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甘草

相关文章

JT傷寒金匱方論.本草學研究---【真武湯】筆記(部分)

转帖 【真武湯】筆記(部分) http://zaru.pixnet.net/blog/post/28496745 ﹝摘自『傷寒雜病論慢慢教』2008/07/12﹞ 真武湯可視為苓桂朮甘湯、五苓散的加強版 ...

伤寒杂病 2009/8/1 01:41 长安

[痛批]十年一劍全息湯(附原书下载)

據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2320&extra=page%3D1介紹 “十年一劍全息湯”基礎方: 柴胡12g 桂枝10g 白芍10g 瓜蔞10g 薤白10g 枳實10g 蒼朮10g 陳皮10g 厚朴10g 白朮10g 茯苓10g 豬苓10g 澤潟12g 生地10g 丹皮10g 甘草10g 生姜10g 大棗10g 可說是: 1.桂枝湯方: 桂枝 白芍 ...

资源发布 2009/7/16 04:08 hys1984

金匮要略与桂林古本伤寒论共同学习之我见

最近我看了这两本书,里面有两条我很拿不定信谁,求各位大哥的方解,原文如下: 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两,炮 桂林古本:诸肢节疼痛,身体赢瘦,脚肿如脱,头眩短 ...

伤寒杂病 2009/7/11 17:08 何小平

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的认识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2:25 编辑 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的认识 2009年06月12日 09:24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 优势 劣势 研究进展      “中药配方颗粒”这个产业在近十年中悄然崛起,其产品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优质、道地药材经规范炮制加工成的饮片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 ...

本草求真 2009/7/7 05:03 bygzpf

【推荐】绿豆甘草解毒汤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4 01:59 编辑 绿豆甘草解毒汤 组成:绿豆120克,生甘草15~30克,丹参30克,连翘30克,草石斛30克,白茅根30克(鲜者为佳),大黄15~30克(后下)。 清水煎熬,日夜各1剂,必要时6小时服1剂,口服。昏迷病人可下胃管鼻饲。 清热养阴,通利排毒。 食物、药物(包括农药、毒药)等中毒后引 ...

中医学子 2009/7/7 02:49 hhbffq

两味甘草之方

两味甘草之方黄芪六一汤、滑石六一散、白术六一汤、二贤散、甘桔汤、麻黄甘草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大黄甘草汤、桂枝甘草汤 黄芪六一甘草汤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大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后而渴者,尤宜服此。常服平补气血,安 ...

理法方论 2009/7/6 02:55 铜化金

上有口疮下便溏 甘草泻心治之康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2:32 编辑 上有口疮下便溏 甘草泻心治之康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可以碰见寒热错杂的症状,如上面口腔溃疡,而下面却大便溏泻的上火下寒症。应当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遇见这样一位病人。   2000年8月初,一天的上午,一位42岁的男同志来看病。他自述20年前曾得过甲 ...

本草求真 2009/7/5 09:33 bygzpf

《王旭高临证医书合编》出版发行

此书由(清)王旭高 著,山西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王泰林(1798~1862年)为清代吴中名医,字旭高,别号退思居士,又号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为无锡望族,世居西门外梁溪之坝桥下。从其舅习医,道光初年行医,先以疡科著称,其舅殁后,又以内科闻名、王旭高既著述,又授门徒,白天临证,夜则在其书 ...

中医资料 2009/7/3 06:16 梁知行

婆婆:手痒3年,咳嗽3年多

先生下午好!我是中医爱好者,曾用先生开给别的网友的方子治好了自已和家人的咳嗽,非常佩服先生的医术和医德。 因为先生的方子治好了婆婆的剧烈咳嗽,今天婆婆特别希望再向先生请教常年皮肤搔痒的问题。麻烦先生了! 性别:女 生辰:(公元)1947年农历10月初2; 八字: ...

小春养生室 2009/6/28 00:40 小酥饼

综合治疗足跟痛!

我采用综合疗法: 1、针刺肩部的“肩奇穴” 2、威灵仙10克为末,陈醋调成膏状,备用。先将患足浸泡热水中5-10分钟,擦干后敷于足跟,纱布绷带包扎,还可以热水袋热敷。2天换药一次。 3、芍药甘草汤为主内服治疗:生、炒白芍各30克,生、炒赤芍各30克,生、炙甘草各30克。证情重者加玄胡30克;舌黯有瘀者加川牛膝30克;舌 ...

针灸拔罐 2009/6/26 20:14 风一样的过客

芍药甘草附子汤

68条发汗后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并非表不解,而是身热已退,恶寒反增重的。指汗出多使荣气泄卫气亦散。与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互参。 用法:1、后世发挥,芍药解痉挛,故用于阳虚有痉挛者。 2、附子治表阳不固,芍药甘草治荣气之虚。 (转自临症实验录) 芍 ...

