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病脉

相关文章

单按与总按

总按时三指的用力一样大吗?如果一样大,那么尺脉的浮脉是性病脉

脉法精微 2008/10/22 06:50 zhangjiang

但欲寐?

《伤寒论 辩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个“但欲寐”是指的只想睡觉而睡不着,失眠的症状;还是说没精神经常打瞌睡的样子,困倦、一躺下就睡着了而不失眠? 不好意思问个菜鸟级的问题,别笑话我啊。 ...

伤寒杂病 2008/8/26 22:46 独孤居士

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

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 目 录 编者说明 祝味菊:特立独行的中医思想者(代前言) 伤寒质难 周序 徐序 兰纳序 陆序 秦序 章序 自序 发凡篇第一 客邪区分有机无机篇第二 潜伏期篇第三(附邪正不两立说) 前驱期篇第四(附 ...

中医资料 2008/6/5 05:22 刘止吴

“痰饮”在《金匮要略》中的诠释

作者:徐大念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被誉为医方之祖,治疗杂病的典范。书中关于“痰饮”的论述有44处,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中有33处进行了论述,篇中比较具体地论述了痰饮的分类及证因脉治。其余11处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第七》和《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 ...

伤寒杂病 2008/5/13 02:19 梁知行

奇经八脉脉诊与为病说

奇经八脉脉诊    1.寸口脉直上直下如弓弦,见于浮候的,为督脉的病脉象.    2.牢脉为冲脉的病脉象.    3.紧脉为任脉的病脉象.    4.寸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阳跷脉的病脉象.    5.尺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阴跷脉的病脉象.    6. ...

脉法精微 2008/4/24 23:05 梁知行

读 桂本伤寒论的一点疑惑

【7.46】 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试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也。 该条文很有意思,首先,这是医圣的弟子写的,似有搞笑的成分。 表达的内容是:病人叉手自冒心。不咳,两耳聋。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也。 古人是在竹简上刻字,惜字如金,不知为何加入如此琐 ...

伤寒杂病 2008/3/18 20:20 无动于中

清代福州名医陈恭溥与《伤寒论章句》简介

作者:林恩燕 陈炬烽 【摘要】 介绍了清代福州一地名医陈恭溥的生平及其较为突出的一部研究《伤寒论》著作——《伤寒论章句》。该书之著作目的是使学习《伤寒论》者得到更通俗的指导。 【关键词】 陈恭溥 《伤寒论章句》 福州 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张仲景编撰《伤寒论》、《金匮要略》,建立了中医辨证施治理 ...

伤寒杂病 2008/3/13 08:22 梁知行

春弦,夏钩,秋毛,冬石,是病脉。

难经第15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耶?王正龙先生讲是病脉,我赞同。28号晚我在讲堂说了这一观点,有位管理叫高天上流云跟大熊猫先生反对这一观点。 请各位踊跃发言。但请听一下王正龙讲的难经。 ...

理法方论 2008/2/28 08:27 火顺阁

从十五个方面练习诊脉

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每一种脉象都有一定针对性,其诊断作用不能互相替代。其中,任何一种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或被误解,都会影响对脉象的诊察,甚至影响脉诊的适用范围和诊断作用。因此,二十六种脉象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偏废,必须熟炼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技术 ...

脉法精微 2008/2/26 08:21 梁知行

冠心病脉象 请大家思辨

我临床所摸索的冠心病的脉象:左寸脉虚大而涩,按之凹陷无力;或者为脉中有一细丝脉。 症状:心悸,胸闷,细丝脉时出现心痛(此时可为心绞痛) 中医思辨:虚大为心血不足,涩为淤滞,《瀕湖》说:左寸虚主心悸怔忡,左寸涩为心虚痛对胸。 请大家思辨的是1.西医的定位,为什么左寸为心而不为头(因为有寸浮头痛眩生风之 ...

脉法精微 2007/12/1 07:38 再度辉煌

为什么桂林古本少了《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的内容?

原以为桂林古本包含了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所有内容,这两天才发现桂林古本《伤风病脉证并治》中少了《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的内容。民间中医的版本中没有,黄竹斋的版本中也说明了是根据《金匮要略》补入的。我认为应当没有,因为下一章《寒病脉证并治》中也只论述了寒中五脏经络之病。《金匮要略》的内容 ...

