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从大官到大医的抚顺人——庆恕 庆恕,字云阁,满族,1840年(道光二十年)生于辽宁省抚顺县一贵族家庭。从小受其母亲影响,喜爱医学。20岁时,因母亲有病为庸医所误诊而死。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决心学好医学技术,为百姓治病,免除百姓的痛苦。他开始学习“岐黄之术”。1870年(清同治九年),庆恕考中了举人,1875年又 ...
那就是学中医先从学习经典著作入手,不要怕难,要有一点精神;二是对于中医学的原文和汤头、药性及歌诀,既要明其义而又要背其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工夫可言的j三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自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一生奉行;四是要树立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这对中医来说更为重要。 ...
本帖最后由 章木匠 于 2011/5/7 08:49 编辑 诸子与《内经》共话生命大道——评刘明武先生《换个方法读内经》 作者:曹东义 在2008年中医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说,她退休之后学习《黄帝内经》。路志正先生说,吴仪副总理对于中医事业的关怀,从战“非典”到现在,一直倾注了很深的感情,让中医 ...
人到中年,专业英语,学历硕士,在小学做代课老师,属于胸无大志的平庸之人。有幸接触传统文化,又逢家人多病,所以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徐文兵老师的《中医太美》后,发现了人间少有的、纯粹洁净的民间中医网,从网上我如饥似渴地下载了很多中医经典著作。平时有空就看看下载的内容,而且越来越感觉自己的不足,也越 ...
1980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名老中医之路”专栏,邀请著名中医学者撰文,回忆治学道路与经验。之后,文章分3辑出版,很受欢迎。笔者反复研读,对97位名老中医的读书经验进行总结,今分为若干专题与同道共享。 “遥想专栏初辟当年,莘莘学子,奔走相告,《学报》一到,先睹为快,笔录手抄,不分昼夜。”这是江西 ...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刘渡舟 【作者简介】刘渡舟(1917~),辽宁营口县人。毕生致力于《伤寒论》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主要著作有《伤寒论通俗讲座》、《伤寒论选读》、《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等j此外,还主编过垒国试用中医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等。现任北京中医学院古典医著 ...
一本收录了历代中医养生名言,便于携带与阅读的袖珍本《中华经典养生名言录》,日前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为其作序。 该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专家孙光荣组织编写,历经3年,数易其稿,经专家审定委员会修改、审定,收录历代中医经典著作 ...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正确的教育模式 我们的祖国医学,曾几何时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国人自豪不已,其由《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产生的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卫气营血、病因病机、诊法方药、针灸养生诸方面独特的理论体系,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补充,至今仍在中华民族保健和治疗史上发挥独特作用。然 ...
摘要) 旴江流域(江西抚州地区),历代名医辈出,数以百计闻名于世的杰出医学家,形成了一支独秀的“旴江医学”群体。被誉之为江西历史十大名医的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李梴、龚居中、黄宫绣、谢星焕等人的光辉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当地的历史资料为证据,探讨这“名医之乡”的奥秘,研究“旴江医学 ...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隋笑飞、刘奕湛)针对中医基础类学科建设薄弱和滞后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呼吁,国家进一步加强中医基础类学科建设。 司富春委员介绍,中医基础类学科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中医诊断等学科,是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学术发展的基础,中医基础 ...
本报记者 江迪 “合格的医生培训,五年是不够的。培养一名全科医生,七八年都不算长。有的复杂的专科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所以,中专层面的医学教育应该取消,大专层面可以保留,但是只应保留辅助科室相关专业。”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韩忠朝委员说。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取消大专层面的医学 ...
祖上留下的针灸 天星 近日读到一则关于针灸的新闻,说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学者们用“萎缩”、“滑坡”、“严峻”等词来形容大陆针灸发展的现状,而用方兴未艾来比喻在国外的针灸热。而且忧虑有一天针灸会沦为“出口转内销”的产物,国人都要到国外去学针灸。这种担心还真不是杞 ...
内容简介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讲述了:“三部六病学说”是当代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在研究《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的以三部六病诊疗体系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该学说将人体划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部,根据阴阳不同属性,每部分别划分为阳性病及其系列阳性症候群和阴性病及其系列阴性症侯群,每部分阴阳,表、半表半里 ...
我国著名伤寒学专家陈瑞春教授,在医坛以善用经方著称,不但用方多效,而且勤于著述,平时积累了大量的可贵资料,已出版的《陈瑞春论伤寒》一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编辑而成。最近陈老又对半个多世纪的临证经验详加校正,整理成册,名曰《伤寒实践论》。 这是一本很有分量的伤寒学专著。书名“实践论”,顾名思义,该书 ...
从“洋中医”的作为反思中医教育ZT 据了解,澳洲第一代“洋中医”,有的丢掉了自己原来的职业,有的甚至变卖家产物业,到中国四处拜师学习针灸、中医中药、整脊推拿,回来开办了自己的诊所。他们博览群书,对脉象、舌苔、气血、津液等都颇有研究,有的还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用英 ...
江尔逊:足行万里书万卷 一生临证未曾闲 --忆陈鼎三先生 江尔逊 口述 张斯特 整理 陈鼎三(1974~196o),字宗锜,四川乐山人。十五岁从文学医,后拜师于邑之宿医陈颖川。 陈老潜心歧黄,嗜书如命,不仅能背诵四大经典著作原文(其中《内经》是重要篇章),且能背诵一些名家的注释;博览群书,兼收并蓄,虽特别推崇仲景 ...
《吴医汇讲》的文献学价值 《吴医汇讲》,清代唐笠山(大烈)撰辑。唐氏为乾隆、嘉庆间苏州名医。当时江南地区,名医荟萃,很有浓厚的学术气氛。唐笠山征集诸家文章,编成《吴医汇讲》,1792~1801年共11卷,每卷合为一本,对乾嘉时期的中医学术繁荣具有相当的作用。今天看来,《吴医汇讲》在中医学发展史中不仅因 ...
刘渡舟谈《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上) 在旧社会,师带徒的方法因人而异,大致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老师采用浅显的读物,如《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教材,向学生进行讲授,并要求记诵。 据我了解,凡是用这种教材的老师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偏重传授 ...
年轻中医学习的8个方法探讨作者:弓 虽 年轻的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新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方法。 一、学好基础理论 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习而成名的。因此,毕业之后,要重 ...
新华网北京7月18日专电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起的“读中医经典,学中医名著”大型读书活动18日在京举行启动仪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认为,读书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必要、非常及时。他指出,读中医经典、学中医名著是中医药工作者走向“名医”之路的必经之路。他希望青年中医们能够做到“读经典及历代名 ...