伤寒杂病 2009/6/17 05:35 无忌

禹州药材市场调查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2:38 编辑 新一轮流感疫情给河南禹州的药市带来了波动。作为中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之一,禹州与江西亳州、河北安国等地一样,每3天药材价格排行榜就会有所变动。“这次的病显然没劲儿,所有关联的药材,涨上去还不到10天,就掉下来了。本来我们以为板蓝根又会复制过去的神奇,大批进货,现 ...

本草求真 2009/6/13 20:13 梁知行

关于黄元御的圆运动

请问各位医友,罗大伦老师在《黄元御,不该被遗忘的神医》一文中的“脾胃是我们的宝贝”这一章节里谈到的身体内脏的圆运动,是在黄元御写的书籍中,哪本书里的啊?以及书中哪个章节里的啊?我想系统地看看关于黄元御论圆运动的理论。 谢谢。 附文如下; 黄元御,不该被遗忘的神医(五)(2009-06-13 07:49 ...

四圣心源 2009/6/12 23:44 二泉映月

辨证治痹证

作者:吴生元 痹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等属于本证范畴。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辨治痹证的丰富经验。 1.湿热致痹,清热除湿 湿热为患成痹者,往往在痹证发作初期或加重时出现,临床表现为关节灼热, ...

理法方论 2009/6/11 07:30 梁知行

原 lmy8421前列炎

先生您好,由于原帐号不能再上传附件了,所以另申请帐号,请原谅。谢谢 以下是原帐号的记录: 1# 先生您好,我的原贴标题:用户名:lmy8421。以后一段时间上网不方便,只能通过手机上网,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我换了标题,从新发个帖子。请先生见谅,谢谢。 症状反映: 服用下方已经第二个疗程。一方、当归 ...

小春养生室 2009/6/4 04:48 lmy8848

转帖-煎药古法,有多少被我们忽略了?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2:41 编辑 《伤寒论》对药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视,其煎药方法除了常见的先煎、后下、烊化、对服之外,还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药方法,这些特殊的煎药方法广大中医师在处方医嘱时常常被忽略,而影响到中医汤剂疗效的正常发挥。   1.加酒同煎法 如炙甘草汤,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 ...

本草求真 2009/6/2 16:00 cszhy

咳嗽,凉痰半个月!麻黄汤中用桂子 ok ok ok !

咳嗽,凉痰半个月!麻黄汤中用桂子ok ok ok !张斌峰 我妻受凉咳嗽,凉痰半个月!服用阿莫西林,甘草片,感康,银翘片,修正麻杏止咳胶囊等等凡是说能治咳嗽她就乱喝,结果越来越严重,无奈老中医开中药连服3剂,每次药物一大砂锅,汤药一大碗无效!咳嗽,凉痰还发展到早上,下午就加重! 被逼无奈想起了“麻黄 ...

中医学子 2009/6/1 15:26 张斌峰

治疗阳虚咳嗽部分过程及后续治疗疑问

本人尚属初学,前段时间老婆偶感咳嗽,经本人及一干庸医误治,病情转重,后经反复辩证后纠正方向,病情大有好转,但善后不力,尚有余症,还请各位老师指点。 老婆今年30,产子不到一年(剖腹产),术后恢复不算太好,常喊腰酸腰痛,冬季四肢畏冷,且易出虚汗。本是体虚之人,后来不知为何有点咳嗽,因辩证失误,误用清 ...

病情辨析 2009/5/18 07:12 wildfine

心悸求助

有心悸症状多年,在心窝部可以看到一鼓鼓不安的搏动,脖子上也可以看到大动脉的跳动.........舌尖红,两边有齿痕,脉弦数(不一定准确,药店医生把的脉),另外大小便都不通畅,小便黄,大便两三天一次,烂不成型............早上会有些白痰,吃辣时鼻涕多,另外下体周围容易发痒,体质上可能是肝旺脾虚,头发粗硬.请大家帮我辨析一下,我 ...

病情辨析 2009/5/14 07:36 汉人丁

<<舒驰远伤寒集注>>出版发行

此书由 (清)舒驰远著;武国忠点校。 内容简介 本书十卷、附五卷,清•舒诏编撰,刊于1750年。作者为喻嘉言再传弟子,于《伤寒论》注家中推崇喻氏《尚论篇》,但又认为“其间遗义尚多”,遂以此书为基础,“参考百家,征以症治”(见自序)予以补订集注,除融汇前贤论述之精要以外,论述了舒氏本人及其门弟子的 ...

中医资料 2009/5/5 23:25 梁知行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