不敢多吃。按摩了背部穴位(肩胛骨下面一点), 穴位反应明显的疼, ...
老父双足午后至夜半大热 每天早上都大便,便溏并胶粘。晚上睡眠不好。 我根据郑钦安的书中介绍判断,应当是肾阳虚,于是给四逆汤,到今天已经第三天了。量也增加到 炙甘草20 干姜25 黑附子40 仍然不见效 ...
一、带状疱疹发热以桂枝加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治愈案: 胡xx,女性,50岁,初诊05年7月12日。以发热、右腰腹部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1天来诊。昨日出现发热,恶寒,并见右腰腹部起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今日 ...
(原创)医案三则 一、当归四逆汤证案: 陈某某,男,14岁,学生。以“肛周疼痛难忍三天”为主诉于2005年1月18日就诊,患者三天前因发热在本院一医生处就诊,给予输液治疗,药后热虽退但出现肛周的疼痛。局部 ...
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 我从事中医临床45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中华医学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 ...
中医瑰宝苑 曹颖甫先生医案 入门王慎轩记 -------------------------------------------------------------------------------- 伤寒门 泻痢门 诸痛门 咳嗽门 虚损门 妇科门 杂证门 ...
由于市面上没有封髓丹成药卖。 想请教下,我熬汤药的话,封髓丹中,黄柏,砂仁和炙甘草的用量分别是多少。 谢谢了。
時下冬季來臨,每有感冒發生。很多人以咽痛為初起的症狀,逐漸有怕冷,流鼻水,發燒等征。當咽痛發生時,人們常會吃一些咽喉含片、喉寶等藥,其實這是不對證的。含片等只適用於熱性的喉痹,而以咽痛為初起症的感冒多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9 21:41 编辑 炙甘草汤中“麻仁”考证 朱 玲 唐德才 杨 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29) 炙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悸动,炙甘草场主之”,由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去心)、麻仁半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20:41 编辑 丁香注: 历来对仲景炙甘草汤中麻仁的应用考证解释颇多,然似乎离临床甚远,解释有牵强处,甚至有认为非为麻仁者。如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中认为应用“酸枣仁”半升,并注明旧书用麻仁者误,而同是清代的另一位医家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引“炙甘草汤”时则认为应用“芝麻”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