理法方论 2007/10/31 22:02 闲神

少阴病;半夏散及汤证一例

2007年10月27日,陈女士、50岁,主诉前三天在客户公司的办公室洽谈业务时,空调冷气拂过,其身觉寒颤,出门后觉咽喉干灼不适,自以为是秋深干燥,回家后即煲玉竹、淮山药、扁豆、苡仁、瘦肉汤饮以图制燥。岂料喝后至夜症状更加重,还认为是药善汤力微之故,连忙再用桑叶、牛子、菊花、银花、玄参、天冬等煎服。次日清晨病情 ...

理法方论 2007/10/30 02:21 唐医易

十一期间倾情奉献飞虎精校背诵打印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十一期间倾情奉献飞虎精校背诵打印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http://hexun.com/feihu1978/default.html 飞虎案:愚自学医以来,屡次欲通读伤寒杂病论,而不能坚持,今已而立之年,尚一事无成,深以为耻,故欲下功夫背诵伤寒论一书。今以网络版《宋版伤寒论原文.doc》为底稿,以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之《伤寒论释义》(二 ...

伤寒杂病 2007/10/4 23:45 薛飞

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丛书出版发行了

此套丛书由福建科技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发行。 此套丛书书目包括: 《曹氏伤寒发微》 曹家达 著,汤晓龙 点校 内容提要 《曹氏伤寒发微》四卷,曹家达(字颖甫)著,丁济华、沈石顽校订。刊于1939年。书首凡例,卷一至卷三为太阳、阳明篇,卷四为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霍乱、阴阳易瘥后劳复等篇,后附跋 ...

中医资料 2007/10/3 08:17 梁知行

手抄本《佛点头脉诀》——献给热爱中医事业的人

编者前言 世之《佛点头脉诀》,尚有两种不同版本,一载于清朝太医院编著的《药性通考》之中,此书分为八卷,前六卷收载中药四百三十五种,卷七、卷八为《集录神效单方》,《佛点头脉诀》附于卷六之末,因其年代久远,校订不详,存在不少错误之处,难免贻误后学。一传为王氏《佛点头脉诀》,传言“该诀诊病快而准,叙 ...

杏林雅俗 2007/9/26 23:49 世安

脉要贯一

(刘世祯-< ) 脉要贯一    医道之难难于脉,脉法之难难于贯通。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欲察微妙,必先明脉法一贯之道,而后临诊确有把握。不然,人本有虚实,同感此病,外证各具,亦有外证悉同而虚实各别者,如能贯通,无论其人之本原虚实,外证所具若何,无不形诸脉象,故阴阳虚实,缓急轻重,吉凶存亡,皆 ...

脉法精微 2007/9/19 20:03 梁知行

请教“几”字和“鞕”字的读法

1)论中,“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 “几” 字,到底读 “积” 还是 “殊” 。有南阳的朋友吗,怎么读。 2) “大便鞕” --- “鞕” 字,读 “边” 还是读 “硬” 另外: 3)论中-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阳明病......必大便初鞕后溏...”,初鞕后溏是指一次大便,头硬后面溏软;还是分次大便,开始硬,以后溏。 ...

伤寒杂病 2007/6/13 19:03 于我何有

《金匮要略》札记

何绍奇   一、《金匮要略》首篇的主题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主题是:虚实。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病重在辨虚实阴阳,此仲景不言之义。不是说外感病不辨虚实阴阳,内伤病不辨表里寒热,而是说各有重点。   本篇—开始就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从来注家,都在“治未病”三个字即治未病这个问 ...

伤寒杂病 2007/5/22 22:11 梁知行

清医王燕昌论汗

即汗处知其虚处.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汗皆为虚,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人弱而专出一处之汗,久而不愈,即此经虚也,幼壮之人,手足多汗者,因肝盛力强,木常疏达脾土而然.非病也,然或食量未大,则脾胃亦受肝克矣. 王氏医存·脉象主病不可拘泥 表有风、寒、热、燥者脉浮,而虚弱之病至 ...

脉法精微 2007/5/10 23:39 梁知行

《金匮要略》用大黄刍议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运用大黄为君药组方治疗多种病证,对中医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兹就学习所得略述之。   一、用于治疗痉病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曰:“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可与大承气汤。”痉病之因颇多,本条所论痉病,乃阳明腑实热结,灼伤津液,筋脉失于濡养所致,仲 ...

伤寒杂病 2007/4/3 09:20 梁知行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